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電視劇結局_懸崖電視劇結局誰出賣了周乙
為了營救孫悅劍,周乙留下了很多破綻。
老魏假扮日本憲兵隊的人跟著周乙去保安局陳景瑜手中提孫悅劍,因聽不懂日語,老魏被保安局看門的特務,也是魯明的同學發現了異常,周乙撤退前,他辭退了保姆劉媽、辦了兩張邊境通行證、去銀行取了大筆現金,而這些,都被陰險的魯明知曉和看到了。
本就一直懷疑周乙就是的魯明,很快就向高彬揭發,高彬雖然讓魯明再去核實,但他并沒有驚訝,反而一副懷疑終被證實的釋然與肯定,又在這份肯定里藏著一絲不敢承認與面對。
魯明綁架莎莎逼迫已經成功撤到蘇聯邊境的周乙自投羅網,高彬選擇親自審訊周乙。
看著坐在對面的、一直是自己下屬,更拿了幾分真心相待的周乙,高彬眼中充盈著淚水,他以老邱為例試圖策反周乙,但被周乙毫不猶豫地拒絕。上級行刑指示下達,高彬有些悲痛地告訴了周乙,吩咐手下打開周乙的并答應周乙見莎莎最后一面的唯一要求,回到辦公室,高彬背對著辦公桌,靜靜地看著墻上掛著末代皇帝溥儀的畫像,片刻后又黯然地垂下了腦袋,寂寞與悲傷蔓延。
可以說,從周乙真正自投羅網回到哈爾濱,與顧秋妍吃最后一頓晚餐被高彬和魯明監聽開始,高彬就一直帶著顯而易見的悲傷,他對魯明說:
這些年,我們一直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現在知道了,還不如不知道。我為什么非要知道呢,不知道的時候是恨,等知道了是傷心。
周乙潛伏十年,高彬揪他十年,等真正知道和抓到了,高彬為何不是得償所愿的快意,反而一副傷心欲絕的樣子?重溫《懸崖》,才真正看懂高彬的人性與真心。
很明顯的是,在哈爾濱警察廳,高彬有三個比較突出的手下:一個是陰險狡詐而毫無人品的魯明,一個是有些許底線卻殘暴直接的劉魁,另一個就是既有魯明陰里的“智”,也有劉魁暴里“敢”的周乙。
因劉瑛出賣,孫悅劍、小董和老汪計劃將一部電臺和一批藥品送往山上抗聯的行動被暴露,小董不得不棄車改用馬車運送其中一批藥品,卻在途中被山匪所劫,山匪頭子三江紅不僅反悔原本答應歸還給抗聯的承諾,扣押了小董、趕馬車的車老板和抗聯過來談判的人,還將藥品通過關大帥在黑市上高價售賣。
但關大帥背景深厚,濱海省的省長韋煥章與關大帥是同鄉,而韋煥章是總理大臣張景惠跟前的紅人,日本人都不敢惹他。
可周乙卻敢惹。
經高彬同意,周乙主動請纓,帶著魯明和劉魁打砸了關大帥的,但臨走時,關大帥向魯明的腳下吐了口唾沫,周乙并沒有討到好,關大帥搬出靠山,韋煥章的弟弟打電話給警察廳白廳長說情,高彬的妻子也摻和進來求情。
上級施壓,親人說情,高彬顧忌其中的利害與人情,卻只有周乙看出了高彬的左右為難,周乙讓高彬回避,主動將事情攬過來,并說只要給他兩天時間。
周乙以警察廳的權威受到挑戰、關大帥買通了日本上下軍官和關大帥背后有的關系去面見了日本憲兵司令部的澀谷三郎,讓其同意日本憲兵隊長加藤圭一帶隊協助,而關大帥見到日本憲兵后,當即繳械投降,并按照周乙的安排引誘出并擊斃了以三江紅為首的所有土匪,同時,也逮捕了老魏來不及營救和轉移的小董等人和藥品。
剿匪多年,周乙借助警察廳之力,“輕而易舉”地殲滅了這伙為非作歹的土匪。
