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喜歡看電視劇 為什么喜歡看電視劇別人的愛情
人類為什么喜歡看影視劇?
人吃東西是為了活著,人運動是為了更好的活著,那人看影視劇是為了什么呢?
可能你每天在做著這些事,但從沒思考過這件事,我希望你能看看今天這篇文章。
-------壇壇
hello,我是壇壇,一名混沌大學忠實愛好者,喜歡聽混沌大學李老師講課,喜歡聽里面各位大佬的分享,因為這里能讓我重塑思維方式,搭建更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我也是一名喜歡古文詩詞的詩詞控,總覺得中國古文真是簡練又含義十足;同時我也喜歡涉獵各種書籍來滿足我的好奇心。不知不覺說了好多廢話哦,因為我剛來,這是我第一次寫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心得,希望能把自己所學的和所悟的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一點點的好處哦,好了言盡如此,進入今天的分享。
01 課程回顧
昨天在混沌大學課程學習,課程內容是沈老師講《本質思考U型模型,穿越未知之墻》,u型思考模型就是當我們判斷一件事情時,事情本身往往是一種表象或者表現形式,我們需要往下挖掘其本質,抽象化,然后再向上去延展。沈老師視頻中講的比較生動易懂哦,壇壇總結的是不是比較枯燥呢,別著急,今天壇壇更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沈老師在課程中提到的幾個新穎的說法:1)人類為什么喜歡看影視劇呢?2)人類對不確定性是著謎的
02 人為什么喜歡看影視劇呢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哇,是啊,好新奇,特別像抖音里特別火的靈魂拷問,不管是小孩喜歡看動畫片,大人喜歡看綜藝,男孩愛看武打片,女孩愛看偶像劇,好像人從生下來就喜歡看呢,是不是越想越好奇,越想知道為什么呢?壇壇也和你們一樣特別想知道答案,混沌大學中經常講到的第一性原理,透過事務現象看本質,那人愛影視劇成為人人都常見或者能理解一種現象,那這種現象背后的本質是什么呢?背后本質是因為人類對沉靜感和庇護感的一種需求。原來如此,終于明白了,這是一種需求,昨天學習完和朋友探討這個問題,以前古代就士農工商,沒有那么多行業,現在真是行業太多了,經常能聽到我們沒見過或者沒聽過的行業,估計這就是人類的需求在不斷衍生,以前古人也有需求,只不過那時候沒有人去挖掘,社會也不允許你實現那些需求。
03 人類對不確定性是著謎的
看到這個標題,想必大家也是很好奇,為什么說人類對不確定性要著謎呢,那壇壇就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家都知道qq,QQ作為一種新興的社交軟件,特別火,QQ里有一個漂流瓶的功能,我們都玩過對不對,哈哈,漂流瓶就是一種不確定性,每天去打撈,不知道打撈上來是什么,不知道漂流瓶的那一端是誰,這就極大的滿足了人對不確定性的需求;再舉個例子,像微信里的搖一搖功能,是不是也是這樣呢,當然是,我記得我念大學時期,那時候正盛行搖一搖,說不定跟你同時搖的另一端是個好姑娘或者好小伙呢,這就是不確定性給人帶來的樂趣。那你會問,那古人呢,古人沒有QQ和微信,大家應該都看過電視,都知道有一個拋繡球定親的橋段,這就是不確定性,連婚姻都可以通過不確定性來實現,那看來人類對不確定性真的是會著謎的。
為什么喜歡看電視劇呢
說到閑暇之余,用什么來打發時間,看電視劇肯定是很多人的選擇,有人從小就喜歡看劇,可是媽媽管著啊,“還看電視呢!看書去!”所以那時候能偷一會兒電視劇,可開心了。后來長大了,還是比較愛看劇,為此,沖會員、熬夜追劇也是時有的事,所以我就想,為什么會那么喜歡看電視劇呢?
“電視劇是不同于電影的一種藝術形式,從某某學分析~~~~~~~”這樣的話呢,我是比較聽不進去的,所以我總結了下自己喜歡看電視劇的原因,大概源于一種情感的發泄吧!
也許生活太單調了,心里的愛恨情仇總是無處釋放吧。學生的時候,總是喜歡看一些青春文藝類的劇,劇里有青春、有夢想、有清秀朗俊的男同學,有明媚可愛的女孩子,可我們真實擁有的是做不完的數學題,抄不盡的字詞句啊。
工作了,喜歡看一些都市職場類的劇,就好像《北京女子圖鑒》之類的,看著劇中人物窩在出租房里,一下子就有同感了呢,不同的是劇中逆襲是常態,而我們還是要一步一步向前走,走向不確定的未來,看著干爽啊!
