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全文免費閱讀-北京故事原著在線閱讀
我和《北京文學》的故事
文:冰陽
2021年6月26日,我從微信朋友圈得到《北京文學》征稿的消息,勾起我難忘的回憶,和《北京文學》交往是從2004年我組建自由撰稿工作室時開始的。
記得我們工作室征訂了兩份報紙《文藝報》和《中國攝影報》,三份雜志《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和《北京文學》。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文學》,他關注最基層的作者,作者可以通過電話跟編輯溝通,編輯給作者點評文稿并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見。讀者熱線火熱《北京文學》,泥土芳香,接地氣芳草心。
伴讀學習和寫作投稿同時進行,是青春的夢想召喚著我,是現實的生活溫暖著我,一個農民的兒子,知道父輩缺少文化的苦,我立志要走出自己的一條特色鄉土之路。
短短的一年里,我收獲了很多,雖然在《北京文學》上沒有發表代表作,但一個文字的啟示,一個問候的表達都是我對《北京文學》的深愛。
2005年,由于家庭所需,我停止在故鄉經營自由撰稿工作室的腳步,又開始了北漂的征程。
從2005到2010年的5年間,我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就是讀書寫作了。但這5年,沒有給《北京文學》投稿,把一種牽掛思念放在心里,踏實誠懇地做著自己最基層的事情。
最難忘的是2010年夏天,我在北京某公司上班,在劉家窯工作區做保衛工作,上的是長夜班。白天,睡醒了的時候,總是去報刊亭瀏覽當天的報紙和雜志。記得是立秋之后的一天,我在報刊亭瀏覽時,發現一本與平時雜志不同封面的《北京文學》。于是,我便招呼報亭老板拿來看看。這是《北京文學》創刊60周年特刊紀念。此刻,我不假思索得將這期雜志買下,回宿舍好好欣賞拜讀。
說起給《北京文學》投稿,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北京文學》要求的是文字打印稿,不要電子郵件稿。要郵寄就要找打字社找郵局,有點耽誤時間,說起來很是不方便的事,于是就冷淡了對《北京文學》的投稿。
最后一次投稿是在2015年夏天,我在北京京林園林公司任職時,在昌平半壁店工作區上班,利用業余時間和工友一塊坐公交去順義區高麗營鎮上的郵局郵寄稿件,至今都沒有音訊,不知收到了沒有。稿件還是在故鄉外出前打印好的,不然的話更不方便了。其實,這次投寄稿件是坐公交往返10,99公里的路程,再加上步行1,2公里。可見投稿郵寄的繁瑣。從此以后,就不再給《北京文學》投寄文學稿件了,也跟他少了來往。
歲月不饒人,該干什么還得干什么,有飯碗有事業就好!與人與物的情感是歲月河流的沉淀和沖刷。不忘初心,與時代同步不斷更新自我觀念,一顆紅心一種紅色信仰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會給耕耘者濃厚的生活獎賞!
祝福《北京文學》!
祝賀《北京文學》!
我們的友誼永遠珍藏在紅色靈魂之上,用藝術去完美缺憾的青春夢想,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2021年6月26日為《北京文學》而作于河子書屋
作家詩人楚成陽簡介
楚成陽,筆名,冰陽,昵稱,河子,藝名,童月、泥土墨言。男,1967年出生,大學文化,自修文學博士,山東菏澤市人,鄉土作家、詩人、自由撰稿人、自媒體人。1989年起,務農并從事新聞、文學創作,歷任記者、編輯。1993年組建山東河子文學社,1999年成立河子文藝冰陽工作室。河子文藝冰陽工作室總編,中國作家網會員,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中國網絡詩歌學會會員,河子文藝電臺《河子文藝之聲》節目總編,中國河子文化藝術傳媒中國海外鄉土風文學總編,長篇小說代表作:人生三部曲:《命運》、《追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