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員李亞林妻子賀小書(老演員李亞林妻子賀小書的年齡)
生命總是短暫的,還有太多的心愿來不及完成,這大概是李亞林心中一直無法釋懷的遺憾吧!而他的那部電影《井》甚至都是他在擔架上執導拍攝完成的。
所幸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也一直跟隨他在追尋電影的路上,這大概便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吧!
李亞林,原名李仁洲,1931年出生在遼寧安東(即今日的丹東),少年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名航海家,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報考大學時,因肺部問題,終未能如愿以償。
14歲時,為了生活他來到北平,隨著北京的解放,他便到北京二中就讀,后來他因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在1951年時考入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演員班學習了表演。
這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它為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演員,在這里他與后來長期活躍于影壇的龐學勤、張圓、張輝、葉琳瑯、印質明、趙聯等人成為了同學。
經過3年的系統學習和訓練,李亞麗打下了扎實的表演功底,1953年,22歲的李亞林從學校畢業,進入了北京電影演員劇團。
不過沒有成功迅速登上大銀幕,不過對于熱愛表演的他來說,在哪里表演不重要,只要有舞臺接納他便好。
只要你腳踏實地,時光總會給你饋贈,在他努力學習,刻苦排練的時光里,他的演技得到了質的提升。
1955年,他成為了長春電影制片廠的一名演員,雖然離電影近在咫尺,可是登上銀幕,卻仍與他有著幾分距離。
作為新人,大家都認為他太年輕,需要時間的沉淀,讓他多讀書,多看前輩怎么拍戲,細細揣摩,了解電影的整個運作流程。
他雖然沒有一步登臺,但在這段時間里,他卻收獲頗豐,他雖然是科班出身,但就像我們所有剛從校園步入社會的小年輕一樣,課本的知識和生活的實踐總是有距離的。
多看多想,無論在哪個時代,無論在哪個階段,也無論是在哪個地點,都會令我們受益無窮,快速提升,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更助于我們快速提升。
用善意揣摩別人用意,你總會有醍醐灌頂的收獲,他認真的采納前輩的建議,并貫穿始終,空閑之余認真讀書,利用工作的便利,進一步了解表演,以及自己與前輩的差距和不同。
思考是進步的階梯,努力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1955年時,他接拍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虎雪追蹤》,順利進入電影圈。
結合李亞林家庭背景和外表形象,導演在幾經思索后,覺得他非常適合演反面的特務角色,在試鏡之后,便把這個角色給了他。
演什么不重要,一個角色也好,一個大壞蛋也罷,他都欣然接受,將一個配角演得出彩,卻不突兀,其實更考驗演員的功底,恰如其分的表演比演一個主角更需要實力。
他把這個反面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因而在電影上映后,很多人對他飾演的狡詐詭譎的特務都印象深刻,從而促成了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卻也形成了一種局限。
《如此多情》、《蘆笙戀歌》、《神秘的旅伴》、《患難之交》、《列車飛奔》等多部影片里,他也幾乎一直都是演的反派人物。
演壞人深入人心,會讓人本能的覺得這個演員只適合演壞蛋,甚至還會影響到演員的個人形象,直接將演員本人歸類成壞人。
正如我們始終無法忘懷的李啟明老師演繹的容嬤嬤,不管她在現實里是一個多么友善的人,觀眾也容易把電視中的情緒延伸到劇情之外,看著她就來氣,以至于還讓她哭笑不得的遭遇,被趕下公交車的風波。
李亞林也因為在劇中將壞人的角色演繹的入木三分,而在他想要出演正面角色時,屢屢碰壁,所幸你只要夠優秀,總會遇到懂你的伯樂賞識你。
1956年,彥夫執導《徐秋影案件》時,卻愿意給這個有演技卻一直演反派的好演員,一個轉型的機會。
不過這部劇直到1958年才正式上映,他的正面人物形象才徹底打開,1959年,他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一年。
這一年,他出演了《我們村的年輕人》,并飾演勤于思考、性格沉穩的復員軍人高占武,這是一部講述一群農村青年劈山引水、建造水電站從而改變家鄉面貌的壯舉的影片。
歌頌的是年輕人投身家鄉建設、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這是建國后,農村題詞愛影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即便對《我們村的年輕人》這部作品不夠熟悉,但這兩人首歌你一定有所耳聞,那便是《人說山西好風光》和,幸福不會從天降》。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仿佛屬于那個時代特有的基調,就在眼前浮現。
