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戀電影經典臺詞-電影廬山戀經典鏡頭
我生于1968年,年過半百。近幾年,小時候看的電影經常浮現在腦海,或是因為一首歌、一句臺詞、一幅畫面,揮之不去。那時候,電影產量小,看電影的機會不多,好多電影看了好幾遍,因而記得更清楚。
現在閑來無事,就把十來歲時親眼看過的電影回憶一番,慰藉一下追憶舊時光的情懷。影片不見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見它的年齡是最好的!
《廬山戀》:1980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
基本劇情:在廬山風光的烘托中,郭凱敏、張瑜飾演的青年男女主人公在山上相識相戀,這對曾是國共敵對家庭背景戀人的純真愛情,經過曲折,終于感動了雙方家長,化解宿怨后,有情人終成眷屬。
最深印象:1、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最成功的旅游風光廣告推薦片!廬山的秀美風光,各個景點的人文典故,隨著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足跡,一一展現在銀幕之上。讓人在關注主人公愛情故事的同時,對廬山產生向往。廬山景區為電影的拍攝提供了極大便利,還特意建造了一座電影院,每天只播放《廬山戀》一部電影。《廬山戀》因此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授予“在同一影院放映場次最多的單片”稱號。
2、配合著廬山的美景,青春靚麗的女主張瑜在電影換穿了43套服裝!這些衣服都是劇組從香港按照張瑜的身材購置的,雖然在當時被許多人認為是“宣揚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但確實讓當時愛美的女性大飽眼福,開啟了時尚穿衣打扮的先河。是非功過,現在一目了然。
3、當時引起轟動的還有一場吻戲。所謂的吻,也只是女主在男主的臉頰上蜻蜓點水地蹭了一下。這輕輕的一蹭,在那個還不開放的年代,引起的震撼可想而知。現在的愛情戲尺度很大,但反而更懷念當年清純自然的表演。那一段,熱情奔放的女主,面對孔夫子般的男主,主動獻吻前的心理描寫真實細膩。那時候的導演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是社會壓力太大啊!慶幸他們邁出了第一步,不簡單!
4、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這句簡單的英文在片中出現了多次。伴隨著廬山清晨的薄霧,男女主人公在茂盛的樹林里反復誦讀,詩情畫意!這句英文,不但揭示著影片主題,也讓人們近距離了解到了什么是英語,為后來的全國英語熱做好了鋪墊。
5、向來喜歡主動伸手握手的女孩子,覺得她們青春、開朗、熱情、大氣!影片中,女主一直是主動的,男主從剛開始的回絕,到后來的配合,實際上是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從最初的忸怩和茫然,到后來的積極和認同,自然的人性在逐漸被喚醒。一個小小的握手動作,在當時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6、用小鏡子反光來當聯絡信號是個不錯的創意。我們小時候想模仿,可男孩子誰沒事總帶著鏡子啊,只能不了了之。
7、兩親家幾十年前是好友,后來又對戰了幾十年,成了殊死的對頭!他們的子女因戀愛走到了一起,家長們的心理疙瘩一時解不開。冤家變親家,這個故事的編劇夠大膽,劇情的設計出人意料。雖然切合主題,但有過于牽強之感。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一部傳奇。它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很多先河,但又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它的先知先覺,不但影響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也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變革。
這部青春愛情片成就了張瑜和郭凱敏,他倆成了萬眾矚目的青春偶像。其實,這么好的題材和制作,他們想不火都難。
四十多年過去了,片中期待的祖國建設美景已經實現,另一個愿望----祖國統一也早日實現吧!
您還記得哪些細節?一起探討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