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電視劇 白居易電視劇讀萬卷書
《唐明皇》這樣的歷史劇,為什么再也看不到了?
1993年,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中國第一部描寫帝王生活的電視連續劇《唐明皇》。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唐代第七位皇帝,他28歲登基,在位45年。二十九年開元盛世,他將大唐帶入極盛時代,而自天寶年起,他也親手將唐朝拖入動亂的泥潭。
他極重情感。在他死后四十五年,詩人白居易寫下千古名篇《長恨歌》,從此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被廣為傳頌。他也極為冷酷,曾廢掉了發妻王皇后,還在一天之內殺死了三個兒子。
他曾是少年的英主,但又不可避免的陷入老年的昏聵。
這樣一個集各種矛盾于一身的、中國鼎盛時期的帝王,這樣極具戲劇張力的人物,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被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選中。雖然當時國內并沒有此類影視作品可以借鑒,但導演陳家林毫不猶豫,決定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劉威在與周里京、唐國強、陳寶國的角逐中勝出,拿到了"唐明皇"的角色。而時年25歲,已經小有名氣的揚州姑娘林芳兵,成為了那個帶給她榮譽,也帶給她痛苦的"楊貴妃"。
就這樣,1989年,《唐明皇》開機。
(片場照)
作為當年的大制作,精細的程度已非此時可比。細心的觀眾會發現,40集篇幅的連續劇,導演已作出清晰的分段。而片頭皇位之上的唐明皇,也在根據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很明顯的一點。
而四首片尾曲,恰恰將唐明皇的人生分成了四段——《風滿樓》、《六宮粉黛》、《幾曾見帝王有真情》、《憶當初》。起承轉合,亦是明顯。
故事從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講起。那一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6歲的李隆基隨祖母則天皇帝和姑母太平公主到龍門謁拜盧舍那大佛,少年英武已初見端倪。
再后15年,武則天崩逝,中宗李顯即位。5年后,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篡權,李顯駕崩。英才李隆基正式登場。
他聯合姑母太平公主,于公元710年發動"唐隆政變",韋后被殺,他的父親李旦即位,也就是唐睿宗。此時的矛盾,已經是時任太子的李隆基,與他曾經的戰友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
公元712年,睿宗禪位,李隆基登基。太平公主意欲奪權,被皇帝一招斃命。713年,太平公主自殺,唐朝正式進入玄宗時代。
《唐明皇》用7集的篇幅,交代了玄宗即位的背景故事。劍拔張的對峙、收放不那么自如,甚至極為忐忑的李隆基,在政治之路上幾乎是險勝。
與此同時,"風流倜儻"的天子形象也呼之欲出。賢妻王皇后、舞娘趙麗妃悉數登場。音律、歌舞……這個大唐天子不僅風流,而且才華橫溢。《唐明皇》從多角度切入,在每個人物骨骼中添肉增血,讓他們成為"活生生"的人。
事實證明,許多后來者,都無法擺脫"臉譜化"的帝王形象。高大的形象就威猛到底,正直的形象必然不近女色。不立體的人物只會提醒觀眾,這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而非一般意義上的"人"。但《唐明皇》不同。
片中的人物,即便是被后人唾罵的李林甫、楊國忠、甚至安祿山這樣的反面角色,都不乏真情流露,甚至令人動容的時刻。更不消說全劇的核心人物李隆基與楊玉環。
但楊家小女出場,還要再等一等。
