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電視劇 李隆基最經(jīng)典十部電視劇
《唐明皇》這樣的歷史劇,為什么再也看不到了?
1993年,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中國第一部描寫帝王生活的電視連續(xù)劇《唐明皇》。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唐代第七位皇帝,他28歲登基,在位45年。二十九年開元盛世,他將大唐帶入極盛時代,而自天寶年起,他也親手將唐朝拖入動亂的泥潭。
他極重情感。在他死后四十五年,詩人白居易寫下千古名篇《長恨歌》,從此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被廣為傳頌。他也極為冷酷,曾廢掉了發(fā)妻王皇后,還在一天之內(nèi)殺死了三個兒子。
他曾是少年的英主,但又不可避免的陷入老年的昏聵。
這樣一個集各種矛盾于一身的、中國鼎盛時期的帝王,這樣極具戲劇張力的人物,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被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選中。雖然當時國內(nèi)并沒有此類影視作品可以借鑒,但導(dǎo)演陳家林毫不猶豫,決定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劉威在與周里京、唐國強、陳寶國的角逐中勝出,拿到了"唐明皇"的角色。而時年25歲,已經(jīng)小有名氣的揚州姑娘林芳兵,成為了那個帶給她榮譽,也帶給她痛苦的"楊貴妃"。
就這樣,1989年,《唐明皇》開機。
(片場照)
作為當年的大制作,精細的程度已非此時可比。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40集篇幅的連續(xù)劇,導(dǎo)演已作出清晰的分段。而片頭皇位之上的唐明皇,也在根據(jù)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很明顯的一點。
而四首片尾曲,恰恰將唐明皇的人生分成了四段——《風滿樓》、《六宮粉黛》、《幾曾見帝王有真情》、《憶當初》。起承轉(zhuǎn)合,亦是明顯。
故事從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講起。那一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6歲的李隆基隨祖母則天皇帝和姑母太平公主到龍門謁拜盧舍那大佛,少年英武已初見端倪。
再后15年,武則天崩逝,中宗李顯即位。5年后,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篡權(quán),李顯駕崩。英才李隆基正式登場。
他聯(lián)合姑母太平公主,于公元710年發(fā)動"唐隆政變",韋后被殺,他的父親李旦即位,也就是唐睿宗。此時的矛盾,已經(jīng)是時任太子的李隆基,與他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
公元712年,睿宗禪位,李隆基登基。太平公主意欲奪權(quán),被皇帝一招斃命。713年,太平公主自殺,唐朝正式進入玄宗時代。
《唐明皇》用7集的篇幅,交代了玄宗即位的背景故事。劍拔張的對峙、收放不那么自如,甚至極為忐忑的李隆基,在政治之路上幾乎是險勝。
與此同時,"風流倜儻"的天子形象也呼之欲出。賢妻王皇后、舞娘趙麗妃悉數(shù)登場。音律、歌舞……這個大唐天子不僅風流,而且才華橫溢。《唐明皇》從多角度切入,在每個人物骨骼中添肉增血,讓他們成為"活生生"的人。
事實證明,許多后來者,都無法擺脫"臉譜化"的帝王形象。高大的形象就威猛到底,正直的形象必然不近女色。不立體的人物只會提醒觀眾,這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而非一般意義上的"人"。但《唐明皇》不同。
片中的人物,即便是被后人唾罵的李林甫、楊國忠、甚至安祿山這樣的反面角色,都不乏真情流露,甚至令人動容的時刻。更不消說全劇的核心人物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
但楊家小女出場,還要再等一等。
