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娛樂 > 熱點追蹤 > 正文

    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蒙牛節是第幾集】

    我在現場·照片背后的故事|樸素的浪漫——我見證了那些動人的鄉村愛情故事

    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蒙牛節是第幾集】

    2017年11月,我第一次來到烏英苗寨。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一對身著苗衣、肩扛農具的老人,肩并肩慢慢地走著。

    我沒有貿然按下快門,不忍打擾這美好動人的時刻。

    卜老右(右)和卜金迷(2017年11月7日攝)。

    老人看見我,笑瞇瞇地跟我打招呼。阿姨不會講普通話,阿叔用當地桂柳話跟我交流。

    當時,阿叔告訴我,他叫卜老右,81歲了,身邊的老伴叫卜金迷,83歲了。他們正走向田里,管護青菜。卜老右說,他們每天都是這樣,做什么事都是一起去。

    我給他們拍了一張合影。這也是我在烏英苗寨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隨后幾天,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畫面。無論老幼,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出雙入對,朝夕相伴。厚重的感情,融入純美的自然里,融進辛勤的勞作中。

    86歲的卜老有(右)和78歲的老伴卜英迷,兩人結婚58年,如今已兒孫滿堂(2018年4月16日攝)。

    49歲的梁秀金(右)和妻子卜妹肉在合力抬石頭,對河邊的稻田進行加固。兩人結婚29年,養育三個小孩(2018年3月16日攝)。

    這是一座充滿愛的苗寨,也一定是個有溫度的地方。于是,我決定在這里蹲點采訪,計劃用幾年的時間,記錄苗寨的整個脫貧歷程。

    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苗語中,“烏”意為美麗、漂亮,還有河水、山泉水的意思;“英”意為新娘。

    “烏英”就是“美麗的新娘”。

    這是多么美好浪漫的一個寨名。

    這里的生活很慢,人們可以用很多時間去做一件事:一年捶打一匹布、四季深耕一片田、一生守護一個人……

    晨曦中的烏英苗寨(2021年11月18日攝)。

    74歲的梁安合和71歲的梁英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伴成長。

    梁安合說,那時候,梁英迷就是他做夢都想娶回家的那個人。而梁英迷說,梁安合恰好就在她心里。

    他們于1975年結婚。結婚后,他們依靠2畝多水田,同貧困斗爭,艱難養育兒女。

    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梁安合和梁英迷的日子日漸紅火,幾個兒女的各自家庭也都擺脫了貧困。其中,大兒子搬遷到縣城居住,二兒子返鄉創業,成為苗寨的致富帶頭人。

    一起經歷風霜雨雪的兩位老人,從操勞半生、歷盡苦楚,到兒孫滿堂、歲月靜好,他們攜手見證了苗寨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

    梁安合說,她愛我,是我一生的驕傲。

    在烏英苗寨,村民梁安合和妻子梁英迷在賞雪(2021年12月26日攝)。

    在十幾年前,烏英苗寨偏遠、落后、閉塞,山外鮮有姑娘愿意嫁到烏英。2004年,山外的苗族姑娘何玉青,第一次來到烏英苗寨就堅定了嫁給吳新仁的信念。吳新仁說,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拼搏,讓她成為烏英最幸福的新娘。

    2007年,吳新仁帶著何玉青回到烏英苗寨,開始創業。返鄉后,他們買車拉客運貨、經營小商店、種田養魚、辦民宿賣特產,逐漸成為苗寨的致富帶頭人。返鄉17年來,兩人堅守在大山,生兒育女,照顧老人。如今,烏英苗寨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不斷前進,何玉青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上夜校、唱苗歌、吹蘆笙、制苗衣、拍視頻、接待游客、外出演出……吳新仁實現了當初的諾言。

    吳新仁(左)和愛人何玉青(2024年5月8日攝)。

    在烏英苗寨,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鼓勵愛人梁足英上夜校讀書,丈夫卜勝昌給她買了新衣服,讓她像過節一樣去上課。卜勝昌還把晚上的家務全包了,而且一包就是四五年。他說,愛人小時候不能讀書,對她是一種巨大的遺憾。如今有機會圓讀書夢,無條件支持她每天晚上都去上課。