《唐明皇》的四首片尾曲,皆由李娜演唱。這個當年從河南戲校走出的流行歌手,憑借純熟的演唱技巧和極廣的聲域,拿下了當時幾乎所有熱門影視劇的主題曲。而就在1997年的事業巔峰期,她皈依了佛門,法號"昌圣"。作為演藝圈少有的從極度繁華,走入極為靜謐的異類,她似乎已經被遺忘,但也成為了神秘而另類的代表。
她在歌里唱:九殿華彩、六宮粉黛,帝王家有這許多風流債。
這一部分的唐明皇,是古代帝王之表率。勤勉自省,善用賢才。與民休息,政治清明。
在歷史的記載中,正是姚崇、宋璟等名相的輔佐,大唐進入全盛。而志得意滿的李隆基的后宮,開始騷動。武云兒出場了。
這個一生都被皇帝寵愛的武惠妃,重復著為求穩固的戲碼——嫁禍皇后,以期后位。
到第16集,姚崇去世,王皇后被廢。武惠妃權傾后宮,但因為武則天在先,她作為武氏后代,不可立為皇后。
與此同時,大唐的不安因素開始出現,李林甫上臺了。
無疑,這是全劇的高潮部分。歷史中在唐明皇周圍翻云覆雨的人物比如,楊玉環、楊國忠、安祿山都隆重登場。
楊玉環作為"京城第一美女",被武惠妃看中,選來做她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
與歷史記載一致,武惠妃惡意操縱,使得皇帝的三個兒子被貶為庶人,隨即處死。而她也因為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郁郁而逝。
當時的李隆基已經五十歲,大唐的繁盛已經無法滿足君主的內心,加上寵妃的死去,他陷入到悲痛之中。而此時,身邊的高力士為了緩解主上的痛苦,將皇帝的兒媳楊玉環帶到他面前。他立刻被兒媳妖嬈的舞姿傾倒,隨即賜浴華清池,歷史名場面在劇中重現。
如果問為什么再也拍不出《唐明皇》這樣的歷史劇?根本原因在于我們失去了耐心。
1989年開拍的《唐明皇》,只拍攝就持續了17個月。而隨后的那部《紅樓夢》,拍了三年。試問現在誰還能做到如此的耐心和專心?
即便是呈現出的畫面,無論是動作,還是語速,以及人物內心的情緒起伏,都是一點、一點,傳遞到我們的感知當中。
賜浴華清池這一場戲中,從楊玉環被華麗的大殿吸引,到她只身入水。導演將整個節奏調到最慢,于是誕生了至今為止,最為香艷動人的貴妃入浴的畫面。
而出浴后,視角一轉,我們看到了五十歲的唐明皇所能看到的,年輕、嬌媚的楊玉環。鏡頭帶領觀眾,更像是在解釋,為何為了一個女人,皇帝情愿背負亂倫的罵名。
"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懷"。五十歲的李隆基感到時不我待,況且玉環她也實在太迷人了。
為了符合楊玉環"胖美人"的歷史形象,林芳兵在入組之后開始了艱辛的"增肥計劃"。
每天晚上拍完戲回到房間,再困也要吃一碗雞蛋掛面。她曾經在片場連續吃下十幾個包子,劉威看到驚掉下巴。但效果卻不明顯,因此我們在看到成片時,許多楊玉環前期的室外戲,都還是瘦的狀態。之后她開始瘋狂塞饅頭,效果顯著,一個豐腴而韻味十足的楊玉環出現了。這是增肥五十斤的,女演員林芳兵的代價。
前后對比
此段還有一個小小的高潮,即楊玉環因為忤逆皇帝被送回哥哥家。
歷史記載,楊貴妃善妒,因此惹怒皇帝。兩人短暫分離后,皇帝茶飯不思,最后高力士將貴妃接回宮來,兩人情感更甚。
在劇里,貴妃被接回宮中,"嬌而無力"的形象,處理的格外細膩。
還有貴妃醉酒,以及長達十分鐘的《霓裳羽衣舞》。林芳兵7段舞蹈全部獨立完成,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完整的楊貴妃的形象,這個形象至今無人超越。
自安史之亂始,唐朝由盛轉衰。在《唐明皇》這部劇中,轉折出現在第33集,安祿山深受皇帝的寵愛,擔任多地節度史。之后發兵,打起"清君側"的旗號,輕松攻取洛陽。
晚年的唐明皇慌不擇路,逃出長安,一路顛簸,只能用胡餅充饑。
在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士兵嘩變。楊國忠身首異處,隨行的楊玉環的三個姐妹也被殺死,最后輪到她自己。
全劇的高潮出現。
楊玉環著盛裝告別皇帝,又脫簪換成素服,走過六軍陣營,再走過一段長橋。
這段戲取景于五臺山的南禪寺。寺首的"空空"二字,昭示著人物的命運,甚至是歷史的走向。
楊玉環問,師傅,你能告訴我,真的有來世嗎?
