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過線是頭還是腿-百米賽跑過線
每天1個科學小知識,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文 | 魔力科學小實驗,本文為原創,歡迎關注及轉載分享。
磁鐵與電池就像是物理實驗界的黃金搭檔與夢幻組合,由此能做出許多磁與電的奇妙實驗。比如,奶爸就曾用一節電池和幾枚磁鐵做成了世界上最簡易的電動機。今天,我又要對磁鐵及電池下手了,不過這次的實驗對象是一支普通的鉛筆。鉛筆粘上電池及磁鐵,竟然飛快地轉了起來!為了揭開其中的奧秘,咱們用一個小實驗加以探究。
圖片源于pixabay
實驗所需材料
砝碼、磁鐵、五號電池、玻璃瓶、鉛筆、木片
實驗操作步驟
1.將圓柱磁鐵粘接在鉛筆頂部。(鉛筆的另一頭削尖)
2.將3節五號電池負極粘在靠近筆尖一端,正極朝外,角度大致相等。
3.木片一端上下兩面用磁鐵對吸。
4.木片壓在瓶口,磁鐵下方放一面鏡子,鉛筆的筆尖立于鏡面,保持垂直。
4.輕輕轉動鉛筆后松開手。
現象及原理分析
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發現:輕輕轉動立于鏡面的鉛筆,鉛筆與電池同時旋轉,松開手后,鉛筆依舊在鏡面上以較快速度穩穩地旋轉。只要不加干預,轉動就能維持較長時間。
鉛筆陀螺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神奇的現象呢?原來,磁鐵吸引鉛筆使之直立,筆尖立在光滑的鏡面上,有效減小了摩擦,而粘在鉛筆上的3節電池增加了鉛筆的質量,起到了配重塊的作用,且由于3節電池夾角大致相等,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轉動鉛筆后,由于慣性,鉛筆在鏡面上保持較長時間的旋轉。
通過下圖可以清楚地看到磁鐵、鉛筆、電池與鏡面相互制約及相互作用的關系。
再嘮5毛錢的科普
該實驗的核心機制在于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在物理學上,慣性是物體抵抗其運動狀態被改變的性質。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換言之,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一種屬性。無論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
簡單一句話: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既是如此,今天的實驗為何偏要在鉛筆上粘上幾節電池呢?這涉及到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因此質量是對物體慣性的量度。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相對來說難以改變,也就是慣性大;質量小的物體運動狀態相對易于改變,也就是慣性小。(質量大慣性大,質量小慣性小)
增加了電池的鉛筆質量增大了,慣性也隨之增大,在沒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旋轉的時間會更久。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下坡道路上,行駛著的重型貨車比小轎車更難以剎停,就是這個道理。
圖片源于pixabay
此外,緊急剎車時,人會往前傾;扔出手的紙飛機繼續飛行;出膛后繼續前進;停電后,風扇不會立即停止轉動;百米賽跑過線后不會立即停止奔跑……諸如此類現象,都是慣性的體現。
在地球表面,慣性時常會被摩擦力、空氣阻力等效應所掩蔽,從而使物體的移動速度變得越來越慢,通常最后變成靜止狀態。在今天的實驗里,假如忽略摩擦力和空氣阻力,鉛筆將一直保持運動。
但,這可能嗎?
腦洞時間
利用今天實驗所學,開動腦筋想一想:汽車行駛速度越快,慣性是否越大?歡迎留言區探討,咱們下期見!
實驗注意事項
本次實驗用到干電池,使用完后請妥善處置。兒童請在成人監護下操作實驗,并確保安全。
往期精彩實驗回顧:
我是一名理工碩士奶爸,愛生活、愛科學,陪娃做了400多個“魔力科學小實驗”。關注訂閱我,每天3分鐘,陪孩子在家做個小實驗,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