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怎么評分_電視劇怎么評分騰訊視頻
過去一年,中國電視劇領域迎來了“文藝復興”,誕生了一大波品質好劇。
豆瓣8.9分的《隱秘的角落》。
豆瓣9.1分的《沉默的真相》。
豆瓣8.8分的《棋魂》。
豆瓣8.9分的《大江大河2》。
豆瓣8.8分的《跨過鴨綠江》。
豆瓣9.4分的《山海情》。
豆瓣9.3分的《覺醒年代》……
這些劇全都是在過去一年內與觀眾見面的,精品率這么多,讓人直呼“天亮了”。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波“文藝復興”目前勢頭不減,眼下正在熱播的兩部主旋律電視劇《光榮與夢想》《理想照耀中國》也是奔著好口碑去的。
欣喜之余,很多人產生了疑惑,就在幾年前國產電視劇還是鮮肉當道,熒幕上充斥著劣質的瑪麗蘇劇、抗日神劇和永無止盡的宮斗劇,到底發生了什么,讓中國電視劇迎來了“覺醒年代”?
一切的故事還是要從20年前說起。
有網友曾在網上詢問著名編劇宋方金:“2000年到2010年是電視劇精品最多的時期吧?”
宋方金回應道:“差不多是這樣。”
身為業內人士,宋方金不好透露太多細節。
這背后兩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不干涉創作和資金充足。
何為資本不干涉創作?
當年中國還是以實業為主,新聞上的富豪多是煤老板和房地產商,因為有實業做支撐,他們投資影視劇秉持的都是“我掏錢你辦事”的原則,這給了創作者很大的自由。
編劇汪海林就曾經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很懷念煤老板做投資人,他們人很好,除了要求找女演員外他們不會提任何要求,因為挖煤這件事不能外人干預的,所以他們也不會干預我們的創作。”
后來煤老板退居歷史舞臺,房地產商介入電視劇創作,也沒有太多干涉創作。
在這樣寬松的創作環境下,中國那十年誕生了大量精品劇。
最好的近代史劇《走向共和》。
最好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
最好的抗日劇《亮劍》。
最好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
最好的軍旅電視劇《士兵突擊》。
最好的戰爭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都是那個時期創作的。
一切的改變發生在09年后,中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財富榜的前幾名幾乎都是搞互聯網和金融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劇創作也開始脫實向虛,資本不但深度干涉了電視劇的創作,還把影視劇玩成了一款金融產品。
外行指揮內行就造成了以下亂象。
第一,是演員片酬暴漲。
當年的演員片酬壓得很低,比如張紀中拍攝《天龍八部》時,胡軍劉濤等主演一集也就幾千元片酬,劇組上千萬的投資一大部分能用來實景拍攝。
再比如拍《武林外傳》時,姚晨作為主演中比較紅的演員片酬也不過1000元一集,劇組的一大部分成本用來支付編劇寧財神了,他就是靠寫這部劇實現財富自由的,編劇養肥了,這劇能不好看嗎?
還有李雪健這樣金字塔尖的演員,當年的片酬也不過幾十萬,放在現在幾乎不敢相信。
而流量時代到來后,電視劇的品質不重要,明星的流量才重要,于是乎一部劇里明星的片酬占了最大頭。
就拿最近的鄭爽來說,電視劇《倩女幽魂》總成本1.95億,鄭爽一個人的片酬就1.6億,剩下劇組所有人分這3500萬,鄭爽日薪208萬,而扛著機器的攝影助理的日薪是200元,一萬倍的差距你讓劇組的藍領怎么想,這樣的劇能拍的好看嗎?
誰支付給明星這么高的片酬,就是背后的資本。
09年之前,實業資本家有多大能耐整多大的活兒,所以他們投資的電視劇是盈利的。
09年之后,互聯網資本家玩的是燒錢的路線。
目前電視劇行業全面虧損,僅BAT三家就虧損150億,積壓的電視劇多達3萬多集,可是這場燒錢游戲還在繼續,電視劇就是用來燒錢的工具。
第二,就是電視劇注水嚴重。
資本虧了這么多錢,一定會在電視劇中找回來,于是乎現在的電視劇嚴重注水。
過去20集的電視劇就敢叫大型電視劇,現在隨便一個古裝劇就能拍個七八十集,因為這里面對制作方來說,這里面有廣告植入,有點擊量的壓力,集數越多,賺得越多;對于明星來說,每集的片酬是固定的,集數越多賺得也越多,于是電視劇的就拍越長。
而視頻網站還貼心地推出了倍速播放服務,先給電視劇注水,再用2倍速給觀眾放水,真是不得不服啊。
第三,就是電視劇同質化嚴重。
電視劇本來是一種藝術創作,講究一個百花齊放。
可是資本的做事原則就是一個商業模式成功后就瘋狂復制,他們把這一套生意經用在了拍電視劇上,過去十年我們就看到大量同質化的電視劇涌現。
《亮劍》火了,出現了一堆反英雄反傳統的“抗日神劇”。
《甄嬛傳》火了,電視臺全都是宮斗劇。
盜墓題材火了,電視劇全都在盜墓;
瑪麗蘇劇火了,偶像劇瞬間成為香餑餑。
你和資本談創作,資本和你聊商業模式,雞同鴨講的后果就是電視劇行業迎來萬馬齊喑的時代。
那么為什么這兩年,電視劇領域開始自我覺醒了呢?
