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人電視劇—鏡中人電視劇歌曲
夜話丨楊絳:鏡中人
《墨子·非攻》中有這樣一句話
“
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死后也曾說
“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認清自己,難能可貴
與其糾結、猶豫,不如發現自己的長處
瞄準目標去奮斗
今晚
讓我們跟隨楊絳先生
探尋認清自己的真諦吧!
鏡中人
作者:楊絳
我屋里有三面鏡子,一面鏡子最奉承我,一面鏡子最刻毒,還有一面最老實。
鏡中人,相當于情人眼里的意中人。
誰不愛自己?誰不把自己當作最知心的人?誰不體貼自己、諒解自己?所以一個人對鏡自照時看到的自己,不必犯“自戀癖”,也往往比情人眼里的意中人還中意。情人的眼睛是瞎的,本人的眼睛更瞎。我們照鏡子,能看見自己的真相嗎?
我屋里有三面鏡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鏡子最奉承我,一面鏡子最刻毒,還有一面最老實。我對奉承我的鏡子說:“別哄我,也許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燈下看美人’,一霎時,我會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卻不是我的真相。”我對最刻毒的鏡子說:“我也未必那么丑,這是光線對我不利,才顯得那么難看,我不信我就是這副模樣。”最老實的鏡子,我最相信,覺得自己就是鏡子里的人。其實,我哪就是呢!
假如我的臉是歪的,天天照,看慣了,就不覺得歪。假如我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看慣了,也不覺得了。好比老伴兒或老朋友,對我的缺點習慣了,就視而不見了。我有時候也照照那面奉承我的鏡子,聊以自慰;也照照那面最刻毒的鏡子,注意自我修飾。我自以為頗有自知之明了,其實遠沒有。何以見得呢?這需用實例才講得明白。
我曾用過一個很丑的老媽子,姓郭。錢鍾書曾說:對丑人多看一眼是對那丑人的殘酷。我卻認為對郭媽多看一眼是對自己的殘酷。她第一次來我家,我嚇得趕忙躲開了。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臉,中間寬,兩頭窄,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尖鼻子,一雙腫泡眼;麻皮,皮色是剛脫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紅潤,也許因為有些緊張,還吐著半個舌尖;清湯掛面式的頭發,很長,梳得光光潤潤,水淋淋地貼在面頰兩側,好像剛從水里鉆出來似的。她是小腳,一步一扭,手肘也隨著腳步前伸。
從前的老媽子和現在的“阿姨”不同。老媽子有她們的規矩。偷錢偷東西是不行的,可是買菜揩油是照例規矩,稱“籃口”。如果這家買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籃口”好。我當家不精明,半斤肉她報一斤,我也不知道。買魚我只知死魚、活魚,卻不知是什么魚。所以郭媽的“籃口”不錯,一個月的“籃口”比她一個月的工資還多。她講工錢時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應了。但過了一兩個月,她就要加工錢,給我臉色瞧。如果我視而不見,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我給的工錢總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錢囑她別說出去,她口中答應卻立即傳開了,然后對我說,家家都漲,不只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牽累別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臉色。
她的審美眼光卻高得很,不順眼的,好比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對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雙爛桃眼,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鼻子,一雙小腳,走路扭搭扭搭……”我驚奇地看著她,心想:這不是你自己嗎?
我們家住郊外,附近沒有干凈的理發店,鍾書和女兒央我為他們理發。我會理發。我自己進城做個電燙,然后自己做頭發,就可以一年半載不進城。可我忽然發現郭媽的“清湯掛面”發式,也改成和我一樣的卷兒了。這使我很驚奇。一次我參加宴會遇見白楊。她和我見面不多,卻是很相投的。她問我:“你的頭發是怎么卷的?”我笑說:“我正要問你呢,你的頭發是怎么卷的?”我們各自講了方法,原來是同樣的,不過她是末一梳往里,我是往外梳。第二天我換了白楊的發式,忽見郭媽也同樣把頭發往里卷了。她沒有電燙,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我不免暗笑“婢學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媽是“婢學夫人”,我豈不是“夫人學明星”?