而為了有利打擊抗聯,周乙又提出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即在藥品中注入毒素,并安排人假裝起義將藥品送往抗聯,讓抗聯的人全部死于慢性中毒或傳染病,簡直不費吹灰之力,當高彬聽后,不吝對周乙的稱贊:這個計劃太偉大了,你真是個天才。
而將毒品送往抗聯的具體事項,依舊是周乙牽頭。
周乙向日本憲兵隊的澀谷三郎匯報,盡管澀谷三郎表面以不做違反國際公約的事為由拒絕,但澀谷三郎卻私下將日本秘密在做“人體實驗”的石井四郎等人請到了司令部,周乙當面撕開了生化劊子手石井四郎等人滅絕人性的真面目,雖惹得石井四郎表面怒不可遏,卻也正中他們虛偽陰險的下懷。
日本人連夜在老魏和顧秋妍提前做好標記的藥品上注入了毒素,高彬安排任長春和被捕的小董將藥送往山上,幸虧周乙提前將身份暴露給小董,才成功將藥品的情報及時傳達給了抗聯的周政委,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周乙送藥,表面為打擊抗聯,實際上一來解救了小董,二來將來不及做手腳的藥品送往山上,三來因小董的敏銳和聰明,揪出了老邱這個奸細和粉碎了任長春打入抗聯的算計,一箭三雕,周乙委實聰明。
毫不夸張地說,僅這一件事,周乙可稱為高彬手下“第一人”,他敢為人先地為高彬排憂解難,也能看出日本人扎在骨子里的虛偽和陰狠,并將事情以最小損失、最大成功地做到完美,得日本人澀谷三郎垂青,也得高彬的青睞有加。
正如任長春對周乙說的“你跟別人不一樣,你心里有讓人溫暖的東西”,正如劉魁對周乙說的“周隊長,你是我們警察廳惟一的一個好人”、“你是我唯一看不懂的人,你很誠實,但是你身上有別人不一樣的東西,總之你與眾不同”,既因為周乙、任長春和劉魁有著共同的某種底線和良知,更因為周乙別具一格的人格魅力與能力。
所以,任長春死前,依舊相信致他于死命的周乙,所以,周乙犧牲前,劉魁特地去監獄見了他最后一面,而高彬,同樣折服于周乙的聰明與能力。
周乙拒絕被策反,隨后被殺害,兩人共事多年,高彬是不舍的、傷感的,傷感于日積月累積累的情義,更傷感于對周乙才華與能力的器重和倚重,或許此后,他再也碰不上如周乙這般厲害而深得他心的下屬了。
其實,高彬雖奸詐狠毒,但對周乙,也的確摻雜了欣賞和些許真心真意。
在周乙撤退越境蘇聯前,他以莫斯科已經結束本土戰斗,而國內即將有一場殊死戰斗勸顧秋妍讓他帶走莎莎,卻被顧秋妍嚴詞拒絕,1945年的哈爾濱,或者說整個東北區域,也即將面臨最后一場、已經輸贏明顯的一場生死決斗。
高彬深懂局勢對他的不利,在未抓出潛伏在警察廳的前,他依舊對周乙進行了兩次試探。
蘇聯戰機在空中呼嘯而過,站在辦公樓樓頂,高彬和周乙對國際大勢的不妙無所顧忌地談論了起來:
周乙:國際大勢對我們不妙啊。
高彬:是,人人都能感覺得到。
周乙:其實,日本人的實力并沒有遭到嚴重地破壞,關東軍精銳尚存,人數、戰斗力都沒有減弱,應該能抵擋一兩年,到守護我們再和美國人和談,尋找互相諒解的途徑唄。
高彬:我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和平談判,如果是戰爭初期,可能還起點作用,老弟呀,現在可不同三九年了,這五年里,我們失去的砝碼太多太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列強,不可能在你要倒下的時候停止他們的腳步的,我想,日本人敗了,我們已經走上了絕路。
周乙:人在亂世中,就像激流中的一片落葉。
高彬:你為自己想過后路嗎?
