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答美籍教授問:消除極端貧困,中國共產黨為何能? | 問答中國
中新網7月11日電(張東方)2025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當前,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做到的?中國共產黨又是如何與其他政黨合作、協商,共同促進國家發展的?
在最新一期《問答中國》節目中,中央民族大學美籍教授、社會學博士馬克·力文就上述問題向中國人民大學紀檢監察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曉萌提問。
視頻:創新政黨制度、引領脫貧攻堅,中國共產黨為何能? | 問答中國來源:中國新聞網
對此,張曉萌表示,這一偉大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她指出,首先,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和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扶貧機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機制。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實現了對貧困村的村級幫扶全覆蓋,確保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順利落實。”
其次,堅持正確的理論指導,為扶貧工作提供思想指導。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概念,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第三,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為扶貧工作明確了價值取向。
第四,中國通過舉國同心,合力攻堅,黨政軍民學勁往一處使,東西南北中擰成一股繩,實現了跨地區、跨部門的資源整合。
“總體而言,中國共產黨成功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消除極端貧困之路,靠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以人為本、制度優勢和復合型減貧路徑。”張曉萌說。
她進一步指出,目前,中國正以鄉村振興為新的出發點,穩步邁向共同富裕的目標,為全球治理體系轉型提供新的實踐范例。
除了這一問題,馬克·力文也想了解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與國內其他政黨合作的。對此,張曉萌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
“這一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競爭制,也不同于一些國家的一黨制。通過這一制度,中國共產黨從一黨領導和多黨合作兩個維度實現與其他政黨的合作。”她說。
具體而言,就是政治協商制度化、民主監督實效性、參政議政常態化,張曉萌說。
她認為,“中國處理國內政黨關系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極為成功。在中國,各民主黨派是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
她認為,與西方多黨制下的“否決政治”不同,中國的政黨制度通過共識決策,降低了政策實施成本,實現了過程民主與結果民主的統一,也為發展中國家的政黨制度提供了參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