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電影手機高清在線觀看—傳奇電影手機高清在線觀看國語
華中29-1吳越的故事
寶劍傳奇(上)
兩小國世代相爭輸人不輸陣
好勇斗狠的越族人,在江浙地區建立了吳(江)越(浙)兩國。在主流思想「中原中心論」之下,華北的數據汗牛充棟,吳越數據卻少得可憐,最后竟然從后人的記憶庫里消失了,大家只依稀記得句踐和夫差之間的牽扯。
東漢袁康反對「重視中原、忽略華中、遺忘吳越」的心態,他編寫《越絕書》,記載那段幾乎淹沒的歷史,也收集了一些民間傳說,訴說越族人怎樣好勇斗狠、吳越為什么叫「寶劍之鄉」。
東漢袁康編寫《越絕書》,記載吳越的歷史及民間傳說。
純鈞傳奇
薛燭是秦國人,年紀輕輕就發展成神州的首席鑒賞大師。越王句踐從戰場班師回來,從擁擠的時程表里擠出一個空檔,欣賞欣賞熱愛的寶貝劍。這時薛燭恰巧來到越國,太棒了,邀請他一道登上寬敞而光線充足的露臺。
秦國人薜燭是當代鑒賞大師
首先展示兩把寶劍,句踐胸中演奏著《滿足交響曲》,臉上掛起謙虛的表情,準備有氣質有風度地接受贊美。沒想到薛燭只掃瞄一秒鐘,就用興致缺缺甚至無聊的聲音說:「毫曹的光華已經渙散了,巨闕質地愈來愈粗糙,兩把劍都不算是寶劍。」
這評語讓人顏面盡失啊!句踐咬咬牙,吩咐侍從列隊護送另一把寶劍到露臺。興師動眾,想運送什么東西呢?薛燭感到有點滑稽。句踐沒好氣地回答:「純鈞。」
聽到這兩個字,薛燭頓時失魂落魄,幾秒鐘之后彷佛想通了,又變得很惶恐。帶著沉思的表情走下臺階深深鞠躬,整理衣冠,坐定,用面對國寶的表情緩緩抽出「純鈞」。
純鈞劍身發出光華,約凈像出水芙蓉。
劍身發出光華,純凈像頭一次探出水面的芙蓉,燦爛像運行中的星宿。劍鋒和劍尖(劍身前端和尖端)閃爍,像漫溢的池水。劍脊(劍身的突出)隆起,劍刃(劍身的鋒利部位)削薄,形成一座千丈斷崖。
「手振拂(讀「福」、輕拂)揚(輕輕拂拭寶劍),其華(光華)捽(讀「族」)如芙蓉始出(像頭一次探出水面的芙蓉)。
觀其釽(讀「劈」、劍紋),爛如列星之行(燦爛像運行中的星宿);觀其光(光影),渾渾如水之溢于塘(像漫溢的池水)。觀其斷(劍刃),巖巖如瑣石(形成一座千丈斷崖);觀其才(材質),煥煥如冰釋(像冰封的大地解凍)。」
凡間找不到的光華
這光華究竟來自什么源頭?青銅是大將的材料啊,在爐火里長期被打造、淬礪,胸中的冰雪終于融化,開始反映天上的氣質,難怪能放射出凡間找不到的光華。
純鈞劍模擬
薛燭喃喃地問:「這就是傳說中的純鈞嗎?」
句踐:「有人要用千匹駿馬、兩個繁榮的鄉村和兩座大城來交換這把劍。」
薛燭:「不能換!鑄劍的時候赤堇山破裂,產出錫礦;若耶江干涸,產出銅礦;雷公打鐵,雨師澆水,蛟龍捧爐,上帝親自裝炭,天地的靈氣來到凡間。歐冶子承接天地的精神,模仿天地的技巧,鑄成五把寶劍,其中一把叫純鈞。
完工之后眾神回到天上,赤堇山閉合,若耶江波濤再起,歐冶子竭盡心力,差點斷氣了。即使黃金充塞全城、珠寶填滿河道,也別想交換這把劍;區區幾座城鎮和一千匹駿馬,哪值得討論呢?」
湛(讀「戰」)盧傳奇
鑄成之后句踐戰敗,獻出三把寶劍求和。吳王夫差太暴虐了,湛盧寶劍決定自行離開,到楚國去著陸。秦王部隊開過去放話:「交出寶劍,秦國才能退兵。」楚王不能示弱,既然找借口來侵略,就在戰場上分出勝負吧。