    在烏英苗寨,梁足英(左二)和丈夫、兒子合影(2019年2月13日攝)。

    2021年4月,駐村工作隊員鄭昌昊即將結束駐村工作。女友吳晗第三次來到烏英苗寨支教。4月16日,在苗寨百年古樹下,在教學點教學樓前,在苗族小朋友們的見證下,鄭昌昊身著苗族節日盛裝,向吳晗求婚。鄭昌昊說,吳晗是同學,是戀人,這一年又是戰友。雖然駐村很辛苦,但能與心愛的人為苗寨的點滴變化并肩戰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如今,鄭昌昊和吳晗的兒子已經兩歲多。結束駐村回到柳州工作三年來,鄭昌昊每年都會帶著家人,回到烏英苗寨看一看,那是愛情修成正果的地方。

    在烏英苗寨,鄭昌昊和吳晗在求婚儀式上接受學生們的祝福(2021年4月16日攝)。

    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廣西的大山里蹲點采訪,充滿鄉土氣息的愛情題材,是我拍攝的重點內容之一。

    我在融安縣銅板屯持續跟蹤采訪了12年,見證了返鄉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拯救瀕臨消失的故鄉。也見證了歷盡千辛萬苦的人們,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用對故鄉、對身邊人默默的愛,支撐著追尋夢想。

    今年已經56歲的龍革雄,從2012年起,就攜妻帶女返鄉創業。面對產業發展舉步維艱,自然災害重創家園,家庭開支難以為繼……夫妻之間也曾爭吵不斷。盡管前一天晚上還摔碗拍桌,第二天一早兩人還是如往常一樣,肩并肩上山勞作。在我的采訪中,他們各自吐露對彼此的心聲。妻子羅桂枝說,返鄉創業前幾年,看著丈夫為產業日益操勞,日漸消瘦,自己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龍革雄說,返鄉創業這12年,是身邊的愛人,用一鋤一鏟,用汗水和心血,用一直以來的陪伴,讓他有力量咬牙堅持、熬過來。

    龍革雄(右)和妻子羅桂枝(2017年8月1日攝)。

    86歲的老人龍顯星和老伴巫福昭,82歲的龍耀星和老伴莫杏昭,這兩對老人結婚都已經60年左右。

    他們從最初的一起種李樹,一起挑水果賣到山外,到如今一起看庭前花開果熟,安度晚年,幾乎每天都在一起。

    他們用心中所愛,抵歲月漫長,歷盡生活滄桑,也見證了時代巨變。

    拼版照片:左圖為廣西融安縣東起鄉銅板屯的龍顯星(右)和老伴巫福昭(2023年4月24日攝);右上圖為巫福昭在喂雞(2013年7月23日攝);右中圖為龍顯星和外孫女在一起(2013年7月24日攝);右下圖為龍顯星(右二)、巫福昭帶著已經長大了的孫輩們賣土特產(2021年2月15日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廣西融安縣東起鄉銅板屯的龍耀星(右)和老伴莫杏昭(2022年3月20日攝);右上圖為龍耀星和村民在山上護理樹苗(2013年5月21日攝);右中圖為龍耀星(左三)等在山上準備種樹(2013年5月15日攝);右下圖為龍耀星和老伴莫杏昭在花叢中散步(2014年2月21日攝)。

    在柳州市柳江區三都鎮三都社區,83歲的韋初元和80歲的老伴韋秀依經營鐵匠鋪已經有60年。在打鐵現場,你一錘我一錘,兩人配合十分默契,打鐵的聲音極富韻律感。

    韋初元主要是舍不得這個老行當,他說原來街上最多的時候有十多家鐵匠鋪,如今只剩他們這一家了。韋秀依說,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打鐵也掙不了多少錢,偶爾給一些老用戶做幾把農具。

    在廣西柳州市柳江區三都鎮,83歲的韋初元(右)和80歲的老伴韋秀依在制作農具(4月16日攝)。

    與三都社區一路之隔的覺山村,是當地有名的“億元村”,曾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和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香蔥種植產業是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人們每天都在產業基地里忙碌穿梭。

