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的寶寶能坐寶寶椅了嗎(7個月寶寶能坐兒童座椅嗎)
步行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步。無論他走路好不好,如果他學走路的時間較長,父母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擔憂。為什么我的孩子已經1歲了還不會走路?她缺鈣嗎?我需要幫助他嗎?為什么我的孩子走路時有點害羞,有時還用腳走路?是否需要檢查?走路時摔倒、摔倒是感覺統合障礙的表現嗎?會影響我以后的學業嗎?我的孩子走路像小鴨子,什么時候才能好?看到這一點我感到非常難過。事實上,民間對于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這種誤區需要家長引起重視。今天,若一位母親列出了有關嬰兒如何旅行的常見誤解的答案。如果還有未提及的問題,也可以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一:寶寶越早開始走路越好
“啊,這孩子挺好的,多大了?”小區里的一位媽媽問了,心里很嫉妒。
“哈哈,我孫子都快九個月了,小家伙發育得不錯,六個月就能爬了,不,才八個多月了!”孩子的奶奶自豪地回答道。
“嗯,再過幾天我兒子就一歲了,還不能正常走路,你兒子這么大了,真是天才啊!”這樣的對話你一定很熟悉吧?長期以來,大多數家長都將孩子的走路視為智力和健康的標志,甚至作為評判孩子或天才的依據。然而,孩子們走得越快真的越好嗎?
如果看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通常的規律是7-10個月爬行,9-12個月獨站,12-15個月獨走。但每個人的發展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有的寶寶各方面發育都很快,比如翻身、爬行、站起來都比較早,所以寶寶走路早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在坐或爬之前就開始學走路,孩子的雙腿可能無法支撐全身的重量,因此腿部的形狀會發生變化,很容易摔倒和受傷。
嬰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學會站立和行走。通常間隔為10至15個月。所謂前者更好,是盲目比較的結果。
溫馨提示:爬行比走路更重要。我們鼓勵媽媽們在寶寶7-8個月大時就開始讓寶寶學習爬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8個月還不能坐起來,16個月還不能走路,最好去醫院治療。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二:怕孩子腿力不強,不讓他走路。
有些家長知道太早起床走路對孩子的腿部發育不利,所以反其道而行之——不讓孩子走路。當孩子能自己站立,能跳能站起來,能控制身體的晃動,甚至能拿東西一會兒,這些都是孩子正在發出的信號。他說:“我已經準備好邁出第一步了。”去。”但父母常常把孩子抱在懷里,免得孩子走幾步就累了。
事實上,父母的過度保護對孩子并沒有好處。如果想走路的時候不肯松手,不僅孩子的腿部肌肉無法使用,還會影響他的思維能力。因為0到3歲的孩子是通過身體來學習和記憶的,如果限制他們身體動作的發展,也會限制他們大腦的發展。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三:不要學爬,先學走
爬行是孩子運動發育的重要一步,因為爬行需要手眼腳的協調,以及大腦的控制,所以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非常有利。對于先走后爬的寶寶,小時候我看不出有什么壞處,但長大上學后,就會出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近視等癥狀……不要因為爬行而停止爬行。您害怕弄臟或因為您希望您的孩子早點學會走路。但你應該盡可能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爬行空間和條件。
誤區四:孩子怕摔倒,用小皮帶背著他
許多家長發現步行帶非常方便。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帶著孩子去散步,而不會導致孩子摔倒。它還可以節省能源。但步行帶也有很多缺點:
(1)使用學步帶會讓寶寶習慣被人抱,因為使用學步帶時,大人會對孩子的每一步都用力,容易養成踮腳尖的習慣,從而導致滅亡。孩子的平衡能力。鍛煉。
(2)當寶寶還不能獨立站立時,使用學步帶可能會導致不恰當的行走行為,無論是向前彎腰還是向后彎腰,或者八步。
(3)小皮帶會抬高孩子的身體,對胸部造成壓力,影響肺部功能,容易使孩子窒息。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五:步行是必要的
