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棒棒軍 電視劇;山城棒棒軍電視劇簡介
盤點《山城棒棒軍》主要人物
都說經典電視劇回味無窮,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川渝方言電視劇更是童年的美好回憶。
1997年,一部描寫山城重慶棒棒生活的電視劇《山城棒棒軍》橫空出世了。
棒棒,棒棒。——來了,來了喲,來喲。聽到這句開場白,是不是把你的回憶拉回到上世紀90年代。
今天,我就來盤點這部97版《山城棒棒軍》主要人物角色:
要說,山城棒棒軍里面的靈魂人物,數(shù)毛子這個角色最好,由趙亮飾演。
毛子
趙亮飾演的毛子,自帶喜劇色彩,和于芳、蠻牛來自一個村子,由于沒有多少文化,所以很多時候做出無厘頭的事,賺錢是為了找媳婦是毛子的人生座右銘。雖然心腸不錯,人又老實,但對萬事總是少個心眼,為人缺乏變通,愛占小便宜,三句話不離錢和女人,所以經常遭到住在同一工棚的棒棒軍的冷眼和嘲笑,不過有點無知的他也不計較。喜歡梅老坎村里的王家英。
梅老坎
梅老坎這個角色由龐祖云老師飾演,身材瘦小,相貌丑陋,但心腸好并且為人忠厚老實,比較會做人,所以人際網很廣。為了讓家里的女兒讀書并且生活稍微寬裕,選擇了到城里面當棒棒軍。老家里有一個老婆以及三個小女兒。
可惜的是,龐祖云老師在拍完《山城棒棒軍2》就因病離去了,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如果他不離去,《山城棒棒軍3》就有可能拍攝。
蠻牛
由王群英飾演,來自大灣山里的一個村子.,和于芳是從小的青梅竹馬.,為人正義、勇敢、豁達、踏實,平時話不多,但正直并且有骨氣,受大家的喜歡。在干活兒的時候認識了一對搞地質的老夫婦,最后老夫婦被強盜綁架,為了營救老夫婦與歹徒搏斗,壯烈犧牲。
當時看到蠻牛犧牲的時候,我還差點哭了。[流淚]
于芳(陳麗娟)
蠻牛從小的青梅竹馬,由于自己哥哥要拿自己去換親,不得已跑到城里來。于芳能力過人,善于為人并且敢打敢拼,幾經周折以后,和朋友吳鵬一起努力當上了廠長。但對蠻牛一直非常專一,在蠻牛犧牲的頭一天,沒有見上蠻牛一面,為此她非常自責。
巴倒燙
巴倒燙一角由仇小豹老師飾演,火鍋店老板,非常賞識張淑惠的能力。討厭胖妹的專橫和霸道,但由于有親戚關系,很多時候被迫妥協(xié)。 最后愛上了張淑惠,但得知張淑惠已婚以后,深受打擊。當張淑惠想接下巴倒燙火鍋店的時候,為了不讓她蒙受損失,說出了火鍋店周圍即將被拆遷的內幕,讓張淑惠深為感動。
胖妹(劉軍飾演)
在《山城棒棒軍》里面胖妹這個角色是山城棒棒軍里笑點最多的,又歪又惡的性格,辣眼睛的外形……對于重慶人來說,胖妹,這個稱謂即代表了山城棒棒軍里的這個角色。
周幺雞(陳江飾演)
就是一個從從農村到城市打拼,想了歪點子,從偷井蓋到空手道白狼什么‘歪路子’都干的小年輕。
孟小渝(陳亮飾演)
來自朱家陀漲谷壩,18歲,高中畢業(yè)生,為了攢讀大學的學費,選擇到城里當棒棒. 是一個老實懂事的小伙子.,在城里認識了自己的生父陳凱。干活兒的時候認識了重慶大學的胡教授,在陳凱和胡教授的幫助下,最后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奮,考上了北京農業(yè)大學。
第二部的《山城棒棒軍》他也有參演。
江瘋子(唐玉明飾演)
當年村子里的生產隊隊長,比起工棚里的其他棒棒,江瘋子顯得更加成熟和穩(wěn)重,平時最喜歡用煙斗抽葉子煙。
張淑惠
由川渝演員謝先麗飾演,趙嘉陵的老婆,到城里來一心想學廚藝,在巴倒燙火鍋店,從最底層的勤雜工干起,最后干到了領班,為火鍋店招攬了不少食客,為人非常懂事并且識大體,最后攢夠了錢和老公一起回鄉(xiāng)準備開火鍋店。
