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南拳蔡李佛—電視劇南拳蔡李佛里的血劍門
蔡李佛拳
嶺南武術一大流派
由陳享公創立于1836年
享有“北有太極,南有蔡李佛”之譽
蔡李佛拳有哪些特別之處?
有著怎樣的魅力?
今天我們來一一分解
用三分鐘閱讀時間
帶你初步認識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素有“南拳北派化”之稱,橋手長中短相結合,身法變化多端,步法靈活穩健,動作舒展大方,技擊性極強,拳路氣勢磅礴。國家現行武術競技的南拳比賽套路就是脫胎于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的訓練體系相當龐大,分初、中、高三級共193個套路。其中拳術套路39套,對拆類54套,器械類64套,樁類練習18套(即18木人樁),獅藝套路9套,另有內功練習套路等。演練時并以“域、的、益、嚇、鶴”五音為標識。
蔡李佛拳以蔡家馬、李家拳、佛家掌為基礎,主要借鑒少林五行通臂拳法、道家太極八卦步法,結合南方洪家橋手、武當腿法、北方戳腳等諸家之長,整編了“五輪馬”、“五輪槌”、“走生馬”、“四門橋”等基本功法,并按風格和訓練側重分有:梅花拳法、十字拳法、八卦拳法、象形拳法。
國家級“非遺”蔡李佛拳省級傳承人陳忠杰
蔡李佛器械以棍槍、刀術居多,并有專門設計便于水上作戰及與洋火器近身搏斗的“九龍叉”、“七星刀”等獨特武器。
蔡李佛拳剛柔相濟,以柔而生剛為上乘。手法要求長、中、短結合、左右開弓,出手如輪轉,勢勢相連,變化莫測;腿法疾速而隱蔽,手腳配合密切;吸氣蓄勁,吐氣發聲,常發“域(畫)、的、益”三音,故有“聽其三聲者可知其為蔡李佛派”之說。
蔡李佛拳理是以《孫子兵法》為基礎,拳路氣勢磅礴,如“漂石之水”;動作疾速迅猛,如“折毀之鷙”?!办o如泰山、動若脫兔,臂如纖繩、槌如飛”,風格舒展連貫而穩準狠。
蔡李佛要求練拳者有明確的目的,講究科學方法。練功者要順應自然,因人而異,循序漸進。蔡李佛總結了30多種練功注意事項,理論極具科學性。
蔡李佛以武術的形式,承載了儒、道、佛等多種中華傳統文化,奉行“武以強族,醫以濟世”的門風,有著顯著的嶺南文化特色。其文化內涵概言而之:“飲水思源固根本,鍥而不舍鑄武魂”。
關注我們
感受國家非遺蔡李佛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