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臺方案全力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中新網太原7月11日電 (任麗娜)11日,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信息,該廳出臺《全省地質災害防范再排查再研判再治理再提升行動方案》,在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原有安排基礎上,重點聚焦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再排查再研判再治理,全力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和防治能力再提升。
《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地質災害日常防范,緊盯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與重點區域,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發布機制和地面沉降監測網絡,全面排查各類地質災害隱患,切實提升高風險區域可防可控能力。要在全面開展地質災害威脅區摸底工作的基礎上,科學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十五五”規劃,提出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目標任務和推進時序,為未來五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規劃指引。
《方案》明確,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山西省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求,立足于全年全天候防災,突出抓好凍融期、汛期、重點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和“七下八上”主汛期、極端強降水天氣地質災害趨勢研判、氣象風險預警、隱患排查避險等工作。要結合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區更新調查工作要求,聚焦晉西黃土高原等4個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開展好地質災害隱患專項排查,充分發揮技術支撐單位和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專業優勢,嚴格按照高陡邊坡“四類”排查標準對存在風險隱患的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進行再排查,既要對在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精細排查,更要注重發現新的隱患點,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全面摸清隱患風險底數,并做好分類處置,及時納入地質災害隱患點數據庫進行常態化管理。要加快推進正在實施的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治理及“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等工作,著力提升地質災害風險可防可控能力。
《方案》強調,各級部門要運用好已建成的省市縣一體化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平臺,及時、精準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充分發揮全省已建成的281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臺站的預警預報作用,強化預警信息第一時間核查處置;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演練工作,增強以村干部和骨干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力量,切實發揮“人防+技防”實效,提高群眾的“防災、識災、避災”能力,增強全社會防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