趙嘉陵(羅元德飾演)
張淑惠的丈夫,和梅老坎一個村,和自己老婆到城里來,想學一點廚藝回老家開個火鍋店,為了讓自己的老婆能在火鍋店工作,不得不對外說自己是張淑惠的哥哥,為此他自己也非常耿耿于懷,心里一直怕老婆和別人跑,為人謙虛老實。
王欻欻(張新飾演)
以前工廠里的紅人,最后下崗,因為過分要面子,下崗之后非常窩囊,最后自己老婆因為過度勞累病倒,決定要干一番事業(yè),經過自己的努力,在自己三爸的幫助下,先是養(yǎng)魚,后來承包了水產公司,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非常愛自己的老婆車車燈。
王家英(尋建建飾演)
梅老坎一個村的,毛子的暗戀對象,是從一個農村破碎的家庭逃出來,但是卻走上了買假貨,用,被,坐臺小姐的歪路。可惜了。
當然,還有其他小角色就不列舉了,說了這么多,你最喜歡里面那個角色呢?
《山城棒棒軍》確是一部好劇,豆瓣評分9.3,值得反復刷,怎么樣,心動不如行動,趕緊去看看吧![呲牙]
《山城棒棒軍》獲“五個一工程”獎 父親跟我喝酒 酒杯都碰出一個缺缺
□王逸虹
父親生于1924年,歲月的動蕩沒影響他潛心讀書學習,1942年,他從江津鄉(xiāng)下跑到重慶考上了南開中學,他經常在我們面前炫耀:“其他學校都沒看上眼,我要考就考南開,結果一考就中,而且是名列前茅……”母親說他有點喜歡冒,我們幾弟兄就相視偷笑,卻心頭服氣。五十多年后,我兒子考上另一所知名中學,他還有些不屑,說:“為啥不考南開?”
作者的父親
1945年9月,乘抗戰(zhàn)勝利的東風,父親考上同濟大學物理系。我不敢問他為啥不考清華北大,似乎從神色上看透我的心思,他說:“西南聯(lián)大1946年7月31日才解散,北大清華才遷回北京復校。”父親把這個日子記得如此清楚,說明他是考慮過這個問題的。他認為讀書不能封閉在校園象牙塔,要走出去。如此,在中國讀書,只能去北京,或者去上海。我問他為啥讀了物理系?他說:“科學救國,學物理最直接……”父親籃球打得好,是“同濟四川隊”主力中鋒,打遍同濟無敵手。如果有男女同學吶喊助威就更來勁。1948年,上海地下黨發(fā)動“反饑餓反迫害”斗爭,他參加外圍組織,當學生糾察隊隊員,負責維護秩序。好表現(xiàn)、拋頭露面、特別活躍的他,上了特務黑名單。地下黨通知轉移,他連夜逃離上海,回家不久,便結婚成家。差半年沒能讀完學業(yè)拿到畢業(yè)證,是父親終生的遺憾。
父親的學生時代,活脫脫那年月好張揚的愛國憤青。
1950年春,父親在老家任江津縣清泊鄉(xiāng)小學校長,1953年調到江津師范學校(簡稱“津師”)當物理教員,我們全家隨著父親到了白沙。
直到1976年,父親都是謹言慎行,夾起尾巴做人,兢兢業(yè)業(yè),全身心投入于物理教學中,一直是津師骨干教師之一,還是江津域內知名的物理教師。20世紀50年代末江津專區(qū)建大專層次的江津專科學校,父親便從中專層次的津師調入該校。兩年后,江津專科學校停辦,他又回到津師。后來,三線建設需要大量的河沙和鵝卵石。白沙河灘的沙石成為熱門物資,鎮(zhèn)上的人都盡力參與,雖然辛苦,每天一元錢上下的收入對家用不無小補。1967年,風云激蕩,父親把我從學校強行叫回家,要我去河灘篩鵝卵石。我心頭一萬個不情愿,心想他工資有八十三塊五,與母親的工資加起來近一百三,在縣里都是高收入家庭,用得著我去下苦力嗎?不敢明說更不敢直接對抗,但情緒表現(xiàn)在臉上。父親手在桌子上一拍,瞪眼說,“你敢不去?!”第二天清晨,他幾乎是把我押解到了河灘,邊走邊說:“武斗那么兇,你不要命了?”