老僧答,是的,有生死輪回。
史書記載,禮佛后,楊貴妃一條白綾,自縊于梨樹之下,享年38歲。
而那時的唐明皇,已經是72歲的老人了。隨后太子帶兵返回長安,被擁立為新皇,玄宗退位,成了手無寸鐵的太上皇。
之后戰亂漸息,皇帝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長安,中途再過馬嵬坡。72歲的太上皇來到貴妃墓前。
當初選角時,正是這場"哭陵"的戲,讓劉威脫穎而出。也正是這一場戲,救了劉威一命。
當年入組開拍前,劉威為角色做足了案頭工作。并且將角色分成了青年、中年、老年三種狀態。根據不同狀態,配合不同的表演形式。
但他萬萬沒想到,入組先拍中年戲。這最難把握的戲份,讓對演技十分自信的他找不到感覺。劇組甚至傳出了老年戲換人的消息。
明明做足了準備工作,也自以為能夠演好的角色,卻被導演否認,甚至不惜代價換人。這對于視戲如命的劉威來說,絕對是晴天霹靂。
"我想死的心都有,真的,我連死的時候要用的毯子都準備好了。"
但或許是導演還想給他機會,于是停拍中年戲份,改拍"哭陵"。
蒼老、憔悴、傷心欲絕、風燭殘年的皇帝,曾經盛世二十余年的大唐天子,如今落得如此,劉威將這一場戲演得淋漓盡致。
拍完這場,副導演興奮異常,只悄悄對他說了一句,"成了"。自此以后,他找到了感覺,塑造出他從影以來最好的角色。
《唐明皇》當年在央視首播,最高收視率曾經達到58%。現象級的作品,必然帶動了整個類型劇的發展。自它開始,中國的帝王劇開始成為電視制作的主流。
此后,唐明皇、楊貴妃的歷史形象被翻拍過許多次,但三十年過去了,再沒有任何一次演繹,超越過1993年的版本。
這部熱播劇的角色名字 原來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關系匪淺"
中國日報6月27日電 近日,由胡蓉編劇,于中中執導,羅云熙、宋軼領銜主演,陳瑤、丞磊、黃日瑩、古子成、管梓凈、鄧凱主演的《顏心記》正式開播。
《顏心記》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將故事設定為一個女性可入朝為官的朝代,體現了包容開放的盛世氣象,也再次展現了中國豐富的歷史文脈對影視劇的滋養。
故事講述越江郡王江心白(羅云熙飾)在身赴河蠻探查"癸草案"時,結識每月都會"變身"的女游醫顏南星。這對歡喜冤家因命運之奇妙而相識,經歷了由誤解至理解,由抗拒至扶持的情感變化歷程。
該劇上線19小時實現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破7500,站內榜單穩居高位,開播當日便登上飆升榜TOP1,播出以來在德塔文、Vlinkage,藍鷹、云合等多平臺劇集榜斬獲高位,其中貓眼全網最高實時熱度TOP1,有望成為最新的爆款劇。
劇中主要人物角色姓名則多化用古代詩詞歌賦,巧妙以詩詞意境隱喻人物性格與境遇。男主角江心白的名字脫胎自唐代白居易傳世名篇《琵琶行》中的"唯見江心秋月白",另一個重要角色商別離的名字則出自"商人重利輕別離"。顏南星的名字則與中草藥南星有著難解淵源,此藥性毒也讓人聯想到顏南星被人下毒的坎坷經歷,古風中自帶神韻,江桫欏名字來源于古老而神奇的蕨類植物桫欏,獨立、堅韌成為其代名詞。
飾演江心白的演員羅云熙曾在幕后特輯的分享中透露,江心白和自己以往飾演的角色有著較大區別,武打一招一式都格外講究,非常有挑戰性,也帶給自己新鮮體驗。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這一人物角色所呈現的精神特質。羅云熙認為,在世間一定會有險惡存在,一定會有不如意的事情存在,但江心白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抽絲剝繭,一點一滴找到事情真相,這種頑強持久、柔而不折的韌勁也激勵他去更好詮釋這一角色。
青年演員羅云熙近年來憑借其在多部古裝劇集中的出色表現,頗受觀眾喜愛。從《長月燼明》中在愛與救贖中蛻變覺醒的澹臺燼,到《顏心記》中游走在廟堂江湖以懲惡揚善為己任的江心白,再到即將與觀眾見面的《水龍吟》中歷神州之險惡,閱世間之萬千的唐儷辭,羅云熙始終將演員的責任與思考融入主人公的成長中。羅云熙在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意象中擷英咀華,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態度,為觀眾呈現一個層次豐富的古典美學世界。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