圖為2024年5月,浙江南潯,王曉華(中)向嘉賓展示湖筆制作技藝。受訪者供圖
小楷筆的制作最能考驗匠人功力。現(xiàn)場,王曉華展示一支即將完工的筆頭:“筆尖用毫少,工藝就更講究。”說完,她的指尖在水中輕盈舞動,將雜毛一一剔除。這樣的動作,她每天要重復上千次。采訪中,問及她堅守的緣由,王曉華的眼中泛起柔光:“筆已經(jīng)和我分不開了,坐在這里,心里反而特別踏實。”
午后,車間另一端傳來輕聲討論。1997年出生的趙新穎第一次獨立完成筆頭制作。“剛才交上去,師傅說筆頭太小,看來要學的還有很多。”趙新穎說,水盆技藝有33道小工序,從入門到精通至少需要七年光陰。不過,看著她專注的模樣,王曉華卻是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我們這一代湖筆手藝人守住了技術,她們這代湖筆手藝人,要做的則是湖筆‘出圈’。”
傳承的故事正在書寫新篇。從研學課堂到網(wǎng)絡直播間,王曉華帶著她的湖筆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鏡頭前,她耐心解答網(wǎng)友的每個問題,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這是新時代給傳統(tǒng)手藝的機會。”她說。一支支湖筆從她手中誕生,連起過去與未來,成為穿越時光的文化信使。
暮色漸濃,王曉華仍伏案工作。水光映著她鬢角的白發(fā),也映照著善璉湖筆千年不絕的文脈。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她用自己四十多年的堅守,守護著筆尖上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