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玲瓏電視劇、血玲瓏電視劇全集免費
《血玲瓏》母愛的偉大,你根本想像不到
畢淑敏筆下的女性大致可分為三種,“圣母型”,“妖女型”和“女強人型”。每一種類型都代表著一類女性。
《血玲瓏》里的卜繡文就屬于第一種。
若她的早早沒有得了絕癥,我想,她應該會沿著第三種類型的路線發展下去,可惜世上沒有“如果”。
而第一種和第三種類型之間,還有個共同的特點,堅韌。
是的,卜繡文很堅強,也很堅韌。
這不僅體現在事業上,她雷厲風行。就是在面對早早的病情,她也沒有流露出過多的悲天憫人,像早早的父親夏踐石那樣,一味地逃避現實。
她挖空心思,想盡各種辦法要救她的女兒。為了賺取更多的錢給早早治病,她冒著巨大的風險與“大惡人”匡宗元合作去做期貨生意。
這還不夠,為了救早早,抱著僅存的一點兒希望,她還做了很多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
為救夏早早,不惜犧牲色相
夏早早的經治醫生魏曉日老早就喜歡上了這個干練的女人。按照他的話講,她具有冰雪一般的寧靜和鎮定。
聰明如她的卜繡文又豈會沒有覺察。
她知道魏曉日的導師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她想通過魏曉日牽線搭橋,聯系到他的導師,來給夏早早看病。
于是帶著這個目的,卜繡文在魏曉日面前,褪去衣裳·····
但她顯然低估了魏曉日對她的情意。
魏曉日要的是她靈魂與肉體的一致,而非一具軀殼。
他沒有動她。
不過卜繡文卻得到了她滿意的回報:魏曉日將會請他的老師出山,給夏早早看病。
這一次她壓對了。
為救夏早早,她甘愿再次受辱
魏曉日的老師告訴卜繡文,要想救夏早早,需要她再懷一個孩子。
知道匡宗元是夏早早的生父之后,魏曉日企圖利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他的。
不過老狐貍很狡猾。這一次,沒有得逞。
卜繡文不得不親自出馬,再次接受一番身心的痛楚。不過此時的她胸臆里彌漫著獻身的勇氣。
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
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有福氣作母親,并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有女兒患上絕癥的厄運?!防C文遇上了,她的早早遇上了……于是她就成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母親。
但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卜繡文先是正常求歡,遭到了匡宗元拒接。接著她歇斯底里地哭訴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但匡宗元依舊不為所動。
這一下,卜繡文害怕了。她顧不上一個女人的尊嚴,匍匐在匡宗元腳下苦苦哀求。但得來的,依然是冰冷的回應。
事實證明匡宗元不僅衣冠禽獸,而且冷酷無情。
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卜繡文永遠是輸家。
為救夏早早,連生下的晚晚也可以棄置不顧
經過多方努力,卜繡文終于懷上了孩子,取名夏晚晚。
可早早是她的女兒,晚晚也是她的骨肉。晚晚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以后,就一直呆在嬰兒室里的暖箱中喂養。
憑借著一絲血脈聯系,卜繡文很快就能捕捉到晚晚的異常,從而為護士通風報信。
晚晚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嬰,卻注定一個悲慘的結局。文中為了突出這種效果,還把晚晚描述得非常討人喜愛。
她長得白白胖胖的,臉頰上一個大大的酒窩。人一逗,就旋了出來,顯出極純真的笑容?!?/p>
我一開始以為手術只是抽取孩子的一些,并不一定危及孩子的性命。
但我想錯了。從鐘百行告訴卜繡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我就知道事不可為。
為了救一個孩子,卻要犧牲掉另一個孩子。卜繡文做出了艱難的選擇,也是最堅強的選擇。
高爾基說過: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林肯也說: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于我天使般的母親。
對于夏早早而言,卜繡文用行動證實了一個母愛的非凡和偉大,是沒有幾人能企及的。
這也是卜繡文作為母親深深感動我的地方。
。
《血玲瓏》不要把好人想得太好,也不要把壞人想得太壞
《血玲瓏》是當代作家畢淑敏于2001年1月在《當代》期刊上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
主要講述一位叫夏早早的小女孩得了一種不明原因的貧血病。她的媽媽卜繡文—一位商場上的女強人,千方百計,用盡各種手段挽救自己孩子的故事。
“血玲瓏”計劃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孕育而生。它的設計之初,原本只是為了救夏早早,同時也可以填補這個領域里的空白。