    72歲的韋振作和老伴韋鳳傘已經相伴走過了49年,一家種有8畝菜地。如今,年事已高的老人不再下地種菜,蔬菜種植產業已交給兒子。韋振作說,這些年覺山村鄉村治理得很好,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他每天都會和老伴到村中心小廣場大榕樹下乘涼,在村道上散步,晚年生活很安逸。

    在柳州市柳江區三都鎮覺山村,韋振作(右)和老伴韋鳳傘在榕樹下乘涼(8月6日攝)。

    山里山外,人們手牽著手,肩并著肩,建設美麗家園,共創幸福生活。

    他們歷經風霜,繾綣不舍,一起守護鄉村愛情的那份淳樸與美好。

    記者:黃孝邦

    我在現場·照片背后的故事|樸素的浪漫——我見證了那些動人的鄉村愛情故事

    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蒙牛節是第幾集】

    2017年11月,我第一次來到烏英苗寨。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一對身著苗衣、肩扛農具的老人,肩并肩慢慢地走著。

    我沒有貿然按下快門,不忍打擾這美好動人的時刻。

    老人看見我,笑瞇瞇地跟我打招呼。阿姨不會講普通話,阿叔用當地桂柳話跟我交流。

    當時,阿叔告訴我,他叫卜老右,81歲了,身邊的老伴叫卜金迷,83歲了。他們正走向田里,管護青菜。卜老右說,他們每天都是這樣,做什么事都是一起去。

    我給他們拍了一張合影。這也是我在烏英苗寨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隨后幾天,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畫面。無論老幼,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出雙入對,朝夕相伴。厚重的感情,融入純美的自然里,融進辛勤的勞作中。

    這是一座充滿愛的苗寨,也一定是個有溫度的地方。于是,我決定在這里蹲點采訪,計劃用幾年的時間,記錄苗寨的整個脫貧歷程。

    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苗語中,“烏”意為美麗、漂亮,還有河水、山泉水的意思;“英”意為新娘。

    “烏英”就是“美麗的新娘”。

    這是多么美好浪漫的一個寨名。

    這里的生活很慢,人們可以用很多時間去做一件事:一年捶打一匹布、四季深耕一片田、一生守護一個人……

    74歲的梁安合和71歲的梁英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伴成長。

    梁安合說,那時候,梁英迷就是他做夢都想娶回家的那個人。而梁英迷說,梁安合恰好就在她心里。

    他們于1975年結婚。結婚后,他們依靠2畝多水田,同貧困斗爭,艱難養育兒女。

    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梁安合和梁英迷的日子日漸紅火,幾個兒女的各自家庭也都擺脫了貧困。其中,大兒子搬遷到縣城居住,二兒子返鄉創業,成為苗寨的致富帶頭人。

    一起經歷風霜雨雪的兩位老人,從操勞半生、歷盡苦楚,到兒孫滿堂、歲月靜好,他們攜手見證了苗寨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

    梁安合說,她愛我,是我一生的驕傲。

    在十幾年前,烏英苗寨偏遠、落后、閉塞,山外鮮有姑娘愿意嫁到烏英。2004年,山外的苗族姑娘何玉青,第一次來到烏英苗寨就堅定了嫁給吳新仁的信念。吳新仁說,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拼搏,讓她成為烏英最幸福的新娘。

    2007年,吳新仁帶著何玉青回到烏英苗寨,開始創業。返鄉后,他們買車拉客運貨、經營小商店、種田養魚、辦民宿賣特產,逐漸成為苗寨的致富帶頭人。返鄉17年來,兩人堅守在大山,生兒育女,照顧老人。如今,烏英苗寨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不斷前進,何玉青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上夜校、唱苗歌、吹蘆笙、制苗衣、拍視頻、接待游客、外出演出……吳新仁實現了當初的諾言。

    在烏英苗寨,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鼓勵愛人梁足英上夜校讀書,丈夫卜勝昌給她買了新衣服,讓她像過節一樣去上課。卜勝昌還把晚上的家務全包了,而且一包就是四五年。他說,愛人小時候不能讀書,對她是一種巨大的遺憾。如今有機會圓讀書夢,無條件支持她每天晚上都去上課。

