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氣候變化研究:鯨魚糞便可記錄與變暖相關有毒藻華
2025-07-10 21:00:47
中新網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弓頭鯨的糞便樣本,發現食物鏈中藻華毒素增加與海洋溫度升高的關聯。
這一研究發現建立在北極地區近20年數據的基礎上,或有助于深入理解變暖的海洋如何導致藻類毒素濃度升高,進而影響當地社區的食品安全。
該論文介紹,過去20年間,北極經歷了海洋變暖和海冰損失,這改變了海洋的環境。這類改變可能為有害藻華提供了適宜生長條件,這些藻華產生的毒素對野生動物和人類可能造成不利影響。但關于北極地區這些有害毒素的暴露水平變化,相關數據還很有限。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Kathi A. Lefebvre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調查了波弗特海205頭弓頭鯨腸道樣本,其數據收集超過19年,隨后進行了詳細的毒素定量分析,以評估北極食物網中藻類毒素的存在情況。
他們發現,藻類毒素濃度與海洋溫度變化明顯相關,其他相關因素還有開放水域面積(即無冰水域大小)、風速以及大氣壓力。結果顯示,較高的毒素水平與海洋變暖加劇、海冰覆蓋減少有關。
論文作者總結說,這項研究發現表明,有更多毒素進入食物鏈,影響海洋生物,并潛在地影響那些依賴海洋來源食物的人類。他們建議持續監測海洋生物中有毒藻華情況,以保護依賴這些食物來源的北極社區。(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