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花100萬澳洲當農場主 因請不起工人妻子被迫成農婦(圖)
晚上6時天剛黑,在農場上干了一天活的劉冰手腫得像饅頭。在澳大利亞,請一名農場工人每小時要30澳元,很多農活她只能自己干。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在澳大利亞“跑馬圈地”,到澳大利亞買農場當“農場主”也成為一種時尚。
澳大利亞的不少農場也通過華人中介機構發布交易信息,農場的位置、價格都清晰地標注出來,配上藍天白云和碧綠的牧場,頗具誘惑力。不過,對于已經在澳大利亞當了兩年農場主的劉冰夫婦來說,這里的生活遠沒有想象的那樣詩情畫意。
雷青今年52歲,女兒在澳大利亞上大學。他是2013年在北京參加一個澳大利亞農業博覽會上,通過中介機構了解到,中國人可以到澳大利亞購買農場。2013年十一,他和妻子在中介機構的安排下到了昆士蘭州一個農場進行了實地考察。
賣掉一套房當上農場主
妻子劉冰一開始反對到國外買農場,理由一是兩人從來沒有經營農場的經驗,幾百萬元很可能打水漂;二是兩人都過了50歲,到農場勞動,簡直是找罪受,身體吃不消。
雷青有自己的考量:澳大利亞和中國只有兩個小時時差,季節和中國相反,氣候適宜,女兒大學畢業后也有意向在澳大利亞找工作,妻子已退休,他本人也有提早退休在澳大利亞養老的打算;其次,雷青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放放羊、種種蔬菜的生活十分向往;再次,澳大利亞的農場價格十分便宜,“在國內,就算你花500萬元,也找不到同樣的農場。”
妻子拗不過他。兩人最后達成妥協:到農場勞動全憑自愿;如果覺得精力不濟,隨時可以把農場賣掉。
最終買下這個農場的過程頗為波折。雷青先后兩次跟隨中介Candy前往澳大利亞,和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進行面談。直到2014年春節前夕,雷青的農場主夢想才得以實現。他以80萬澳元的價格買下了昆士蘭中部一個面積323.7公頃的小農場。買下這個農場的代價是,雷青把北京的一套面積110平方米的房子賣掉了。
到達農場的那一天,夫妻倆登上牧場的一個小山坡,山坡下面有一個小湖泊,有幾只水鴨在里面戲水,草地上還有一只矮腳馬,看到他倆一溜煙跑得不見了蹤影。把整個牧場溜達了一圈,差不多花了一個多小時。雷青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我就這樣成了農場主”。
不超過1000萬的最受歡迎
除了80萬澳元外,雷青還要支付各種稅費,并要購買一批種牛,還要聘請一位農場經理先為他管理這個農場。持有這片牧場,每年還需要付出約2000澳元的市政服務費,加上農業保險等支出,他每年還要支出2萬澳元。如果在5年內賣掉農場,還需要交納2%土地增值稅。算下來,他為這個農場支付了近100萬澳元。
Candy向雷青分析說,昆士蘭這邊成熟的農場,好處是模式成熟,行業協會普遍存在,農場上產出的東西,都能賣出去,但壞處是,不能哄抬價格,一夜暴富。
Candy說,根據她的經驗,面積在200公頃至667公頃之間,價格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農場最受中國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