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格云頓2023年新片-尚格云頓經典影片
疫情接近尾聲,正是黎明前的黑暗,2023年即將如期而至,2022年,影視行業(yè)凋敝,紀錄片更是艱難。
這一年,院線只上映了《牧蜂姑娘》《追光萬里》《陪你在全世界長大》《人間世》《“煉”愛》《冰上時刻》《珠峰隊長》等為數(shù)不多的紀錄電影,很遺憾,票房成績慘不忍睹。
這一年,也有不少導演完成新片。多部華語紀錄片入圍最重要的紀錄片電影節(jié)-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無論入圍短片競賽的《Is There a Pine on the Mountain》(導演:劉重燕)還是入圍Luminous展映單元的《父子之間》(導演:舒林)和《我們在黑夜的海上》(導演:陳思毅),都是關注家庭內部關系,聚焦于父權、父子隔閡、生死等議題。而三位導演都是紀錄片影像的年輕創(chuàng)作者,延續(xù)私人影像作為年輕創(chuàng)作者的起點這一現(xiàn)象。
青年導演黃樹立的紀錄短片《當我望向你的時候》,相繼獲得獲得戛納酷兒金棕櫚最佳短片,萊比錫國際紀錄和動畫電影節(jié)金鴿獎最佳紀錄短片等,可謂收獲滿滿。
經過為期三個月的征集,第二屆凹凸鏡DOC紀錄片影評大賽共征集到312篇紀錄片長短影評,共有43篇紀錄長評,入圍凹凸鏡DOC紀錄片影評大賽。謝謝每一位投稿者的辛苦付出;凹凸鏡DOC的播客節(jié)目:“凹凸TOALL”一年多時間內更新了五十多期,通過音頻觸達到觀眾。
讓人感到惋惜的是,《美國工廠》導演之一朱莉婭·賴克特因病在家中去世,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電影巨匠戈達爾,臺灣人類學紀錄片的開山鼻祖胡臺麗老師也相繼離開了我們。
套用何偉的一句話:“總有一天你們的孩子會問你當時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不記錄下來的話,你可能就忘了。” 近期,「凹凸鏡DOC」陸續(xù)推出《我的紀錄片十佳推薦》系列文章,此篇文章為第二期,來自紀錄片導演,凹凸鏡DOC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張新偉。
1.云霧中的孩子
(2021)
電影簡介:Di與父母在云霧裊繞的越南山區(qū)務農度日,她對外界和成長充滿好奇與想像。苗族赫蒙的村落裡盛行“搶婚”習俗,姊姊未成年就為人妻母,Di告誡自己別步上后塵,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卻發(fā)現(xiàn)Di不見蹤影。導演長期蹲點拍攝的攝影機既親密又高度自持,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與紀錄片的複雜度,見證并陪伴女孩們成長與自覺的過程。
本片近期將在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jié)進行展映,敬請關注。
推薦語:生活比劇情片“精彩”得多,因為人的情感無法搬演。女主角才14歲半,就要被“搶婚”,面對這樣的事情,父母的反應卻是默許,畢竟大女兒當初也是十四歲被搶的,老師上門告訴他們這是違法的,但是卻并不能改變到什么。這是越南導演何黎艷的第一部作品,片中,拍攝對象有意無意的對導演說,如果你是我們族的,可能也會被搶,相信,鏡頭外的我們也不寒而栗。
2.火山摯戀
(2022)
電影簡介:Katia和Maurice Krafft除了彼此相愛之外,還深深迷戀著火山。二十年來,這對熱愛冒險的法國夫婦縱情于與自然之間驚險、刺激的“三角戀”。兩人追隨全球的火山噴發(fā)和余波,用驚艷的攝影和震撼人心的影像記錄他們的發(fā)現(xiàn),并通過媒體和巡回演講與好奇的觀眾們分享自身經歷。最終,Katia和Maurice于1991年日本云仙 (Unzen) 的一次火山爆發(fā)中喪命,但他們給世人留下了關于自然的豐富知識和遺產。
這部雋意滿滿、充滿視覺震撼的作品榮獲2022圣丹斯電影節(jié)美國紀錄片競賽單元最佳剪輯獎,同時亦被選為2022瑞士真實影展開幕片。
