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承羽的家有什么人_韓承羽是哪里人
《唐朝詭事錄》剛出現的時候,青石是不感興趣的。
一是近幾年古裝劇頻繁撲街,數據靠粉絲,場景靠特效,服化道靠批發,這讓青石對此失去信心;
二是探案單元劇,這種模式的國產劇模式,幾集就一個新故事,讓觀眾的沉浸度很難持續下去。
但后來刷到《唐朝詭事錄》幾個歷史細節的精致呈現,讓青石心動了。
青石決定看個兩集試試。
試試就試試,沒想到,僅一集它就成功說服我開通了會員,并且我找到了當時《知否》開肝的感覺,3天時間連續肝完36集。
看完實在是酣暢淋漓,大呼過癮,恨不得馬上跑到導演家讓他趕緊把第二季張羅起來。
而這種期待,也是大部分觀眾的感受。
這是我在23集,截的圖。
才23集,它就已經讓人愛不釋手了,有網友甚至彈幕:恨不得它能拍個100集了。
《唐朝詭事錄》到底有多火?
這個劇播出后的一周多,它的熱度還是能拿到9榜第1的驚艷數據
豆瓣評分的走勢更是奇觀,從劇終的7.5,憑借的強勢的口碑逆襲到7.7,而按照目前這種趨勢來看,它很可能突破8分。
要不是因為個別主演負面纏身的原因,以青石個人的觀感來看,這部劇的評分給個8.5都不為過。
它的好看,可不是青石一家之言,網友對它也是好評如潮。
有人說:
成了近5年唯一一部從頭追到尾沒有快進的劇
有人看完說:
國產劇希望能拍出來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劇,全劇看完聽說有第二季狠狠期待住了
還有人追到停不下來:
堪比05年的《大宋提刑官》
也有觀眾一語中的,直擊精要:
盧凌風個人成長太討喜、雙男主竟然不賣腐、全心全意搞事業,案子起起伏伏有看頭,看完好想體驗盛唐風情
不管怎么夸,對于《唐朝詭事錄》都是不為過的,無論是從整部劇給觀眾帶來的娛樂效果,還是制作上的用心,甚至是歷史資料的科普上都能讓人沉浸其中。
特別是在國產劇爛劇橫行,輕視制作,過分追求大卡司,批量售賣快餐以追求高回報率的情況下,
這樣低成本高質量電視劇的出現,簡直就是活生生的打臉現場,給業內許多制作人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那么,這部劇到底成功在哪里?為何能以小博大,成為今年國產劇的精品電視???
說實在的,《唐朝詭事錄》的出現,其實是給深陷“畸形觀念”的國產爛劇,打了5次臉。接下來我們結合這部劇詳細來聊聊
一、主演員過渡癡迷大卡司,沒流量的演員也能擔綱大梁
這是目前國產劇最為普遍的毛病之一,過分地追求大卡司,一部劇的成本經常出現用70%-80%請來主演,剩下的才是配角,制作等費用。
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了。
隨著這幾年演員片酬的監管下,主演片酬得到了一定的壓制。但制作方過分迷信大卡司情況,依舊未能有效改觀。
而《唐朝詭事錄》的兩位主演,根本就沒有流量的說法,倘若把他們的名字放到觀眾面前宣傳,效果微乎其微。
劇中扮演狄仁杰弟子蘇無名的是楊志剛,多年來在哥哥的強捧下,依舊難以走紅。從此前作品所展現出來的業務能力看,也是飽受詬病,特別是臺詞功底備受吐槽。
但和導演郭靖宇兩兄弟相親相愛,有哥哥吃肉的地方,絕對有弟弟喝湯的,沒流量也能撈到主演。
而另一個“小鮮肉”主演就是楊旭文,就更為糟糕了,纏身,多年來一直在沼澤地里掙扎,難以翻身。
但這部劇的出現,兩人都收獲了不少認可。
楊志剛,劇中扮演的是狄仁杰的弟弟,人設上穩重而又狡黠,以清流自居,看清官場是非而又不會沉入其中。