但隨著計劃的深入,各種問題也接踵而至。在理智與情感的碰撞間,人性的拷問被不斷地升級。
水至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
莎士比亞也說:善惡的區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
對于以上兩條,在鐘百行身上兼而有之。
他是醫學界的泰斗,醫術精湛,活人無數。文中講由于各地顯貴病人的邀請,他有一多半的時間是在天上度過的。
這樣的人,一定功德無量。在我看來,他應該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白胡子老頭兒。
他所制定的“血玲瓏”,一方面是為了推動醫學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救夏早早,一舉兩得。
他看重病,而不重視人,乃一生當中,見慣了生死,內心早已波瀾不驚。
就像他的學生魏曉日醫生所說,做醫生的,對自己的病人,不可太過關心。
要在心底修起一道屏障,將病人阻擋在外,以保持心靈的平靜。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鐘百行大概就是屬于此類醫者。
但在方案實施的后期,怎么也不會想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學究會喪失理性,變得面目猙獰起來。
(1)當卜繡文由先兆子癇發展成為完全子癇,在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問題上,鐘百行選擇了后者。
這意味著方案還沒有實施,大人已宣告死亡。雖然提案后來得到了其夫夏踐石的認可。但二者的出發點是不同的。
救死扶傷作為醫生的第一要旨,在這里出現了動搖。
(2)學生魏曉日背著老師鐘百行實施了既保大人又保孩子的治療方案。隨著進程的發展,為保母子平安,魏曉日果斷地實施了引產。
但就在引產的關鍵時刻,鐘百行打來電話,命令曉日立刻給孩子打x針,致其腦死亡。這樣他們就在法律上撇清了關系。
老頭兒的陰險呼之欲出。
(3)鐘百行幼時曾修習中醫,后來留洋專攻西醫,晚年又研習中醫,不可謂不學識淵博。
可當梁秉俊給他介紹民間元素療法和百血丹時,老頭兒竟然不屑地說,旁門左道。
之所以他有如此表現,不是他不知道醫學的廣博,而是他更在意自己的“血玲瓏”計劃。
若成功了,他可以流芳百世,永載史冊。至于救人,目前已超出了他的考慮范疇。
直到此刻才看清了他的嘴臉,而這樣的人,對外還在享受著眾人的敬仰和膜拜。
想起來,就有些不寒而栗。
惡經常會得勝,但絕不是征服。
大衛·休謨在《人性論》里說:惡意是一種無緣無故產生的傷害他人的欲望,目的是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匡宗元在文中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而且每次卜繡文受到的傷害都與此人有關。
(1)他是十三年前強暴卜繡文的元兇
那時卜繡文正準備與夏踐石結婚,沒想到鄉下的婆婆病倒了。
她不辭辛苦地來到鄉下,在老人床前盡孝,直到老人的病情好轉,她才準備離去。
然而就在她前往火車站的路上,噩運降臨了·····
她原本可以報警,卻選擇了沉默,獨自承受了這么多年,內心的痛楚可想而知。
(2)他輸光了卜繡文所有的錢
卜繡文選擇這樣的生意伙伴,也是沒辦法。因為早早得病,需要錢來治療。而匡宗元能給卜繡文賺到大筆的錢。
但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是敢將后背托付的人。
匡宗元趁著卜繡文小產期間,輸掉了她所有的資產,自己卻全身而退,不僅如此,他還攫取了卜繡文的部分資產。
簡直小人一個。
(3)他拒絕履行一個做父親的義務
誰也沒有想到匡宗元是夏早早的親生父親。而“血玲瓏”計劃里需要他與卜繡文再生一個孩子。
當卜繡文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他以后,原本指望他會一口答應。豈料匡宗元卻干脆地拒絕了,拒絕的理由也很簡單,為了名聲。
匡宗元的回絕更加深了卜繡文內心的痛楚。
設想一下,世上若沒有匡宗元,那么卜繡文的生活將會過得非常幸福。
雖然不會有夏早早出生,但她和夏踐石會有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健健康康,生意也會在她的精心打理下蒸蒸日上。
但夢想卻被一個叫匡宗元的人打破了。卜繡文能不恨他嗎?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關鍵時刻卻救下了夏早早。
后來我們得知,他不定期地在醫院里出現,默默看護著早早。
他是第一個發現早早自殺的人,然后迅速通知醫護人員,為早早地搶救掙得了一線生機。
如此罪行累累的人,在小說的最后卻展現了人性的光環。
作為生父,他還是愛自己孩子的。想必最后是良心發現了吧。
《血玲瓏》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善人也非全善;惡人也非大惡,人心是復雜難辨的。
它提示我們,在以后的為人處世上,既要留得三分警惕,防范于未然;也不可過咄咄逼人,要留得一分余地。
人生態度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