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零碳貨運走廊”昌磷路。張國榮 攝
夷陵區已探明磷礦儲量達26億噸,年外運磷礦石達500多萬噸。昌磷路采用“清潔運輸+綠色基建”系統性解決方案,并探索出磷礦“綠色開采-清潔運輸-生態修復”的全周期模式,為礦業運輸轉型提供“宜昌方案”。
清潔運輸方面,全長29.5公里的昌磷路全線規劃建設6個重卡換電中心、2個服務區以及2個維修中心,大力推動新能源重卡逐步替代燃油貨車,減少大氣環境污染。綠色基建方面,昌磷路規模化應用磷石膏制品,消納工業固廢3000噸,實現“變廢為寶”。
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夷陵區分局總工程師胡玉波算了一筆環保賬:“若全面實現新能源電動重卡替代,這條貨運走廊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14萬噸、二氧化硫157噸。”相比傳統水霧降塵、化學抑塵等末端治理手段,該工程通過“清潔運輸+綠色基建”系統性解決方案,在源頭破解污染難題的同時,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運營效益。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水中和表示,礦車揚塵污染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全國目前尚無成熟經驗,夷陵區的“零碳貨運走廊”在全國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將為我國加快復制推廣全鏈條綠色運輸新模式積累寶貴經驗。
作為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夷陵區持續推進產業前端升級。該區礦產資源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盛鵬介紹,預計到“十四五”末,全區34個磷礦采礦權將壓減為21個,全面淘汰“三高”產能及落后工藝,推廣應用“光電選礦”等智能化綠色開采技術,形成“綠色開采-清潔運輸-生態修復”的全周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