一直以來臺詞上備受詬病的他,在這部劇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其中就吃了劇中人設的利好,抑揚頓挫加上獨特的嗓音很是舒服。
比如在開場后,他和盧凌風站在高樓上的開場詞就很有大片的質感。
在人物的妝造上,也受益匪淺。
如果把他的胡子拿掉,那整個看起來會顯得很突兀,狡黠的特質就更說不上了。
而他平時都是一身官袍,也不用凹造型,胡子貼上去,整個人就顯得柔和了不少。
雙手往后一背,一副成竹在胸、不乏智慧的斷案高手的形象就出來了。
楊旭文在片中扮演的是名門之后盧凌風,年紀輕輕就在京城里當了四品中郎將。
楊旭文在本劇的演技肯定說不上驚艷,但至少是很好地完成了劇本人設的演繹,甚至可以說他是本劇吃角色利好受益最多的人。
他所扮演的盧凌風,是一位武將,對斷案很有興趣,但又缺少磨煉,導致前期咋咋呼呼,眼高手低,在前幾集很不討好。
但這個人的優勢,是有成長線的,他的成長史反倒成了很多觀眾癡迷的地方。
隨著和蘇無名走天下,盧凌風逐漸老練穩重,必要時還能在關鍵時刻承擔武力輸出,在后期甚至成了不小的看點。
要不是因為演員自身的問題,楊旭文肯定會成為年度爆紅的新星。
再來聊聊片中的女主,郜思雯,今年23歲,剛剛從上戲畢業。
雖說9歲就進入演藝圈,還在《山楂樹之戀》里演過靜秋的妹妹靜思,但這幾年發展平平,更說不上流量了。
同樣的,她在本劇也成了一抹難忘的亮色。
她飾演的是禮部侍郎之女喜君,同樣在開場很不討喜,就是一個養在深閨里的戀愛腦妹子。
就因為和郎君(盧凌風)見過一次面,就深深地愛上了。
后來聽說郎君戰死沙場,她就整天拿著郎君的畫吵著要和畫像搞冥婚,瘋狂之舉讓人匪夷所思。
此后帶著小廝投奔主角團,也憑借優異的繪畫才藝屢屢成為破案的助攻手。
喜君的戲份不多,人長得也不算驚艷,她能受到觀眾的喜愛在于她的清新脫俗。
在青石看來,喜君的存在就代表這部劇真善美。在晦暗詭異的迷案中,在暗潮涌動的朝堂權謀中,在你死我活的爭斗中,喜君就像黑暗中的一個暖陽。
她每次出現,總是能給觀眾帶來清新,莞爾一笑的感受。
比如在橘縣中,他們就住在墳墓的旁邊,盧凌風為了不讓她害怕屢屢保護,這種舉動雖然微小,但卻讓人感動,就是整部劇守護真善美的縮影。
從這3個人來看,其實都是吃了劇本和妝造的紅利,且卻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生動詮釋了以劇本和制作為中心,才是一個作品的基礎。
過分的追求大卡司,總要受到制作費、演員的無理要求,無形中增加了許多時間和經費的成本,反倒是不可取了。
二、配角選角隨意搭配,殊不知配角是一部劇的成功法寶
常刷劇的同學會發現,一群好的配角就是在給一部好劇錦上添花,很多默默無聞的演員也因為成功詮釋了配角角色,一舉成為熱點明星。
比較典型的代表就是近年的大熱劇《慶余年》,李純宋軼田雨等人因此備受矚目,受益最多的莫過于是郭麒麟了,從此躍升為一線明星。
配角毀戲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劇本,為了增加所謂的戲劇性增添了許多無腦劇情,比如《云南蟲谷》的村民團,完全就是中了編劇的坑;
另一個就是本身業務能力不行,比如《昆侖神宮》中的阿香,原本可以趁著這個大熱IP爆紅的人,卻因為整天就會瞪大眼睛,裝得神秘兮兮導致備受觀眾的詬病。
而作為一部好劇,《唐朝詭事錄》的配角可以說是沒有一個拉胯的。
特別是在女配角上,戲份基本都不多,但都能憑借自身的特質,贏得觀眾的掌聲。
