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西格為前妻報仇的電影_史蒂芬 西格
?
我們的渣渣輝,對不起,是張家輝,連續兩周第二次在大銀幕上相遇,《沉默的證人》,他這次演了一位法醫,當他在停尸房門口干掉一個匪徒的時候,那副吊炸天的樣子,很應景。
想起了小時候在家中看得一部電影,叫做《暴走潛龍》(《潛龍轟天2》),史蒂芬·席格演得那部電影火車劫案題材電影。
這部電影我看了無數遍,原因很簡單,這是家里購置VCD時隨機贈送的碟片,當時身為小兒童的我,在那個沒吃過沒見過的時代,對這套中庸品相的動作片電影簡直如獲至寶。史蒂芬·席格飾演一位米其林三星大廚,電影中他在餐車大戰匪首,任憑對方使用各種刀具,自己從容應對,最終很輕松的消滅對方,然后沖著尸體輕描淡寫的來了一句:
“沒有人能在廚房勝得過我。”
?
什么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這就是鮮活的例子。這句話小時候也成為《三國演義》中關羽那句“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之后,在我心中排名第二的頂級話語。
好了,言歸正傳,《沉默的證人》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張家輝飾演的法醫,在停尸房、解剖臺大戰悍匪,并且最終取勝,這部電影或許在劇情充實度上略有欠缺,但作為一部主打驚險的電影,有一些“反常規”操作,我想,這些橋段設計絕非偶然,而是電影工作者故意為之。
潛龍動作片喜歡動作電影的朋友,一定不會對《沉默的證人》的故事模式感到模式,這種《虎膽龍威》式的動作電影,好萊塢動作電影的一個亞類型曾經風靡全球。小弟給他們起了一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潛龍”動作片。
?
為了致敬我當年最早看過的同類動作片(《虎膽龍威》這些名作都要往后排了)。
什么是“潛龍”式動作片,首先要滿足三點要求:
★故事必須發生在一個特定的場合或者封閉的區域;
★作為反派的人物必須要有人質在手或者主人公什么把柄以便使其受制于人;
★主人公必須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或者一個意料之外的人物來充當“救世主”。
仔細回顧《沉默的證人》,以上三條全部“中標”。
這樣的電影之所以火爆,是有著一定歷史必然性的。在美國,如果個人真有實力,提倡個人英雄主義。而一個特定的場合或者封閉的區域則是一個非常適合上演個人英雄主義的平臺,以寡敵眾。
而最后時刻的“慘勝”般龍出生天也讓這些小人物們有別于那些威武的蘭博和007們,說白了,被揍得很慘,會更加生動和形象。
?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在《沉默的證人》中,當我們看到張家輝在電影飾演的陳嘉豪,作為一名法醫大戰悍匪,身邊還有楊紫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也就不難理解“潛龍勿用”這個四個字的意思了。
電影格局不大,就在一棟樓內的空間,90分鐘的時間不長,內容也比較簡單,但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本片已經被填得很滿,電影以超快的節奏和極佳的代入感。讓這90分鐘的正片幾乎做到了毫無冷場。
?
這正是“潛龍”動作片的特色,入戲快、節奏快,張力強,非常快餐化。這也是《虎膽龍威》《勇闖奪命島》這些老牌同類電影久經不衰的原因
退一步講,講究“務實”的華語電影,當年沒有趕上動作電影的黃金時代,在如今華語電影類型化之路的時代里,這部《沉默的證人》雖然不新鮮,但細想一下,以往華語電影如此類型還真的比較少見。
?
《沉默的證人》也是一個代表,有些返璞歸真,但在模式化的基礎上,也有了自身的特色,甚至一些反傳統的地方。
?
尸體派對就像卷首所言,《沉默的證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張家輝和楊紫這倆角色,他們用自己的專業技巧,一發入魂。
?
潛龍動作片,最大的特色,就是主角職業是比較是的固定的,不是“扛過槍的”就是肩膀上“帶花的”,因為想要當孤膽英雄,一個人對抗一票,自身沒兩把刷子是不行的,否則阿貓阿狗的也說不通。《虎膽龍威》里的警察、《勇闖奪命島》里的特工、《空中監獄》里的退伍軍人、《突然死亡》里的消防隊員。
就連五大三粗的史泰龍收斂了咄咄逼人的氣勢,在《絕嶺雄風》的職業,當了一名高山搶險隊隊員,大部分時間還是人質,前后一副受氣包的樣子,最終利用技巧消滅了一票。
?
對了那位在餐廳把人家料理了的“大師傅”呢?不好意思,在電影的第一部《潛龍轟天》中,史蒂文·席格飾演的凱西·瑞貝克,是密蘇里戰艦上的廚師,另一個身份是反恐專家,正規的軍人。
?
可見,孤膽英雄雖然夸張,但美國人還是相對“保守”,除非你是《空軍一號》里的總統。
?
這樣一來,《沉默的證人》就例外了,本片的兩位主人公,張家輝和楊紫,都是如假包換的醫生,后者還是實習的。讓兩位手無縛雞之力的角色對抗悍匪,這在潛龍大片里還是頭一遭。
當然,我們的對手也好不到哪兒去。
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票人馬和,穿一條褲子的哥仨,在人數上與兩位法醫完成了對等,如果算上保安金叔和清潔工歐陽靖的話,我方人員還要比對方多。
?
