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 黎明之前;電視劇黎明之前
在《黎明之前》的大結局里,譚忠恕和劉新杰站在水手的無字墓碑前,兩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譚忠恕:你,真的要走嗎?
劉新杰:聽你的,你要讓我跟你走我就跟你走。
譚忠恕:不,這次還是你自己決定吧。
劉新杰:其實這幾年我已經習慣了聽你的安排。
譚忠恕: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水手說得對,對于這一切,我已經沒有了信念。
劉新杰:人沒有了信念怎么活下去?
譚忠恕:你的信念呢?
劉新杰:我有。
譚忠恕:我知道你有,我也會找到的。別忘了我跟你說過的話,是走是留,你自己選擇吧。
在這段話里,可以看出譚忠恕的兩個意思:一是他已經知曉了劉新杰是的;二是他給了劉新杰自由選擇的機會,給了他信仰的最后成全。
而在劇最后打出的文字里,交代了譚忠恕和劉新杰這對兄弟最后的結局:
譚忠恕于1949年離開上海到臺灣,旋即被扣押。對他的審查持續了3年,獲釋之后,譚忠恕一直生活在臺北,一直到1980年去世,他其實從來沒有恢復過真正的自由。
劉新杰于1949年年底回到解放區,恢復了自己的身份——031號。中央軍委向031頒發了一枚三等紅星勛章,以表彰他在敵后出色的斗爭。031號在中央保衛局從事反特工作,他的真實姓名始終不為人知。
譚忠恕和劉新杰這對兄弟,這一生再也沒有見過面......
我一直在想,如果譚忠恕最后讓劉新杰跟他一起撤退到臺灣,是不是劉新杰就會跟著去?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譚忠恕希望的和劉新杰想選擇的,在最后這一刻,依舊是一樣的,可這樣的結果,是譚忠恕用自己余生的自由換給了劉新杰,甚至救了已經暴露的劉新杰一命,一生再也未見,或許才是這兩人最好、也最希望的結局。
《黎明之前》看似是軍情八局對水手組織的調查與瓦解,和揪出內部的劇,倒不如說在水手組織和劉新杰影響下一步步被動搖的譚忠恕,和極為忠誠的齊佩林、孫大浦最終選擇最本源的信仰、最真實的自保和最暖心的情義的逆轉大戲。
尤其是10年后再看這部劇,其中隱藏的人性與信仰的力量尤為令人動容,而該劇的大結局,更是隱藏了多種深意,讓人久久不能平靜,才真正明白何為“信仰”,何為“情義”。
水手故意留下線索被抓后,因“摩西行動”失敗而毫無斗志的譚忠恕有驚但并沒有喜,在審訊段海平時,譚忠恕和段海平有這樣一段對話:
譚忠恕:老段,你不覺得我們這個行當很荒誕嗎?
段海平:為什么這么講。
譚忠恕:你看啊,你我抱著同樣的忠誠卻只能做敵人。
段海平:這不能說明荒誕的含義,因為歷史終將證明你我之間有一個是錯誤的。
譚忠恕:歷史,我不相信歷史,歷史能說明什么,你我早晚會被歷史遺忘。
段海平:你真這么想,剛才你說雖然抓到了我卻高興不起來,我想我知道原因了。你厭倦了,你的信念開始動搖了。
譚忠恕:是呀,也許我是有點厭倦了,我厭倦的是無能與貪婪,我厭倦的是官場上無聊的爭斗,這與信念毫無關系,而我的信念絲毫不變。
在這段話里,隱藏了三個事實:
一是段海平與譚忠恕,兩個敵對的人卻有著濃濃的惺惺相惜之情,所以,譚忠恕叫段海平為一聲“老段”,所以,譚忠恕解開了段海平的,兩人如深懂彼此的老朋友般地聊天;所以,段海平被抓,譚忠恕卻并不高興;
二是段海平雖被審訊,但卻站在了主導位置,段海平以對內部的爭斗、八局每個人的人性,尤其是譚忠恕是軍人不是政客的了解,一步步揭露了譚忠恕的處境、也動搖了譚忠恕的信念,段海平的每一句話,其實都說到了譚忠恕的心坎里,而譚忠恕,信仰未變,信念已動搖;
三是段海平與譚忠恕都有各自的信仰,歷史不僅不會遺忘那些為信仰而奮斗而犧牲的英雄,更會證明兩條路中終究有一條路是正確的。
而到底那條路是正確的?
