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君出賽電視劇-照君簡介
本文作者:湯煮
“如果電影院放的是這個,我就不會瞌睡了。”
這句中國歌劇舞劇院《昭君出塞》舞臺劇視頻上的彈幕,很直率地表達了觀眾對這部劇的喜愛和推崇。
而飾演女主人公王昭君的“演員”,正是以一己之力血洗B站,讓無數(shù)年輕人喜愛上傳統(tǒng)舞蹈的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糖糖”唐詩逸。
高超的表演水平打動人心
《昭君出塞》共22個小劇目,總時長約一個小時四十分鐘。
這部舞劇從2016年上演以來,讓無數(shù)舞迷為之瘋狂和傾心,夸張到里面的主演AB角兒有幾位,分別在什么時間段和場景出場,大家都清清楚楚。
這個“放大鏡”觀看方式,連鄭曉龍都能直呼內(nèi)行。
在最后一章的舞蹈故事里,演員從A角的唐詩逸換成了B角都被網(wǎng)友們清清楚楚打在彈幕上
能獲得觀眾這樣夸張的喜愛,確實與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各位舞蹈演員們的精湛表演緊密相關(guān)。
扮演“昭君”的唐詩逸,是被陳道明夸“健壯”,也是即便沒有170cm,卻因為獲得了舞蹈界各類比賽冠軍,而被中國歌劇舞劇院破格錄取的天才&努力型舞蹈演員。
她的舞姿兼顧柔美與力量感,動作干凈順滑,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情感表達能力也是一流。
從身居掖庭時的低眉順眼,到初見大單于時的害羞和不知所措,再到感受到大單于關(guān)懷后的心動和信賴……
唐詩逸用令人驚艷的舞姿結(jié)合自然的面部表情,將一場場戲中昭君與大單于細膩的情感互動表達得入微至骨,也讓觀眾看得一臉姨母笑。
昭君在掖庭時僅為浣衣宮人的卑微感
昭君初見大單于時的不知所措與青澀
逐漸被暖心的大單于感動后的昭君,兩人相視而笑
除了唐詩逸之外,由朱寅飾演的呼韓邪大單于,由郭海峰飾演的復株累小單于,以及由余瑜飾演的昭君仕女香溪,都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并被牢牢記住。
原因就在于每個角色都被演員用精湛的舞姿和自如的情緒表達,充分演繹,充滿鮮活的記憶點,而不是一個個生硬的符號。
活潑而衷心的香溪,從掖庭一直陪伴昭君到塞外,在劇中是十分討喜的一個角色
平時威嚴的大單于對初見昭君后如獲至寶的喜悅
高水平的舞姿加上不輸于演員的表演能力,讓每個角色緊緊抓牢觀眾的心,是這部戲成功的核心也是基座。
宏大敘事下的生動人生
“昭君出塞”是自漢代以來流傳甚廣的愛國主義人物故事。類似這樣宏大的國家民族主題下,個體的特點往往易會被消解,成為充滿鮮明標簽的特點式人物。例如,昭君是有沉魚落雁之容的“四大美人”,善演奏琵琶,因剛正不阿而被“雪藏”掖庭多年不受寵……
這些充滿“客觀”認知的人物特點,除了讓人對出塞和親的昭君多一份“人才”感之外,再難以掀起其他情緒波瀾。
《昭君出塞》舞臺劇卻將目光聚焦“王昭君”本人身上,抓住“出塞”“和親”主線脈絡的同時,去探尋她作為一個正常女性,在面對失落、機遇、打擊、榮光等一系列變化時,她的情感波動,她的心境變遷。
掖庭期間常年浣衣的辛苦勞作,泯然眾人
唯唯諾諾但卻向往自由生活的昭君,勇敢接下了和親的任務
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在掖庭長久寂寥的生活下,昭君也會因長期不受恩寵而低頭度日,受到其他宮女的欺負不敢言;而在面對他人都避之不及的和親要求時,她會主動自薦,敢于步出困局;離開故土時,因思念家鄉(xiāng)而夢回秭歸香溪河畔,因擔憂離家去國,夢中涌入可怕的戰(zhàn)爭沖突從而驚醒;一開始面對老單于時陌生緊張,后被單于無微不至的照顧和誠心所打動,從而顯露出甜蜜的快樂……
出塞后夢回秭歸的無憂快樂,也代表著昭君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
這些細小而貼近人心的片段,繪就了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漢代年輕女性,在面對人生多重變化時展現(xiàn)出的哀愁、擔憂、期待、欣喜、失落,讓觀眾的心情隨著這一幕幕的故事而起伏,讓我們對“昭君”這個歷史人物增添了更多常人所能理解的情緒,也就飽滿了這個在史書里僅被只言片語描繪過的角色。
舞臺留白,回味無窮
整部《昭君出塞》都沒有一句對白,僅有片刻出現(xiàn)過“咳嗽”“呼號”的人聲,此外均被背景音樂所代替。
但就是這樣一部“無聲對白”的劇,卻在評論區(qū)和彈幕區(qū)獲得了無數(shù)人的“眼淚”和感動。
首先是背景音樂貼合劇目內(nèi)容,隨著角色的情緒變化和場景的氣氛起伏自然轉(zhuǎn)換,讓觀眾能夠雖不聞其聲,但卻能夠第一時間感知到角色心情或境遇的改變。
劇目《秭歸》中,昭君夢回老家戲水
例如在《秭歸》劇目中,昭君快樂戲水時的背景音大多為輕柔的水滴聲、清遠悠揚的磬聲;而在夢醒后,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遠離故土無法返鄉(xiāng)時的惆悵,背景音則替換為了憂郁輕柔的女聲緩緩低吟哼唱,惆悵之情溢出舞臺。
慌亂的步伐表達著昭君夢醒后的無措
相較于常見的古偶電視劇,舞臺劇“留白”非常多。
電視劇往往會通過人物之間的對白和互動配合著劇情來闡述人物關(guān)系和人物個性,目的是讓觀眾能最快速帶入劇情。
這是一種密集的信息輸出,觀眾往往不必做太多主動操作,就能立刻“明白”現(xiàn)在眼前正在發(fā)生什么。
但是用舞姿+劇情+音樂來演繹的舞蹈劇,卻是用最最純粹的情緒傳遞,讓觀眾去體感,去理解,去參與感受眼前的一切。
它更寧靜收斂,帶來的震撼卻也更悠遠,意味也更深長。
昭君出塞時的這一幕,實在是美
當然,相較于工業(yè)流水線上出來的各類古偶劇,國家廠牌的舞臺劇自然從劇情、內(nèi)容打磨、背景設計、燈光效果、音樂使用,服化道均精雕細琢,其美感也是普通電視劇無法比擬的。
昭君到塞外與大單于舉行婚禮的場景,具有濃濃的蒙古風,群舞很有氣魄
大結(jié)局時的場景,宏大又莊嚴,美得含蓄卻動人心弦
歷史上的昭君年僅35歲便隕落了,但她的故事卻鮮活了千年。
在舞蹈劇的最后一幕《落雁》,或許是為了致敬這位不凡的女性,白發(fā)的昭君出現(xiàn)在舞臺的中央,她欣慰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似乎在為自己的一生而感到自豪和滿足。
白發(fā)的昭君,由唐詩逸飾演
到這一刻,無論是否在之前被某一幕觸動的觀眾,都會在此時濕潤眼眶,并對這位女性和這整部劇產(chǎn)生無比的驕傲和感恩之心。
(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