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寥爾的青春讀后感—塞繆爾的青春原文
□馬繽輝
青春是什么?
塞繆爾說,青春不是年華,是心境,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歌德說,要做一番偉大的事業,總得在青年時代開始。青春是陶淵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的勉勵,是孟郊“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的勸學,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啟示,是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是毛主席“早晨八九點鐘太陽”的期待,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志氣。青春,孕育著無限可能,孕育著無限希望。
青春應怎樣度過呢?
103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愛國的旗幟,用青春涌動的力量,掀起了一場青春風暴,喚起了民族的覺醒。此后百余年,無數的先進青年前赴后繼、矢志奮斗,唱響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無論是刑場上的微笑,還是向延安的奔赴,無論是雷鋒的號角,還是西去列車的窗口,無論是疫情下一夜長大,還是冬奧會上平視世界,同樣的熾熱青春,交出了不同時代的青春答卷。
“百年正青春”。吾輩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承擔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接過前輩的“接力棒”,答好新時代的青春問卷,與時代共舞,寫無悔青春,應是吾輩青年力行之根本。
不負青春,吾輩青年應立“大志向”。古人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要胸懷天下,立愛國之志,立民族復興之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出最好成績!
不負青春,吾輩青年應修“大情懷”。大情懷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要聽黨話、跟黨走,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要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和人民血濃于水的情感融入青春的底色。
不負青春,吾輩青年應練“大本領”。“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要虛心用心,甘當“小學生”,不懂就問、不恥下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要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不負青春,吾輩青年應承“大擔當”。毛主席說,“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大擔當就是關鍵時刻、危急關頭沖得上,撐得起,扛得住。“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要勇于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要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在創新創業中走在前列、在社會文明建設中引風氣之先。
魯迅先生說,“愿中國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吾輩青年生逢盛世,自當“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去遠方,去最高的想象,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向世界發出青春的響亮回答——“中國,有我”。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第63期中青一班學員;湖南科技大學團委書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評論員,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