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同過窗電視劇;一起同過窗電視劇畢十三
近幾年國產青春劇的勢頭很好,臺灣偶像劇仿佛已經成了上個世紀的事情。
縱觀各種大劇可以發現,只要有大IP、流量明星兩大法寶的劇就一定能賺足眼球。
但在拍爛了的青春題材中,有一部國產網劇脫穎而出——
《一起同過窗》
聽名字好像并沒有什么競爭力。
但在去年,《一起同過窗》第一季的播出就吸引了很多的關注度。
沒有流量明星、沒有資深導演、沒有大肆宣傳。
憑借扎實的劇情和細膩的情感以8.8的高分強勢問鼎2016年度豆瓣評分最高大陸電視劇。
一向毒蛇挑剔的豆瓣網友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對此劇的青睞之心,并親切地稱之為“最佳國產青春片”。
時隔一年,導演畢鑫業和一眾主演強勢回歸!
《一起同過窗2》開局就拿下8.9的傲人成績,無疑是要蟬聯年度冠軍。
為什么這么一部名不見經傳的網劇會在大劇橫行的今天殺出一條血路呢?
打下8.9的高分,給全五星好評的豆瓣網友是這么說的:
一流的臺詞、高超的敘事、深厚的段子功底。
搞笑之余,會有回味。
這就是這部劇最鮮明的特點:不做作、不狗血、很搞笑、有共鳴。
的確,它不像爛大街的青春劇那樣瑪麗蘇,也不存在滿天飛的狗糧。
而是記錄了一群各有性格又互相羈絆的大學生的生活流水賬。
所以這部劇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我的大學流水賬》。
不得不說,能把流水賬拍的好的導演不多,畢鑫業是其中一個。
大三時期的畢鑫業就拍出了點擊量420萬的《再見金華站》,全片制作經費只有87塊錢。
他的“高中三部曲”的后兩部《我要進前十》、《騰空的日子》,也都展現著畢鑫業深厚的編劇和導演功力。
憑借著“畢式幽默”和輕松愉悅的情節,這三部作品都拿到了8分以上的好成績。
2014年,畢鑫業入選“優酷青年導演扶植計劃”。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90后新銳導演無疑刷新了很多人對青年導演的認知,國產劇的高峰時代也許即將到來。
要問這部劇到底講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們的曾經。
主角們的生活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上課、吃飯、睡覺、社團。
這不正是上大學時的我們所經歷過的日常嗎?
但慶幸的是,《同窗》的這兩季都沒有打“復古牌”,而是通過一些瑣碎、無聊又精分的日常來喚起觀眾對大學時代的回憶。
這也許正是90后懷念大學青春的一種最獨特的方式。
在劇情上,《同窗2》依舊延續了第一季的設定,講述九位性格迥異的青春男女在大學中最平凡最真實的生活。
而這九位沒有主角光環的主角,就是本劇最大的看點。
青春劇的人設最多三到四個主角,畢鑫業毫不吝嗇的弄了九個,如果你是沖著cp站隊來看的一定會失望透頂。
錯綜復雜的感情線只能通過畫圖來輔助看劇。
李殊詞→肖海洋→鐘白→路橋川→林洛雪→畢十三→顧一心→潘震,清一水的右箭頭。
這條感情“食物鏈”成為了青春劇中的一股清流。
平平無奇,沒啥存在感的路橋川。
與路橋川維持13年友誼的青梅竹馬,敢愛敢恨,不知是傻白甜還是女漢子的鐘白。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先生任逸凡。
高智商低情商的學霸,癡情奇葩大神畢十三。
楚楚可憐,綠茶外表的癡情小姐姐林洛雪。
......
寫人物難,寫九個人物更難,把九個人物塑造的都能擁有一批粉絲更是難上艱難。
但畢鑫業做到了。
不論是任逸凡還是畢十三,都有瘋狂打電話的粉絲。
不知給畢十三寫番外這件事,畢導是否會考慮提上日程?
第二季的播出讓苦等一年的觀眾笑開了顏。
一個暑假過后,大一的菜鳥都變成了大二的老油條。
熬了一年終于等到了新入學的大一學妹。
上一季招不到人的社團依舊沒什么人氣,但卻難以掩飾社團招新時隱約流露出作為“前輩”的小小得意
大一還保留著高三寫作業的習慣,到了大二就變成了隨便糊弄。
每個細節依舊是滿滿的代入感。
《同窗2》看了一大半,小編的總結是:第二季完全保持了第一季的水準,甚至是有更多的驚喜。
在第一季三十多集情感產生醞釀發酵之后,《同窗2》在人物性格心理上有了更多的突破。
脫線而精分的日常之中每個人又各懷心事,情感錯枝交橫卻又努力擇清找尋出路。
也許是因為愛而不得求其次,也許是因為明白了心中所愛在身邊的原因,第二季一開始,路橋川就放棄了追求班花林洛雪,選擇了鐘白。
敢愛敢恨敢表白的鐘白,在路橋川成為她的男朋友之后,等待太久的她卻變的患得患失、害怕失去。
而鐵三角的另一角任逸凡也因兩人組成cp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孤獨。
如果第一季的感情線用“食物鏈”來形容,那第二季的感情線可以叫做“斷了的食物鏈”。
在導演斬斷這條愛情線之余,開篇就奠定了第二季的主基調——成長。
他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感情,思考未來。
在嘻嘻哈哈不著調的日常中學會愛、學會放下、學會擔當......
青春就是這樣,沒有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這樣一本流水賬,記錄的不只是角色的青春,也記錄著我們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