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DCI-數字版權l1 l3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暢、肖博峰
昨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知識產權高峰論壇暨第18屆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發布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現場作“版權保護新理念”演講時指出,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目前專門針對數字版權的相關標準存在“空白”;與以往單純版權加密技術有所不同,加強版權管理應是為了促進互聯網內容傳播,同時應以版權為抓手加強互聯網內容的治理,對此“我們需要加強觀念轉變”。
【專利態勢報告發布】
去年我國信息技術專利申請同比增10%
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發布活動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行業知識產權工作、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自1999年至今已陸續舉辦了18屆。大會發布的《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報告(2018版)》顯示,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我國信息技術專利申請總量共計398.6萬件,增長10.2%,其中互聯網+、電子商務、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推動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中國提交的PCT專利申請量4.8882萬件,超越了日本,首次排名全球第二。華為公司與中興通訊分別以4024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和296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占據了201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人前兩名的位置。
據了解,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知識產權高峰論壇是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唯一的一個以知識產權為主體的論壇,并與CITE展同期舉行,今年是論壇舉辦的第二年。
本次論壇主題為“知識產權助力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生態發展”,圍繞促進產業跨越式升級,從多個維度探討知識產權對創新生態發展的促進作用。論壇還設有集成電路、移動智能終端、車聯網與汽車電子三個分論壇并同步發布了三個分項領域的專利態勢報告。
倪光南解析——
“版權保護新理念”
論壇現場,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就互聯網時代“版權保護新理念”作了一場生動的主題演講。他指出,目前我們熟悉的互聯網產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版權權利糾紛問題,如以內容運營為核心的版權產業有新浪微博、知乎、百度文庫等,與版權相關的互聯網產業有京東、淘寶、美團、聚美優品等。
兩大體系:DRM重加密保護 DOI可定位數字作品在互聯網位置
相比模擬時代,互聯網時代的數字信息容易被復制、傳播,例如數字化音頻、視頻。我們熟悉的大公司,如蘋果、谷歌、微軟都在使用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技術,成熟案例包括Netflix、安卓系統的Play movie、蘋果的iTunes Store等。第一代DRM軟件,意在控制拷貝;第二代DRM軟件,意在控制對作品和設備的使用、查看、拷貝、打印及修改。保護對象包括高清多媒體、電子書、游戲等,其目的是控制數字內容和設備在被銷售之后的使用。
而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是一套識別數字資源的體系,可以說是數字時代的“身份證”號碼,適用范圍包括期刊論文、音視頻、報告、圖書等,其體現形式有二維碼、條形碼、字符碼、網絡域名。DOI解決的關鍵問題是確定數字作品在互聯網的位置定位,無法解決互聯網環境下的數字作品版權確權、維權和利益分享問題。可以說,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數字版權的相關標準,這一領域“還存在空白”。
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是DCI的技術支撐體系
而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是用于唯一標識數字作品版權的一組字符,適用于對數字作品版權信息的標識及其管理和服務,如版權登記、版權合同備案、版權信息注冊等。DCI體系,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可以理解為以DCI標識符為核心的互聯網版權基礎設施,包括DCI標準體系;數字內容權利登記、侵權監測取證為核心的業務體系;以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DRM(加密/水印技術)為支撐的技術體系;以國家專門機構開展管理、服務、執法的組織體系;以互聯網信息安全為保障的安全體系等。
可以說,DCI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是數字內容確權、授權、維權的基礎。DCI碼可嵌入數字內容,DCI標可查詢權利信息,DCI數字證書可進行版權交易。DCI體系構成互聯網版權的基礎設施,是有關標準、業務、結構、技術等全方位支撐;DCI版權管理是數字內容操作系統的核心功能,由此內容產生初始便有了“身份證”。
倪光南院士表示,法國、韓國等國家都成立了專門管理知識產權的最高執法機構,在互聯網版權監管中都是事后處理。“我們要加強觀念轉變,加強版權管理是為了促進互聯網內容傳播。”他說,這與以往單純版權加密技術有所不同。我們應以版權為抓手加強互聯網內容的治理,同時加強頂層設計,多方位、多層次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組建“國家級專家團隊”,多部門開展工作,更好地做好互聯網產業版權保護。
業界
聲音
1
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將趨同 侵權成本將提高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部副部長文明分享了“新時代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策略”。他指出,以前在中國侵權的成本低,目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7年有關報告顯示,在北京知識產權審理的案件中,中國的專利權人勝訴率82%,海外專利權人勝訴率77%,一件發明專利的侵權賠償額度已經超過百萬元。未來,政策不斷推進,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成為全球共識。
最好成立“知識產權風險管理委員會”
2
酷派集團副總裁劉銘卓在“智能終端企業海外知識產權風險”演講中指出,知識產權風險點來源有競爭對手、上下游產業鏈,也有內部管理等。在應對策略方面,事前要主動調查、研究;事中加強知識產權研發;還要完善內部體制機制,注重人才儲備。他認為,公司要有從上到下的管理機制,最好成立“知識產權風險管理委員會”,同時還要“打好品牌戰,品牌有價值了,話語權就增加了。”
3
知識產權是手段
行業共贏是目的
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法務總監劉振指出,創業型公司業務基于創新技術及創新商業模式,它們的知識產權風險包括商標或域名被搶注、產品被傷害、商業秘密泄露、知識產權侵權等。他表示,在知識產權方面,小米初期采取許可的方式獲取進入市場的資格;第二階段則開始快速積累自己的自主專利;進入第三階段就開始收購技術。“知識產權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是如何實現行業的發展,達到共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