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對手—電視劇對手一共多少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就沒見過混得這么慘的臺灣間諜:任務失敗被滯留大陸,一呆就是18年;人到中年一事無成,接頭人又卷款跑路,工資被拖欠不說,做任務還得倒貼墊錢,窮到甚至想舉報自己就是“行走的50萬”;私下做補課老師被舉報,買理財投資又遇上暴雷,最后一身特工技能全用在追討本金上……
最近開播的現代諜戰劇《對手》,實力派演員郭京飛和譚卓飾演的這對“倒霉蛋”間諜,實屬顛覆了以往同類影視作品中時刻散發精英氣質、香車華服傍身的間諜形象,是個人看完都會發出“千萬別做50萬,圖啥啊”的感慨,教育效果可謂是拉滿了,也讓這部劇成了近期口碑搶跑的“黑馬”劇目。
2021年即將結束,年底諸多新劇排隊上線,其中一部前期幾乎0宣傳的劇目橫空出世,直接“擠走”《雪中悍刀行》,空降央視八臺黃金檔,首播成績在全國衛視中名列前茅。
這正是由中國香港導演盧倫常執導(《儂本多情》《千秋家國夢》《密使》),作家王小槍編劇(《面具》《密室》《功勛》“無名英雄于敏”單元),郭京飛、譚卓、寧理、顏丙燕主演的現代諜戰國安大劇《對手》。
這部被觀眾夸贊“兩集入坑、六集鎖死”的黑馬劇目,不光題材大膽,切入視角也很清奇。
以往的同類劇目大多表現國安人員伏線千里探尋真相,與敵特斗智斗勇;但這劇的主角卻是反面角色,劇中用絕大部分篇幅講述了兩個意外滯留大陸的境外間諜“李唐”(郭京飛 飾)與“丁美兮”(譚卓 飾),為完成上級任務,結為假夫妻,以代號“鳳凰”于福建“廈州”(原型廈門)潛伏后發生的故事。
老劇迷可能會覺得這倆主角的名字有點耳熟,因為這部劇的編劇王小槍還寫過另一部諜戰劇《面具》,故事發生在1948年的哈爾濱,一個潛伏十年的特工突然被上級喚醒并要求他執行破壞任務,已經過上了平凡生活的特工選擇棄暗投明,最終配合反戈一擊。
這名特工叫“李春秋”,他的兒子就叫李唐,而另一個主角“丁戰國”的女兒則叫丁美兮。
興奮地搓搓手,“難道這一波是《面具》的續寫?”不過,王小槍一條博文按住了觀眾們天馬行空的聯想:只是懶得起新名字而已。
也就是說,這會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但和當年的《面具》一樣,《對手》也講了一個反套路化的間諜故事。
以往“間諜”的影視形象大多是時刻散發著精英氣質,走哪兒都是香車華服傍身,手持各式高精尖設備,走路帶風姿態酷炫的俊男美女們,所到之處必是人群矚目之所,仿佛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身份特殊。
而《對手》里的這對間諜夫妻大隱隱于市,李唐是個中年發福的出租車司機,丁美兮是名普通的中學老師,家里還有個正值叛逆期的女兒,表面上看起來就是普普通通一個三口之家。
但這些都只是他們用來偽裝的“保護色”,李唐和丁美兮其實都是境外間諜,18年前就來到了大陸。
當年一起執行任務的一共有3個人,分別代號“新竹”“花蓮”“桃園”。
這個暗示也是非常明顯了,臺灣:你干脆報我身份證號得了……
視頻加載中...
間諜三人組這個“臺灣腔”花絮不看就虧了
三人被安排來大陸擄走一個解放軍的導彈發動機技術專家,當時本來覺得就是個時長一周的簡單任務,連根牙刷都沒帶。沒成想中途意外橫生,任務失敗。
眾人坐船偷渡回家又遭到大陸海警圍堵,只能跳船逃亡。最后花蓮和桃園在廈州滯留,另一人失蹤生死不明,他倆無奈接受了上級指示,改名假結婚后在當地潛伏了下來。
兩個人邊成家立業,邊搞諜報工作,一做就是18年,再出場時已是市井中年的困頓模樣,成天圍著一個“錢”字打轉。
上級資金到不了位,一開口要經費,上級就轉移話題。兩人除了日常開支還要供女兒讀書,日子捉襟見肘,一地雞毛。
為了省錢,丁美兮不舍得用高檔化妝品,買不起名牌包包,衣服就這么幾件翻過來倒過去地來回穿,也只有出任務時才換上花枝招展的低胸裙子。
作為一個主要使“美人計”的女間諜混到這份上,她滿腹抱怨:年輕時老娘披塊窗簾布都能艷壓群芳,現在人到中年還沒有美容、衣服加持,拿什么資本勾搭人家?
