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排行榜古裝劇,15部熬夜必看古裝劇
近十年評分最高的十部古裝劇,《甄嬛》第3,第一是古裝劇天花板
文/星空婉兒
近幾年,古裝劇、玄幻劇攻占了市場,成為了年輕人觀劇的主流。從曾經的穿越劇,到后來的宮斗劇,再到如今的玄幻劇,幾乎每年都能看到爆款,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新的流量。
可惜,很多點擊率很高的影視劇卻沒有獲得好的口碑,觀眾似乎對玄幻劇要求特別嚴苛,有些劇的分數出人意料。比如:《花千骨》只有5.9分,《古劍奇譚》6.5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6.4分,《青云志》5.2分,《蜀山戰紀》5.4分,《擇天記》更是低到4.6分。
這些劇都曾獲得了不錯的點擊量和流量,也曾遭到不少人批評。當然,也有一些古裝劇,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贏。現在,就來盤點一下近十年來評分靠前的10部古裝劇,只統計評分人數超高10萬人的數據。看看這些劇中有沒有你心中的白月光?
《東宮》這部劇,有幾個優點:
一是采用倒敘的手法,這種手法更引人注目,同時懸念感強。
二是實景拍攝,讓觀眾感到誠意滿滿。在這個摳圖的時代,一部劇作,如果全程采用實景拍攝,演員盡量不使用替身,這本是演員的基本素養,現在卻成為古裝劇中的亮點了。
三是劇情很虐。一部作品的成功,要么很甜,要么很虐,這都能讓人印象深刻,因為這兩種情緒很好地引起了觀眾的共鳴,讓觀眾感受到人物的內心。如果情感上撥動不大,便需要作品給予觀眾一定的深度,讓觀眾追完劇后有所收獲。
《陳情令》這部劇剛結束時,豆瓣高達8.4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一批網友怒打一星,導致豆瓣分數一度降到7.3分,一些看過的網友心中不平,又開始進行點評,最后分數拉回到7.7分。正因為這一系列事件,《陳情令》成為了評分人數最多的一部劇,高達152.9萬人,其余的電視劇,評分人數超過100萬的鳳毛麟角。
《陳情令》通過講述兩個男孩成為知己,為了天下大義,相互扶持的故事。魏嬰是歷經磨難依舊向陽而生之人,管他熙熙攘攘陽關道,魏嬰偏要一條獨木橋走到黑,只因那條橋通往正義的方向。懲奸除惡,守護天下蒼生,便是魏嬰的夙愿。
“不知不可為而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人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圣人也。”
魏嬰便是這樣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圣人,他是一個有點英雄病的人。而藍湛,則是那個最懂魏嬰之人。問靈十三載,只為探得魏嬰的音訊。風鈴響,故人歸,我在等風起,也在等君回。
有這樣一段自白,很符合藍忘機的心境:“某日夜色正深,吾向林中尋家中小輩,忽而笛聲起,往事入吾心。嬰還,雖面生,無妨。吾一生以正道自居,雅正自律,唯見眼前此君,可叫吾忘卻荒唐俗塵,天涯歸去。”
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電視,它應該作為我國文化輸往世界各地,而不是在國內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是馮紹峰和趙麗穎的結緣之作。劇名雖然采用了李清照的詞句,但是本劇并不講述李清照的故事。
這部劇圍繞著宅斗,外加宮廷競爭,將朝廷和內院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對女性的探討也入木三分。
明蘭睿智果斷,她在逆境中隱藏鋒芒,隱忍成長。墨蘭心機深重,滿是勾欄瓦舍的做派;如蘭心思單純,從小過得幸福美滿。這部劇無論是女性角色還是男性角色,都是立體的,而不是扁平化的。她們有血有肉,有優點也有缺點,作者既沒有過度神化主角,也沒有過度黑化配角。
《大宋少年志》以北宋和夏國之間的戰爭為背景,由張新成、周雨桐主演。慶歷年間,北宋看上去繁華富貴,實則風起云涌。北宋為了維穩,暗地里選拔優秀的少年,訓練他們成為國家暗探。這些少年由最初的懵懂,最終成為守護國家大義的英雄,他們相守相助。在暗地里保衛江山社稷,保護平民百姓。