《唐明皇》的四首片尾曲,皆由李娜演唱。這個當年從河南戲校走出的流行歌手,憑借純熟的演唱技巧和極廣的聲域,拿下了當時幾乎所有熱門影視劇的主題曲。而就在1997年的事業(yè)巔峰期,她皈依了佛門,法號"昌圣"。作為演藝圈少有的從極度繁華,走入極為靜謐的異類,她似乎已經(jīng)被遺忘,但也成為了神秘而另類的代表。
她在歌里唱:九殿華彩、六宮粉黛,帝王家有這許多風流債。
這一部分的唐明皇,是古代帝王之表率。勤勉自省,善用賢才。與民休息,政治清明。
在歷史的記載中,正是姚崇、宋璟等名相的輔佐,大唐進入全盛。而志得意滿的李隆基的后宮,開始騷動。武云兒出場了。
這個一生都被皇帝寵愛的武惠妃,重復(fù)著為求穩(wěn)固的戲碼——嫁禍皇后,以期后位。
到第16集,姚崇去世,王皇后被廢。武惠妃權(quán)傾后宮,但因為武則天在先,她作為武氏后代,不可立為皇后。
與此同時,大唐的不安因素開始出現(xiàn),李林甫上臺了。
無疑,這是全劇的高潮部分。歷史中在唐明皇周圍翻云覆雨的人物比如,楊玉環(huán)、楊國忠、安祿山都隆重登場。
楊玉環(huán)作為"京城第一美女",被武惠妃看中,選來做她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
與歷史記載一致,武惠妃惡意操縱,使得皇帝的三個兒子被貶為庶人,隨即處死。而她也因為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郁郁而逝。
當時的李隆基已經(jīng)五十歲,大唐的繁盛已經(jīng)無法滿足君主的內(nèi)心,加上寵妃的死去,他陷入到悲痛之中。而此時,身邊的高力士為了緩解主上的痛苦,將皇帝的兒媳楊玉環(huán)帶到他面前。他立刻被兒媳妖嬈的舞姿傾倒,隨即賜浴華清池,歷史名場面在劇中重現(xiàn)。
如果問為什么再也拍不出《唐明皇》這樣的歷史劇?根本原因在于我們失去了耐心。
1989年開拍的《唐明皇》,只拍攝就持續(xù)了17個月。而隨后的那部《紅樓夢》,拍了三年。試問現(xiàn)在誰還能做到如此的耐心和專心?
即便是呈現(xiàn)出的畫面,無論是動作,還是語速,以及人物內(nèi)心的情緒起伏,都是一點、一點,傳遞到我們的感知當中。
賜浴華清池這一場戲中,從楊玉環(huán)被華麗的大殿吸引,到她只身入水。導(dǎo)演將整個節(jié)奏調(diào)到最慢,于是誕生了至今為止,最為香艷動人的貴妃入浴的畫面。
而出浴后,視角一轉(zhuǎn),我們看到了五十歲的唐明皇所能看到的,年輕、嬌媚的楊玉環(huán)。鏡頭帶領(lǐng)觀眾,更像是在解釋,為何為了一個女人,皇帝情愿背負亂倫的罵名。
"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懷"。五十歲的李隆基感到時不我待,況且玉環(huán)她也實在太迷人了。
為了符合楊玉環(huán)"胖美人"的歷史形象,林芳兵在入組之后開始了艱辛的"增肥計劃"。
每天晚上拍完戲回到房間,再困也要吃一碗雞蛋掛面。她曾經(jīng)在片場連續(xù)吃下十幾個包子,劉威看到驚掉下巴。但效果卻不明顯,因此我們在看到成片時,許多楊玉環(huán)前期的室外戲,都還是瘦的狀態(tài)。之后她開始瘋狂塞饅頭,效果顯著,一個豐腴而韻味十足的楊玉環(huán)出現(xiàn)了。這是增肥五十斤的,女演員林芳兵的代價。
前后對比
此段還有一個小小的高潮,即楊玉環(huán)因為忤逆皇帝被送回哥哥家。
歷史記載,楊貴妃善妒,因此惹怒皇帝。兩人短暫分離后,皇帝茶飯不思,最后高力士將貴妃接回宮來,兩人情感更甚。
在劇里,貴妃被接回宮中,"嬌而無力"的形象,處理的格外細膩。
還有貴妃醉酒,以及長達十分鐘的《霓裳羽衣舞》。林芳兵7段舞蹈全部獨立完成,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個完整的楊貴妃的形象,這個形象至今無人超越。
自安史之亂始,唐朝由盛轉(zhuǎn)衰。在《唐明皇》這部劇中,轉(zhuǎn)折出現(xiàn)在第33集,安祿山深受皇帝的寵愛,擔任多地節(jié)度史。之后發(fā)兵,打起"清君側(cè)"的旗號,輕松攻取洛陽。
晚年的唐明皇慌不擇路,逃出長安,一路顛簸,只能用胡餅充饑。
在馬嵬坡,"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士兵嘩變。楊國忠身首異處,隨行的楊玉環(huán)的三個姐妹也被殺死,最后輪到她自己。
全劇的高潮出現(xiàn)。
楊玉環(huán)著盛裝告別皇帝,又脫簪換成素服,走過六軍陣營,再走過一段長橋。
這段戲取景于五臺山的南禪寺。寺首的"空空"二字,昭示著人物的命運,甚至是歷史的走向。
楊玉環(huán)問,師傅,你能告訴我,真的有來世嗎?