其中有一出戲碼堪稱效果炸裂:丁美兮勾引一個低空無人機防御系統公司的工程師,漫不經心地嘬著一根吸管的嬌媚就把對方拿捏得死死的,那工程師眼睛都看直了,滿臉就寫著“嘶哈嘶哈”。
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工程師已經被降服了的時候,結果對方來了一句:“這是我第一次請網友吃飯,咱倆AA吧。”
這下輪到丁美兮傻眼了,剛剛還在調情的笑容瞬間僵硬,這段戲無論是劇情還是表演簡直是一絕。
李唐連油錢都賺不出來,為了任務違章停車的罰單、斷了顆牙的醫療費都沒地兒報銷。
自己去看牙醫,一聽補牙要9000元還不進醫保,李唐忍不住感慨“掉顆牙要這么多錢,掉個腦袋才多少錢”。
本來就窮得揭不開鍋了,周末想吃點好的都得先掰手指算水、電、煤氣費,柴米油鹽醬醋茶事事煩惱;更心塞的是,他倆的接頭人還帶著活動經費跑路了,工資被拖欠不說,做任務還得倒貼墊錢。
丁美兮還在擔心退休金沒了著落,一收到銀行短信都要即刻追問“你今天是不是取錢了?”
因為缺錢,這對夫妻鬧出了不少幺蛾子。
丁美兮在課后開班賺外快,結果遭人舉報,被學校扣了兩個月的獎金,轉頭買理財投資又被騙,被逼無奈的她把情報搜集這一身間諜技能全用在了追討本金上。
看到這兒舒坦了,原來饒是精明的間諜也躲不開P2P爆雷和雙減。
李唐也去找騙錢的人要錢卻反被算計,被人扒光了捆住丟在浴缸里。
他為了脫身,“蹭”地從浴缸里彈了起來,撞飛對方,在屋里一通砸東西,結果吵得鄰居報了警。
最騷的是,一個要錢,一個怕事情敗露,于是民警上門后,兩人為了把這事瞞過去,眼神一對就默契十足地假扮起同性炮友玩SM,把手腳的捆綁痕跡掩蓋了過去。
這臨場反應也是絕了,面對民警淡定道:“你情我愿,這犯法嗎?”
窮瘋了的時候,李唐甚至想舉報自己就是“行走的50萬”。這個梗也讓網友們稱呼他倆是“百萬夫婦”,2個“行走的50萬”。
除了經濟問題,李唐和丁美兮也遇到了讓普通小夫妻頭疼不已的家庭問題。
首先就是家里這個正值青春期的女兒,丁美兮和普羅大眾的媽媽一樣,張口閉口也是一套“別人家孩子能考第一,你怎么就不行”;每天都被孩子早戀、叛逆氣得不行,偷偷翻女兒書包,生怕突然翻出來一根驗孕棒。
比起自己身份暴露,在孩子書包里翻到一根煙更讓她如臨大敵,憂心忡忡地夜不能寐,“她今天吸煙,明天就是!”
