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電視劇;俠客行電視劇40集在線觀看
【俠客島按】
島友們刷到過網絡微短劇嗎?1分多鐘,轉折頻出。或都市精英、白領麗人,或家長里短、婆媳紛爭,或重生復仇、因果循環,也有文物擬人、訴說遭遇。有些微短劇甚至借助AI和翻譯出海,讓國外觀眾欲罷不能。
微短劇為啥這么火?我們采訪了資深從業者扎古。
微短劇(圖源:網絡)
1、俠客島:我們看到有個說法,微短劇的重點是沖突,大家都在期待爽點。在拍攝剪輯上,有沒有基于經驗積累和市場反饋的規律呢?
扎古:微短劇一集時長1分半到2分鐘,播放十幾秒就有一個包袱和情緒沖突。播放30秒或接近結尾,會有一個“鉤子”轉折、埋下伏筆,拉住觀眾。
2、俠客島:微短劇有許多劇情大類,哪些是最叫座、傳播好、收益高的?
扎古:微短劇可以分男、女頻賽道。男頻賽道中比較多的是戰神系列,主角是都市強者,但是突然消失或失憶了,隱姓埋名好多年,因為一件事又復出了,會用實力“打臉”不知趣的配角。還有重生文,比如回到幾十年前,發家致富,或者為妻女復仇等。
女頻賽道里,最初虐戀類比較火——女主永遠在被折磨,不受丈夫、婆婆、小姑子待見,被打壓到一定程度后,離婚了。這時丈夫才想起妻子的好,開始追妻。后來,閃婚、甜寵、萌娃這類也開始受歡迎。復仇類更像虐戀升級版,不再是女主默默受虐,被欺負了就要連本帶利算回來。
此外,末日題材也較火,算是科幻類:世界末日來臨,主角因為擁有什么技能或東西,比旁人過得更好。大概是這類情節。
3、俠客島:微短劇是改編自小說,還是有人根據受眾口味單獨創作劇本?
扎古:大多數優質微短劇都是從小說改編的,有專門的平臺和編輯團隊。如果小說有很強的受眾基礎,改編成的微短劇也會很吸引觀眾。
4、俠客島:據您觀察,觀看微短劇的用戶有什么特點?團隊會對他們進行用戶畫像嗎?
扎古:最早是有用戶畫像的。我們曾提出“三保”的概念:保安、保潔、保姆。這部分人群有個特點,空閑時間只能在固定地點待著,娛樂方式受限,他們愿意刷手機看微短劇。這一階段,微短劇受眾年齡基本在40歲以上。不過今年三四月起,微短劇受眾擴展到了30歲左右人群。
5、俠客島:在微短劇里,觀眾瞬間就有過癮的體驗。這算不算給觀眾造夢的機會?因為他們在現實中一般很難有大開大闔的人生。
扎古:很多人覺得微短劇就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人通過觀劇滿足幻想,彌補現實生活缺憾,但我不這么看。我最早接觸微短劇是在2019年,此前,我做過傳統的影視劇、網劇、網絡大電影。有些影視劇越來越不受觀眾歡迎,歸根結底,它們不是觀眾喜好的類型。
十多年前播出的《甄嬛傳》被大家“盤到包漿”。更早時候,臺灣偶像劇、瓊瑤劇、武俠劇、歷史正劇、根據文學名著拍攝的劇,滿足了各類觀看需求。但現在呢?單說充斥市場的古偶劇,流量至上,一個演員有流量就一直用他或她,甭管跟角色貼不貼合。至于一部分武俠劇,劇本內容、表演、服化、動作,都被觀眾噴。現在的制作環境很浮躁,一些演員今天拍劇,明天上綜藝,后天搞直播,哪有時間靜下心創作?也難怪橫屏影視劇市場會流失觀眾。
但觀劇需求始終在,觀眾就想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有人可能覺得微短劇脫離現實,情節太扯,比如重生類,但《慶余年》就是重生劇,收視這么好,就因為有觀眾基礎。跟傳統影視劇相比,微短劇的精神內核是相似的,只是表達更直白,劇情更抓眼球,也更能快速吸引觀眾。
微短劇拍攝間隙(圖源:澎湃新聞)
6、俠客島:能給我們介紹下單集制作成本嗎?拍一部大概要多長時間?
