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免費播放-富春山居圖在線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82歲時為其師弟鄭樗創作的紙本水墨畫,屬于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繪制,描繪了富春江上以及兩岸的山水景色。
富春山
該畫山水布置得當、樓閣樹木層次分明,用墨淡雅, 畫家使用其擅長的長披麻皴畫法, 墨色濃淡干濕并用,變化多樣。
剩山圖
該畫歷經坎坷,幾經易手,因“焚畫殉葬”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無用師卷》則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無用師卷
該畫的神奇之處在于原畫是畫在六張紙上,用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幅長卷,約有七百公分。畫作者并未根據每張紙的尺寸構思,而是憑借個人自由進行創作,其角度多樣,有移動、重疊的視角,遠觀、近看皆有意趣。
該畫歷時四年完成,堪稱杰作,完成后,黃公望將此圖題款送給全真教同門師弟鄭樗,它便有了第一位藏主,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
明朝末年,該畫作流傳到收藏家吳宏宇手中,他非常喜愛這幅畫,并在死前下令將其燒為人祭,最終被其侄子從大火中救出,但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段,分別是《剩山圖》和《無用師卷》。
《富春山居圖》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黃賓虹、陸儼少等浙派大師骨子里仍然是《富春山居圖》山水畫的一種變體。
2004年,以《剩山圖》為藍本的“富春山居圖”個性化郵票在富陽首發;2010年,《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富陽舉行。該郵票以《富春山居圖》整幅畫卷為藍本,共6枚。
富春山居圖郵票
2010年,中國聯通推出國寶《富春山居圖》純銀紀念磚,首次以純銀紀念磚的形式將國寶畫卷完美“合璧”,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
富春山居圖紀念磚
2011年6月1日,限量珍藏版《富春山居圖》銅雕藝術電話卡在浙江杭州的“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內首發。
富春山居圖電話卡
2011年6月,《富春山居圖》前后兩段在臺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