    2021年4月,駐村工作隊員鄭昌昊即將結束駐村工作。女友吳晗第三次來到烏英苗寨支教。4月16日,在苗寨百年古樹下,在教學點教學樓前,在苗族小朋友們的見證下,鄭昌昊身著苗族節日盛裝,向吳晗求婚。鄭昌昊說,吳晗是同學,是戀人,這一年又是戰友。雖然駐村很辛苦,但能與心愛的人為苗寨的點滴變化并肩戰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如今,鄭昌昊和吳晗的兒子已經兩歲多。結束駐村回到柳州工作三年來,鄭昌昊每年都會帶著家人,回到烏英苗寨看一看,那是愛情修成正果的地方。

    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廣西的大山里蹲點采訪,充滿鄉土氣息的愛情題材,是我拍攝的重點內容之一。

    我在融安縣銅板屯持續跟蹤采訪了12年,見證了返鄉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拯救瀕臨消失的故鄉。也見證了歷盡千辛萬苦的人們,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用對故鄉、對身邊人默默的愛,支撐著追尋夢想。

    今年已經56歲的龍革雄,從2012年起,就攜妻帶女返鄉創業。面對產業發展舉步維艱,自然災害重創家園,家庭開支難以為繼……夫妻之間也曾爭吵不斷。盡管前一天晚上還摔碗拍桌,第二天一早兩人還是如往常一樣,肩并肩上山勞作。在我的采訪中,他們各自吐露對彼此的心聲。妻子羅桂枝說,返鄉創業前幾年,看著丈夫為產業日益操勞,日漸消瘦,自己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龍革雄說,返鄉創業這12年,是身邊的愛人,用一鋤一鏟,用汗水和心血,用一直以來的陪伴,讓他有力量咬牙堅持、熬過來。

    86歲的老人龍顯星和老伴巫福昭,82歲的龍耀星和老伴莫杏昭,這兩對老人結婚都已經60年左右。

    他們從最初的一起種李樹,一起挑水果賣到山外,到如今一起看庭前花開果熟,安度晚年,幾乎每天都在一起。

    他們用心中所愛,抵歲月漫長,歷盡生活滄桑,也見證了時代巨變。

    在柳州市柳江區三都鎮三都社區,83歲的韋初元和80歲的老伴韋秀依經營鐵匠鋪已經有60年。在打鐵現場,你一錘我一錘,兩人配合十分默契,打鐵的聲音極富韻律感。

    韋初元主要是舍不得這個老行當,他說原來街上最多的時候有十多家鐵匠鋪,如今只剩他們這一家了。韋秀依說,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打鐵也掙不了多少錢,偶爾給一些老用戶做幾把農具。

    與三都社區一路之隔的覺山村,是當地有名的“億元村”,曾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和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香蔥種植產業是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人們每天都在產業基地里忙碌穿梭。

    72歲的韋振作和老伴韋鳳傘已經相伴走過了49年,一家種有8畝菜地。如今,年事已高的老人不再下地種菜,蔬菜種植產業已交給兒子。韋振作說,這些年覺山村鄉村治理得很好,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他每天都會和老伴到村中心小廣場大榕樹下乘涼,在村道上散步,晚年生活很安逸。

    山里山外,人們手牽著手,肩并著肩,建設美麗家園,共創幸福生活。

    他們歷經風霜,繾綣不舍,一起守護鄉村愛情的那份淳樸與美好。

    記者:黃孝邦

    11部,549集,是什么造就了“鄉村愛情”這一部中國鄉村“第一流量”系列神劇?

