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紅軍東征(電視劇紅軍東征演員表)
盤點紅軍西路軍的影視劇,基本上是關于突圍的故事,悲壯,慘烈
1936年10月11日,黨中央及中革軍委于發布了《關于十月作戰綱領》(即寧夏戰役計劃)戰略計劃,實施“在河西創立根據地,直接打通遠方(蘇聯,荷歌注),準備一年之內完成之”的戰略任務。
計劃由紅四方面軍第五、九、三十軍及總直部隊21800余人實施。
多10月下旬至11月11日,上述部隊大部分已渡過黃河。
但是,因戰局發生變化,中央決定放棄寧夏戰役計劃。由已經渡過黃河的那部分紅軍組成西路軍。
西路軍面對的強敵,是長期盤踞在青海和河西走廊的軍閥馬步芳、馬步青部,“二馬”有正規軍3萬多人,加上青海和河西反動民團近9萬人,敵人共計兵力達12萬人。
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孤軍奮戰,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懸殊、糧絕彈盡,穿著單衣草鞋,無后勤、無彈藥補助,無任何救援,憑借頑強的斗志,視死如歸的精神,與敵軍血戰,周旋半年,寧死不屈,戰死7000人,殲敵5.5萬人,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悲壯的篇章。
為緬懷這段悲壯的歷史,荷歌君盤點10部反映西路軍的影視劇以饗讀者,你看過這些影視劇嗎?
1984年上映的紅色經典電影《祁連山的回聲》,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倪萍主演。那時,倪萍24、5歲的樣子, 在電影中飾演婦女獨立團團長,由她帶領殘余的紅軍兄弟姐妹,躲避敵軍馬隊攻擊,不屈不撓,直至犧牲生命的故事。
電影在豆瓣上評分不高,原因可能是導演處理宏大軍事治理主題的手法過于刻板,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不一定認可或接受。荷歌小時在鄉村電影院看到張帖的劇照,很想進去看一場打仗的戲。
這部《祁連山的回聲》,可能是最早講述西路軍的影視劇。
1984年,和倪萍阿姨主演的《祁連山的回聲》差不多時間上映的,還有一部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姐姐》。
該片由著名導演吳貽弓執導。當時,吳導剛剛導演完林海音經典小說《城南舊事》,獲得相當好的評價。
宋春麗當時年過三十,主演《姐姐》時,她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演員,參演過影片《天山行》、《張鐵匠的羅曼史》等。
1983年第10期的《電影故事》雜志,刊登了《姐姐》劇照。
《電影故事》1983年第10期
《姐姐》講述了1937年在甘肅河西走廊,我紅軍西路軍婦女獨立先鋒團與西部騎兵部隊進行了一場懸殊的激戰。幸存的女紅軍姐姐在返回隊伍途中救起了紅軍小號兵,她倆相依為命。路上又遇到一個家破人亡的裕固族小姑娘,三人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行進。小號手為尋覓食物被敵人槍殺,姐姐也犧牲在長城腳下,小姑娘帶著兩位戰友的遺愿,繼續前進。
宋春麗飾演一個善良,勇敢,無私無畏,閃爍著母性光輝的紅軍女戰士形象。
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古道西風》。影片知名度不高,荷歌還沒有看過。
《少年戰俘》由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制作、1989年上映的中國電影,由杜煜莊導演。車悅,楊楠,趙靜主演。
《少年戰俘》講述1937年初,紅軍西路軍被馬家軍包圍,紅軍少年先鋒營營長歐陽石和戰友尕猛、唐元寶、小八斤、雪妹子被俘。
敵人企圖利用“西安事變”的機會改變紅軍戰俘。歐陽石和尕猛與敵人據理力爭,粉碎了敵人陰謀。膽小的唐元寶和小八斤穿上了敵軍衣服。歐陽石安排尕猛和小八斤逃跑,不幸小八斤倒在沙海,尕猛被抓回。歐陽石為給雪妹子報仇擊斃敵連長,自己壯烈犧牲。雪妹子悲憤跳崖。尕猛終于在唐元寶的掩護下成功逃出,和其他戰友一起奔赴抗日的前線,到達延安。
值得一提的是,小八斤的扮演者正是黃海波。
黃海波出生在一個軍人的家庭里,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因為參演《少年戰俘》,8年后的1997年,黃海波放棄了當坦克兵的夢想,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2000年,在《笑傲江湖》令狐沖試鏡失敗之后,他認識了任該劇副導演的康洪雷,并在后來成功出演了康洪雷執導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正式走上了演藝道路。
