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摘影帝 東京電影節中國電影周金鶴獎究竟是個什么鬼
老實講,今天早上刷到這條新聞
——
Sir就預感···要方。
流量明星稱霸電影節,見得還少嗎?
左起,2014年“好萊塢國際獎”、今年金雞百花最佳男女配角、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獲獎人
果然,剛到下午,預感被證實了:
看看新晉“影帝”的現場照,懵逼的可不止Sir一個人。
有網友在懷疑世界——
我感覺這個世界不會好了
知乎:這世界簡直魔幻了
微博:
但更多人,想的和Sir一樣——
東京電影節中國電影周金鶴獎,究竟是個什么鬼?
我們知道,東京(國際)電影節本身含金量不低,怎么說也是與戛納、威尼斯、柏林齊名的國際A級電影節。
但掛名在東京電影節名下的“中國電影周”,經Sir一求證,哪里是什么競賽單元。
官網上寫得清楚:在中日兩國電影節中分別展映對方國家電影的中日電影節
這個旨在促進中日電影文化交流的單元,舉行規則是這樣的:
與我們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上影節期間就在上海舉行日本電影周,東京電影節期間就在東京舉行中國電影周。
到今年這一屆,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年。
這事兒也一直悄無聲息,因為這種活動比起正兒八經的頒獎儀式,更像是——
一個以在日華人內部消化自嗨為主的展映活動。
鳳凰網娛樂昨天(25日)從開幕式上發回的報道
而今年之所以能“一炮打響”,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
首屆“金鶴獎”頒發了。
嘉賓的咖位,也從之前“認不出幾個來”的級別。
2015年中國電影展嘉賓合影
升級到今年由流量小鮮肉掛帥的嘉賓團。
那么吊詭的地方就來了——
Sir說過,絕大多數中國官方獎項都叫人猜不透。
沒想到,我們設在國外電影節的獎項…你同樣,猜不透。
回看我們這邊的上海電影節日本電影周,并沒有設立任何形式的對等獎項。
所以,今年掛名日本電影節設置這么一出“金鶴獎”,是為啥?
再有,就算所謂的“金鶴獎”,評選流程也是個謎。
截止目前的網上資料,除了各通稿中簡單粗暴的獲獎信息。
各獎項的入圍信息,沒有。
按照官網的說法,入圍的可能就是今年參展的全部12部影片。
這些影片良莠不齊,既有《一個勺子》這樣的文藝佳作,《唐人街探案》這樣的商業優選,還混進了《盜墓筆記》《青冥寶劍》這種除了票房啥都沒的IP片。
一個獎項,它的底線是公平公正。但它存在的核心價值,絕對需要一套穩定及個性的審美體系作為支撐。
那金鶴獎的審美體系是啥?
抱歉,看不透。
再看評獎規則,官網同樣沒有介紹。
從網上資料來看,應該是投票。
投票者還有獎勵。
但從官網定好的日程來看,邀請嘉賓還。
——這也太巧了吧!
所以,究竟是根本不需要投票,還是投了也沒用?
好,那我們拋開那些場外因素,一切以作品說話,看看吳亦凡拿下最佳男主角的這部片長啥樣?他的演技又如何。
來,勇敢地直視這辣眼睛的片名:《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
梳理更加辣眼睛的劇情——
作為一部片中涉及多種經典要素:虐戀、車禍、強奸、殺人、懷孕、墮胎……瑪麗蘇電影集大成之作,
女主同時被男一(吳亦凡 飾)、男二、男三喜歡。男三為了得到女主將她迷奸,男一知道后怒了,跑去殺男三,結果被抓入獄,最后女主和男一、男二約定:下輩子再來仰望天堂,繼續糾纏。
而吳亦凡在這部電影中,飾演了,自閉少年夏木。
自閉少年的特點,首先就是:帥。
逆光、柔光、輪廓光,怎么帥怎么來。
官方曾放出一張劇照,描述:吳亦凡為愛行走。
好一個為愛行走的自閉少年。
既要帥到酷炫,又要自閉癡情,這該怎么演?