推薦語:一對有著共同愛好的情侶,一生以追尋和研究火山為事業(yè),從他們的相識相戀,再到他們“隕落”于一場火山爆發(fā)事件之中,她們試圖通過對火山的研究,從而防災以及如何讓火山造福人類。從他們拍攝的影像中,你能感受到火山之美,自然之美。他們留下來的素材足夠多,如何編輯和結構這部片子實際上是很考驗剪輯師的,很幸運,本片的剪輯無疑是成功的。同題材,同人物,還有一部赫爾佐格剪輯的《心火:寫給火山夫婦的安魂曲》,也可以對照著看。
3.逃亡
(2021)
電影簡介:阿富汗裔的Amin,已在丹麥落地生根,即將與同性伴侶成婚。面對伸手可及的幸福,內心卻有難解的結,童年時的苦難記憶,長大后仍揮之不去。小時候迷戀尚格云頓,但生逢亂世,家鄉(xiāng)平靜生活被戰(zhàn)火摧毀,他隨家人逃到莫斯科,再千辛萬苦偷渡到哥本哈根。以動畫形式紀錄真人真事,導演讓好友Amin傾吐隱衷,回憶顛沛流離的日子,以及遇過的貪腐警察、冷血蛇頭。最后逃避不了的,是一直壓在心頭的秘密。圣丹斯電影節(jié)世界紀錄片評審團大獎
推薦語:片子抽絲剝繭的把一個難民的故事講述出來。冷峻紀實的動畫風格,將難民之路形象的描述出來,觀眾隨著跌宕起伏的主人公命運而感嘆。主人公一直在想找到一個“處”,有家人有愛人的陪伴,才能安心。哥哥領他到酒吧那場,真的淚奔。
4.石史詩
(2021)
電影簡介:影片追隨一塊被視為西方文化標號的大理石在希臘和中國國際貿易中的三段往返,展示以中國經濟作為驅動力的資本主義新時代全球化“食物鏈“上的眾生相。
推薦語:當“中國海運”的大船從希臘港口出發(fā),那巨大的“CHINA”logo,像是一個巨大的隱喻。大理石的遷移,雙胞胎的微笑,在工廠工作的工人們,整齊劃一的物體,不得不說,極負才華的年輕創(chuàng)作者繪制的影像世界讓人為之一嘆。
5.會見戈爾巴喬夫
(2018)
電影簡介:戈爾巴喬夫,年近九旬,前蘇聯(lián)最高領導人。他出生于農場,經歷過饑荒,是當時最年輕的國家總統(tǒng);他是終結冷戰(zhàn)的關鍵人物;他在西方世界獲得極高評價,在母國卻如過街老鼠;他出演過電視電影,代言過必勝客和LV,說起病逝的妻子,仍會眼眶泛淚。
以拍攝極端人物著名的德國新電影大師赫爾佐格,這回將鏡頭對準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兩人親密真誠的對話,穿插珍貴的檔案影像,輔以當年各國政治名家訪談,將戈爾巴喬夫的成長與從政歷程、生命與政治信仰,乃至近代蘇聯(lián)及世界的發(fā)展變革,做了細致的回顧和耙梳。三十年后,冷戰(zhàn)距離現(xiàn)在的我們有多遠?
“我喜歡這部電影,它充滿了真實情感與戲劇張力——就如同生命。”——戈爾巴喬夫
推薦語:歷史的回述,抽絲剝繭。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影像作者一定是涉獵很廣,且很有深度人,這樣他們的對話,才能擦出火花。赫爾佐格無疑是很適合的采訪者,而戈氏坦誠了對家庭,對國家的認識和思考,也讓這部紀錄片增色不少。想到某部電影最后,孩子問爸爸,怎么評價這些逝去的人。爸爸回答:他們只是歷史。
6.蒙古草原,天氣晴
(2006)
電影簡介:1999年秋天,日本探險家關野吉晴正騎著腳踏車橫越蒙古,偶遇了年僅6歲、桀敖不馴的蒙古女孩普潔。他想用相機拍攝她的模樣,但她拒絕了:“如果你只是來這兒拍照的,那走開吧!” 然而,這卻開啟了他們之間的友誼。普潔很小就學會牧羊、騎馬,蒙古社會與經濟形態(tài)的轉型為生活帶來更大的考驗。普潔在媽媽的堅持下到學校上學,這讓她的夢想多了一雙翅膀,飛躍蒙古草原……
推薦語:這是一部老作品,卻在2022年,通過短視頻“火”了一把。可見,紀錄片的力量足以“對抗”時間,紀錄片最好的武器,可能就是不煽情的平靜,來自內心的溫暖。沒有看到影片有過多的技巧,無常與美并存在這個世界上。
7.雪豹女王
(2021)
電影簡介:由法國導演Marie Amiguet與野外攝影師Vincent Munier合作拍攝,與探險作家Sylvain Tesson共赴西藏高原,展開一場充滿哲思的尋覓雪豹之旅。
有別于主流的自然紀錄片,本片不以雄偉的景觀、捕食者與獵物之間的追捕為拍攝焦點,而更多著墨于人類作為「觀察者」在自然界的位置。五千米海拔的山峰上,萬籟俱寂,等待也是一門藝術,三人小組靜候野生動物出沒之際,驚覺自己也正被大自然凝視??