步行是專門為嬰兒設計的一種交通工具。它可以幫助寶寶學習走路并獲得一些樂趣。嬰兒學步車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學習走路的絕佳工具。把孩子放在學步車里,不需要特別照顧,還能防止孩子摔倒,更能鍛煉身體。但孩子依靠嬰兒車隨學步車移動,并不單獨行走。嬰兒很容易習慣依靠一些東西來行走。如果太早使用學步車,孩子就學不會爬,無法鍛煉孩子的小肌肉,從而導致關節紊亂,但操之過急有害無益。不僅如此,走路對嬰兒來說也是危險的。
1)寶寶走路時,一腳就能跳很遠的距離。如果地板不平或有臺階,孩子很容易翻滾或翻倒。2)寶寶走路時,無法鍛煉平衡能力。學會走路會讓孩子以后學會走路。
(3)學步車內的墊子會阻礙孩子站立。走路不僅不能鼓勵孩子學會走路,還容易造成孩子出現“O”型腿,孩子以后的走路行為也不適合。 。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六:走路好不好取決于寶寶穿的鞋
老人們說,孩子學走路越早,就越聰明。因此,為了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一些媽媽給新生兒制作鞋子,讓他們開始學習走路。其實給新生兒穿鞋對寶寶來說并不好,還會影響寶寶腳部的發育。
寶寶學走路有兩個階段:新生兒階段和幼兒階段。不同季節寶寶需要的嬰兒鞋也不同,否則會影響骨骼的發育。 8-15個月左右的嬰兒正處于爬行到早期行走的早期階段,并開始嘗試站起來并學習走路。此階段應鼓勵寶寶赤腳走路,讓腳直接接觸地面,提高腳底的觸覺,發展平衡能力。寶寶的腳踩在地上,很好地感受地面,有利于腳部的發育,還可以提高智力和大腦健康。
新生兒鞋是在寶寶學會走路后才出現的,而學走路時,赤腳是最好的選擇。當孩子赤腳時,孩子腳部的神經可以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壓力,可以鍛煉腳底的肌肉,促進足弓的形成。為了防止足部受傷,您的孩子應該盡早穿薄底或軟底的鞋子,這樣可以增加鞋底的抓地力并保持平衡。如果溫度太低不適合赤腳,可以選擇底部有防滑設計的襪子。鞋底柔軟,緊貼足部,讓孩子的平衡感更好!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七:看到“X”或“O”形狀就擔心。
大多數新生兒的腿呈“O”形,稱為“鐘擺現象”。如果媽媽發現孩子患有這種病,也不必擔心。孩子走路時感覺腿彎曲。這是由于孩子在子宮里的情況造成的,出生時他的腿也有輕微的彎曲。 2歲之前,感覺寶寶的腳稍微彎曲像O型腳是正常的。然后隨著孩子走路、負重,“X”形腿逐漸長大。這個階段是2歲到4歲之間。經歷鐘擺現象后,孩子的膝蓋會在6到7年后恢復正常。家長不必過于擔心。
此外,當孩子剛學會走路時,杵狀指、杵狀指等步態異常很常見,通常會在2歲時得到糾正。如果2歲以后這些癥狀仍然明顯,就需要去醫院進行專業檢查了。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八:寶寶走路慢,趕緊補鈣
你去的早晚與寶寶的整體發育有關,與缺鈣無關。對于幼兒階段的寶寶來說,走路像小鴨子一樣,有時會絆倒或摔倒,這是很正常的。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身體協調性和肌肉力量的缺乏。隨著孩子的成長,情況會變得更糟。好多了。
寶寶學走路的時候總會遇到困難,跌倒在所難免。家長也不用太害怕。太多的恐懼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我們要適時鼓勵、表揚,并耐心引導。當孩子跌倒時,我們要及時安慰、鼓勵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當孩子走路多了,及時表揚他,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圖片來自網絡
學習走路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長期練習的結果。作為父母,你無能為力。當你看到寶寶慢慢地自己站起來并向你搖搖晃晃地走來時,張開雙臂去接住它。從此,本能就會引導孩子走得更慢更穩。那么如何教孩子正確走路呢?
1、時機:10個月左右,當寶寶能自己站立并嘗試走幾步時,就可以訓練寶寶走路了。
2、行走訓練:可以讓孩子扶著墻壁、沙發、椅子移動。家長也可以將寶寶的小手臂放在背后,將寶寶推開。走路時小心不要拉動或攜帶孩子的手臂,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容易抽搐。
3.允許:家長可以跳到孩子面前,用手臂或玩具鼓勵孩子自行前進。
4、少堅持,多走。鼓勵您的孩子到處探索。請務必清理家里的垃圾和有害物質,為您的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