1996年蘭州電影制片廠拍攝了電影《紅流》,由孫清國執導,許亞軍、何晴、李樹生等主演的一部電影。
故事講述的是,西路軍第九軍熊師長帶領余部,掩護總部突圍。夜里,總部通訊員尕牛跑來,看到只剩下重傷的熊師長和丁山二人。在坡下,他們遇到女衛生員黑妮。 路上,他們無糧無水無藥,又遭遇到搜尋失散西路軍的軍閥馬步青部下,丁山為引開敵人中彈跌入雪窩;尕牛掉下山崖;熊師長為掩護黑妮,打完后與敵人同歸于盡,黑妮被俘。
被獵戶所救的丁山傷愈后尋找部隊被抓,在戰俘營他們與敵人斗爭。在黨中央的營救下,大部分被俘西路軍將士回到延安。
該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祁廳長”許亞軍飾演的丁山,還有黑妮的飾演者何晴。作為演遍四十名著的大美女,何晴出演戰爭片,出是作出了極大的犧牲的。
而且,全國女性的男神許亞軍已經和大美女何晴擦出火花,成功地讓何晴成為他的第三任老婆。可惜,2003年,他又換老婆了。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的數字電影《生死騰格里》,根據楊瓊程的報告文學《生死騰格里》改編,于2005年1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是“共和國名將”系列數字電影之一,講述的是開國大將王樹聲的革命戰爭中的故事。
當時,三十出頭的王樹聲擔任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九軍軍長。在回憶錄中,他寫道:途經寧夏中衛縣境敵人駐軍關卡時,有老人名俞學仁掩護我到陜北固北縣。王樹聲在世時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恩公俞學仁,1974年,臨終前把尋覓恩公的任務托付給了妻兒。1998年,王樹聲的夫人特意拜托編劇楊瓊程尋找俞學仁。
楊瓊程從1973年第一次讀到王樹聲大將和中衛人俞學仁的故事起,就想將這段歷史挖掘出來,獻給為中國和中衛解放而努力奮斗的人們。
楊瓊程從北京回到中衛后,隔天印了百份尋人告示親赴宣和鎮分發給鄉村兩級干部,請求幫忙尋找線索。后來,終于在當地找到了俞學仁的后人。
2006年上映的電影《西風烈》,是由新疆陽光雨露電影制片有限公司攝制的,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央視六公主出品,值得觀看。當然,此《西風烈》并非高群書執導的《西風烈》。
這部電影由董玲執導,楊海超、孫曦霆、蒲東梅等主演,以西路軍幸存者為人物原型,講述了西路軍與軍閥馬步芳作戰敗北后的故事。
西路軍與軍閥馬步芳作戰被打散,戰斗過程中犧牲了7000余人,被抓住殺害的超過5000余人,另有近5000余人下落不明,或當了乞丐、或病死路上、或回家鄉、或扎根異鄉,僅4000余人回延安。
回到延安的4000余人中,共走出113位開國將帥。徐向前為元帥,王樹聲為大將,朱良才、郭天民、李聚奎3人為上將,畢占云、程世才、方強、陶勇、秦基偉等15人為中將,王明坤、胥光義等93名少將。
《驚沙》這部電影源于2000年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央電視臺要拍“共和國名將系列”影片的策劃,秦基偉將軍的生平被列入拍攝計劃。
秦基偉之子、在軍中任職的秦天將軍希望能夠以西路軍血戰河西的悲壯歷程為題材,創作劇本,因為,在他的記憶中,秦基偉將軍最深刻的就是西路軍的那段歷史。秦基偉將軍,時任30軍作戰科科長。
由于劇本不過關,影片拍攝拖延了數年,最終秦天親自擔綱編劇。
這部原名為《秦基偉血戰臨澤》or《西路軍浴血河西》的電影,于2011年3月12日以《驚沙》的名稱上映。
影片講述了300多名西路軍戰士在衣不遮體、缺少彈藥的情況下和彪悍、戰備精良的馬家軍精銳部隊血戰臨澤,最終在秦基偉將軍的指揮下守城3天,突出重圍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驚沙》獲得2011年的第11屆百花獎優秀電影一等獎,2012年獲得第12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
《鋼刀》是由深圳市金海岸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劇情片,由阿甘執導,何潤東、李東學、夏梓桐領銜主演。影片于2016年5月20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從2008年開始,歷經劇本、故事主線、風格等各種反復探討打磨,第一次拍攝始于2010年9月28日。制作歷時5年,長達1800多個特效鏡頭,全片拍攝都在影棚內完成,沒有一個外景鏡頭,千軍萬馬的畫面都是在攝影棚的綠幕前完成的。