這部劇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少年美好。這部劇集合了懸疑探案、歷史傳奇、青春勵志等元素,加上劇本由金牌編劇王倦把關,在當年,這部劇成為了一匹黑馬。
這部劇的成功,告訴我們,一部好的作品,不一定需要大牌,也不一定要用流量明星,觀眾真正買賬的,還是劇情本身。
《宸汐緣》是一部仙俠劇,它能在2019年眾多劇本中殺出重圍,獲得8.3分的評分,這是不少網友“真香”的結果。
同年,《陳情令》大爆,《大宋少年志》《長安十二時辰》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宸汐緣》能獲得一席之地,是因為它符合了大眾的普世價值。
女主因為身負魔氣而為世俗不容,機緣巧合下愛上了法力強大的神尊。這種設定,有點類似于《花千骨》,但是它與《花千骨》的價值取向完全不同。《花千骨》中的師傅,為了天下蒼生,可以負自己、負小骨,他寧愿承受削骨之痛,也要將內心的情感一點點剝離,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神性”。
然而,“神性”源于“人性”,一個沒有“人性”的神,是不受歡迎的。《宸汐緣》中的九宸從一開始便決定護著那個無辜的孩子,即便知道這種舉動會留下禍根,即便知道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災難。這種價值觀,類似于電影《姜子牙》中的價值觀。一人與天下人,并無區別。救一人,便是救天下人。
易烊千璽在演這部劇時才17歲,本以為他的演技會很青澀,不曾想,他的表演竟不輸老戲骨。這部劇開頭采用一鏡到底,真實地再現了長安的盛世繁華。
劇組對細節非常考究,從服化道到配樂,從燈光到攝影,整個劇作呈現出電影般的質感,讓人看起來很驚嘆。
劇中的道具也非常真實,符合唐朝的歷史,一看就是深入研究過,集合的懸疑和赤誠之心,是一部誠意滿滿之作。
《步步驚心》可以說是穿越劇中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了,當時剛出來時,風靡全國。一個白領,突然穿越到滿族貴女馬爾泰?若曦身上,見證了九子奪嫡的歷史局面。
故事背景設定在康熙43年,四阿哥和八阿哥都是皇帝人選,四阿哥的皇位究竟如何得來的,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之事。
在此之前,楊冪和馮紹峰主演的《宮鎖心玉》也是采用了這個背景,主要講述晴川穿越后周旋于四阿哥和八阿哥之間的故事,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甄嬛傳》是一部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作品,這是何等地困難。在看《甄嬛傳》電視劇之前,我曾看過流瀲紫的原著,那時候看到電視劇的預告,心理很是排斥。原因很簡單:在看原著時,我心中幻想的皇帝是帥氣又年輕的,我曾一度認為他就是男主角,以為他跟甄嬛是天作之合。沒想到,電視劇《甄嬛傳》的皇帝有陳建斌飾演,完全打破了我心中的幻想。
但是真正看了電視劇后,發現這是一部改得非常成功的作品。雖然人物設定大幅改動了,但是作品的靈魂并未丟失,甚至,劇本的完成度要比原著更好,劇本創作地更有深度。
《甄嬛傳》被稱為宮斗劇的鼻祖,至今也未見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現。
《大秦帝國之縱橫》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可想而知它的地位。這部劇講述了商鞅變法之后,秦國日趨強大,秦惠文王果斷地重用張儀,君臣攜手,縱橫捭闔,一次次擊敗敵人,使得秦國越來越強大。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前人功不可沒。從最初的戰國七雄,到后來秦國兼并六國,君主的英明決策,臣子的聰明計策,這些都是秦國強大的重要因素。
這部劇非常尊重歷史,雖然也有演繹的成分,都是邏輯完全自洽,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劇作。