推薦語:世界上最孤獨的人莫過于野外攝影師了,陪伴他們的只有山風和寒冷的天氣,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莫過于野外攝影師了,因為他們能看到雪豹和自然的神奇。這是一部自然紀錄片,也是本次十佳里很特別的一部。
8.徒手攀巖人
(2022)
電影簡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的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德再踏征程。在成功攀登酋長巖后,他將目光投向了阿爾卑斯地區(qū)的高聳山巒。這部兩集系列紀錄片將帶你追隨他的腳步,親眼目睹人類史上罕見的徒手極限攀爬歷程。由《珠峰生死狀》制作班底打造,使用最新的3D VR全景拍攝技術,真實還原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讓觀眾隨亞歷克斯一同攀懸在幾千英尺的高空絕壁,親身體驗徒手攀巖的緊張與驚險。
首集中,觀眾們將先與亞歷克斯一同前往優(yōu)勝美地國家公園,那里有全世界攀登者為之瘋狂的著名的酋長巖與紅巖。而在隨后的一集,觀眾將與攀登小隊一起飛往歐洲,見證亞歷克斯與瑞士登山者尼古拉斯·霍亞克克服重重困難,登上多洛米蒂山頂?shù)男奶鴷r刻。
推薦語:一部很特別的VR實景紀錄片,讓你沉浸式的體驗高空攀巖的緊張刺激,是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也是為紀錄片拍攝創(chuàng)作了另外一種可能。看的時候,我故意沒有關注拍攝人物,而是找尋其他的關注點,觀眾的身體和眼睛得到了解放,激發(fā)了去探索觀影的樂趣,在虛與實之間,這樣的紀錄片值得。
9.梅婆
(2022)
電影簡介:梅婆一天到晚電話加短訊不停,不是問錯亂的數(shù)學便是說觀音的誦經,阿俊魂游太虛亦揮之不去。一趟巴士旅程,在呢喃和絮語之間,鉆進耳內穿透而出是在梅婆家的童年回憶。一切突然變得如斯安靜,填滿空間的是婆孫之情。
推薦語:近十年來,動畫紀錄片的概念被提的很多,如《我在伊朗長大》講述逃離與鄉(xiāng)愁。而在這次評選中,我欣喜的看到一部關于澳門祖孫一次旅行的動畫紀錄片《梅婆》,這部影片的表達形式非常獨特,風格些許粗曠,并不是很精致,但足夠新鮮、有味道。
動畫是非常自由的媒介。多元又耐人尋味的動畫,讓這部紀錄片深沉而溫暖,引起觀眾的共鳴,從視覺元素中聯(lián)想到外婆和自己有關的回憶。在聲音方面,從佛教談到當下女孩子穿著打扮,日常與外婆的語音對話十分有趣味性。
難忘的一幕是在行駛的大巴車上,這輛車像是承載了記憶,在時間的公路上行進。外婆老了,我們長大了。多想追趕上去,不要讓她走的太遠。
特別推薦:當我望向你的時候
(2022)
電影簡介:從紐約重返故鄉(xiāng)溫州,以攝影機的距離,尋找那個似曾相識的自己,那個母親眼中「不正常」的兒子。鏡頭捕捉之外,就與母親來一趟擱在心頭已久的對話,是責備、是抗拒、是失望;在她回望之時,試圖尋找接納與愛的可能。
推薦語:在影片中,感受到一種相似的困境,在導演呢喃的旁白之中,兩代人觀念的不同,但都在感受著、尋找著愛。在超8mm/16mm膠片之間,家庭,城市,境遇融合在了一起,我們都沒錯,只是被世俗所裹挾,無法做自己。相信,愛會戰(zhàn)勝恐懼。
編輯:奧伊米亞康的云
部分影片海報來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