因此,這個電影的視效和真正其他的戰爭片原本就不同。
電影講述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因造化弄人,一個加入了紅軍,一個投身到軍。十年后,他們在河西走廊上,失散多年的兄弟再度重逢時,一邊是驍勇善戰、信仰堅定的紅軍連長陳鐵金(李東學飾),一邊是放蕩不羈敢愛敢恨的馬家軍鋼刀連連長王炳生(何潤東飾),曾經的患難兄弟,如今的勢不兩立。
編劇腦洞大開,有些架空歷史,陳連長為的是完成護送演奏家到高臺的任務,與史實自然是不符。豆瓣上評分為3.9分,近半數的人只給1星。
2022年2月28日上映的《浴血誓言》,是由宋業明執導,曹銳任總編劇,牛修全擔任出品人,宋禹、趙秦、任帥、徐永革、陽知、王新軍、徐雷智、高欣生等演員出演的電影。
電影由張掖市委、市政府和小河淌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投資、北京森凰影業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據介紹,《浴血誓言》將全程在張掖取景拍攝,通過再現紅西路軍堅守梨園口陣地、與敵血戰到底的戰斗歷史,謳歌紅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和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反映河西地區各族群眾和以高金城烈士為代表的愛國人士冒死救助紅軍戰士和后代的感人故事。
2012年首播的30集電視連續劇《大營救》,講述的是西路軍兵敗河西走廊后,黨中央積極展開營救被俘將士的故事。
劇中,男一號由高曙光扮演。高曙光本身儒雅紳士的魅力為他在片場爭得了好人緣,同劇演員都愿意和他接觸,稱其與他交談無壓力,很放松。
讓人驚掉下巴的是張鐵林在劇中首次出演偉人,為了詮釋好這個角色,張鐵林用餓肚子的方法在兩周時間里減肥,在偉人形態、站姿、抽煙、說話等方面,他也與好友唐國強有過諸多交流,希望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同時,張鐵林還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紅軍東征》同樣扮演偉人,有網友評價說他神似。
2006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出品,上海紀實頻道《西路軍》攝制組拍攝制作的5集大型革命歷史題材紀錄片《西征的紅軍》,在2006年10月16日至20日在上視紀實頻道每晚20點30分的《紀錄片編輯室》欄目首播,21日和22日將通過上海東方衛視向全國觀眾播放。
2015年,中央電視事農業頻道出推出了大型紀錄片《西路軍》,并在《軍事紀實》欄目播出。
電視劇方面,有2011年的《亮劍——鐵血軍魂》,改編自國產抗戰神劇《亮劍》,其中第一集就是身為西路軍的一員虎將,李云龍九死一生,重新回到抗日戰場。
2015年的電視劇《左手劈刀》,由北京電視臺、唐德影視、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起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連奕名執導,連奕名、黑子、徐梵溪、管樂等主演的抗戰劇 。
這個劇,是根據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提純了小說中最精粹的部分,梳理出“赤面驍將”紅軍騎兵團團長龍飛的傳奇革命生涯。
小說本來是網絡爽文,花3、4個月拍成抗日神劇,與史實肯定有些差距。
其他的電視劇如2001年魏積安主演的《信仰》、2011年《永不磨滅的番號》、2013年電視劇《陳云》、2016年電視劇《淬火成鋼》等等,質量上也是良莠不齊。
《永不磨滅的番號》里面關于西路軍的片段
正在制作中的電視劇還有馬躍千擔任總導演《英雄的旗幟》,該劇全景式、史詩性地再現了紅西路軍征戰河西走廊的慘烈悲壯故事,填補了紅西路軍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空白。
另外,還有由武威作家李發玉編劇的紅軍西路軍題材電影《紅飄帶》正在拍攝,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古浪戰役的故事。
對于西路軍悲壯戰史,你還看過什么電影電視劇?