《瑯琊榜》優秀到何種程度,從它獲獎情況便能窺得一二。這部作品,先后斬獲了第3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的4項獎項、第28屆中國電視劇金鷹獎的2項獎項、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2項獎項,同時《瑯琊榜》還是2015年第2屆豆瓣電影年度評分最高的大陸劇集。
《瑯琊榜》中胡歌飾演的男主角梅長蘇并沒有超凡的武力,甚至是個體弱多病的人。但是他擁有不凡的智力,是個運籌帷幄的謀士。這部劇向大家證明了,觀眾所崇拜的,不只是一以貫之的武藝高強之人,也有手無縛雞之力的謀士。
胡歌的演技很細膩,他對細節的把控非常到位。比如劇中他喝中藥的場景,盡管大家都知道藥是假的,梅長蘇喝完后會晃一下碗,然后喝最后一口。有生活經驗的人都會知道,中藥后面經常有殘渣,需要晃動才能一飲而盡。
當然,這部劇獲得成功,靠的不只是對細節的關注,也不只是演員精湛的演技,還有精彩的劇本和打動人心的三觀。
梅長蘇選擇輔佐靖王,便是因為靖王的善良正義,他能當大任。劇中有個精彩的四問四答:
梅長蘇問靖王:“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舊案,定會招來無窮禍事?”靖王答:“我知道。”
梅長蘇問:“殿下可知,就算查清了來龍去脈,對殿下所謀之事,也毫無益處?”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長蘇問:“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長蘇問道:“既然您都知道,還一定要查?”
靖王道:“要查,我必須知道他們是如何含冤屈死,將來我登上皇位,才能一一為他們洗雪。”
這四問四答,層層遞進,通過對話,以小見大,既展示了靖王的性格,也告知了觀眾梅長蘇選擇靖王的原因。
一部好的作品,離不開與讀者共鳴的溫度,也需要啟發讀者的深度,更需要演員的契合度。
作者介紹:星空婉兒,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云計劃獲得者,一個酷愛讀書、酷愛旅游的漢語言人,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座右銘: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希望能以文會友,歡迎大家一起暢談。
口碑最好的10部古裝劇排名,《漢武大帝》墊底,《瑯琊榜》第3
中華民族5千年歷史,拍古裝劇有著天然的歷史優勢,但拍得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幾年來古裝劇泛濫,但及格的劇卻寥寥可數,稱得上優秀的更是鳳毛麟角。
借此,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古裝劇,也算是口碑最高的10部國產古裝劇。
這里先說明一下,本文將劇集所講的古裝年限,限制在中國近代史也就是1840年之前,且打分人數須在5萬以上。
第十:《漢武大帝》
豆瓣評分:9.2
很難想象,這樣一部陽剛雄渾的歷史大劇,竟是出自于一位女導演之手:胡玫。
當我們翻下履歷,會發現她還有另一部歷史巨制——《康熙王朝》。
這是注定要被寫入我國電視史冊的人才。
作為從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戰亂、到漢武帝54年統治時間,《漢武大帝》整部劇橫跨的時間相當長。
在這段時期內,匈奴頻頻入侵中原,漢武帝進行全民動員,連續數十載對其征伐。
但該劇所呈現的戰爭戲,在播出時受到的批評卻不少。
據導演所說,這類戲拍了很多、也很用心,但播出時卻被大幅度刪減了。
雖然戰爭場面不足,但該劇依舊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那個讓人自豪的時代,劇中漢武帝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如今聽到還是一樣的振奮人心。
該劇的大部分情節都是出自于史詩記載,也展現了不少歷史典故,例如“張騫出使西域”。
浪漫大氣、開拓進取的大漢精神風貌,會讓觀眾不由自主地產生民族自豪感。
作為第一男主角,漢武帝的一生被進行了全景式的展現,雄才大略有之、膽識過人有之,晚年的荒唐作為也不避諱。
那段牽連數十萬人、將皇后衛子夫和兒子劉據逼至死路的“巫蠱之亂”,所謂伴君如伴虎,也不過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服化道也十分講究,外將內士、后宮嬪妃都宛如從歷史中走出的人物一般。