還有玄幻武俠劇,離奇科幻劇等等都會給我一種情感的宣泄,孤獨的時光中,看看劇消磨一下,順便讓積郁已久的情感暢快的發泄一下,身心暢爽,也不錯,所以我喜歡看劇,你又為什么喜歡看劇呢?
閑暇時不妨看看劇,聊聊劇情吧,關注一下還可以分享資源哦
追劇為何上癮?你追的不是劇,而是及時滿足的快感
前段時間,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相繼宣布取消超前點播。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拍手稱快。所謂超前點播,指的就是線上視頻平臺會員在看完已更新的劇集后,想要繼續看后面的劇集,就需要額外花錢去點播。有網友認為,沒必要超前點播,等著更新就好,晚幾天再看也沒什么。但更多網友表示,追劇追得興起,怎么能忍得住。
那么,為什么追劇會上癮呢?為什么再等幾天就能看到的劇情,不惜額外花錢也要先睹為快呢?
在劇情里躲避痛苦和壓力
追劇上癮和玩游戲上癮的原因一樣,都是為了逃避痛苦、追求快樂。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面臨諸多壓力又無力改變時,有人便轉向虛擬世界尋求快樂感和成就感。心理學研究發現,成癮高發期一般是在一個人壓力最大、挫敗感最強的時候。處在高壓的狀態下,人們容易游戲成癮、追劇成癮、煙酒成癮。
那么,為什么追劇會上癮?因為劇情的設計,跟游戲的設計一樣,精準地拿捏了用戶想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心理訴求,持續激活大腦的獎賞通路。這個獎賞通路,正是上癮行為的生理基礎。
影視行業總結了一個創作規律:女性觀眾喜歡看“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故事,男性用戶喜歡看“草根逆襲成英雄”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我們想要獲得完美愛情和事業有成,并不容易。但在影視劇中,你只要將自己想象成男、女主人公,那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影視劇創作者深諳觀眾心理,他們知道觀眾想看什么、何種情節能讓觀眾獲得快感、怎樣設計劇集能讓人上癮。
延遲滿足能力匱乏
在國內某知名視頻平臺上,一部熱播古裝劇的最后5集超前點播,被賣到了30元。500萬人為此甘愿掏腰包,于是僅靠該劇超前點播的營收,上述視頻平臺就賺了1.5億元。此后,設置超前點播成了各大視頻平臺的常規操作。
那么,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愿意為超前點播掏腰包呢?
追劇成癮的人,很難忍住不超前點播。因為有一項能力,他們是相對欠缺的,這個能力叫作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是自我控制的表現之一,反映的是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時,能否為了長遠收益,暫時控制自己的即時滿足沖動。追劇成癮且忍不住購買超前點播的觀眾,普遍都在尋求即時滿足。延遲滿足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不被滿足,意味著被剝奪,這種感覺非常難受。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于1966年起,在一家幼兒園進行了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糖果實驗,以研究延遲滿足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糖果實驗的研究對象是幼兒園4歲左右的孩子。研究人員讓這些孩子每個人單獨待在一個陳設簡單的小房間內,并給他們一塊好吃的糖果,同時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掉糖果,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后再吃,工作人員會再獎勵他們一顆,也就是能吃兩顆。有些孩子忍不住馬上吃了糖果,而有1/3的孩子能忍住糖果的誘惑,他們用睡覺、唱歌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直到研究人員回來,他們獲得了額外的獎勵。
研究人員追蹤了這些孩子幾十年后的表現,發現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有更好的學業表現和事業成就,他們的抗壓能力、沖動控制能力更強,他們能為了長遠目標抵御短期誘惑,更容易成功。而缺乏耐心、需要即時滿足的孩子,容易急躁、遇到挫折更易退縮,也更容易放棄。
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別看超前點播只是花幾塊錢、幾十塊錢,但若對欲望不加控制,放任即時滿足,就會給生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過度超前消費。《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我國的90后人群只有13.4%沒有負債,其余則平均負債12.7萬元。
要克服即時滿足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發展延遲滿足能力、提高對挫折的耐受力。同時,我們要學會用看書、冥想、運動、社交等方式來排解壓力。
此外,我們還可以借鑒即時滿足易使人成癮的機制,把它用在學習、工作上。比如,把學習、工作任務分解成多個易完成的小任務,在每個小任務完成后,給自己及時的獎勵,讓自己獲得即時滿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成就感,減少對追劇、刷短視頻的依賴,以更加自信、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生活。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