郭媽有她的專長,針線好。據她的規矩,縫縫補補是她的分內事。她能剪裁,可是決不肯為我剪裁。這點她很有理,她不是我的裁縫。但是我自己能剪裁,我裁好了衣服,她就得做,因為這就屬于縫縫補補了。我取她一技之長,用了她好多年。
她來我家不久,鍾書借調到城里工作了,女兒也在城里上學、住宿,家里只我一人。如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媽定不來問一聲病,或來看我一眼。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端到她床前。她驚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從此她對我漸漸改變態度,心上事都和我講了。
她掏出貼身口袋里一封磨得快爛的信給我看,原來是她丈夫給她的休書。她丈夫是軍官學校畢業的,她有個兒子在地質勘探隊工作,到過我家幾次,相貌不錯。丈夫上軍官學校的學費,是郭媽娘家給出的。郭媽捎去丈夫末一學期的學費,就得到丈夫的休書。休書上那虛偽肉麻的勁兒,真叫人受不了,我讀著渾身都起雞皮疙瘩。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媽丑得可怕,吃驚不小,結婚一兩個星期后就另外找了一個女人,也生了一個兒子。郭媽的兒子和父親有來往,也和那個小他一兩個月的弟弟來往。郭媽每月給兒子寄錢,每次都是她工錢的兩倍。這兒子的信,和他父親的休書一樣肉麻。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著雞皮疙瘩為郭媽讀信并回信。她感謝我給她喝粥湯,我憐她丑得嚇走了丈夫,我們之間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她太欺負我的時候,我就辭她;她就哭,又請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說實話,我很不喜歡她。
奇怪的是,每天看她對鏡理妝的時候,我會看到她的“鏡中人”。她身材不錯,雖然是小腳,在有些男人的眼里,可說是裊娜風流。眼泡也不覺得腫了,臉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臉也平正了。
她每次給我做了衣服,我總額外給她報酬。我不穿的大衣等,還很新,我都給了她。她修修改改,衣服綢里綢面,大衣也稱身。十一年后,我家搬到干面胡同大樓里,有個有名糊涂的收發員看中了她,老抬頭凝望著我住的三樓。他對我說:“你家的保姆,很講究呀!”幸虧郭媽只是幫我搬家,我已辭退了她,未促成這糊涂收發員的相思夢。
我就想到了“鏡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和不同。我見過郭媽的“鏡中人”,又見到這糊涂收發員眼里的“意中人”,對我啟發不小。郭媽自以為美,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她和我的不同,也不過是“百步”與“五十步”的不同罷了。
鏡子里的人,是顯而易見的,自己卻看不真。一個人的品格——他的精神面貌,就更難捉摸了。大抵自負是怎樣的人,就自信為這樣的人,就表現為這樣的人。他在自欺欺人的同時,也在充分表現自己。這個自己,“不鏡于水,而鏡于人”,別人眼里,他照見的不就是他表現的自己嗎?
-----
-----
今日話題
讀完這篇文章
你有何感想?
歡迎與我們分享!
民間故事:《鏡中人》全集 #聽民間故事品百味人生
《鏡中人》。
在一個古老的小鎮上有一個傳說,鎮上的一座古宅里有一面神奇的鏡子,鏡子里住著一個美麗的女子。這個女子每天都會在鏡子里出現,她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看穿人心。許多年輕人都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紛紛來到古宅前希望能一睹她的芳容。
然而這個傳說卻隱藏著一個恐怖的秘密,據說那些被鏡子里的女子迷住的年輕人最后都會神秘失蹤。有人說他們是被女子帶走了,也有人說他們是因為沉迷于女子的美色無法自拔,最后走上了不歸路。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偵探來到了這個小鎮,他聽說了這個傳說,決定揭開其中的秘密。他來到古宅見到了那面傳說中的鏡子,鏡子里的女子美麗動人,讓人無法抗拒。然而他卻沒有被她所迷惑,而是仔細觀察起了鏡子。他發現鏡子的背后有一道裂縫,裂縫中透出一股邪氣,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他猜測這個女子并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一個邪惡的妖怪。這個妖怪利用鏡子的力量誘惑那些年輕人,然后將他們吞噬。偵探將這個秘密告訴了鎮上的長老們,長老們決定采取行動將這個妖怪消滅。他們將鏡子打碎,妖怪也隨之消失。從此那個美麗的女子再也沒有出現在鏡子里,小鎮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鏡中人》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艾米麗獨自坐在她古老的公寓里。她的房間很小,只有一張床、一個衣柜和一面掛在墻上的鏡子。這面鏡子是艾米麗從祖母那里繼承的,據說是家族的傳家寶。
艾米麗一直對這面鏡子感到好奇,因為它似乎總是吸引著她的目光。鏡框上刻著一些她無法辨認的符號,給人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感覺。
這天晚上,當她準備上床睡覺時,她注意到鏡子里反射的自己似乎有些不同。她的眼睛看起來更深邃,臉上的表情也更加冷漠。艾米麗搖了搖頭,以為是自己看錯了,便轉身準備關燈。
就在這時,她聽到了一陣微弱的笑聲。她轉過身,發現鏡子里的自己并沒有轉身,而是依然面向著她,嘴角掛著一抹詭異的微笑。艾米麗心跳加速,她迅速關掉了燈,房間陷入了黑暗。
躺在床上,艾米麗試圖說服自己那只是她的幻覺。但當她再次睜開眼睛,她看到鏡子里反射出了一絲微弱的光線。她坐起來,發現鏡子里的自己正慢慢站起身,向她走來。
艾米麗尖叫著,但聲音似乎被周圍的黑暗吞噬了。鏡子里的人影越來越近,直到它伸出手,穿透了鏡子的表面,觸碰到了艾米麗的臉頰。那冰冷的觸感讓艾米麗的心臟幾乎停止跳動。
突然,所有的燈光亮了起來,艾米麗發現自己獨自一人坐在床邊,鏡子里只有她驚恐的表情。她深呼吸,試圖平靜自己。但當她再次看向鏡子時,她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正站在她身后,臉上帶著滿足的微笑。
艾米麗轉身,但身后空無一人。她再次看向鏡子,里面只有自己。她感到一陣寒意,意識到鏡子里的不是她的反射,而是另一個存在。
從那天起,艾米麗再也不敢獨自一人面對那面鏡子。每當她獨自一人時,總能感覺到有什么東西在鏡子里注視著她,等待著下一個機會,再次伸出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