周乙:想過,沒有后路。
聽完周乙的“沒有后路”,高彬只是莞爾一笑,雖表面以“老大哥”的身份與周乙肆無忌憚地談論一些禁忌的話,帶著些許真誠,但當高彬明知周乙已經開始處理房產的事實而提出“后路”這兩個字,已經是赤裸裸地試探周乙了。
局勢越不利、越混亂,就越是能讓一個人露出破綻,高彬就是在早已是絕路的路上,逼出周乙完美里的一絲漏洞,畢竟,他其實一直都懷疑周乙就是潛伏在哈爾濱警察廳的,只不過周乙太聰明了。
孫悅劍寧死不屈、紀連奎生生咬死沙多助周乙潛伏,高彬對兩人失去耐心,計劃將他們轉移到有去無回的日本憲兵隊,他留下周乙獨自談話。
高彬帶著真誠地對周乙說“我最近不知怎么搞的,壓力很大,從大的形勢上看不好,德國人在歐洲搞得一塌糊涂,俄國人馬上要進攻華沙了,一旦美和蘇在歐洲會師,那俄國人就緩過氣來了,東方戰場可能就會吃緊......我覺得我們的苦日子就要來了,如果俄國人向我們進攻,哈爾濱能堅持多久,向你透露一個消息,日本已經開始有了退守本土的打算,你想如果哈爾濱沒有日本人的幫助,滿洲國的軍隊是個什么樣的你還不知道嗎”。
國際和國內的戰斗形勢極為不利,高彬陰狠地想付諸一炬,計劃在短時間內建立集中營,集中力量消滅所有共產主義傾向的人,并以報告的形式欲上報關東軍司令部,高彬攛掇周乙一同在報告書上簽名。
但周乙以“沒有資格簽字”、“我不會離開這片土地,就算死,我也想死在這兒”拒絕了高彬看起來的“好意”,高彬確實有些許想以最后一搏立功為他自己和周乙謀退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以一個再也無法洗脫罪名、向日本人表忠心的簽名試探出了周乙的底線和決心。
所以,當周乙離開高彬辦公室時,高彬一直看著周乙的背影,原本笑意盈盈的臉立刻冷了下來,繼而若有所思,懷疑陡增。
即使面臨不利的戰局,和毫無退路的絕路,高彬依舊為抓不遺余力,且他從未摒棄對周乙的懷疑,周乙是的身份暴露,他一點都不意外。
對于高彬而言,相比于局勢不利走向的沖擊,周乙是的身份給他的打擊更甚,他一邊肯定周乙就是,一邊又在心底希望他或許不是,周乙是,他也盡可能以策反的方式將周乙拉入自己的陣營,可以說,周乙的決絕和與他的勢不兩立,在很大程度上摧毀了他心中的某種信念,一種本就在處于絕望處境下的無力感與挫敗感,更油然而生。
外在的戰局不利,內部的錯綜復雜與分裂,加劇了高彬絕望之下的悲哀與傷感,十年的懷疑和堅持,像一股無名的力量支撐著高彬的決心與陰狠,一旦卸掉了這股力量,無力和傷感席卷而來,高彬已然沒有了方向和目標,只剩茍延殘喘。
在周乙的安排之下,顧秋妍做了不利于周乙的證詞,面對“證據確鑿”,一直不愿交待的周乙不再隱瞞,在高彬面前坦誠了自己的,兩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周乙:我是。
高彬:你騙了我們這么多年,為什么?
周乙:信仰。
高彬:你們的信仰是什么?人道?你連自己的同事都殺,盡干那些令人發指的事情,這就是信仰嗎?
周乙:你理解的太膚淺了。
高彬:我不得不承認,在警察廳,你是我最欣賞,最信任的人,我一直覺得你我之間情同手足,日本人一直在要你,我覺得你到了那兒,會很麻煩的,所以我剛剛考慮是否給你一個大赦,或者直接面對傅儀皇帝,可以嗎?
周乙:不必了,我如果為了升官發財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我說了這就是我的信仰。
高彬:你不覺得你們的信仰太荒唐了嗎?