完全難不倒我們的新晉影帝。
聞屁式面癱
可以說,他以一招經典的“”,化整為零地演繹了每一種情緒。
“聞屁演戲法”:來源于《Friends》,喬伊演嚴肅戲時,都會想象自己聞到一股屁味,從而達到深沉的演出效果。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表情。
向女主表白時:
被路人表白時:
沖冠一怒為紅顏時:
被女主角叫“小木木”時:
甚至準備開槍時:
以不變,應萬變。
用沉著的表情,詮釋了“夏有喬木,冬天禿了”……哦不,雅望天堂。
看完電影,不少人表示被戳中,夸贊吳亦凡在片中顏值和演技均一直在線。
表演細節精致,演技在線
夏木是一個很深入人心的角色,吳亦凡。
細節精致……演技在線。
不好意思,Sir真的不服。Sir的看法,跟下面這個高贊評論差不多。
狗血的劇情,尷尬的演技,拍爛的青春片。
明眼人都看出,在有關這部電影的評價中,摻和了太多不該出現的東西。
粉絲有組織地刷好評,歡呼著:“雖然一分二分比重大于50%,但是評分還是過5了”!
有些“不那么聰明”的粉絲,不知道怎么刷好評,還會被罵:
“連粉絲能做的都做不到嗎?”“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事情上。”
Sir也曾是滿腔熱血的少年,所以完全可以理解那種喜歡一個人就什么都愿意為ta做的心情。
不喜歡別人說ta壞話,處處維護ta,甚至為ta默默付出。
這些,Sir都明白,也理解。
可是你們忘記了——
演技不是靠人氣能刷出來的。
流量小生
今天,包括吳亦凡在內的偶像們,被稱為“”。
這是一個比“票房毒藥”更難聽的詞,因為這意味著:
沒有人在乎他的實力,人們只在乎他的臉,和他身后的粉絲市場。
對比吳亦凡的微博簡介寫著的:
歌手吳亦凡。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多么黑色的幽默。
如今吳亦凡拿了金鶴獎最佳男主,為什么讓我們覺得不適?
他的演技,比《致青春2》進步了不少
有些粉絲義正言辭,認為吳亦凡值得,理由是:。
畢竟以前,他的演技是這樣的:
行,《夏有喬木》比《致青春2》進步了,那你可以讓他獲得最佳進步演員獎,甚至人氣男演員獎、潛力男演員獎、演技飛躍獎……
都沒問題。
最佳男主角獎
但就憑今天的吳亦凡,金鶴獎的評委,你們真的好意思頒發這座?
用Sir好友@錢德勒的話說——
再小的電影獎也要自重。
這不是唯獎項論,在正確的游戲規則中,獎項就該是對一個電影人藝術成就的肯定。
過分強調人氣,無底線迎合喧囂的粉絲經濟,久而久之,獎項含金量貶低,電影專業性折損。
——如果賣萌耍帥就能贏得喝彩和尊重,那誰有心思去追求直抵心靈的精細。
再刻薄點說,藝術成就從來不是靠人氣和努力就能達到。
劉德華。
1983年,還是小鮮肉的他首次參演電影《投奔怒海》,就提名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投奔怒海》中的劉德
他夠紅嗎?當然。多少粉絲為他死去活來。
他能左右票房嗎?當然。多少大賣片都署上他的名字。
但劉德華第一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是在2000年。
在他活躍大熒幕17年后,在他近40歲的時候。
憑《暗戰》獲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暗戰》里的劉德華帥不帥?
帥爆了。
但他獲得金像獎影帝,絕不是因為他夠帥、夠紅。
是因為,他配。
再談努力。
今天粉絲們肯定偶像,常常用上這個詞,他們的理由無非是,為了角色,變瘦,扮丑,剃光頭什么的……
但Sir多問一句,為了人物形象,調整自己外形,難道不該是演員最基本的功夫?
劉亞仁
韓國小鮮肉。
拍《思悼》,全羅南道南原拍攝頭部撞地的戲份,過于投入,直接以頭撞地,當場頭破血流,還導致頭部產生淤血。
這夠“努力”吧。
但他憑《思悼》擊敗同場競技的宋康昊,拿下青龍獎最佳男主角,是靠這分鐘的頭破血流么?
看看這個視頻,今天“努力”的小鮮肉們,誰有他這種實力。
| 時長:1分59秒 |
努力,是優秀者的自謙,不是及格者的借口。
我們熱愛電影,不只是因為賞心悅目;我們贊美一個演員,不該只有腿長貌美。
同樣的,我們認可獎項,也不由粉絲分貝決定。
沒有實力支持的榮耀,最終只會帶來尷尬的恥辱。
黃偉文這句話,“流量小生”和ta們的粉絲,不該不懂——
我寧愿沒拿獎,別人替我不值,也好過獲了獎,別人認為我不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請叫我的全名達聞西、姜姜
來源:毒舌電影
原標題:少點野雞影帝吧,中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