《紅軍東征》之兌九峪戰斗
2012年4月,30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紅軍東征》在新疆衛視播出。
該劇展現了不少精彩戰役,激烈而豐富的戰爭場面讓觀眾大飽眼福,其中對決定紅軍生死的兌九峪之戰拍攝得尤為充分,令人印象深刻。
在《紅軍東征》中,是如此揭秘兌九峪激戰的慘烈真相:為了開赴抗日前線,毛澤東、彭德懷作出戰略部署,決定東進兌九峪,在兌九峪地區迎接第二戰役。具體部署是:一軍團在關上及周邊地區,十五軍團在水頭及周邊地帶,陜北劉志丹部隊則繼續監視東北軍的動態。
為阻止紅軍切斷貫穿東西南北的主線動脈——同蒲線,命中央軍入晉剿共,東北軍全力配合。蔣介石命將領陳誠統一指揮十個師的兵力,由娘子關、風陵渡同時入晉,協同晉綏軍南北夾擊,力圖剿滅紅軍,自己也親自到太原進行作戰部署。
遏止紅軍大舉東進的勢頭,閻錫山急調楊效歐六十六師、李生達七十二師、王靖國七十師兩個縱隊,共8個旅的兵力,集結在汾陽、孝義等地區準備在孝義以西的兌九峪地區與紅軍主力決一死戰,同時閻錫山又嚴令同蒲路沿線晉綏軍加強防守,日夜巡邏。要將東進山西的紅軍圍堵在同蒲路以西的呂梁山區。
1936年3月8日,中央在大麥郊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紅軍東渡以來的軍事形勢,會議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兌九峪一帶重創晉綏軍,掃清東進道路上的障礙。雙方決戰的意愿不謀而合,一場大戰即將在兌九峪上演。
閻錫山一面電請蔣介石速派兵援晉,一面將可機動的部隊編為4個縱隊,從3月4日開始向紅軍反擊。由楊澄源任司令的第一縱隊(69師的3個旅)3個旅由隰縣向北反擊;由楊效歐任司令的第二縱隊(66師的3個旅)3個旅由介休經孝義向西反擊;由李生達任司令的第三縱隊(72師的兩個旅,欠1個團和68師的1個旅)3個旅(欠1個團)由汾陽三泉鎮地區向西反擊;由孫楚任司令的第四縱隊(101 師的3個旅、71師的1個旅、72師的1個旅)5個旅由中陽向南反擊,企圖陷紅軍于首尾難顧的不利局面。
據以上情況,毛澤東決定集中兩軍團主力連續戰斗,殲滅晉軍東面兩路或3路。
面對這次即將到來的大戰,紅軍也是主力盡出。右翼為紅15軍團的兩個主力師,即電報中所提及的“七十五師”和“七十八師”;左翼為紅1軍團主力,即林彪聶榮臻所部。左右兩翼為此次戰役的主力,也是兩個軍團乃至整個紅一方面軍的精銳所在。他們就像兩把巨大的鉗子,對敵方進行戰略包圍,并南北夾擊,擠壓晉綏軍的空間。
此外,紅1軍團1師及總部特務團部署在兌九峪正面,由西向東進行壓迫,配合兩翼主力進行戰斗。為了防止孝義方面的敵方援軍,紅15軍團81師承擔了的任務;為了防止臨汾之敵前來增援,紅30軍(部分陜北地方武裝和晉西北游擊隊合編而成,軍長閻紅彥)承擔了襲擾的重擔。毛澤東、彭德懷等人親臨距兌九峪咫尺之遙的大麥郊進行指揮。
雙方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一場大戰即將到來。
3月9日,晉綏軍左翼楊效歐六十六師開始向兌九峪以西的大麥郊、陽泉曲推進,右翼李生達七十二師協同動作,先頭部隊201旅連夜進占了原莊、羅巴溝一帶的山頭陣地,準備在拂曉時分配合楊效歐部隊發動突然襲擊。
3月10日凌晨,紅一軍團第一師位于郭家掌及以西地區,主力進到兌九峪西北之張家莊地區;紅十五軍團主力進至陽泉曲、兌九峪以南之仲家山、孟家莊地區,對兌九峪之晉軍形成三面包圍之勢。7時,兩軍團同時發起攻擊,很快擊潰晉軍一線部隊。晉軍主力依托陣地進行頑抗,戰斗異常激烈。紅一軍團主力迅速突進至兌九峪西北5公里處的原家莊、黃文村一帶,不料受到敵第三縱隊一部的,雙方爭奪激烈,我軍幾次猛沖,因敵火力甚猛,均未奏效。