第一個突破口,是主旋律電視劇。
像《跨過鴨綠江》《覺醒年代》《山海情》這樣由國家背書的主旋律電視劇,資本是不敢輕易插手的。
看這些劇我們就能感覺到,劇中沒有一個所謂的小鮮肉,拍攝成本全都用來打磨劇本和搭建場景了。
就拿最近口碑爆棚的《覺醒年代》來說,整部劇從2017年就開始籌備,3年時間搭建了340多處場景,在橫店用1:1.2的比例重建了北大紅樓。
為了反映老北京塵土飛揚的場景,劇組直接從河北運了8噸土到浙江拍攝。
為了還原民國的風貌,劇組直接制作了1000多套服裝。
為了還原《新青年》的報紙,劇組找來專門的新聞機構印刷舊報紙,材料費加上人工費多達200萬,只為了讓鏡頭給到特寫的時候經得起觀眾的審視。
最終慢工出細活拍出了這部堪稱藝術品的電視劇。
你換成其他號稱幾個億投資的大劇組,大部分成本都給男女主角支付片酬了,剩下那點兒錢根本不敢這么霍霍。
而最近像《光榮與夢想》《理想照耀中國》兩部劇,雖然也大量啟用了王俊凱、王一博、趙麗穎、黃曉明這樣的頂流,可是他們幾乎是自降片酬,甚至是零片酬出演的,這些省下來的錢就是生產力啊。
第二個突破口,就是一些有良知的電影制作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正午陽光,在資本最猖狂的時候,他們依然堅決不用沒有演技的流量明星,把心思用在拍攝精品好劇上。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的《瑯琊榜》,當時電視劇行業亂象叢生,于正劇橫行霸道,而這部劇讓人聞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氣。
豆瓣熱評前3名全都是借這部劇控訴中國電視劇亂象的。
可以說不是《瑯琊榜》太好,而是這樣的劇太少。
正午陽光一直守住了操守,靠著《父母愛情》《戰長沙》《大江大河1》《大江大河2》《山海情》等劇,一部部等來了國劇的曙光。
第三,就是網劇的興起。
電視劇注水讓大家深惡痛絕,而網劇憑借短小精悍的特點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在去年開花結果。
之前的網劇體量太小,資本都看不上眼的,所以去年鹿晗出演網劇《在劫難逃》時許多人都嘲諷他自降身價。
《沉默的真相》找到白宇時,他的公司嫌網劇太low一度拒絕拍攝,最后在白宇的堅持下才接過了劇本。
就是去年,紫金陳小說改編的兩部網劇《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全都成為爆款,愛奇藝打造的“迷霧劇場”成型,中國的網劇時代到來。
不過資本一向是嗅覺最靈敏的狗,一旦有利可圖,他們跑得比誰都快。
去年8月,趙麗穎開始拍攝愛奇藝的網劇《誰是兇手》。
今年1月,陳飛宇搭檔廖凡出演愛奇藝“迷霧劇場”的新劇《淘金》。
同樣是今年,25年沒拍電視劇的馮小剛也拍攝了網劇《北轍南轅》。
曾經的“狗不理”變成了現在的香餑餑,這是好事,但希望網劇的發展能抵抗住資本的腐蝕。
中國電影曾經經歷過資本入侵的亂象,《小時代》《梔子花開》這樣的電影大賣讓許多影迷失望,連周星馳徐克這樣的電影人也開始捧吳亦凡這樣的頂流。
但是在2017年中國電影迎來自我凈化,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戰狼2》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摁在地上摩擦,之后我們幾乎看不到流量明星主演的電影了,中國電影迎來了口碑為王的時代。
中國的電視劇比較滯后,但在經歷流量侵蝕近10年后,一大批創作者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好的作品。
但是遺憾的是,這條路依然是曲折的,比如《覺醒年代》,雖然得到了大力支持,雖然收獲了9.3分的高分,雖然彈幕里全都是好評,但依然曲高和寡,直到目前仍沒有回本。
國劇的曙光已經到來,作為觀眾我們應該用行動支持這樣的文藝復興,不要讓有良知有情懷的創作者空辛苦一場。
國劇興亡,你我有責。
只有大家齊心協力,下個十年,我們才能迎來一個繁花盛開百家爭鳴的美好時代!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