周乙:一定會做到,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新政府,沒有皇帝、沒有權貴沒有剝削和壓迫,不會喪權辱國,讓人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新政府不會奴役人民。
高彬:幼稚。
周乙:沒有理想的人都會認為別人幼稚。
周乙看不起高彬的沒有底線,高彬也看不懂周乙的選擇和高度,高彬一直在試圖策反周乙,但卻被周乙毫不猶豫地拒絕,其實,他想將周乙打造成第二個“老邱”,既圓了他并不愿意周乙死的本心,更隨了他策反周乙立功、挽回顏面的算計,兩個人站的立場和做的選擇不一樣,根本就是兩個世界里的人。
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周乙不假思索的拒絕被策反,高彬是傷感的,也是驚訝和敬佩的。
高彬,成功策反過老邱。
老邱原本是抗聯的一命戰士,因為下山執行任務被高彬抓住,高彬拿他的家人作要挾,為了家人,更為了自己活命,老邱叛變,反成了高彬安插在抗聯的奸細,而當遇到同樣境地的周乙,周乙卻做了完全不一樣的選擇。沒有高尚信仰的人,當遇到截然相反,將信仰凌駕于生命之上的人,內心的震撼與自卑油然而生,周乙是老邱和高彬仰望不及的人。
而在周乙之前,高彬就親眼見過三次“不屈服”。
一次是高彬殺害張平鈞、張平鈞女友園園和宋景堂等人前,他刻意站在張平鈞面前,插上一根木棍問“要不要我再給你一次機會”,張平鈞也是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高彬氣憤地拿掉張平鈞胸前的木棍;二次是孫悅劍被捕后,經受了最極致的折磨,甚至是極刑“老鼠刑”,孫悅劍依舊不低頭;三次是紀連奎被抓,當著周乙、魯明和周乙的面,活生生咬死了孫悅劍家的狗沙朵。
這三次直擊,雖說高彬早已練就了一副心狠手辣和不為所動的心腸,但一次次直面不屈服、不低頭的堅韌和傲骨,再如何狠毒的心也會掀起波瀾,而周乙的拒絕,更給了他直面高尚信仰最深入人心的機會,他也再一次,在這種高尚面前自慚形穢。
越是你沒有,當你一次次面臨別人有,更甚至你身邊的、你在意的人他有,而你卻根本做不到,你就越覺得你與他們的差距在哪里、有多大。
而對周乙,高彬是不一樣的。
所以,周乙暴露后,高彬不僅絲毫不動刑,還解了周乙的并答應周乙最后見一面莎莎的遺愿;所以,在顧秋妍經受了百般折磨,并按照周乙提前安排好的交代后,高彬放走了顧秋妍和莎莎;所以,在周乙堅決拒絕被策反,即將被殺害前,高彬眼見的悲傷難自抑。
周乙自投羅網回到哈爾濱后,向顧秋妍交代了接下來的計劃,他讓顧秋妍除了殺害任長春的事,其它的都如實交代,意在給高彬最后“一副斷腸”,這副,既是瓦解高彬的行動,更是破碎他的內心,一副真正入髓入心的。
傷感之源,亦是被擊碎后的自愧不如,高彬,永不及周乙。
在高彬審問周乙時,高彬給周乙講了一個馬克思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并問周乙會如何選擇:
高彬:一個學者坐漁夫的船,打算到對岸去,學者問漁夫說“你懂文學嗎”,漁夫回答說不懂,學者就說“很遺憾,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過了一會兒,學者又問漁夫說“你懂數學嗎”,漁夫回答說不懂,學者非常痛心地說“很遺憾,你失去了另一半生命”。這時候,一陣狂風吹過來,船翻了,兩個人都掉到了水里掙扎著,漁夫這個時候問學者說“你會游泳嗎”,學者回答說不會,漁夫說“那完了,你失去了整個生命”。
周乙:很不錯的故事,像個寓言。
高彬:現在對于你我來說,我們都在水里,我想知道,你是想做夸夸其談的學者,還是想做實實在在的漁夫?
周乙:在船上我做學者,在水里我做漁夫。
高彬以這個故事逼周乙做出選擇。
只是,在現實面前,人會有選擇,但信仰之前,有的人,從來就只有一個選擇。
可惜高彬,不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