毛澤東、彭德懷親臨一線指揮戰斗。戰斗進行得異常激烈,晉綏軍依托兌九峪地形優勢和炮兵的火力支援拼死反抗,每一個山包、每一孔窯洞的得失都要經過反復爭奪,紅軍的戰士不可謂不勇猛,指揮不可謂不得當,戰術不可謂不正確,但戰局依然膠著,戰事進展緩慢。紅軍戰士甚至一度逼近楊效歐的司令部,楊效歐差點就被紅軍生擒。
晉綏軍司令險些被俘,紅軍的高級將領也并非沒有遭受到威脅。紅15軍團參謀長周士第的警衛員就在戰斗中英勇犧牲。毛澤東等人親臨前線指揮,敵人的炮彈不時在身邊爆炸,面對警衛人員后撤的建議,毛澤東卻幽默地說:“不要緊,敵人又沒長千里眼,怎么會知道我毛澤東在這里呢?”
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登上郭家掌以東之金斗山高地觀察戰況。他要警衛人員注意隱蔽,自己卻站在高處。帽子被風吹掉了,白海山去撿,他卻說:“不要往前跑,小心被打著。”
紅軍的攻勢異常猛烈,晉綏軍漸漸不支。得知此情,閻錫山急調王靖國七十師兩個團從太原乘車趕來增援,同時又命令孫楚第四縱隊、楊澄源第一縱隊向紅軍側翼進擊,威脅紅軍的后路。
山西是閻錫山的大本營,為了保住地盤,閻錫山只能選擇拼死一搏,對付紅軍的晉綏軍,從原來的四個團猛增到十五個團之多,絕對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紅軍。
紅軍過河不久,沒有根據地依托,加上地形不利,武器裝備較弱,要想一口吃掉對手的確是力不從心。而且作戰過程中,敵人數量遠遠超出當初的預計,紅軍各部隊作戰壓力很大。經破譯電報得知,閻錫山集結了三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旅,總共十四個團的兵力,沿同浦線北上的湯恩伯部也在逼近。
敵我力量懸殊,毛澤東、彭德懷表示“吃虧的事情咱不干”,決定不再戀戰,主動撤出戰爭。
為了保存實力,當晚閻錫山也令部隊撤出了兌九峪地區,放棄捕捉紅軍主力決戰的計劃,將晉綏軍主力集結布防于汾陽、孝義、靈石、介休一帶,沿同蒲路和汾河碉堡線嚴密設防,防堵紅軍東進北上,等待南京中央援軍的到來。
兌九峪一場鏖戰可以說紅軍和晉綏軍打了個平手,都沒有占到對方的便宜。
兌九峪一役殲敵約3個團,幾乎是整個紅軍東征期間殲敵數量的一半。兌九峪戰役是紅軍集中優勢兵力、重挫晉綏軍、掃清東進抗日障礙的重要一役,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是紅軍東征走向勝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李生達自作主張追擊紅軍,反而被徐海東、程子華打了個伏擊,再不敢追擊,為紅軍戰后調整贏得了時間。
兌九峪戰爭之后,紅軍兩大主力撤至大麥郊地區進行休整,伺機東進。
此時蔣介石應閻錫山的請求,從洛陽、徐州、武漢等地抽調七個師(湯恩伯十三軍兩個師,關麟征、朱懷冰、李仙洲各一個師,商震三十二軍兩個師)的兵力,兵分三路,入晉增援。 一路由風陵渡渡過黃河,經洪洞、趙城等縣,指向隰縣。一路由平漢路轉正太路入晉。一路由道清路(河南新鄉至焦作一段)入晉,由晉城北上,并派陳誠為總指揮督戰。
閻錫山也積極調兵遣將,企圖配合中央援晉大軍將東征紅軍圍困于晉西一隅的呂梁山區。
針對這種情勢,紅軍總指揮部于3月12日在孝義縣郭家掌(今屬交口縣)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會議由張聞天主持,團級以上干部參加。
會議總結東征經驗,說明撤退的戰略意義。毛澤東在會議上,決定兵分三路,迅速東進、南下,發動群眾,擴大籌款,創立河東革命根據地,積蓄抗日力量。
彭德懷部署具體的行動方案:
右路軍由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八十一師組成,由林彪和聶榮臻統一指揮。組織要求沿呂梁山麓長驅南下,向臨汾、運城挺進,沿途發動群眾籌款、擴紅和赤化,并相機兵分上黨,東出太行,打通去往河北的抗日通道;