一副已經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悄無聲息改造,還毫不自知的思維方式極具笑點。
“這孩子完了,毀了。”
笑不活了,有你倆這“行走的50萬”在先,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這一切不僅僅是丁美兮關心則亂,更是因為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有種恐懼:她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女兒自己的身份,但又怕女兒不知情沒有防備心,被自己的上級或對手所害。
有一回說起自己可能會被帶回對岸接受處分時,丁美兮難得直白地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擔憂:我不怕死,但我怕我走了你一個人不會帶孩子,“人生就是一段甘蔗,李小滿(女兒)就是最不聽話的那一節。”
除此以外,暫時借住到他們家的鄰居弟弟,如今也成為這個家的又一個隱藏——這哥們考公務員,卻沒說考的是國安!木已成舟后夫妻倆才得知,這下真是一個頭兩個大,“耗子窩里進來一只貓可咋整……”
貓鼠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未來的劇情發展勢必會是一陣雞飛狗跳。
李唐和丁美兮的潦倒、庸常,似乎與你我身邊的普通人無異,小人物的脆弱和無力感、接地氣的生活化描寫更是讓觀眾秒秒鐘共情。
但別忘了他倆是間諜,一旦遇到任務,殘忍狡詐的一面就又暴露了,間諜工作的長期性、隱蔽性和破壞性一覽無遺。
找不到卷錢跑路的上級,李唐就敢假扮警察,對別人進行嚴刑逼供。為了震懾目標,他還敢拿出電鋸,一點一點地摩擦對方的頭皮,話語冷漠麻木,沒有一絲感情,“疼,你就喊,不會打擾到別人的。”
丁美兮主要做情報搜集工作,次次都是打扮得風情萬種以色相相誘,把一個個無辜的人拖下水,再將事關我方機密的情報傳遞出境。
踐踏法律尊嚴,無視道德底線,這對假夫妻“世俗”+“頹廢”的形象之下,是異常精明與步步為營的算計,讓人細思極恐。
而這正是這部劇想要告訴觀眾的——原來,間諜可能就在你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無孔不入。
光是這些還不夠,劇中在人物塑造上不斷加碼。
李唐青年時代愛詩歌,十幾年的潛伏生活讓他失去了文藝的夢,默默藏起了摘抄詩句的本子,劇中還有不少李唐睡前必看書的鏡頭。
編劇王小槍解釋稱,這些鏡頭有兩層意思,一是李唐像普通人一樣,小時候的理想與后來的現實生活完全不一樣;另一個是讓觀眾感受到他對自己身份和工作的厭惡。
丁美兮也是一樣,一再為任務出賣身體,有潔癖的她在每次完事后都會木然地一遍遍刷牙,內心千瘡百孔。
18年間諜生活給他們帶來什么?
身心俱疲、一地雞毛,深知自己不過是棋子,是被長線遙控的風箏。
可抽身又談何容易,背后是臺灣那頭自己人的黑色槍口,面前又是大陸國安的步步緊逼,往哪兒走?
不知道,也不敢想,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然后安慰自己“船會有靠岸的一天”。
年輕時貪圖錢權踏入迷途,如今早就是身不由己,有家難回,有夢難圓。
層層鋪墊之下,觀眾先有共情,繼而厭惡,再有警惕的復雜心理變化——可憐之人大有可恨之處,走了這條錯路,就是萬劫不復。
相比對敵方間諜的刻畫木入三分,目前劇中講述國安戰士這邊的篇幅不算多,帶來最大驚喜的是顏丙燕飾演的國安局專案組組長“段迎九”。這位在2012年的電影《萬箭穿心》中憑借精湛演技一舉摘下8個影后的寶藏女演員,這回依舊獻上了讓人拍案叫絕的表演。
段迎九出場時,是一個混跡于社會最底層,因為在欠債只能留在其中炒米粉做菜,手頭剛有點錢就又開始,姿態扮相上都是一副流里流氣的模樣;
直到她在處長辦公室擦掉腿上“文身”,這才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位隱藏極深、業務能力極其出色的國安女探員,不僅騙過了劇中的老公,更騙過了觀眾。
這哪兒看得出是一個人呢,反差大得簡直可以用太平洋來分割。
段迎九是一個“矛盾至極”的角色。對待生活,她幾乎“糙”到了極致,一塊洗臉毛巾硬得像塊石頭,老公看了都無語。顏丙燕在劇中也幾乎是沒有化妝,素顏出演。
她在處理家庭問題時一團亂麻,丈夫質疑倆人的生活與離婚無異,兒子對她也肉眼可見得疏遠。
黃色毛巾才是段迎九的
但作為國安偵查員,段迎九又是絕對的心思縝密、細致入微。老國安敏銳的觀察力、聯想能力和推理能力,讓她在便利店買瓶水的功夫都能發現四周街邊攝像頭全部壞掉的異常。
不過在偵察過程中,有些破案的情節設置被觀眾質疑存在“過于巧合”的問題。