父親要我去篩鵝卵石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考慮的。當時他被當做“反動學術權威”,他在未雨綢繆,謀劃以后情況惡化萬一不能保住教職之后的生計。把我押送到河灘后,他趕回去參加政治學習。大河漲水漫進來形成一片低洼,人們用一些大鵝卵石墊在那兒,但鵝卵石光滑,不好走。父親抬起雙臂作平衡,急匆匆又小心翼翼地,身體左右搖晃著走過那片低洼地。
父親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走在濕滑鵝卵石上的背影,是他在那特定年代里真實生動的寫照。
我家四弟兄,父親對兒子們自幼嚴厲,一個道德的事一個學習的事,若有犯事,他眼睛一瞪,手在桌子上一拍,兄弟四人頓時股顫。
1960年,豬肉副食品已是限量供應。快過年了,婆婆炸了一缽酥肉放櫥柜里,那是為年夜飯準備的一道菜。我像一只饞貓,偷吃了不少。過年時被發(fā)現(xiàn)酥肉少了一大截,這在當時是大事情。婆婆說可能是貓兒偷吃了。父親眼睛直瞪瞪盯著我,我立馬周身篩糠似打顫,不打自招。父親憤怒地給我一耳光:“我打你的自私自利!”我恐怖地號啕大哭,婆婆趕快把我拉到身后。
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再沒犯此類事。但學校不上課的年頭,所有的圖書館都關門不開放,習慣看書的我很是無聊。有一天我翻窗進了津師圖書館,猶如魚兒進了大海,進了書庫我便忘記時間,拿起每一本書都要瀏覽一陣,都想往褲腰帶上插。突然,管理員馮老師回圖書館,我驚慌失措中瞅見一塊黑板順墻擱著,形成一個九十度的角,便蜷身躲入。本以為能平安躲過,可那天我有些感冒、咳嗽,竭力想忍,卻忍不住,聲音越響。馮老師聽見動靜進了書庫,很快判定偷書嫌疑人躲在黑板下,順手拿起一根竹竿往里捅。我被捅疼了,便抓住竹竿跟他較勁,十六七歲的毛頭小伙蠻力很沖,一下就把他拖倒在地。馮老師后背脊柱有生理缺陷,因為他管書太認真,誰把書弄皺了都要挨他訓半天,學生就都叫他“馮駝背”,加之五十多歲的年齡,倒地之后要翻身爬起來費力。我乘機腳板抹油溜出圖書館。
兩個小時后,父親黑著臉回家,把我叫過去。我知道這次偷書犯了道德的事兒,全身緊張,緊繃了肌肉準備挨打。父親問我:“為什么去圖書館偷書?”我埋著頭說:“我想讀書……以后等圖書館開放,我再去借……”聽我這么說,父親沒有動手,半天沒有說話,最后重重地嘆口氣,甩門出去。
父親還特別重視我們身體的鍛煉與健康。那時候糧食都是限量供應,我們四弟兄糧不夠吃,父母的工資除了基本生活的開支,其余大部分都拿去自由市場買包谷買紅苕,以保證正在長身體的我們最基本的營養(yǎng)補充。
幾十年后看父親對子女的教育,真是抓到了關鍵處。抓學習與健康的道理無需贅言,一個人道德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是其價值觀思想意識的核心基礎。我自審這一輩子的人生歷程,為人的品德、為文的文德、為師的師德,都還說得過去;當重慶市文化局創(chuàng)作室主任兼影視中心主任好多年,去大學任教之前的離任審計,那是輕松過審。想到這些,我總會想起父親打我耳光時說“我打你的自私自利”的神態(tài)語氣……
1972年,我從知青被招工,父親對我說,到了工作單位,態(tài)度要端正,心態(tài)要調整好,你不要管單位對你是“可利用”還是“可重用”,關鍵是要“可用”,要使自己成為可用之才,成為“除了紅蘿卜不成席”里的“紅蘿卜”。
父親的這個教誨影響了我一生。干每一件事都要盡力干得最好。但在當年,我無法了解父親面對“可利用不可重用”時,不在乎自己是怎么被“用”,只是勤奮而出色地工作著,以證明自己的“可用”,他是怎樣調適自己心態(tài)的?他內心就沒有起過波瀾嗎?
