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參與,共守護——公衛應急護航健康生活”上海健康大講堂公共衛生應急專場活動舉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供圖)
記者了解到,5月12日至18日是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的“齊參與,共守護——公衛應急護航健康生活”上海健康大講堂公共衛生應急專場活動在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救災和救援博覽會現場舉辦。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處處長吳文輝指出,公共衛生應急工作不僅是專業人員的職責,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
在公共衛生防護體系里,良好的衛生習慣是一道堅實且經濟高效的防線。洗手這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卻蘊含著巨大能量。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驟然降臨,面對洶洶來襲的病毒,正確洗手是阻斷大部分病原體傳播的有力武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消毒與感染控制科副主任醫師范俊華介紹,看似潔凈的雙手,實則暗藏“玄機”:有研究表明,幾乎時刻不離手的手機,其表面細菌菌落總數可能比馬桶高出10倍;觸摸公共場所的各種物品后,手上沾染的病原微生物更是不計其數。當大家在不經意間用手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時,這些“小惡魔”便會趁機而入,引發各種疾病。
這位專家表示,飯前便后、外出歸家、接觸動物或處理動物糞便后,都要及時洗手。另外,準備食物前、中、后,照顧嘔吐或腹瀉病人前后,給嬰兒換尿布或替孩子擦拭大小便后,處理傷口前后,這些關鍵時刻更不能忽視洗手。即使是看不見的污垢,同樣可能威脅健康。
“一般來說,洗手有5個基本流程。先用流動水淋濕雙手,再取適量洗手液或肥皂揉搓起泡,并揉搓雙手20秒,然后用流動水沖洗干凈,最后擦干雙手。七步洗手法中的‘洗手腕’這一步,能更全面地清潔雙手。”范俊華提醒,“手指尖、大拇指、手指縫這些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要重點清洗”。
范俊華介紹,無論是洗手液還是肥皂,只要按步驟正確洗手,都能充分洗凈雙手。不過,濕軟狀態下的肥皂容易滋生細菌,在公共場所使用洗手液相比肥皂更衛生。
在沒有流動水和洗手液時,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劑。“不過,它不能完全替代洗手,尤其是在手部有肉眼可見的污染或油膩時可能效果不佳,也無法清除有害化學物質。”范俊華提醒,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時,要選擇合格產品,用量要達到一塊錢硬幣大小(約兩毫升),揉搓20秒,確保覆蓋手指、指甲縫、手心手背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