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虐女的電視劇、電視劇虐男主
都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相比波瀾不驚、即刻上頭的甜寵劇情,電視劇里“虐戀情深”、“全員悲劇”的橋段往往更讓人印象深刻。
這也讓“BE美學”這個詞流行了起來,所謂的BE美學,就是指悲劇結尾,越悲劇越讓人嗑得撕心裂肺的存在,甚至能穿越時間,讓人每每回想起來都覺得意難平。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年古裝劇里的“BE美學天花板”。
先從童年的TVB老劇說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陳浩民和袁潔瑩的《人龍傳說》,這部劇講述了人類男主葉希和龍女小魚的曠世絕戀,是我心目中此類古裝神話劇的天花板。
是的,這部劇的感情線完全可以用曠世絕戀四個字來形容,陳浩民扮演的葉希是一位懸壺濟世的大夫,溫潤如玉、君子端方;袁潔瑩扮演的小魚,則是天真爛漫的龍女,純潔善良。
本來兩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奈何卻被“人龍結合、必遭天譴”的規則所阻礙,男女主兩人的感情線從開始的懵懂青澀,欲說還休,到足以對抗時間和生死的“一生一世一雙人”,堪稱蕩氣回腸。
這部劇的立意也相比同類古偶更高,男女主不僅一心一意愛著對方,對世間眾生更是心懷大愛。他們因為救人而相遇,因為善良而互相吸引,也因為善良甚至愿意犧牲自己去拯救傷害自己的人,最后女主小魚甚至為了化解人族和龍族之間的恩怨,放棄了自己活下去與葉希相守的機會,死在了迎來黎明的曇花叢中。
放到現在肯定會有人說他們是“圣母”,但是放到劇情里,洗滌人性、化解仇怨的善良,恰恰就是整部劇的純白底色。
故事的最后,葉希守在小魚死去的花叢,日復一日地等待他的愛人的歸來。他們的愛情如同出現無數次的曇花一樣,美好轉瞬即逝,卻摯愛萬年。十八年后,葉希遇到了轉世而來的小魚,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最美好的愛情已經定格在回憶中,至死不渝。
鼎盛時期的唐人也是著名的“悲劇制造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胡歌主演的仙劍系列,堪稱全員BE,胡歌也被冠以“克妻狂魔”的稱號,在《瑯琊榜》之后又進化成了“狠起來連自己都克”。
《仙劍奇俠傳1》貢獻了許多虐心場面,各有各有悲劇點。就主角團來說,李逍遙、趙靈兒和林月如的三角戀,遙靈是命中注定,遙如則是歡喜冤家,在陰差陽錯中三人都選擇成全另一個人,最終曾經任性跋扈的林月如,成為甘為愛情和友情犧牲的那一方。
就在結局大家都以為遙靈可以相守一世的時候,上一秒還笑著說“逍遙哥哥,靈兒想要回家”的趙靈兒,下一秒就倒在了血泊中,你可以說是導演為了賺眼淚虛晃一槍,但整部劇從一開始就已經被抹上了悲劇色彩,趙靈兒的死本身就是最后的點睛之筆。
除了主角團以外,天真爛漫的阿奴被控制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酒劍仙,為了得道放棄青兒、最后雙雙悟得大愛的劍圣殷若拙和女媧傳人,執迷不悟耽于幻像、與圣姑錯愛一生的酒劍仙,甚至在支線劇情里為愛瘋魔的蜀山弟子姜明和狐妖女苑……
他們感情線的悲劇或是因為外力阻隔,或是因為自身看不破,有人因放下而讓愛意消散,有人因執迷而不得善終,如果說《人龍傳說》是虐一對,仙劍系列就是一個都逃不過。個人覺得,相比《仙劍奇俠傳1》的世界觀和悲劇程度,同樣全員BE的《仙劍奇俠傳3》還是要略遜一籌。
