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江蘇省無錫鵝湖旅游度假區。鵝湖鎮供圖
水骨文魂:不可復制的底氣
“蕩口古鎮的清晨,石板路帶著露水的潮氣,華氏義莊的磚雕在晨光里透著溫潤,這種感覺是其他古鎮很難找到的。”來自上海的攝影師陳默今年已是第三次來鵝湖,他的鏡頭里記錄著不同季節的水鄉肌理。這位創作者坦言,吸引他一次次前來的,是這里“未被過度商業化的人文氣息”。
承芳斌展示了一組數據:1個國家AAAA級景區、1個國家級文保單位、10個省級文保單位、50處歷史建筑,以及銅活字印刷鼻祖華燧、《歌唱祖國》作者王莘、“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等名人的故鄉印記。“這些不是可以復制的人造景觀,而是流淌在水系里的文化基因。”
在蕩口古鎮,華氏義莊與無錫慈善博物館隔街相望,構成了“崇德尚善”的文化坐標。“去年帶學生來做研學,孩子們在義莊了解古代慈善制度,到博物館看到現代公益發展,這種穿越時空的對話很有教育意義。”無錫某中學歷史教師李敏說,她設計的“善學營”課程已成為學校的固定研學項目。
生態與人文的雙重稟賦,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度假吸引力。數據顯示,2024年鵝湖度假區年過夜游客規模達87.7萬人次,平均停留夜數2夜,888間高質量度假住宿設施的入住率常年保持在65%以上。
破局之道:從資源到體驗的重構
“周末帶全家來,白天在白米蕩濕地公園騎行,下午去新星智火農場采摘,晚上看古鎮的光影秀,第二天體驗竹篾編制,這樣的安排既輕松又充實。”蘇州游客王麗的“24小時鵝湖攻略”,恰是度假區“2113”空間格局的生動注腳——“濱湖科創度假核”“古鎮文創觀光核”雙輪驅動,“文化體驗廊道”與“濱湖生態綠鏈”串聯起三大功能板塊。
這種空間重構背后,是對“微度假”需求的精準把握。“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小時生活圈’里,游客需要的不是走馬觀花的打卡,而是深度沉浸的場景體驗。”無錫太湖學院商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許沁喬分析道,鵝湖的優勢在于,它把生態、文化、農業等資源打碎后,重新組合成了滿足多元需求的度假產品。
在八大度假產品體系中,“水”元素貫穿始終:濱水生態度假產品構建了從鵝真蕩濕地到嘉菱蕩的連續生態體驗帶,“鵝巢營地”的夜間觀星活動成為小紅書熱門打卡項目;運動娛樂度假產品則讓水變得可參與,南青蕩的帆船賽、秋香步道的智慧健身系統,吸引了大量年輕客群;文旅融合度假產品更讓水有了溫度,夏季的“水上煙花秀”與冬季的“青魚文化活動”形成季節性高潮。
“我們賣的不是景點門票,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鵝湖鎮相關職能機構負責人表示,通過“文旅+”的跨界融合,度假區正在打造“處處是場景,時時能體驗”的全域度假環境。這種理念下,“甘露青魚”從農產品升級為“尋魚線路”的主角,聽吳歌、看錫劇等非遺體驗走進了游客的度假日程。
內外兼修:從景區到城區的蛻變
度假區的邊界正在消融。在鵝湖鎮,“鎮區合一”的管理體制讓旅游開發與城鎮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以前這里還是老舊廠區,現在變成了共享羽籃館,我們晚上也能來打球了。”鵝湖當地居民口中的變化,正是度假區“文旅+城市更新”的縮影。
數據顯示,度假區創建以來,鵝湖鎮完成了28個老舊小區改造,建成錫山水文化公園等11個公共空間,新增停車設施惠及周邊3萬居民。“游客多了,鎮上的餐館、便利店多了起來,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鵝湖玫瑰園主理人張先生說。
這種變化更體現在產業結構的優化上。依托度假區的生態優勢,鵝湖新質科創中心已培育近20個綠色科技項目,“甘露青魚”全產業鏈帶動500余戶農戶增收。“文旅就像一個支點,撬動了整個區域的價值提升。”承芳斌如此解讀“文旅+”的乘數效應。
交通網絡的完善則為這種輻射提供了基礎支撐。從蘇南碩放國際機場20分鐘車程、無錫東站15分鐘車程的區位優勢,正在通過“內外通達”的路網建設進一步放大。“以前來要繞路,現在從蘇州過來走望虞河大橋,40分鐘就到了。”常來鵝湖寫生的一位年輕畫家感受明顯。
挑戰與野望:詩意如何持續生長
在許沁喬看來,鵝湖的突圍之路仍面臨考驗:“周邊水鄉古鎮各有特色,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微度假’客群黏性不強,怎樣提高復游率?這些都是需要破解的課題。”
對此,鵝湖已有布局。今年二季度,總投資19.5億元的鵝真蕩EOD項目啟動,將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近期即將上線的文旅數字人項目,試圖通過智慧化手段提升服務體驗;而南青蕩恩霖馬術俱樂部等新項目,正瞄準細分客群打造差異化優勢。
更深遠的布局在于文化IP的深耕。“我們計劃用VR技術重現華燧的銅活字印刷過程,打造《歌唱祖國》音樂主題沉浸館,讓文化不僅能看,還能玩、能互動。”上述負責人透露,一系列活化歷史文化的項目正在推進。
夕陽西下,鵝真蕩岸邊的露營地漸次亮起燈火,一群年輕人圍著篝火唱起歌。這或許正是鵝湖想要的模樣——不是遠離生活的遠方,而是就在身邊的詩意。
“所謂微度假,不過是在熟悉的生活半徑里,遇見久違的詩意。”承芳斌的這句話,或許道出了所有江南水鄉的突圍密鑰:當風景成為生活的日常,當游客變成“生活的參與者”,這片被水浸潤的土地,便能在長三角的度假版圖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