扎古:最早幾萬塊錢就能拍一部劇,現在成本高一些,我們拍過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預算的微短劇。一部劇有100多集,單集制作成本在幾千元到2萬元不等,7-10天就能拍完一部片。
7、俠客島:一集1分半到2分鐘,總感覺不解渴。為什么單集這么短?
扎古:不解渴才會往下看,才會有付費的欲望。微短劇就像一句話的故事,把重要情節和沖突交代出來就是了。這就像電影,在120分鐘的時長內,每分鐘都要有新事情發生。不像電視劇,可以花大量時間做人物塑造、背景鋪陳。微短劇有點像電影和電視劇的結合體,拿電影的節奏講故事,用電視劇的內核去輸出。
8、俠客島:看完一部100集微短劇要充值100-200元,這是真的嗎?觀眾會覺得這筆消費值嗎?
扎古:看一部劇確實需要花150元左右,至于值不值,我舉個例子:咱們平時看電影、觀話劇、聽演唱會、去Livehouse,可能花費幾十到幾百元不等,你會覺得值嗎?這是我們的娛樂需求,看微短劇的人也會為自己的娛樂需求埋單,當然,也有人為追劇沖動消費。但市場發展至今,僅用沖動消費來形容太過片面,觀眾從觀劇中獲得了實打實的愉悅感。
9、俠客島:現在網上有一些對微短劇的。比如內容重復、劇與劇之間套路內核相似、價值導向上慕強拜金,還有涉嫌誘導消費等。對此,您怎么看?
扎古:其實不僅微短劇,小說、電影、電視劇都存在同質化問題。一部小說火了,就有同類型仿寫小說,漫威電影里一個超級英雄火了,就有一連串英雄跟上來——超人、美國隊長、蝙蝠俠、鋼鐵俠……
微短劇的同質化為啥顯眼?因為它的制作太快了。從立項到上線也就一兩個月。一種類型的劇火了,各家團隊就蜂擁而上,相似劇集很快扎堆。平臺有自己的短視頻算法,觀眾對什么內容買賬,平臺算法就會推薦什么,這也加劇了同質化。
至于慕強等價值導向,微短劇確實體現得很夸張、直白。其實漫威的超級英雄也是慕強的,只是它的故事建立了一個自洽的邏輯,套在科幻的殼里。微短劇沒有這些,它直接告訴你主人公就是厲害:他1個人能打得過10個人,他名下資產很多。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微短劇從業者對個人價值的理解參差不齊,有些作品低俗、拜金,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10、俠客島:微短劇會不會潛移默化塑造或固化受眾的某些觀念?比如“我更好看,就更配得到別人的愛;更有錢,就更能贏得社會尊重;位階更高,別人在我面前就得低頭順服”?
扎古:我覺得微短劇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人們心中的觀念,也放大了這些觀念。你會覺得微短劇夸張、博眼球,但換個角度想,戰神系列其實體現了人對自我尊嚴的追求、對家庭的保護,甜寵、虐戀背后是對家庭幸福和美滿生活的期盼。這些都是老百姓心里渴求的東西。
至于變美更容易被青睞之類的,這都是社會現實,微短劇只是更直接地用夸張方式呈現。但部分從業者做過了頭,劇情變成炫富、三俗,一味追求感官刺激,這就走偏了。
11、俠客島:最近不少微短劇靠AI和翻譯出海,一些劇深受國外觀眾喜愛。微短劇在海外是怎樣的制作傳播方式?
海外視頻平臺的微短劇(圖源:網絡)
扎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外就通過AI換臉、翻譯配音制作微短劇。今年上半年,一些制作團隊直接在海外開拍,我有一些朋友就去了新馬泰拍攝,但還是重復國內微短劇的套路,火了一段時間,后續就有些水土不服了。國外的思維方式、文化觀念跟我們的不太一樣,他們看了一兩部中式微短劇后,也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主人公變成伯爵、總裁、狼人、吸血鬼、皇室成員……總之,更本土化了。
至于傳播和收益,海外模式跟國內微短劇是一樣的,都是單集付費或看廣告,而國外的廣告收益比較穩定。截至目前,洛杉磯有90%的華人影視團隊都拍過微短劇了。
采寫/云歌
編輯/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