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與陳意映的愛情故事后續,林覺民和陳意映的愛情故事
大家應該都學過,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林覺民的《與妻書》。這個夏天去到福州的三坊七巷,參觀了林覺民故居,剛進門不遠,一對銅像映入眼簾,那是林覺民與他的妻子陳意映。他們在這里短暫的相處了一段時光,時間雖不長,愛意卻是永恒,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譜寫了一段民國絕戀。
林覺民跟陳意映是相親認識的,雙方家長是世交,同是家世背景非常好的。男的才知淵博,女的知書達理,兩人相識便心意相通。雖說林覺民接受的是新思想,但是陳意映并不是舊時代的那種女性,她與林覺民見解相同,通曉時事,可以說是無話不談。林覺民曾經這樣評價陳意映:“意映的性情和偏好,都與我相同。這真是一個天真浪漫的女子,此生得之,我何其有幸!”
不久后,林覺民投身革命,大肆傳播新思想,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他覺得七尺男兒就應該仗義執劍,以死報國!于是乎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他以為瞞住了家人,殊不知妻子早就知道,只是在背后默默支持。
在廣州起義的時候,林覺民不幸被流彈擊中,淪為階下囚。被提審時,林覺民不肯下跪,他說:“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吾死之瞑目矣!”林覺民在威逼之下依舊不肯歸順清朝,當天就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
在林覺民去世后,一封書信悄然來到了陳意映家中。廣州起義前3天,林覺民愴然寫下一封訣別信:“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白話版)“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起灑落下來,不忍寫完而想擱筆,又擔心你不能體察我的衷情,以為我忍心拋棄你而去死,以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下去……”
“你能體諒我這種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思念的人,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所以,請你不要悲傷!”
……
英雄氣概,更兼兒女情長。
他用最深情的文字,譜就一闋痛徹心扉的千古絕唱。這凄美悲壯的音符,歌盡頂天立地的家國情懷。
君去矣,留這血淚寫就的《與妻書》穿越歲月風雨,涓涓流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