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在線看、富春山居圖的意境
認真更新一下頭條號,近期開始,不定時更新一些近年收集的古代名畫高清圖片,由于頭條有圖片大小限制!(5M以內)所以發布的圖片都是壓縮過的,原圖有幾百兆到幾個G不等。都是高清掃描的圖片,可以用來做臨摹畫稿!如有需要高清大圖的可以私信我,所有圖片都免費贈送!!
今天先上一張本家作品,元代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富春山居圖內容約80%為桐廬境內富春江景色,20%為富陽景色。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 屬國寶級文物。
元代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長6.36米、高0.33米
題跋
黃公望題跋
至正七年,仆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于南樓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至,不覺亹亹布置如許,逐旋填剳,閱三四載,未得完備,蓋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爾。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當為著筆。無用過慮 有巧取豪奪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十年,青龍在庚寅,歜節前一日,大癡學人書于云間夏氏知止堂。
印:黃氏子久 朱文:一峰道人
沈周題跋
大癡黃翁在勝國時,以山水馳聲東南,其博學惜為畫所掩
沈周題跋
,所至三教之人,雜然問難,翁論辯其間,風神竦逸,口若懸河,今觀其畫,亦可想見其標致。墨法筆法,深得董、巨之妙。此卷全在巨然風韻中來。后尚有一時名筆題跋,歲久脫去,獨此畫無恙,豈翁在仙之靈,而有所護持耶?舊在余所,既失之,今節推樊公重購而得,又豈翁擇人而陰授之耶?節推蒞吾蘇,文章政事,著為名流,雅好翁筆,特因其人品可尚,不然,時豈無涂朱抹綠者,其水墨淡淡,安足致節推之重如此?初翁之畫,亦未必期后世之識,后世自不無楊子云也。噫!以畫名家者,亦須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則畫亦高,故論書法亦然。
弘治新元立夏日長洲沈周題
文彭題跋
右大癡長卷,昔在石田先生處,既失去,乃想象為之,逐還舊觀,為吾蘇節推樊公得之,是成化丁未歲也。至弘治改元,節推公復得此本,誠可謂之合璧矣。今又為吾思重所得,豈石田所謂擇其人而授之者耶。思重來南京,出二卷相示,為題其后。
隆慶庚午四月,后學文彭記。
王稀登題跋
隆慶辛未中秋后三日 敬觀于梁溪談氏澄懷閣 太原王稀登
周天球題跋
百谷閱后四十二日 周天球在天籟堂 得并觀二卷者彌日
董其昌題跋
大癡畫卷,予所見若檇李項氏家藏《沙磧圖》,長不及三尺,婁江王氏《江山萬里圖》可盈丈,筆意頹然,不似真跡。唯此卷規摹董、巨,天真爛漫,復極精能。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是子久生平最得意筆。憶在長安,每朝參之隙,征逐周臺幕,請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頃奉使三湘,取道涇里,友人華中翰為余和會,獲購此圖,藏之畫禪室中,與摩詰《雪江》共相映發。吾師乎!吾師乎 ! 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丙申十月七日,書于龍華浦舟中,董其昌。
鄒之麟題跋
余生平喜畫,師子久。每對知者論,子久畫,畫中之右軍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圖》, 筆端變化鼓舞,又右軍之蘭亭也,圣而神矣!海內賞鑒家,愿望一見不可得,余辱問卿知,凡再三見,竊幸之矣。問卿何緣乃與之周旋數十載,置之枕籍,以臥以起:陳之座右,以食以飲;倦為之爽,悶為之歡,醉為之醒。家有云起樓,山有秋水庵,夫以據一邑之勝矣。溪山之外,別具溪山,圖畫之中,更添圖畫,且也名花繞屋,名酒盈樽,名書名畫, 名玉名銅,環而拱一《富春圖》, 嘗聞天上有富貴神仙,豈勝是耶?又聞子久當年原是仙人,故遺此跡與問卿游戲耶?國變時,問卿一無所問,獨徒跣而攜此卷,嗟乎!此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矣。彼五岳有真形圖,而富春亦有之,可異也。當年此圖,畫與僧無用,追隨問卿,護持此卷者,亦是一僧,可異也。庚寅畫畫,題畫人來,又適庚寅,可異也。雖然,余欲加一轉語焉:繪畫小道耳,巧取豪奪,何必蚤記,載之記中也。東坡不云乎:冰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記東西。問卿目空一世,胸絕纖塵。乃時移事遷,感慨系之,豈愛根猶未割耶。龐居士不云乎:但愿空諸所有,不欲實諸所無。嗟乎!余言亦太饒舌矣。
野老鄒之麟識。
作者簡介
黃公望畫像
元代畫家黃公望(1269—1354),本姓陸,名堅,原籍江蘇常熟,幼年父母雙亡,后有浙江永嘉黃姓者,年九十而無子,一次偶然的機會遇見了少年黃公望,見其容貌清秀,故收為嗣,云:“公望子久矣”,自此正式改名公望,字子久。后自號一峰,又號凈墅、大癡、井西道人等。 [16] 擅長畫山水,多描寫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淺絳風格為主,與吳鎮,王蒙,倪瓚并稱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訪司一名書吏,因上司貪污案受牽連,被誣入獄。出獄后改號“大癡”,從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詩畫自娛,并曾賣卜為生。他學畫生涯起步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繪山水,必親臨體察,畫上千丘萬壑,奇譎深妙。其筆法初學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趙孟頫熏陶,善用濕筆披麻皴,為明清畫人大力推崇,成為“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中最負眾望的大畫家。此外,畫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寫山水訣》、《論畫山水》、《大癡道人集》詩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