不管山西到底是什么樣的風光,但美妙的歌詞已令人神往,而李亞林在劇中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令人難忘。
由于在《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的精彩表現,作為主演的李亞林和金迪還被榮幸的評入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
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里,他曾飾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有扎根農村的復員軍人,有聰慧機智的公安人員,有驍勇善戰的指揮員,有普通的勞動人民與知識分子,也有兇狠狡詐的特務。
不過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無論是正面角色,還是反派人物,也無論他本身的性格與角色相差的多少,他總能將其完美演繹。
可是時代的風云誰都躲不過,1966年時,他只好無奈的離開了他熱愛的銀幕,所幸此時他的身邊還有一個與他相依為命的她。
她便是李亞林的妻子賀小書,兩人都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演員,賀小書比他小2歲,由于工作原因,兩人曾在劇組合作過,隨著便日久生情,1957年時一同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生子。
賀小書先后為他生下了3個女兒,不過兩人在那幾年,帶著年幼的孩子卻吃盡了苦頭,甚至有段時間因為新打的玉米面回潮,吃著吃著玉米面就開始變質。
可那時的生活不易,舍不得扔,便只能一家人跟著吃發霉的餅子,雖然生活不易,但卻為兩人的表演,積累下了豐富的素材和生活經驗。
畢竟農村人的真正生活和習慣,總會與城市人想象中的有所區別,要想影視作品更加真實動人,那必須得真正取材于生活,真正了解農村的生活。
在生活經歷波折之后,1974年,李亞林終于再次回到了舞臺,并飾演《鋼鐵巨人》中的男主角工段長戴繼宏。
1975年時,李亞林跟隨妻子賀小書一同轉戰峨眉電影制片廠,新的開始,新的精神面貌,1981年時,李亞林執導《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榮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同時,這部他和妻子賀小書的合作的作品,還讓妻子成功斬獲了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獎,他們可謂是王者歸來,夫妻二人珠聯璧合,再創了他們事業的巔峰。
此后,李亞林還執導了電影《為什么生我》、《井》,以及電視劇《最后一百天》,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惜他的生命卻一點點接近尾聲。
1987年,李亞林感到身體抱恙,還經常不自覺的出現抽搐,但由于工作太忙,他以為只是休息不好所導致的,畢竟那時他正在拍攝《井》,因而也沒有時間多想,而《井》卻成了他最后的絕響。
不過隨著抽搐癥狀的蔓延,又與癲癇太過相似,妻子賀小書不由擔心了,可檢查時,由于醫院機器故障導致誤診,忙碌中的李亞林就更加大意了,自信滿滿的不以為然。
可是時間在流走,病情卻在不知不覺中加重,當他們恍然大悟時,已經為時已晚,李亞林居然患上了腦瘤。
由于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即便是進行了切除手術,他的病情依舊沒得到好轉,1988年時,病入膏肓的李亞林時常分不清現實和幻覺,甚至在發病時,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認識。
可盡管如此,他卻把電影一直放在心里,放在腦海里,沒有一刻忘記過,天若有情天亦老,生活總是如此的無情,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后,他終究還是沒能敵過死神的召喚。
這一年,57歲的他終究還是撒手人寰,拋下了妻子與3個孩子,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妻子賀小書都無法接受他已離開的事實。
時常在午夜夢回時,覺得他仍在身邊,想與他嘮嘮嗑,講講話,可回身時,才發現床上的另一邊,早已留下空蕩蕩的冰涼。
為了不讓自己太過悲傷,她只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丈夫熱愛的電影事業,替他完成他沒有機會完成的遺愿。
一轉眼,李亞林已離開32年了,而今妻子賀小書也已87歲,是白發蒼蒼的耄耋老人了,不過她的身體和精神都很棒。
當年的他們雖然名聲在外,生活卻一度過得很貧苦。一家人只能擠在一個小房子里,當峨影廠終于給他們分配房子了,李亞林卻已病重,還沒來得及入住,便已撒手人寰。
2018年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閉幕式上賀小書和袁霞
如今,他的三個女兒也都成為圈中人,大女兒李學紅和三女兒李姝都是影視制片人,而二女兒李童則是知名導演,還曾執導《我和爸爸們》、《并州出擊》、《天下第一媒婆》等。
如果李亞林如今還活著,看到女兒們的成績一定很欣慰吧!愿他們繼承父親的意愿,帶給觀眾更多好的作品,也祝福他的妻子賀小書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