泰阿傳奇
楚王派鑄劍大師風胡子到吳國,請歐冶子和干將鑄劍,無論需要多少代價都沒問題!既然楚王珍惜寶劍,他們就盡心竭力地鑄造了三把。「龍淵」劍光逼人,像在山頂俯視萬丈深淵;「泰阿」的紋飾,像山頂奔騰而下的流水;而「工布」的紋飾像山下織錦般的河水。
湛廬劍(上) 和秦阿劍(下) 模擬
晉鄭王要求楚王割愛「泰阿」,遭到拒絕,決定圍困郢都。楚國的糧草和兵器庫存都用光了,面臨存亡關頭,楚王登上城樓,指揮最后的一場戰役。晉軍開始攻城,敵強我弱,郢都走向覆滅的命運。
楚王拔劍出鞘,對著敵軍揮舞。「泰阿」飆出一股磅礴的劍氣,城墻外頓時飛砂走石,夾雜著猛獸的咆哮聲。不知道為什么,晉國三軍一陣恍惚,隊伍開始散亂,兵敗如山倒啊,在壓力之下鄭王的頭發開始發白,趕緊鳴金收兵。
楚王實在搞不懂,「泰阿」不過是鐵,為什么爆發出這樣的威力?風胡子解釋,劍氣從亙古以來早就存在了;在天時、地利跟人和相遇的場合,把天地之間的劍氣凝聚起來,就能讓寶劍成形。
真正的威武不是「胳膊粗」,不在表面的勢力,而在內心;楚人在逆境里不屈服的精神,讓「泰阿」發威。楚王回答:「寡人懂得天命了。」
個性刀光劍影
《越絕書》口氣很夸張,卻描繪出越族人的個性。先秦時代戰火紛飛,越族人完全不擔心這些;他們的個性像刀劍那樣鋒利,生活里本來就充滿著刀光劍影。
吳越兩國面積僅僅相當于一個省份,卻輸人不輸陣。闔閭(讀「盒驢」)、夫差和句踐,一代又一代臥薪嘗膽(也就是不計代價)地爭強好勝,非要稱霸或復仇不可,結果在某一種算法當中雙雙躋身「春秋五霸」。
隔壁的楚平王犯了幾個錯誤,伍子胥(讀「虛」)父親忠心耿耿地提出勸阻,平王卻殺掉他和長子。二兒子伍子胥背著家族的冤屈和仇恨,展開逃亡生涯,途中抽空去跟死黨申包胥告別:「我要去投奔吳國,將來一定會借兵來顛覆楚國。」
伍子胥出逃楚國投奔吳國
申包胥同情他的遭遇,卻持守住本身的立場:「加油吧!但是如果楚國顛覆了,我一定會想辦法保護它。」友情再濃厚,也不能耽誤公事(盡孝和盡忠)!兩個死黨懷著復雜的心情互道珍重。
復制楚國傳奇
逃亡生涯只能用危險來形容,伍子胥在一夜之間白頭,最后克服種種困難到達吳國。吳王闔閭正在饑渴地吸收人才,對伍子胥團隊高度授權,復制了「楚國傳奇」-- 體恤百姓,鼓勵農業生產,推行一系列強國富民計劃。
他又根據伍子胥的建議,聘用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統帥吳蔡唐三國聯軍,在六年之間連續發動攻勢,讓楚軍從疲憊進入麻木。
面對陣容龐大的敵人,吳軍不應該正面進攻(主力對決),只能靠速度和彈性打游擊戰。孫武不愧是大軍事家,規劃出一些神級的游擊戰術:
﹡遇到大部隊,發動閃電式的迂回奔襲。有機會就往后撤退,引誘敵軍尾隨(追趕),讓他們跑到疲憊。
﹡找到落單、力量較弱或疏于防范的小部隊,就發動決戰,攻擊并殲滅他們。
吳軍以少勝多,在「柏舉之戰」和「五戰破楚」這兩場經典戰役當中消滅了楚軍的主力,為全球軍事學校寫下重要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