在劇的大結局,當譚忠恕和劉新杰在水手的無字墓碑前莊嚴地敬了軍禮之后,譚忠恕給了劉新杰選擇未來之路的自由,在分叉路口,兩人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各自不由自主地輕吐了一句“再見”,噙著淚水的兩雙眼,是不舍,更是真正意義上的“再也不見”,而此時,你會發現,譚忠恕和劉新杰的臉上,除了有著同樣的離別悲傷,卻在有無陽光的照耀下呈現了一個臉暗沉,一個臉帶真實陽光的不一樣的細節呈現。
兩條路,一條陰暗而前路未卜,一條陽光而充滿希冀,既交代了劉新杰最后的選擇,也交代了譚忠恕和劉新杰截然不同的信仰,同時也暗示了“歷史終將證明你我之間有一個是錯誤的”的最終答案。
信仰無對錯,但信仰終會被檢驗。
劉新杰到底是什么時候暴露的?
從叛徒秦佑天的供出八局潛伏代號031后,譚忠恕一直將懷疑的目標放在執行木馬計劃一年多才回到八局的行動處處長李伯涵,和失聯兩年多突然聯系上而被他提攜到八局任總務處處長的劉新杰身上。
劉新杰在亞新飯店槍殺秦佑天時,被八局的人打中了胳膊留下了槍傷,在李伯涵告訴譚忠恕這個殺手有可能頂著傷照常在八局上班后,譚忠恕讓李伯涵脫下了上衣做了檢查,卻從未私下檢查劉新杰,后譚忠恕讓李伯涵和劉新杰互查,并一再試探劉新杰,而在劉新杰執行的抓捕爆破手畢玉海、處決26名地下黨、唯一參與和平碼頭槍戰的八局高層等系列事件中,以譚忠恕的精明,他不可能不知道劉新杰的。
我甚至覺得,從查槍傷這一刻開始,譚忠恕或許就已經知道了,只不過,后續的調查和行動,不過是一一佐證他不愿意、不敢承認的事實和而已。
而孫大浦和齊佩林是什么時候知道的?
孫大浦通過逆查電話查到了錢宇最后打的電話是給劉新杰的,讓最直接和關鍵的證據直指劉新杰,孫大浦第一時間帶著找劉新杰質問,并打電話到八局叫來了齊佩林。
齊佩林以證據不足阻止孫大浦向譚忠恕匯報。
但孫大浦依舊窮追不舍,劉新杰還主動承認他身上有槍傷,一時電話和槍傷最重要的線索皆指向了劉新杰,而面對證據,劉新杰給了解釋:對于電話。錢宇原本想打電話給馬蔚然,那天馬蔚然在劉新杰家喝酒,劉新杰接了電話;對于槍傷。因為擦槍走了火,且槍傷有馬蔚然的專業處理。
劉新杰將所有證據的關鍵點都指向了早已逃亡到解放區的馬蔚然身上,早已無從證明,而錢宇打的這個電話,就一個正常人的理解而言,如此重要和緊急的電話,錢宇如果要告密的是馬蔚然,他如何得知馬蔚然在劉新杰家,甚至將電話打到劉新杰家,太多的不確定性,根本就不可能。
我更認為,孫大浦和齊佩林雖表面上看似被劉新杰漏洞百出的解釋說服,但實際在心底,已經確認劉新杰就是。
最后,李伯涵聯合法務部次長歐陽秉耀,暫停了譚忠恕、齊佩林和孫大浦的職位,當內部的爭斗上升到威脅到自己安全與利益時,之事與之相比,顯得并沒有那么重要了,所以,譚忠恕、齊佩林和孫大浦最終站隊劉新杰,上演一場讓李伯涵“背鍋”的逆轉大戲。
這場“背鍋”,是譚忠恕的自救,卻也是他對劉新杰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一起出生入死、一起從陣亡的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如親兄弟情誼的詮釋,信仰的根處,也有人之至情。
而齊佩林和孫大浦選擇保劉新杰,既因為他們自身的切身利益,也因為他們與劉新杰朝夕相處、性格相投的戰友情,利益之外,也有人之常情。
而當譚忠恕、齊佩林和孫大浦當著歐陽秉耀的面推翻所有指向劉新杰的證據后,只要劉新杰及時打開門出現在他們眼前,劉新杰不是而李伯涵是的最終定論將塵埃落定。
他們三人一起看了手中的表,帶著些許焦急,而等劉新杰推門而入,孫大浦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線、齊佩林微微一笑,譚忠恕眼含淚水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劉新杰面前仔細地、來回地打量劉新杰,這一刻,“笑”與“淚”交織成一首兄弟情義的贊歌,在腐敗不堪、爭權奪利的內部,這樣的選擇,令人動容。
人,除了有信仰,亦有不可拋拋卻的人之常情,當信仰被污,或許,本不該被輕視的親情和友情,才會顯得更純粹和珍貴。