老僧答,是的,有生死輪回。
史書記載,禮佛后,楊貴妃一條白綾,自縊于梨樹之下,享年38歲。
而那時的唐明皇,已經(jīng)是72歲的老人了。隨后太子帶兵返回長安,被擁立為新皇,玄宗退位,成了手無寸鐵的太上皇。
之后戰(zhàn)亂漸息,皇帝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長安,中途再過馬嵬坡。72歲的太上皇來到貴妃墓前。
當初選角時,正是這場"哭陵"的戲,讓劉威脫穎而出。也正是這一場戲,救了劉威一命。
當年入組開拍前,劉威為角色做足了案頭工作。并且將角色分成了青年、中年、老年三種狀態(tài)。根據(jù)不同狀態(tài),配合不同的表演形式。
但他萬萬沒想到,入組先拍中年戲。這最難把握的戲份,讓對演技十分自信的他找不到感覺。劇組甚至傳出了老年戲換人的消息。
明明做足了準備工作,也自以為能夠演好的角色,卻被導(dǎo)演否認,甚至不惜代價換人。這對于視戲如命的劉威來說,絕對是晴天霹靂。
"我想死的心都有,真的,我連死的時候要用的毯子都準備好了。"
但或許是導(dǎo)演還想給他機會,于是停拍中年戲份,改拍"哭陵"。
蒼老、憔悴、傷心欲絕、風燭殘年的皇帝,曾經(jīng)盛世二十余年的大唐天子,如今落得如此,劉威將這一場戲演得淋漓盡致。
拍完這場,副導(dǎo)演興奮異常,只悄悄對他說了一句,"成了"。自此以后,他找到了感覺,塑造出他從影以來最好的角色。
《唐明皇》當年在央視首播,最高收視率曾經(jīng)達到58%。現(xiàn)象級的作品,必然帶動了整個類型劇的發(fā)展。自它開始,中國的帝王劇開始成為電視制作的主流。
此后,唐明皇、楊貴妃的歷史形象被翻拍過許多次,但三十年過去了,再沒有任何一次演繹,超越過1993年的版本。
雍容華貴93版《唐明皇》,帶你領(lǐng)略真正的“盛世臟唐”
近八年來,熒屏上的古裝后宮劇一部接一部,有些劇集流量很大,還有些劇集被捧得很高,在筆者心目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幾部古裝后宮劇才是這個領(lǐng)域的扛鼎之作,這中間的代表之作則非《唐明皇》莫屬。
1990年出品,1993年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唐明皇》是那個時代的現(xiàn)象級電視劇,在筆者看來它有幾個地方是非常成功的。
服化道:有人統(tǒng)計過,本劇中女一號楊玉環(huán)一共只出現(xiàn)了二十多集,而她的服裝和配飾一共換了八十多套,平均下來每集要換四套。哪怕只是開頭幾集出現(xiàn)的48歲的太平公主其服裝配飾也有三十多套之多。那些金釵步搖之類的飾品均為北京首飾廠定做,毫無道具廉價感。用四個字可以形容“不計成本”。
演員:劉威、林芳兵、李建群、周潔、廖學(xué)秋等人的表演堪稱入木三分形神兼?zhèn)洹1热绨缪萏泼骰实膭⑼菗魯×肆硪晃粚嵙ε裳輪T周里京才得到這個角色的,只有三十歲露頭的劉威將七十多歲的唐明皇演的猶如朽木一般讓人嘆為觀止。林芳兵為了楊玉環(huán)這個角色增肥三十多斤導(dǎo)致身體受到極大傷害,但她留下的楊貴妃成了難以逾越的經(jīng)典形象。
情懷:本劇其實不是簡單的宮斗劇或者歷史劇,在電視劇中展現(xiàn)了大量的盛唐人文景象,不惜成本描繪了開元盛世的盛況和天寶危機的凄涼。本劇堪稱盛唐文明的一個濃縮精華之作。