就是這樣的一個設定條件,《沉默的證人》從昔日孤獨潛龍,變成了真正的貓鼠游戲,故事格局倒是與《絕嶺雄風》很像,男女主角全程是人質,一邊受限于對方,一邊還要想方設法逃出生天。
這樣一來,電影淡化了動作片硬碰硬的蠻干,而多出了對氣氛的營造。因為這類電影是鮮有懸疑色彩的,正邪雙方勢力對比一開始就被挑明了,所以電影只會在情節方面做文章,導致《沉默的證人》是更像是“密室逃生”類電影了。
至此,職業屬性與環境因素排上了用途。
?
張家輝和楊紫利用法醫技能瞞天過海,再加上主場優勢,在冷庫里那幾場戲很說明問題,雖然正邪雙方的正面沖突也有直觀反映,但如《小鬼當家》一般的設局和破局,以及對解謎過程,才是有趣的地方。
此外,比較有新意的的是把動作施展的舞臺放到了醫院,大部分時間是跟尸體在打交道,電影中叫做“殮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太平間。
所以本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樣很有很氣氛的環境下完成的。電影開場就是是解剖臺,隨后的打斗中,尸體成了武器,在“捉迷藏”環節中,楊紫還躲在冷藏室里裝尸體,如此設定比比皆是,所以這片氣氛調節是很有噱頭的。
?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在冷庫里楊紫與馮嘉怡大戰的戲份,在全封閉的環境下,一男一女在PK,停尸房就是擂臺,周遭一堆尸體在“圍觀”,想象一下,都覺得“酸爽”。
華語片是務實的,《沉默的證人》在這樣的潛龍設定下,并沒有讓角色變成大開大合的孤膽英雄,反倒是走“密室逃生”路線,再加上“酸爽”的環境設定,緊張氣氛完全達標。沒有新意?不要緊,把類型片模式玩到出神入化,也是一種本事。
?
你不按照常理出牌啊但《沉默的證人》最有趣的地方還是不是這些,而是反套路。
潛龍動作片屬于“模式限定”,故事發展空間幾乎被題材鎖死了,所以只能在情節方面做文章,而本片的情節,幾乎都是“反梗”的設定。
?
什么叫做“反梗”,舉個例子,比如電影里男主角寒窗苦讀十年,發憤圖強一切為了高中狀元而來,情節和人設被鋪排的水到渠成,結果到最后,考了個倒數第一。。。
本片中“反梗”無處不在,而且一定是編導有意為之,就是單純的把動作片常見的設定完全打破,造成一種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感覺。觀眾原本認為這里要這樣發展,結果偏不,造成了情節的“脫力感”。
(如下內容涉及到劇透)
首先,是橋段的反梗。
?
比如兩位主角跟著金叔第一次逃出生天,在后面鐵柵欄門前,兩人一起幫著肥碩的金叔翻越柵欄門,氣氛烘托和情節點綴外加BGM一同造勢,金叔高呼“我成功了”,結果被抓了。。。
還有張家輝與郭晉安那場戲,張家輝使用了渾身解數,不惜刺破手指暗示對方事態,一通神操作,結果郭晉安那個角色不但是個醉鬼,還是個棒槌,一切力氣全白費。
上述兩大橋段在動作片里常見,按照以往動作片上設定,這種命懸一線或者暗度陳倉的戲份,基本上會沿著觀眾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結果這里偏不這樣搞。
另一類反套路,就是角色設定。
?
動作片中,所有角色都是固定的功能性,有英雄,有boss,有人質,有外來勢力救星,也有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楊紫飾演實習法醫,女性角色,而且被當成了人質,在如《絕嶺雄風》《暴走潛龍》中絕對是主角的掣肘,拖油瓶般的存在。結果這部電影了,這位不但能夠單挑悍匪,設局逃出生天,在冷庫里還反客為主,把馮嘉怡給揍了,竟然可以這樣安排!相比之下,張家輝倒是更像拖油瓶。。。(要是沒他和金叔,楊紫早跑了)。
?
歐陽靖飾演的清潔工,前半段成為了兩位主角的求救對象,為了通知他險情,主角費勁打開了通訊設備,可見這個角色,跟郭晉安一樣,充當了救星的功能,結果呢?這位第一次進入到事件中,讓人一槍給崩了。。。
吳卓羲為首的那兩位警官就別提了,二位剛出場像極了天神下凡:“不要以為我們不知道你們干了什么!”觀察縝密,臨危不懼,仿佛神探上身。結果呢?除了搗亂沒干別的,都讓人一勺燴了。。。
說白了,在這樣的題材下,本來充當救星功能的角色,變成豬隊友,而本來是拖油瓶的掣肘角色,最后卻把壞人給收拾了。
?
這些功能性角色的反套路設定,才是《沉默的證人》最有噱頭的地方,雷尼·哈林拍慣了潛龍動作電影,在本片中安排了如此情節,絕對稱得上是“惡意滿滿”,仿佛是在告訴觀眾,題材老套?情節落俗?角色臉譜?你們還是太年輕啊。
還有最后一錘定音的結局,法醫氣滿滿的張家輝,一番神操作的設局,全片大部分時間統治全場的格局的楊紫放了大招,可惜最后大招都沒用上,反派就頂不住了。任賢齊最后一個鏡頭的那眼神,明擺著潛臺詞:
你們欺人太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