因此,《漢武大帝》也成為了許多人對大漢王朝的初印象,甚至是最深刻的印象。
第九:《康熙王朝》
豆瓣評分:9.2
2001年,著名小說家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康熙大帝》被改編為《康熙王朝》搬上銀幕。
在熱度上,該劇的爆火程度,不輸三部曲改編的另一劇作《雍正王朝》。
但在口碑方面,它卻受到了諸多爭議。
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認為,《康熙王朝》本質上是一部披著歷史劇外衣的大男主爽劇,甚至是陳道明的個人秀。
劇中的康熙仿佛戴上了金手指一般,主角光環無比強大,又有天降奇兵似的角色助之化險為夷,一路上升級打怪、手到擒來。
而劇中的女性角色,則幾乎都對他愛得死心塌地。
在史實方面,該劇也出現了不少歷史錯誤,其中最讓人詬病的莫過于孝莊自稱謚號。
有些臺詞也頗為大膽,即便是現在看也會為之一驚。
但客觀來講,該劇在重大事件上還是忠于歷史的。
而它之所以讓老少觀眾都為之著迷,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劇情的張力相當到位、各個角色都塑造得非常鮮活生動。
廣電曾評價它“思想性、藝術性、政治性都達到了相當高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展示了康熙與大臣商政時的各種狀態,于觀眾而言,比其他劇里的帝王更多了幾分真實,不帶一絲臉譜化。
當然了,本劇的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更是畫龍點睛般的存在。
總的來說,這部劇瑕疵明顯,但仍不失為經典之作。
第八:《大秦帝國之縱橫》
豆瓣評分:9.3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歷史,殘存的文獻記載其實不多。
電視系列劇《大秦帝國》,改編自孫皓暉同名小說,從首播到完結,共歷時11年時間。
系列四部曲,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以及《大秦賦》。
從口碑上來看,前兩部的好評明顯勝出許多,第四部則是吐槽聲不斷。
而前兩部作品也常常被拿來做對比,不少人認為《大秦帝國之縱橫》的歷史厚重感相對較弱。
但與此同時,第二部也不再像前作那樣有些“拔高”秦,而是刻畫出了人性的復雜,展示了群像的參差感。
劇中的秦惠文王、張儀、楚王和羋月等人,也都顯得更加真實和立體。
此外,該劇在呈現秦國的日常禮儀、風土人情方面,也尤為考究。
劇組專門請專家制作了純正古樸的服裝道具,還特聘了禮儀專家,對演員的儀態及談吐方面進行了專業的培訓,真正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風骨。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剛上線時,豆瓣評分只有7分,飾演秦惠文王的富大龍更是受到了不少爭議。
其實史書上對于秦惠文王的記載很少,所以富大龍是在通讀了僅有的文獻之后,加上自己的理解來詮釋人物。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詮釋的亦正亦邪的“另類帝王”,也逐漸被觀眾所認可。
第七:《大秦帝國之裂變》
豆瓣評分:9.3
所謂“裂變”,既是指“商鞅變法”這一變革,也暗示了商鞅最后被車裂的慘痛結局。
在這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除了商鞅,還有秦孝公、魏惠王和公叔痤等人。
在王志飛、侯勇和李立群等戲骨的精彩演繹之下,各個角色都顯得十分生動立體,相當貼近歷史原型。
除了演員的表演,該劇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精良到位的制作,堪稱是史詩一般的觀感。
其中,劇中的戰爭場面尤為恢弘大氣,儀式感強、相當講究,將古戰場的戰術和章法都展現得十分明確。
軍隊整齊劃一、氣勢如牛,如同那句經典臺詞“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一般,血性十足。
此外,劇中臺詞堪稱絕妙,比如秦孝公和衛鞅的四連問答。
不能變? 法立如山。 不能緩? 法貴時效。 不能減? 減刑潰法。 不能特赦? 法外無恩。
