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有飯自然香》1月29日演出 體現濃郁人情味
中新網北京1月27日電(上官云) 本月29日,話劇《有飯自然香》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 27日下午,該劇導演陳敢權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他表示,《有飯自然香》全劇都是以廣東話演出,盡量保證原汁原味,“只是在舞美設計、細微情節方面作出一些小小改動,進行了重新再創作”。
《有飯自然香》的背景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全劇講述了一位青年阿標來到香港后的奮斗故事。他為了溫飽奮發圖強,把握住機會當上電器師傅,并被委派推銷當時的新產品電飯煲。陳敢權說,劇中還設計了另外一個角色與阿標做對比,即青年麻包熊,“麻包熊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結果家庭事業兩失意,幸虧得到街坊鄰里相助,帶出香港當時那份濃濃的人情味”。
“2012年,《有飯自然香》在香港首演,反響不錯。之后,2013年又到廣州、上海巡演,讓我沒想到的是,雖然全劇從頭到位都是使用廣東話,但上海觀眾的反映非常之好,不存在什么接受上的困難。”陳敢權回憶道。
與首演版本相比,此次來京的《有飯自然香》在舞美設計、故事情節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細小的變化。陳敢權說,首演的時候,全劇還有“戲中戲”的結構,再次演出便刪掉了,“因為全劇需要的時間太長了。第三次演出,我用除主演之外的所有角色當‘敘述者’,來輔助劇情”。
“全劇中,‘飯’也是一個重要線索。民以食為天,我們就一邊演出,一邊真的在現場用電飯煲煲飯,借此營造出盡可能真實的氛圍,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得到。”陳敢權笑著對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表示。
陳敢權感慨地表示,早些年在香港,雖然日子過得很窮,但鄰里之間能夠互相關懷、照顧,比如誰家里做了一道好菜,都會請大家一起吃;晚上吃飯也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現代社會節奏加快了,這樣的情形不太容易實現了”。
“所以,我寫這個戲,也是希望給現在的年輕人看一看,我們以前是什么樣子。這并不是說哪種生活方式對、哪種生活方式錯,也不是一味懷舊。我只是覺得,有些很好的價值觀是值得保留的。”陳敢權認真的說道。
據悉,該劇將于1月29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共演出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