左路軍由十五軍團的主力組成,由徐海東、程子華統一指揮,沿途揮師北上,直逼太原,調動晉綏軍的主力部隊。沿途發動群眾籌款、擴紅和赤化。可能的話,建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同神府的紅二十八軍共同控制黃河沿線,與陜北根據地保持聯系;
中路軍由特務團、七十五師的一個團,八十一師的一個團和兩個黃河游擊師共同組成,兵力相對較弱,由毛澤東、彭德懷親自指揮。同樣,沿途做好擴紅籌款和赤化工作。
3月20日,毛澤東來到交口縣大麥郊鄉的上益千村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晉西會議,參會的有張聞天、周恩來、博古、彭德懷、楊尚昆等人。
毛澤東在會上闡明世界形勢已處于革命與戰爭的新階段,指出華北是世界最大的火山口。我們的方針是“以發展求鞏固”,并提出10條外交方針。同時指出,擴大紅軍是重中之重。
晉西會議是在紅軍東征的緊要關頭召開的,會議闡明了世界及中國形勢,討論了戰略方針問題,通過了外交統一戰線問題的報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明確了爭取迅速對日作戰為我黨和紅軍的主要任務,決定由周恩來為全權代表偕李克農前去與張學良談判,為促進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8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你都看過了解過?
第一部《我爺爺和奶奶的故事》主演:朱泳騰,董璇,馬瀾菲,王瀧正,郭曉小
該劇講述了牛犢子和藍影相識相戀經歷了悲歡離合后共同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主演:張博,馮國強,汪裴,肖雄
該劇講述了一群被俘的紅軍被一支聲稱要出關抗日的川北地方軍閥部隊押往潼關,雙方展開斗智斗勇的生死較量的故事
第三部《破陣》主演:富大龍,陳昭榮,王珂,侯勇,姚剛,劉長純,顏世魁,張天其,李亞凝,陳欣予,吳謹西,楊玥,張科研,張
該劇根據江西贛州的真實革命故事改編而成,從商戰視角切入,講述國共兩黨在經濟陣線的傳奇斗爭
第四部《獵魔》主演:劉小鋒,陳紫函,韓燁,方子哥,舒耀瑄,邵汶
該劇講述了抗戰末期,日軍生化部隊抓捕大批中國人進行瘋狂的“細菌活體實驗”,地下組織和抗日義勇軍聯手摧毀日軍的故事
第五部《鄂爾多斯風暴》主演:于曉光,曹磊,杜雨露,金晶
該劇是一部表現民族團結的精品電視連續劇,以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作為宏大的敘事背景,描繪出草原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和面對日寇入侵蒙漢團結共同抗日的兄弟情誼
第六部《天涯浴血》主演:廉賽,何晶,楊俊勇
該劇講述了1926年到1949年期間,瓊崖縱隊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個歷史階段發生的故事
第七部《淬火成鋼》主演:王暉,郭廣平,張鐸,戰菁一,曹艷,黃品沅
該劇講述了紅軍從1936年4月即將結束東征,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歷經西征、甘孜會師,北上、會寧大會師,將臺堡大捷,重創部隊的故事
第八部《省港大營救》主演:侯京健,朱泳騰,徐程,小斯琴高娃,張政勇,宋佳玲
該劇改編自1942年真實發生的“文化名人大營救”事件,將數據以千計的無名英雄為營救困港愛國文化精英和民主人士勇穿硝煙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