足可見商鞅行法治之堅決、秦國政論之開明,劇集的格局也立馬被打開。
但必須承認的是,該劇對商鞅和秦國的“美化”,確實引發了不少爭議。
編劇對秦國的推崇,已經到了認為其是中華文明正源的程度,這顯然和我們一直以來對秦國的印象大相徑庭。
不過,這種不跟風、甚至是挑戰史觀的勇氣,或許也是促使該系列劇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第六:《雍正王朝》
豆瓣評分:9.3
在許多觀眾眼里,《雍正王朝》不僅是口碑佳作,還代表了國產歷史劇的最高水平。
在其播出的1999年,我國的改革開放正處于攻堅階段,而這一時代特色也成為了該劇的主題,即改革。
本劇也不負眾望,在保持主題深度的同時,也兼顧了內容的通俗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
歷史劇應有的厚重感、緊湊感及精致感,該劇處理得一一到位。
因此,播出后它既收獲了好口碑,也不失熱度。
《康熙王朝》通過奪嫡和吏治兩大重點劇情,真正探討了一個王朝是如何運作的。
劇中刻畫了波譎云詭的、以及精彩絕倫的朝堂爭奪,高潮迭起、環環相扣,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
其所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和職場智慧,也被不少現代人當做成功學的寶典。
此外,該劇也刻畫出了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從年羹堯、隆科多到八爺、十三爺等,都讓人印象深刻。
其中由焦晃飾演的康熙皇帝,沉穩老練、帝術由心,更成為了許多觀眾心目中最經典的康熙形象。
而這一版的雍正,則被塑造成了一位改革的英雄,雖四面楚歌,仍為天下人力挽狂瀾。
但即便如此,雍正身上那種身為帝王的無力感和寂寞感,卻格外明顯,始終揮之不去。
末了,八爺一句“四哥,我輸了,可是你也并沒有贏,你贏得的不過是生前身后的罵名”,原來英雄是孤獨。
有網友評價說,《雍正王朝》是20世紀最后一部大制作,卻給21世紀的開端留下濃墨重彩。
這句話確實不虛,該劇引發了拍攝歷史劇的潮流,之后的《漢武大帝》《貞觀之治》《走向共和》等先后出現。
甚至是十年之后的清穿劇,著眼于雍正帝的劇情設計,都可看做是該劇的影響。
第五:《大宋提刑官》
豆瓣評分:9.3
作為國內首部古裝紀實刑偵劇,《大宋提刑官》在當時可謂是“非常規”題材,說是天然流量也不為過。
該劇在當年創下了7.85%的平均收視率,超過了《新聞聯播》的6.18%。
能夠口碑和熱度兼收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不得不提的,即是這部劇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書中的驗尸手法。
動不動就是什么蒸骨法、漏骷法,正面直給的死尸鏡頭來得猝不及防。
再過來便是劇中情節的設計,做到錯綜復雜又環環相扣,在細節上也是追求精準把控,每個伏筆都有用處。
而且每當證人回憶時,這部劇還會將口述內容進行畫面重現,顯得更加真實和客觀。
此外,全劇設計了50個以上的人物,每個人出場都和案件息息相關,所以這部劇的群像刻畫也相當精彩。
其中,宋慈與反派角色吳淼水、刁光斗等人的對峙,堪稱是劇中最精彩的橋段。
在這些過程中,既是正義與罪惡的交鋒,也道盡了官場微妙的生存法則,更直指封建社會的政治根基。
劇中的臺詞直透人心。
這讓宋慈從一心求真相,到切身體會到自己無力掃清大宋官場積弊,一場大火更是將他最后一道防線擊潰。
理想主義縱橫官場后以悲愴結尾,而這也是國產劇里少見的結局。
除了劇情之外,該劇的妝造也很考究,而水墨風格的畫面,也高度還原了宋風古韻。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許多演員例如郭達、范偉和郭冬臨等人,都是喜劇出身的演員,但卻一點兒也不會讓人出戲。
飾演男主角宋慈的何冰,演技也是十分細膩到位。
那場臨走前望著衙門的特寫鏡頭,從滿眼淚水到釋然一笑,沒有所謂的“炸裂”戲碼,卻直戳人心。
第四:《甄嬛傳》
豆瓣評分:9.3
和《康熙王朝》一樣,《甄嬛傳》受到的爭議也很多。
但播出至今十幾年,還能時常登上熱播榜、被進行各種有趣的二次創作,足可證劇集本身質量確實在線,經得住放大看、仔細琢磨。
連導演鄭曉龍都忍不住發問:你們沒有別的劇可看嗎?