    來源:壹娛觀察 界面

    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蒙牛節是第幾集】

    《鄉村愛情11》海報

    東北版《紙牌屋》、遼東半島版《瑯琊榜》、中國版的《唐頓莊園》、中國《米格爾街》……這是網絡上對于《鄉村愛情》系列的類比性評價。知乎上甚至有網友稱“看不懂《鄉村愛情》就看不懂《百年孤獨》”。

    擁有龐大觀眾基礎的《鄉村愛情11》終于在2019年1月26日獨家上線優酷視頻。這部經過1月23日撤檔、延期播放的中國大陸“最長壽”系列劇集,截至上線首日,視頻熱度達2549萬。

    優酷視頻《鄉村愛情11》推廣海報

    除剛剛播出的《鄉村愛情11》,《鄉村愛情》系列電視劇還有10部。包括第一部《鄉村愛情》、第二部《鄉村愛情2》、第三部《鄉村愛情故事》、第四部《鄉村愛情交響曲》、第五部《鄉村愛情小夜曲》 、第六部《鄉村愛情變奏曲》、第七部《鄉村愛情圓舞曲》、第八部《鄉村愛情浪漫曲》、第九部《鄉村愛情進行曲》和第十部《鄉村愛情協奏曲》。

    2014年,《鄉村愛情7》的網絡點擊率甚至超過了當年最紅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從2015年第八部開始,《鄉村愛情》就成為付費獨播的網劇。在第9季時上線騰訊視頻會員付費頻道僅僅22小時播放量就破2億,上線5天破5億。

    12年10部,共489集(不含《鄉村愛情11》),唯一能夠與之相媲美的,也只有從2004年拍到2014年,共10部267集的《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不過,自《鄉村愛情11》2019年正式上線播出,這個系列已經榮膺中國內地“最長壽”系列劇集的稱號。

    第十放映室稱其“是當代中國最偉大、三觀最正、最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堪稱中國鄉村版《權力的游戲》,魔幻現實主義的史詩級巨作 ”。

    這么一部講述東北農村題材的電視劇為什么會讓那么多不分地域、不分生活背景的人喜愛?今天壹娛觀察就和大家一窺“象牙山”聞名全國的背后原因。

    趙本山建立起的“鄉村王國”

    “我敢說,農村生活在座的各位沒有比我更了解的,我是你們的老師,就不要嘮農村了,如果嘮城里的事,我趕緊繳槍不殺。”趙本山2017年在面對一些針對《鄉村愛情》系列劇的質疑聲音時,如是說。趙本山確實對農村題材的詮釋與把控有過人之處。

    2002年,電視劇《劉老根》橫空出世,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根據全國網數據顯示,平均收視率達到9.7%,位列當年全年收視率第二名,在東北地區衛視播放時,收視率更是高達22%。

    《劉老根》海報

    電視劇《劉老根》的成功,離不開央視春晚。2001年的春晚小品《賣拐》,讓全國觀眾認識了趙本山、范偉、高秀敏的“鐵三角”組合。三人憑借多年二人轉舞臺的表演功底,與東北方言的幽默氣質,創造了一出經典的作品。

    通過喜劇的手段,揭示奸商的欺詐行為,趙本山讓“忽悠”這個詞離開東北地區,成了中國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匯。人民網評價稱“有意識的施加暗示者其積極或消極意義與其動機有關。小品《賣拐》則是一個消極暗示的典型。”

    同樣是趙本山、范偉、高秀敏,同樣由何慶魁負責編劇,18集電視劇《劉老根》成功地打出了鄉村題材這張牌。根據天眼查顯示,《劉老根》播出的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6月,本山傳媒在沈陽市登記注冊,注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農民”趙本山是其法定代表人,同時出任董事長。

    成立本山傳媒后,趙本山做了三件事:上春晚演小品;創辦“劉老根大舞臺”,帶領眾徒弟表演二人轉;拍攝鄉村題材電視劇。

    《劉老根》2部,《馬大帥》3部,這是2006年以前,本山傳媒交出的答卷。盡管除《馬大帥3》外,其余4部劇的豆瓣評分均在7分左右徘徊,但此時本山傳媒的作品仍然有趙本山、范偉、高秀敏等人作為收視率的保障。

    本山傳媒的第一個創業成功期,伴隨著高秀敏的離世,何慶魁隱遁,范偉單飛而結束。接下來,它需要一次大換血,這時趙本山的徒弟們帶著二人轉走進大眾的視野。此時的本山傳媒,需要推出新的王牌IP,《鄉村愛情》應運而生。

    2006年,趙本山和徒弟們出演的電視劇《鄉村愛情》首播。這部立足于小人物,圍繞著象牙山村中“雞毛蒜皮”小事的農村題材電視劇,登陸央視一套,取得了平均11.019%的收視率(全國網收視數據)。