比如嫵媚妖嬈的胡十四娘,賢惠而又無助的輕紅。
輕紅的扮演者奚望其實是一位低調的星二代,母親是被稱為最美上官婉兒的茹萍。
此次扮演輕紅憑借其清麗的氣質收獲一大波網友的青睞,未來星途可期。
而除了一眾老戲骨互飚演技下,有2位年輕男演員也憑借優異的表現脫穎而出。
一個就是劉氏三兄弟的扮演者周駿超,一人分飾三角,劉十七惡毒刁鉆,劉十八溫和善良,劉十九詭異邪魅。
三個角色被他演繹得絲絲入扣,特別是最后的犯罪獨白,簡直是他演技的高光時刻,猙獰,悔恨,詭魅任何一種表達都入情入理。
幾乎可以說,甘棠驛一案就是他的個人專場了。
另外一個讓人倍感意外的就是輕紅的丈夫獨孤遐叔,扮演者韓承羽,一位出演過《錦衣之下》《琉璃》等不少熱門劇的演員,如今已經31歲,可惜戲紅人不紅。
這一次扮演文弱自卑的書生獨孤遐叔,他和輕紅的感情可以說是最被惋惜的,原本兩人相敬如賓,卻因為家有嬌妻,遭人惦記,兩人隨之成了黃梅殺的犧牲品。
他長得文質彬彬,乍看之下以為只是小鮮肉來湊數,沒想到獄中處于夢中夢,陷于癲狂的他,給觀眾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他的狀態是現實和夢魘交織在一起的,一會兒和老婆相親相愛,一會兒又是掐脖子,發狠要致妻子于死地。
可憐而又可氣,韓承羽則很巧妙地將這種癲狂的情緒演繹了出來,演技讓人很是驚艷。
這樣長相出眾,演技又過關的演員,到了31歲還不紅,實在是讓人不忿。
從演技層面來說,配角的精彩發揮成了這部精品古裝劇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三、制作不夠走心,流水線產品成風,但好的制作一眼就能看出來
對于一部連續劇來說,最基礎的要求就是要把錢花在制作上。
如果把《唐朝詭事錄》和一些古裝仙俠劇放在一起看,會發現制作上的巨大差距。
近幾年古裝仙俠劇泛濫成風,制作更是成了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玩意,場景千篇一律,過分依賴濾鏡和特效,服化道一水的塑料麻衣風,毫無質感可言。
《唐朝詭事錄》的制作也不是說十全十美,盡管在特效上還是有一些瑕疵,但把它的特效拿去和《昆侖神宮》相比,依舊會順眼許多。
除了一些小瑕疵,在某些大場面的特效上,這部劇也是肯花精力的,呈現出來的效果更是美得讓人分分鐘想截屏做桌面。
服化道和妝容上,這部劇可以說是代表作了。
用精美來形容完全是承擔得起的,唐朝風情盡顯其中。
對于追求實拍的劇組,這部劇在場景上可以說費盡心思,甘棠驛客棧、鬼市地宮、鼉神大殿、參天樓等等大小場景就做了550多個。
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氣勢磅礴的參天樓了,據說制作場景花了不少錢,但真正只拍了4天,拍完就拆掉,非常舍得了。
而作為一部滿是志怪傳奇的探案劇,氛圍感的營造就更為重要了,該劇同樣花費重金來打造氛圍感。
無論是恬淡素雅的石橋圖
陰深幽閉的宅邸
異域風情的客棧
絢紅詭異的鼉神大殿
無一不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這種紛繁多樣的場景和氛圍感,可不止是要錢,更需要時間和精力去揣摩。
在一些細節上,該劇也實在讓人佩服。
甚至是唐朝時期的一些小吃,都被還原出來了,比如這個櫻桃饆饠是真的出現在唐朝的,這個在《酉陽雜俎》是有記載的。
對于一部經費不多,又不請大卡司的劇組來說,要在制作上如此花費心思,著實讓人佩服。
而這樣的決心,不就是如今影視圈所缺失的勇氣嗎?