作為一部宮廷劇,該劇所出現的角色相當多,而能讓觀眾記住十個以上的角色,就是《甄嬛傳》主創們的本事了。
在這部劇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角色設定來看待,她們鮮活又立體,讓人又愛又憐又恨。
從某種程度來講,宮斗劇是女性視角下的“權謀劇”。
所以在播出時,該劇也被稱作是清宮版的《杜拉拉升職記》。
在后宮的磨難與洗禮中,從下往上爬的女主形象,確實很容易成為現實女性崇敬的對象。
但《甄嬛傳》要表達的明顯不僅于此。
在甄嬛的反殺和黑化過程中,其實是以人性的反抗失敗,襯托封建皇權對女性的壓迫和異化。
當人們口中的“爽”劇,并不以大快人心作為結局,反而是讓觀眾深深感受到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哀。
這樣具有歷史沉淀感的劇集,顯然和其他大部分宮斗劇不在一個水平上。
此外,該劇的服化道也非常出色,幾乎每個參演的女演員,都在劇中呈現了最好的狀態。
另外這部劇的臺詞設計也是一絕,像是經典的“賤人就是矯情”“臣妾做不到”等,到今天都相當出圈。
第三:《瑯琊榜》
豆瓣評分:9.4
作為一部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瑯琊榜》影視化過程之用心程度,著實值得當下國產劇的制作團隊學習。
劇集保留了原著的架空背景,在服化道方面,卻是盡力參考了真實的歷史,制作非常精良。
從服裝、器物、室內裝潢,到鏡頭的畫面構圖,該劇盡顯古風古韻,獲得了海內外觀眾的屢屢稱道。
在劇情方面,這部劇刪減了原著中一些不必要的支線,讓故事看起來更加緊湊。
有網友評價道:《瑯琊榜》是用做正劇的態度去做爽劇。
這句話可能會引發粉絲的不滿,但必須承認的是,和大眾意義上的權謀歷史劇相比,《瑯琊榜》確實存在不少“爽點”。
從這些來看,《瑯琊榜》其實是被嚴重高估了。
像是劇中出現的一些神秘機構和奇詭之術,江湖味十足,看著雖然娛樂性十足但缺在容易失真。
而在權斗內容部分,不少觀眾也批評說劇情安排得有些幼稚,邏輯經常存在不能自洽之處。
除此之外,太過理想化的主角及故事發展,也頗有爭議。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部劇所強調的家國情懷和價值理念,的確是和傳統文化價值觀一脈相承。
而中國傳統“士人”的道德品格與政治理想,也借由梅長蘇這一角色,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呈現。
作為觀眾的我們,確實會在不同程度上,為之感動、與之共鳴。
第二:《武林外傳》
豆瓣評分:9.6
和本文中出現的其他古裝劇相比,《武林外傳》確實有那么一點“不正經”。
當年開播第一天,該劇也以1.95%的低收視率,體現出觀眾對這一新奇劇集的“不適應”。
但很快,次日該劇便攀升至4.26%,此后一直穩定在5%左右。
一直到現在,這部劇都是重溫率領先的劇集,“國產情景喜劇的巔峰之作”當之無愧。
劇名雖為《武林外傳》,但劇中的主角卻每日都在“搗漿糊”,你損我,我損你。
但正是在這些人的成長過程中,讓大家看到具有生活質感的辛酸苦辣和喜怒哀樂,用“人情味”打動了觀眾。
劇中的佟湘玉、郭芙蓉、白展堂、呂秀才、李大嘴等都鮮活立體,像是身邊的你我一樣,觀眾既是看他們,也是看自己。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這里或許可以更準確地說,真正的俠義,在于心靈的成長。
就像片尾曲說的那樣: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
