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中央電視臺影視部電話
五十二集少兒科幻電視系列劇。
相信許多小伙伴都看過《快樂星球》這一部劇,作為中國首部兒童科幻電視劇,它是我們珍貴的童年回憶之一。《快樂星球》雖然名字含有"快樂"二字,故事也非常積極和健康,但其實它背后擁有一段血淚史。
中國有三億七千五百萬少年兒童,每年在廣電總局送審的電視劇中,兒童劇占的比例實在少的可憐。大量的言情、古裝、涉案題材的電視劇充斥在熒屏上。他們的精神食糧是如此的匱乏。少兒電視劇嚴重缺乏的現狀,叫三億兒童"嗷嗷待哺"。各種版本的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兒、丑小鴨圖書,各種舞臺呈現的同名兒童劇目,可能已經讓大一點的孩子厭倦了。但這些來自他國的經典仍在反復上演。
原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文藝理論家李準先生,對兒童劇的這種現狀十分憂心。他指出中國的電視文藝工作者,應該給中國的兒童拍電視劇。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先生,更用八個字來概括自己的焦慮心情。"虛位以待,呼喚佳作"。于是相關部門便下達了任務,希望各地方臺能夠主動發揮。
可當時國產兒童劇是一個大坑,對于國內動漫和影視圈的從業者來說,國產兒童劇是一個黑洞。他們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碰。中國兒童電影投資少,市場份額小,營銷難做,帶來的收益少的可憐。此時,鄭州電視臺領導及電視劇制作中心導演張惠民,在大家對國產兒童劇嚴重短缺的現狀,達成共識,并且感到的深深憂慮。
鄭州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一拍即合,決定由張惠民導演出馬。他立誓要拍一部十年之內無人超越的兒童劇,一般的電視劇都是先有了好的劇本,再開始拍。而快樂星球這部戲,則是大家決定制作后才開始創作劇本。
任務非常艱巨,張導把能想到的河南省寫過的兒童劇,寫過兒童散文的人全起來了,還到處托朋友介紹,找人打聽,寧可錯找也不放過一個蛛絲馬跡,弄得人人都跟獵頭公司的骨干似的。就這樣,一個40多人的策劃寫作班子,終于浮出水面,一個匯集了省內兒童劇專家、影視評論家、作家的大型少兒型創作研討會,在河南省影視拍攝基地召開。
最后,各種不同層面,不同年齡的人參與其中。各種形式的研討會開了大大小小三十幾次,差不多有近200人參加了討論。要灌輸給孩子們正確的快樂觀,抓緊時間寫出了龐大的100多集劇本。
由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快樂觀,劇本風格不統一,沒有整體感。中央電視臺影視部領導在讀劇本的時候,從中發現了來自焦作市文化局的編劇,胡紅兵在肯定了他的創作水準后,力主他作為整這部戲的總編劇,第一部作品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全國幾十家電視臺爭相播出。嘗到甜頭后,鄭州電視臺就要求他盡快拍第二部。誰知剛開機不久,鄭州電視臺原臺長離開新臺長上人不僅撤走了電視臺所有人員和設備,還撤銷了張惠民所在的整個部門。
一氣之下,張惠民自掏腰包拉投資商,找贊助商。從2004年到2020年,張惠民整整花了16年的心血。在這部劇上,快樂星球前四季的推廣其實都是比較順利的。但第五季牽涉了各種人與物的是是非非,阻撓快樂星球第五季的上映。整整9年之后才得以在電視臺播出。
拍攝電視劇的路程一波三折,其同名電影更是凄凄慘慘,劇組下了血本,讓線下各個影院排片,投資3000萬的電影,最終票房只有68萬,賠了個血本無歸。影片一上映立刻遭到無數謾罵,說他賣情懷,毀童年,15年來負重前行卻變成了一個笑話。
如今一地雞毛,拍攝期間劇組三次出車禍,兩度開機又兩度停機。因為拍這部劇導演哭訴虧到瀕臨破產。這部劇讓他看透了世態炎涼,讓他從一個腰纏萬貫的人成為了無家可歸之人。導演決斷的說了一句:此事翻篇,永不再見。
這些年張惠民對中國兒童科幻電視劇的滿腔熱血被現實一點一點吞噬,他掏出真心,極盡可能給孩子們傳遞快樂,但他最終卻成為快樂星球最不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