    “鄉愛”核心:描摹永不停歇,三農問題,展現了中國

    “劉能賣萌,廣坤犯渾,趙四抽抽嘴,老七苦個臉”,《鄉村愛情》系列劇中主要角色都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但僅僅因為這些逗得觀眾捧腹大笑,還不足以讓這個系列經久不衰。

    時間回到2000年,“三農”問題成為國家主要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順應政策大趨勢,趙本山通過文藝作品,從退休書記實現全村富裕的《劉老根》,到“打工盲流”人生悲劇的《馬大帥》,立足農村小人物生活,展現了他本人對農民問題、農村生活的思考。這兩部劇集也讓趙本山在農村題材電視劇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講述大學畢業生謝永強回村創業故事的《鄉村愛情》第一部播出后,趙本山用作品證明了他的判斷。由趙本山導演兼主演的《鄉村愛情3》,獲得了“第十屆五個一工程優秀電視劇獎”。潛臺詞即《鄉村愛情》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如果不采取喜劇的方式,直面’三農’問題,就會窮形盡相,把農民的困境展示出來,就會是我們所熟悉的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然而這在當時是很難的,所以農民的喜劇化在當時是一個策略性的解決方式。”中國藝術研究院所長祝東力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曾認為《鄉村愛情》,為“三農”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

    充滿階級自豪感的謝廣坤;埋頭苦干,不問政治的王老七;不斷挑戰村中權貴的劉能……《鄉村愛情》以愛情為線索,而厚黑政治學卻貫穿于每對情侶之間。表面上是啼笑皆非的鄉村喜劇,深層表達卻是一部中國“民間政治斗爭”的劇集。

    騰訊視頻《鄉村愛情10》播出時制作的人物關系圖

    謝永強是象牙山最有前途的男人,表面上因為他在城里讀過大學,實際上是他背后的謝家勢力。謝永強和豆腐坊的女兒王小蒙真心相愛,但父親謝廣坤卻反對二人來往,設法讓謝永強和香秀戀愛。

    理由很簡單,香秀是村主任王長貴的女兒,長貴是鎮長齊三太的政治同盟。和村主任聯姻對謝廣坤而言是最佳選擇:兒子有高學歷,鎮長齊三太是自己內弟,如果加上和村主任的親家關系,當村干部的夢想指日可待。

    諸如此類隱含在背后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趙玉田和劉英,本來相戀已久并定下婚約。當聽聞趙玉田腳受傷后可能變成瘸子,劉英的父親劉能立刻翻臉,要求退親。隨后得知趙玉田腳傷痊愈,劉能又不惜一切破壞趙玉田的相親,想盡辦法要挽回婚約。

    謝大腳與長貴離婚后,半路殺出了土豪王大拿,想追求她。長貴得知這一消息,不僅隱瞞了自己和謝大腳有過一段婚姻的事實,更是鼓勵謝大腳和王大拿見面。畢竟王大拿是村里招商引資的大客戶。

    有人將《鄉村愛情》比作中國版的《唐頓莊園》,前者講述的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努力奮斗為自己謀權利。后者則是在貴族文化瀕臨倒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如何維持體面。

    有趣、搞笑又接地氣的情節,只是這部劇受歡迎的表層原因,劇中對愛情分合的展現,并非出于愛恨情仇,真正造就它如此長壽的背后驅動力,是該劇對中國獨特的“農村政治哲學”的解讀。

    流量神劇的誕生:新媒體手段的推波助瀾

    2015年,一篇名為《<鄉村愛情>與東晉門閥政治》 的文章刷爆互聯網。文中稱《鄉村愛情》是“不亞于《權利的游戲》和《教父》的偉大作品,一部完美展現了中國的權力斗爭和家族政治的史詩”。

    這篇文章出自訂閱號“X博士”創始人霍啟名之手,他本人也多次表示《鄉村愛情》是自己最喜歡的電視劇。霍啟名認為,以王導為主的王家和以謝安為主的謝家,這兩大士族基本主宰了整個東晉時期的政治走向,趙本山則照搬了王謝兩大家族,主宰象牙山村的“政治走向”。