四、不夠重視編劇,其實編劇的功力是一部劇的核心
近些年來,隨著國產劇行業的發展,學習韓劇輕主演重視編劇的呼聲愈發高漲。
這部劇的爆紅,就是一個響當當的例子。
本劇的編劇就是原著作者魏風華,看過劇的觀眾會意識到,《唐朝詭事錄》能獲得成功,除了導演,編劇魏風華功勞可謂不小。
整部劇36集就講完8個大案,其中摻雜了權謀、奇情、詭事志怪、官場斗爭、民間風俗等等諸多要素,沒有一定功力和閱歷是難以將這些元素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的。
在案子的推理中,層層推進,大部分都合情合理,沒有太過低智的行為,而這正是留住觀眾的要點。
幾個案子的銜接又極為巧妙,伏筆埋得恰到好處,比如破了長安紅茶反而被貶遠地,升遷上又聰明地結合了公主、太子、禮部侍郎的需要。
在破案的過程中,又能讓觀眾逐漸對主角團產生好感,從而增加追劇的動力。而主角團的成功塑造可謂是絕妙之筆。
蘇無名穩重可靠,盧凌風的成長,雞師的搞笑和醫術,裴喜君的愛情和人物畫無一不成了推進破案的關鍵手筆。
而這個編劇功力深厚,甚至還在劇前劇末巧妙地運用了互文,這一點讓人特別感慨。
也就是開頭盧凌風感慨大唐盛世,花團錦簇;
此時剛出場的蘇無名卻說鬼影幢幢。
這里一個不諳世事,一個破案老手,一下子就為本劇奠定了基調。
而在最后一集,兩人的對話更是直接印證了這段成長。
蘇無名:看,我大唐多好,一切都祥和明媚,繁華如夢。
兩人離別之際,蘇無名作為長者說這句話是對此時憂郁的盧凌風的鼓勵。
盧凌風:越是花團錦簇,越是深幽難測,絢爛的大唐就像一面鏡子,一面歌舞升平,一面(鬼影幢幢)。
從長安,到南州,寧湖,洛陽,再回長安,盧凌風跟著他成長了許多,高傲自負的他也隨之看到了繁華背后的黑暗面,因而憂心忡忡。
前后呼應,臺詞之妙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而這,就是一個好編劇的優勢所在。他能讓人對故事,人物產生奇妙的感情,沉浸其中,久久難以自拔,以至于大家會著急迫切地呼喚第二季。
五、感情戲不一定要成為主線,巧妙安排能收獲奇效
感情戲的安排也是編劇的功勞,這里單獨拉出來,主要是覺得很多國產劇總是打著職業劇、類型劇的招牌,內里卻還是過分重視感情戲。
甚至經常出現感情戲變為主線,從而拉低觀眾的觀感。
在探案劇中,感情戲本身就不是必要存在的,但是如果能合理的插入,它會在緊張詭異的懸案中成為很好的調和劑,
會讓觀眾感受到瞬間的放松,以借此提高劇情的觀賞性和娛樂性。
《唐朝詭事錄》對于感情戲的處理,不可謂不精妙,戲份不多,但寥寥幾筆總是能讓人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劇中喜君是以一個戀愛腦出場的深閨女子,但在后期劇情中屢屢成為破案輔助,可能得益于咖位不重,讓她的出現不存在胡亂加戲的可能。
而她在后期的出場,總是能給故事帶來一抹柔和的色彩,她和盧凌風的感情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被接受,以至于青石到后期都希望能多看到她的戲。
而蘇無名和櫻桃的感情,來得有些突兀,但一文一武,一剛一柔的搭配在后面反倒有些甜味,兩人的感情有種江湖人士互相取暖的柔情。
感情戲中,最讓人拍手稱快的莫過于兩對偶遇吃櫻桃饆饠的場景了。整個盛唐之下百姓安居樂業,皆有所愛的感覺就出來。
這突如其來的甜味,好讓人上癮。
仔細回味下,在一部專注于奇情詭案,動不動就有人領便當的探案劇中,突然就被撒一把狗娘,被逗得連連姨母笑,這樣微妙的感情戲如何不讓人愛不釋手?
順勢而為,巧妙而又不突兀,協調而又不搶占主線,這樣的感情戲不正是許多國產劇所該學習的嗎?
總而言之,精美的服化道,多變絢爛的場景,穩重而又充滿人情味的劇本,全劇人員合格的演出,這樣的精品連續劇近年少有。
這樣的國產劇何嘗不是一個讓整個行業都為之深思自省的精彩案例呢?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西馬青衫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