段海平和段太太剛在和平碼頭將“船王”,掌握藥品供給線的莊云清送上船,兩人還未走出大門,就被八局的人堵住,雙方開戰,段太太中彈倒地,救援而來的周漢亭也被擊斃在大門前,隨后趕來的劉新杰和阿九加入槍戰扭轉局面。
劉新杰讓阿九開車,載著受槍傷的段太太亞琪先走,而阿九剛開出門外,劉新杰就看到八局的車追著阿九去了,最終,被阻已無路可去的阿九、段太太引爆手,慘死車中。
事后,段海平與劉新杰見面,兩人發生了激烈地爭吵:
劉新杰:碼頭的計劃你不告訴我,你的人和我的人,全死了,我相信你的忠誠,但不相信,不相信你的腦子。
段海平:碼頭的行動是必須的,而且是成功的,這是個我整個計劃的第一步,你要記住,將來不管發生什么事,你都要無條件信任我。
劇的開頭,譚忠恕如此“神話”水手,可到這一刻止,水手組織成員,從李中和到畢玉海到董乾坤到邊日南到周漢亭到段太太,還有劉新杰一方的阿九的接連慘死,不僅是劉新杰,更或者是觀眾的我們,也在質疑水手組織領導人段海平的能力。
但也是從這一刻開始,段海平徹底展露了他名副其實“神話”的一面。
他故意留在蓋勒斯酒店對面的房子里發送假的船只定位電波,讓孫大浦查到;他故意在停留的小旅館里留下制作的工具和材料,讓孫大浦最終配置出同樣的;他故意在堅持了十多個小時候后突然指控劉新杰是;他故意讓解放區029告訴假投誠的李德元就是劉新杰。
“故意”做完這一切,絕食多時的他開始大量飲水,在他肚子里停留的被氫氧化鋁覆蓋的阿托品毒品快速在他胃里分散,他出現失明、心臟驟停,而后,他慢慢向后仰倒,睜著雙眼,犧牲在了上。
在留給劉新杰的最后錄音里,段海平說了這些話:
當你聽到這段錄音,說明你沒有離開上海,沒有放棄最后的戰斗,而我已經不在了。19日夜,我會被捕,十幾個小時以后,我會說出你的名字,估計第二天他們就會開始追捕你,你不是說過,最好的偽裝就是不偽裝,我突然指認你,而你卻毫不知情,所以你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無論做何反應都是恰當的,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第八局很快就會遭到清洗,它會成為敵人高層斗爭的犧牲品,這場突變醞釀已久,我們的上級掌握了這些情況,并安排由我來做啟動它的最后誘因,而這場突變的幕后推手就是李伯涵......
李伯涵表面謙遜,其實權力欲極強,他不甘心把一手經營的‘木馬’計劃拱手交出,又不敢公開挑戰譚忠恕......李伯涵則一直等待著譚忠恕的失敗......齊佩林雖然老于世故看重名利,但他講義氣......孫大浦單純的性格令譚忠恕欣賞,但也使他在這樣的時局下備受打擊......我的指認和自我了結的方式都會在譚忠恕心中留下懷疑......你要做的就是等待譚忠恕的召喚。
請相信,我的選擇是值得的。這個計劃將像一場賭局,是你的生命,而我是你的入場券......
段海平,明明有時間有機會逃走,卻最終以自己的生命做局,給了李伯涵挑戰譚忠恕的機會,挑起了八局內斗,更是充分掌握了八局的處境和八局每個人的人性,讓一切按照他所預想的上演。
可以說,段海平將人性看得透徹至極。
譚忠恕的懷疑、齊佩林的義氣、孫大浦的單純、李伯涵的自私自利,最終人織,上演了一場提前被安排好的、精彩至極的“內斗戲”、“背鍋戲”和“勝利戲”。
在這一點上,段海平確實“神”。
而一手安排了自己結局而甘愿赴死的段海平,無愧于水手之名,無愧于譚忠恕的“噩夢”,更無愧于自己的信仰。
《黎明之前》這部劇中,沒有所謂的好人與壞人,卻有著一種超越陣營天下為公的大義情懷,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信仰的追求、人性的關輝和兄弟的情義。
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
黎明之前,有黑暗,有即將而來的晨曦,更有溫暖黑暗的情義。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黎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