比如,段迎九認為一個人可以變造型、變口音,但唯獨口味是不會改變的,她發現嫌疑人有經常點一家餃子外賣的習慣,于是在嫌疑人出逃的時候,查找了這家餃子店在本地的所有分店,再通過外賣員最遠可送達的距離,結合餃子不能變涼的時間,逐一進行確認最終定位到嫌疑人住所。
但她沒有考慮到,嫌疑人可能直接買的冷凍水餃。這時手下隊員正好告訴她,外賣訂單查漏了一個,漏的那份還正是嫌疑人訂購的冷凍水餃。
而段迎九查到丁美兮頭上,也只是因為發現她記憶力很好,而且面對學生突然受傷非常冷靜,以及對外傷有嫻熟的處理手段,會包扎,會接骨,所以懷疑她是一個擁有十幾年潛伏經驗的間諜。
這段內容也讓不少網友在彈幕刷滿了“太過牽強”。
不過在真實案例中,倒也真有敏銳地通過此類非常細小的線索抓到間諜的,或許這段劇情也不算完全的牽強附會。
有觀眾看了以后覺得《對手》有2013年美劇《美國諜夢》(The Americans)的影子,后者同樣講述了在美蘇冷戰期間,一對前蘇聯克格勃間諜奉上級指令,偽裝成一個美國式家庭潛伏在華盛頓郊區伺機收集軍政情報,FBI探員Stan喬裝成平民搬到他們隔壁對其展開調查的故事。
編劇王小槍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他的創作啟發其實來源于近幾年國家安全部門破獲臺灣間諜案的新聞。
比如2018年9月,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專題節目《危情諜影》,披露了國家安全部門“2018-雷霆”專項行動中破獲的百余起臺灣間諜案件部分細節。
這些新聞給了王小槍創作的啟發,他在此基礎上建立故事背景,將諜戰戲碼移植到當下。雖然情節是虛構的,但對于細節的把控很重要,必須要設計得符合真實生活邏輯,“否則觀眾不會相信。”
譬如,段迎九在做當廚子,炒粉時會習慣性地搖一搖地上的煤氣罐;
正在的李唐在蹲人時看到別人抽煙犯煙癮,就往嘴里塞了顆糖;
女兒吃餃子光吃餡兒不吃皮,李唐一邊說著上級失蹤的事,一邊拿過了女兒的碗把剩下的皮吃了,還提了嘴讓丁美兮管管孩子光吃餡兒的毛病。
這些處處透露著的生活小細節,讓人印象深刻的同時更加強了劇情的可信度。
有網友調侃《對手》簡直是部“勸降”劇,臺灣間諜的日子過得這么慘,還不如早點自首爭取寬大處理。
王小槍也有這個“警醒”的意思,他說,有的影視作品展現出來的間諜生活都是揮金如土的瀟灑生活,觀眾看了會對這種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想象。然而真實的間諜生活往往顛沛流離,要承受普通人難以承受的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我就想把真實的情況表現出來,給屏幕前有不好念頭的人警醒一下,讓他們及時止步。”
當然,用普通人的真實來寫間諜形象,王小槍也是想提醒觀眾“間諜可能就在你我身邊”,不要忽視國家安全。
劇中也設計了退休老法官發現女兒異常后撥打舉報電話的情節
《對手》在今年3月才殺青,自12月16日開播至今,已經播出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內容,收視率一路向好,穩定在1.4上下。
21日全國衛視所有節目全天時段收視率排名 圖自酷云EYE實時數據
根據依托廣電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的“中國視聽大數據”(CVB)21日發布的最新情況中顯示,《對手》在全國衛視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排名中名列前茅。
雖然口碑、收視成績都非常亮眼,但劇集進行到10集往后,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情節拖沓的問題。
劇情發展到段迎九越來越懷疑李唐與丁美兮的身份,這對間諜夫妻一邊焦心于上線帶走的錢款,一邊又擔憂身份暴露。其中關于家長里短的內容有些絮叨,容易打斷諜戰的緊張氣氛。10集往后的觀劇體驗頗有種看家庭肥皂劇的既視感,如果是更偏好推理懸疑的觀眾可能會有點失望。
而國安專案組方面,兩男一女,三個新人似乎開始有了三角戀的苗頭,這也引發一些觀眾吐槽“太過趕客”。
不過總體上還是瑕不掩瑜,如果保持目前的水準,《對手》很有可能能趕在年底沖一波爆款。
從預告片里來看,接下來會出現女兒李小滿疑似重病、李唐遭遇酷刑、更有被警方逮捕的畫面,后續劇情李唐夫妻身份必然會暴露,但此后兩人究竟是會自首爭取寬大處理,協助大陸一起捉拿其他間諜呢,還是繼續頑固反抗對我方做敵特破壞行動,值得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