前80回結束了,但江湖并沒有完結,后面的內容,留給觀眾自己去寫。
在很大程度上,該劇稱得上是一部超前的神劇,是對傳統武俠敘事的顛覆,同時也提升了我們的喜劇品味。
劇中的臺詞到今天都不過時,關于打工人、關于明星片酬、關于愛情,應有盡有。
第一:《大明王朝1566》
豆瓣評分:9.7
2007年,《大明王朝1566》為芒果臺買進,播出后收視始終沒有沖破0.5%,顯而易見的慘淡。
2017年,某視頻平臺買下了該劇的網絡版權隨后正式重播,到如今有17多萬人打分,9.7分的王者段位,神劇舍它其誰。
神在哪?神在對官場運作,以及權力斗爭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這部劇甚至杜絕了其他劇對權力和政治的意淫。
從皇帝嘉靖到內閣、再到地方要員、中下層官吏,沒有人是絕對的清濁,也沒人可以擁有金手指助力。
在權力的漩渦中,每個人都是凡胎肉體,即便權力在手,也都在焦灼不安著。
該劇的敘事結構相當嚴謹,人物的行為、故事的發展都符合動機邏輯,他們站在各自的立場,表現出對時局的看法和態度。
有人說,在它面前,《權力的游戲》只能改名叫《權力的斗毆》。
這部劇里的權謀斗爭,強調的是各方勢力的互相牽制和平衡。
而這一點,就是到了現在也是適用的。
而劇中所蘊含的官場智慧與人生哲理,這也是為何有觀眾會一刷再刷的原因。
在劇情方面,該劇從“改稻為桑”政策開始,帶出廉腐之爭和貧富對立的話題。
并將矛頭直指權力最高者,深度之強是其他絕大部分劇集所不能匹敵的。
與此同時,它又站在現代的角度,批評封建制度本身的局限和腐朽,進而剖析大明王朝衰敗的原因。
此外,該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相當出色,刻畫了封建社會的官場眾生相,堪稱一部完美的群戲。
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等人的表演各個都精彩到位,感染力十足。
而該劇的導演張黎、編劇劉和平,也合作及各自創作出了好幾部國產精品。
美中不足的是,這部劇的服飾不夠考究。
除了以上十部劇之外,86版《西游記》、87版《紅樓夢》和94版《三國演義》的評分也位居前列,還有98版的《水滸傳》也深受好評。
由于四大名著本身就具有廣泛的觀眾基礎,在早期甚至是獨領風騷,屬于獨一檔的存在,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就不再列出來講。
還有《走向共和》也同樣優秀,要是單看口碑在這個榜單也是數一數二的,但由于劇中的近代戲的分量不少,這里就不放進來了。
而從上述十部劇來看,一半以上都是歷史劇,可見這類劇確實受大家關注。
也正是因為如此,歷史劇的制作就更不能馬虎。
我們并沒有要求一部歷史劇巨細靡遺地還原歷史,但在把握劇情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刻畫和塑造人物方面,都絕不能隨意為之。
而不管是歷史劇、宮斗劇或是喜劇,作為一部古裝劇,至少要讓大家身臨其境,給人古代的氛圍。
綜上可知,一部優秀劇集的誕生,導演、編劇、演員等主創們的水平都要在線,同時也要輔之以精良的服化道和配樂等。
如今的國產劇,動輒s級、幾億大制作,有的還請來了老戲骨坐陣,最終大多雷聲大雨點小,不過是在爛劇的名單上再加上一位罷了。
那些口碑佳的經典劇集,曾經以為是某種劇的起點,結果竟成了巔峰。
過了十幾年、二十年,念念不忘,沒有回響。
青石電影 | 柯棠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