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百年虛云,電視劇百年虛云1-4O集完整版
《百年虛云》拍成這樣,史實有誤、編劇理解偏差,或抹黑高僧?
- 電視劇《百年虛云》被拍成這樣,是史實有誤還是編劇理解偏差,或有意侮辱高僧?
首先聲明:我不反對佛教,我也非常崇敬佛法的大智慧。
但是電視劇《百年虛云》一至五集虛云出家這部分,不知道真正是依據史實還是編劇、導演理解有誤,讓我看到的并非是一個具大根器、大慧根的佛教徒,而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極端心狠手辣的偏執狂。
佛教的教義,可以概括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心見性”。本來是俗人的蕭古巖,面對父母如山如海的養育之恩,兩個妻子的托付、照料之恩不去償還和報答,卻天天想著去尋找自己的大歡喜、大自在,尋求自己的解脫,是否是一個毫無社會責任感的人?
一個凡人,也必須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道理,最起碼欠人間的債務必須是要償還的吧。修行修行,修的是德行,修的是心,一個賴著賬卻去尋求修行的人,做個俗人都不合格,還談什么自度度人?
面對世間沉重的恩情和債務,不是想方設法去報答、償還,而是口口聲聲以“來世如何”搪塞。既然懂了一點佛法,也知道修行就是要逃脫六道輪回,也就是明知自己沒有來世,卻對人許下虛幻的承諾,這算不算佛教五大基本戒里的妄語?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與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做了兩年夫妻,人家軟纏硬磨,沒有其他奢望,只求見最后一面,居然不為所動;父親養兒一生,拋棄父親而去,白發蒼蒼、風燭殘年、垂垂老矣的父親,也想與兒子作個分別,竟然也狠心拒絕。請問,這還是人嗎?
地藏經有云:“恒順一切眾生”,佛教中菩薩這一稱謂的梵文意思是“覺有情”,一個修行人不是說要無欲無情,而是要大欲大情。凡人是欲望的奴隸,修行人就是要轉欲為智,讓六根六塵都成為自己的奴隸。
無情未必真豪杰,一個修行人不但要有情,而且對于一切眾生要有大情深愛。口口聲聲說要普度眾生,可是父母、妻子,這些他最親近的人,都得不到他的似乎憐憫和同情,他的慈悲何在?是不是太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了?
極端宗教主義經常鼓吹的,就是這種反人倫、反道德、反社會的行徑,并且把這種狀況美化為剛毅、堅定、勇猛。豈不知,但凡是正教,但凡是講修行的,最先決的條件就是首先做個好人。
(觀點與視角原創文章,歡迎關注本自媒體號并參與互動;文中配圖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聯系刪除)?
《百年虛云》推薦品鑒。
一個和尚在房梁木板上打坐參禪,虛云法師拿了一把鋸子來想要鋸斷他打坐的木板。
這個和尚生氣的問為什么?
虛云法師反問:“法師整天坐在房梁上打坐,你圖的是什么呀?”
該和尚說:“當然是頓悟成佛。”
“悟到什么了嗎?” 虛云法師問。
“五蘊非有,一切皆空。”和尚答。
虛云法師:“ 既然一切皆空,你哪來的那么大脾氣,既然一切皆空,還要你屁股下的那塊木板做什么?法師駐錫六祖道場應該知道,六祖慧能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空并不等于無啊。”
“那么長老所見什么空?”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什么是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是清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聞此,該和尚當即有所領悟,從房梁下來頂禮虛云法師。
(百年虛云電視劇第18集)
在編輯這篇公眾號的同時,筆者從聊天群里看到有人發了一段話,正是那種說到心坎的感覺。
在此也分享給大家,共勉。
“人之所以會一遍遍輪回,反復承受痛苦,就是因為不愿去改變自己的心境和現狀。明知是不對的,還要往前走,不斷重復自己的慣性,麻痹自己,周而復始。因果也在不斷的降臨,過去的因,現在的果,現在的因,未來的果。
都想跳出輪回、改善因果、成仙成神,卻從不修繕自己,只會做夢,實在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