《唐明皇》還有一個特點,這部劇名字是男人,貫穿全劇始終的人物也是一個半男人(李隆基和高力士),但筆者認為本劇應(yīng)該算作一部女人為主的戲,從開頭的武則天太平公主一直到安史之亂的楊玉環(huán)、楊玉瑤和張良娣,女人始終是電視劇的主角,連唐明皇都成為了陪襯,更不要說什么李林甫楊國忠了。所以筆者將用三篇文章介紹這些風華絕代的女人們。
第一篇:朝堂爭斗中的女人
一、 武則天
她只有不到半集的戲份,卻是開啟本劇的重要人物。有一種說法開元盛世的開創(chuàng)功臣應(yīng)該首推武則天,是她留給了李隆基足夠強大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和人才儲備,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本劇從晚年的武則天處死李隆基的母親竇德妃開始,這個時間段拿捏的恰到好處。
有些人會奇怪武則天這個帽子為什么是這個樣子,其實這真是她戴過的,本劇服裝設(shè)計是出演武惠妃的李建群,她參考了唐代張萱繪制的《武后行從圖》。西安大明宮景區(qū)的群雕采用的也是這張畫。
武則天給唐朝帶來的影響在她死后依然強大,太平公主、韋皇后、武惠妃、張良娣全是踩著她曾經(jīng)的腳印將自己的影響力施加到朝堂之上。只是可惜這些后來者只有形似,其能力和魄力遠遠達不到武則天的高度。
二,韋皇后
武則天之后在朝堂上縱橫捭闔的還沒輪到太平公主,而是李顯的韋皇后,她有兩個地方比較有名。
放蕩不避諱,這方面在唐朝后宮誰也別說誰,大家都差不多,要不怎么叫臟唐。不過韋后最強大的地方是她情人極多而且?guī)缀醪槐苤M李顯。武則天好歹是等老公死了以后才搞這一套的,韋后這方面和太平公主差不多。本劇沒采用真實存疑的武三思,而是采用了宗楚客來表達這層意思。
權(quán)欲熏天不自知,這一點上韋后和安樂母女倆如出一轍,她們愚蠢的毒死了最大的靠山和資本李顯,把自己放到了整個朝堂的對立面。
本劇中的韋后扮相風騷中帶著狠毒,戲份不多足以展現(xiàn)風采,尤其是她和太平公主對峙的狠勁兒和面對宗楚客的媚勁兒,演技值得贊賞。
三, 上官婉兒
這是一個很遺憾的角色,演員越出色越讓人覺得遺憾。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的著名才女,在武則天時期就有“巾幗宰相”之名,絲毫沒有辱沒祖父上官儀的才學(xué)。不過上官婉兒醉心于政治和宮斗,她先后效忠于武則天和李顯,私下勾搭武三思,后期又倒向太平公主,最終在唐隆政變被殺,殊為遺憾。
本劇主要展現(xiàn)了上官婉兒的正面形象,她勸阻李顯封安樂皇太女,試圖挽救李顯于生死危機,失敗后聯(lián)絡(luò)太平公主策應(yīng)唐隆政變。無奈太平公主對她有所忌憚不想保她,否認了兩人的合作導(dǎo)致一代才女被殺。
四, 太平公主
如果你看過《大明宮詞》再看本劇,你會有些受不了太平公主形象的差別。但本劇才是尊重歷史的太平公主。
這位父母兄弟幾乎全是皇帝的公主政治野心極強,她從小受武則天影響行事和性格全都學(xué)習母親,在朝政問題上她比年輕的李隆基更為成熟,她和哥哥李旦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也讓李隆基一度毫無辦法。