那時我不明白父親為什么如此愛喝酒,甚至有些抱怨他醉酒有失教師身份。他每日必飲,沒下酒菜,便從泡菜壇抓出老咸菜將就。父親喝酒常醉,醉了就睡。后來我才明白,他是借助酒精排解胸中的積郁。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鄧小平講話那天,父親喝了好多酒,喝得好醉……
以后不久,我們四弟兄先后入黨,父親非常高興,覺得是圓了他的夢。再以后,由我編劇的《山城棒棒軍》獲得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父親更是欣喜,跟我碰杯,把酒杯都碰出一個缺缺。
《山城棒棒軍》劇照
1984年父親退休了,含飴弄孫,傾情投入。我兒子出生時,母親有些失望,她生了四個兒子,想有個孫女。父親內心想孫兒,卻說生兒生女都一樣。后來我們四弟兄都是生的兒子,父親很是為這雄性基因的強大自得。記得兒子滿月時我們回白沙,父親走到驢溪大橋來迎接,抱過孫孫就不丟手,一直抱攏屋。對孫孫們他既慈愛也很嚴厲,我兒子至今說起爺爺也還有一種敬畏感,就像我敬畏父親。
1999年初冬的一天,父親彎腰撿東西就直不起腰來,醫(yī)院檢查是腎上“長了東西”,最后確診為肺癌轉移到了腎臟,已經無法做手術,存活的時間還有三個月。
父親就被送回白沙鎮(zhèn)“調養(yǎng)”,要我給他一套《山城棒棒軍》碟片,天天看。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每個周末我都回白沙看他,父親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我想盡可能多陪他。父親姓王名中直,有一次我說到他的名字,問:“中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爺爺給你取名是出自周敦頤的《愛蓮說》?”父親搖頭:“純屬巧合。但我以此規(guī)范自身。”我又說,“媽媽名為嘉蓮,也是巧合?”父親甜甜地笑了。講起當年去上海上學,船是凌晨開航,還是未婚妻的母親去送別,“我和你媽媽拉著手在躉船上坐了一個通夜……”說這話的時候他蠟黃的臉上透出些許紅暈,我聽了感嘆不已,坐在一旁的母親淚流滿面。此時是他去世前十幾天。
2000年春節(jié),父親堅持要跟我們一起去飯店吃團年飯。我叫兒子背他,兒子不會背,父親的腳幾乎拖在地上。我對兒子說:“你把爺爺背上去點,不然,你背起‘老火’……”父親說:“是被背的人老火……”這是他留下的最后的幽默。
父親的葬禮非常隆重,除了親屬朋友,還有許多他的學生,和他學生的學生,長長的送葬隊伍行進在古鎮(zhèn)白沙的街道上。父親的一個老同事拉著我的手說:“你爸是個好教師!是個好人!”我聽后大慟,淚水如堤決壩崩……
多年未見的兩個表妹見著我,異口同聲地說大哥越來越像姨伯。記得母親曾多次說我長相像舅舅,為什么她們說我像父親?當然也有形似,比如打籃球我像父親一樣打中鋒,一樣雙手投籃,都命中率極高;比如父親講課,幾十米外的球場上都聽得見,我講課,時常有隔壁教室的老師希望王教授聲音小一點。還有走路的步態(tài),說話的神態(tài)……更多的,應該是神似,除了基因的遺傳,父親對我?guī)资甓δ咳緷撘颇挠绊懀卸崦婷挠柦蹋瑢ξ胰藗惖赖聝r值觀的培養(yǎng)、學習意識的強化,以及務實勤勉、豁達樂觀性格的養(yǎng)成,都深深地打下了烙印。
在父親誕辰百年之際,在父母遺照前,我同孫孫一起朗讀《愛蓮說》,告慰孫孫的祖爺爺祖奶奶在天之靈……
(作者系重慶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