    發源于社交網絡的內容創作者們,通過多種角度解讀《鄉村愛情》,甚至不惜類比經典美劇,吸引了不同層次的受眾觀看。另外,在B站火爆的、有著“亞洲舞王”之稱的趙四尬舞視頻,以及網友自發制作的巨量表情包,讓幾乎不看劇的“新新人類”都無法避開《鄉村愛情》。

    財經網曾報道,第8部《鄉村愛情浪漫曲》和第9部《鄉村愛情進行曲》,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尤其受到熱捧,主力觀看人群均為年輕人。騰訊視頻播放指數顯示,18~29歲的年輕觀眾占了73%,還有11%的觀眾年齡在17歲以下。

    《鄉村愛情進行曲》海報

    不難發現,一線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白領階層,以及年輕群體,演變成為該系列的主要受眾。這類人群本身,是互聯網重度使用者,經由互聯網傳播開的《鄉村愛情》系列劇,自然會進入他們的眼中。

    可以說《鄉村愛情》因互聯網而廣受歡迎,同時,隨著《鄉村愛情》影響范圍的擴大,它也成為了當時互聯網流行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劉能、趙四、謝廣坤等角色的表情包最先在網絡上流傳。直到第7部《鄉村愛情圓舞曲》播出后,謝騰飛的表情包更是風靡一時,幾乎每個微信群、QQ群中都會有人發他的表情,《鄉村愛情》系列正式成為流行文化的發源地。

    經歷了一系列事件后,趙本山退出央視春晚,與衛視揮手告別。《鄉村愛情浪漫曲》幾乎被切斷了所有出路,播出無望。然而正是由于此前在互聯網上的火爆,最終,“土味IP巨作”《鄉村愛情》,以付費網劇的形式在網絡視頻平臺上“絕處逢生”。

    同年,大鵬指導的電影《煎餅俠》上映,劇中由小沈陽、宋小寶、劉小光、王小利4人分別飾演四俠,“東北F4”的稱號自此誕生。網友還為4人分別起了藝名:萊昂納多·小沈陽、約翰尼·宋小寶、克里斯蒂安·劉能、尼古拉斯·趙四。

    多重解讀、表情包、剪輯視頻等互聯網形式的傳播,將《鄉村愛情》系列推向巔峰。但就內容而言,仍存在不小的爭議。

    2011年5月,《》就刊登了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薛晉文的一則批評文章,文中寫道:《鄉村愛情》系列農村劇中少的是對當下農村現實的藝術呈現,卻多了些“無處不戀愛”,甚至“懷孕慶典”、“婚外戀”、“斗情敵”等非主流景觀。面對諸多民生艱辛,農村劇應當給觀眾帶來超拔苦難、突圍困境與撫慰憂傷的希望和信念,而不是一味地回避。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愛情》系列農村劇,缺乏對農民的真誠體恤和溫暖。

    藝術的真實并非現實的真實。盡管缺點不一而足,作為中國“最長壽”的劇集,雖然一件小事可以拍攝很多集,但《鄉村愛情》系列為觀眾展現了“真實的”象牙山村,沒有矯揉造作的情節設置,一切情節為矛盾沖突服務。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鄉村愛情》系列源于家長里短的小生活,它并非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并非真實呈現農村生活,但它卻是中國目前最成功且“最長壽”的系列劇集。畢竟,在沒有俊男靚女,沒有豪華演員陣容,沒有當下影視劇普遍會有的流量明星,沒有吸引眼球的特技效果和炫目的武打場景,《鄉村愛情》的成功有一定偶然性,但歸根結底,仍是找準核心受眾之后,內容本身的吸引力。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xxxxx高清视频|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热6| 欧美在线第一二三四区| 四虎影院在线免费播放|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永久免费看mv网站入口| 国产香蕉在线精彩视频| 亚洲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扁豆传媒在线入口|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又大又硬又爽又粗又快的视频免费|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日本黄色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狠狠操精品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校花哭着扒开屁股浣肠于柔| 国产一国产二国产三国产四国产五| 18末成年禁止观看试看一分钟| 日本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高清理伦片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经典视频| 男同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性色)|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