太平公主父母兩個家族都是出身于西北邊陲,作為李唐和武氏的后裔太平公主絕不是柔弱的女子,她更多的身份是一個成熟冷血工于心計的政治家。
本劇對太平公主的刻畫可謂經(jīng)典和全面,四十八歲的她風韻猶存,在朝堂上長袖善舞眾星捧月,導(dǎo)演通過三十多套服裝配合展現(xiàn)了她最后的輝煌和落寞。尤其是她失敗逃走面對絕境時為了保存最后的尊嚴寧愿自刎也不投降。她的死象征著武則天和其子女徹底退出了政治舞臺。
飾演太平公主的嚴敏求老師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xué)院,她隨后在很多電視劇中都出演了太后角色,當然還有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的滅絕師太。
李旦退位成為太上皇,李隆基在其兄長的謙讓下順利登基成為一代名帝唐明皇。
五, 武惠妃
武則天和其子女們退出了政治舞臺,但她的家族還有人能影響著李隆基的朝堂,這個人就是武惠妃。
在李隆基后宮之中,本劇著重描寫了四個人的命運,王皇后,趙麗妃、武惠妃和楊貴妃。這四個女人當中,只有武惠妃延續(xù)了大唐后宮和武家干政的傳統(tǒng)。《唐明皇》一劇中含量最多的宮斗戲幾乎全是武惠妃所為。
武惠妃原名武云兒,她和李隆基的邂逅就是一次精心的策劃,精通音律的皇帝遇上擅長琵琶的美女,想不注意到她都難。連續(xù)“巧遇”的精心安排讓兩人感情迅速升溫,李隆基不顧她出身于曾給李唐皇族帶來血腥殺戮的武家依然將她納入后宮。
初戰(zhàn)勝利的武云兒再接再厲,她先是以退為進利用盛寵地位推薦了趙麗妃的兒子李瑛為太子,趙麗妃臨終前還在向李隆基說武云兒的好話。
王皇后反對李隆基封一個武家的女人為妃,為此武云兒不惜放棄自己的孩子,將剛出生的李瑁送給沒有孩子的皇后為養(yǎng)子,此事頗有武則天殺女陷害前代王皇后的魄力。
武云兒得到皇后許可成功晉封武惠妃,地位穩(wěn)固之后她開始反攻倒算,收買王皇后身邊宮女得到皇后巫蠱求子的情報,這件事導(dǎo)致王皇后被廢,可憐的王皇后一直不知道自己是被誰算計,親自將李瑁送還武惠妃。
王皇后被廢,武惠妃在后宮專寵位同皇后。她仍不滿足,在自己女婿的幫助下設(shè)計陷害太子和兩位皇子,欺騙三位皇子帶兵入宮抓賊,后又誣告三人謀反。李唐開國以來政變頻發(fā),對此特別敏感的李隆基不惜殺掉了三個兒子,造成永遠的遺憾。
曾經(jīng)送出去的東西都拿了回來,武惠妃不愧是武家后裔,志得意滿的她卻心理素質(zhì)不佳,在三皇子慘死的夢魘中病重死去。
作為本劇還有《康熙王朝》《武則天》等劇的服裝設(shè)計師武惠妃扮演者李建群老師比較擅長出演氣質(zhì)美女,本劇是她罕見出演反派,實話實說演技在線,但表情似乎不夠豐富。
還有,請注意武惠妃身后的周才人,這位不顯山露水的角色是由“惜春”胡澤紅出演的。
這位扮演武惠妃女兒咸宜公主的小演員不是別人,正是現(xiàn)在娛樂圈如日中天的大冪冪。
武惠妃是《唐明皇》前二十集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她的謀略下,王皇后和趙麗妃先后香消玉殞,沒想到卻無意之中為其他人掃清了障礙,也開啟了一段浪漫的宮廷愛情。
未完待續(xù),下一篇:宮斗漩渦中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