除了仙俠以外,宮斗也是BE美學不得不提的題材之一。像《甄嬛傳》、《步步驚心》、《如懿傳》等等,除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爭斗劇情,更多還是講述了男女群像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嚴格意義上來說,《甄嬛傳》其實不能算悲劇結尾,女主最終完成了對皇帝的復仇,懷揣著對果郡王隱秘的愛,執掌著整個王朝的權柄。但高處不勝寒,我想最讓人意難平的或許是,如果再給甄嬛一次機會,她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與允禮遠走高飛。
相比劇情,個人覺得孫儷和李東學的演技拔高了他們的感情線,無論是果郡王自愿飲下毒酒的演繹,還是甄嬛哭訴的“我愛了他一輩子”、“我何德何能,讓你為我賠上了一生”。
其中感情的含蓄與熾烈,甚至讓我想起了《孝莊秘史》里多爾袞和大玉兒的絕戀,在得知多爾袞死訊后,大玉兒流下一滴淚后無聲的崩潰,無法公之于世的愛情,甚至只能為愛人的逝去留下一滴眼淚。
相比之下, 《如懿傳》的悲劇則更加徹頭徹尾。如果說《甄嬛傳》至少還是相信愛情的,那么《如懿傳》則是把曾經美好的愛情撕碎在勾心斗角的婚姻里。
蘭因絮果,相比至死不渝的愛戀,或許感情淡去、初心不再才是更多人愛情的縮影。如懿傳的結局,周迅扮演的如懿品茶、賞月,安靜地死去,都說她是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但個人認為她的死去其實是自己的選擇,反而是一種解脫。
愛情里最可怕的莫過于一方已經不再深愛,而另一方還困守原地。曾經的青櫻和弘歷早已物是人非,如懿的死去恰是對這段愛情的祭奠。比較可惜的是,個人覺得《如懿傳》里霍建華很多地方沒接住周迅的戲,影響了兩人感情寂滅傳遞給觀眾的情緒。
雖然近年來很多人偏愛無腦甜寵劇,但是國產劇里依舊出了不少劇情在線的BE美學劇,經常被粉絲虛假安利為“絕世甜劇”的《東宮》就是其中之一。
《東宮》講述了西州九公主小楓和豊朝皇子李承鄞的虐戀,兩人雖然真愛著對方,卻逃不過愛情里摻雜的國仇家恨和無窮無盡的欺騙?!稏|宮》的悲劇感在我看來,來源于男女主之間濃厚的宿命感,即使跳下忘川后失憶、即使再重來一遍,兩人還是會愛上對方,最終走向同樣悲慘的結局。
這一切都是合乎邏輯的,仿佛天命如此,注定是死局。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也有不少觀眾覺得男主李承鄞的人設很渣,個人覺得如果只從談戀愛的角度去談這個人物,無疑是對一個立體人物的單薄化,李承鄞人設的核心矛盾點就是狠辣與深情的對立,沒有狠辣則顯得深情過于千篇一律。
除此之外,最近卷入《且試天下》電視劇情節抄襲風波的《鶴唳華亭》也是全員悲劇、從頭虐到尾的一部戲。
這部劇由羅晉和萬年不紅的李一桐主演,主要的虐點集中在了“美強慘”男主蕭定權的身上,但個人覺得背景雖然宏大,但劇情卻顯得有些單薄,反而有了一種“為虐而虐”的流水線感。和這部劇有些類似的還有成毅、張予曦那部《與君歌》,不過在質感和演技上都是低配版。
相比之下,李一桐的另一部小成本網劇《媚者無疆》,雖然逃不過大女主瑪麗蘇的通病,但在立意和感情線的設計上卻更勝一籌。男主長安對女主晚媚的指引和救贖,男二公子算無遺策中的棋差一招,女主在無盡黑暗中的堅守本心?!睹恼邿o疆》從頭到尾,每個人都生活在悲劇里,而它揭示更多的,其實是人在悲劇中為何而生。
也許是看中了悲劇結尾的影響力,近年來也有不少編劇主動把美好結局改成悲劇結尾(比如《鎮魂》),試圖像生產“工業糖精”一樣流水線制造BE美學,仙俠里更是動則三生三世、曠世絕戀,但懸浮的設定和稀爛的劇情,根本撐不起悲劇所需的起承轉合,只感動了片方自己,希望有些國產劇宣傳還是放過“BE美學”四個大字吧。
你還看過哪些可以稱為BE美學的電視劇?歡迎在評論區里討論。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