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間諜電視劇,國產十大間諜電視劇
過去30年,評分最高8部諜戰劇,《懸崖》僅第7,《潛伏》位列榜首
在眾多題材中,諜戰劇一直是電視劇領域的“另類”。
盡管市場對于諜戰題材的需求很大,但是作品實在少之又少。
面對這樣的處境,許多優秀的導演和演員,都投身到這個領域,為諜戰劇打出了一片天。
一部優秀的諜戰劇,往往必須具備兩個標準:
一是,故事要符合邏輯,且情節一波三折,借此引起觀眾追劇的沖動,而不是感到索然無味。
二是,對演員的演技要求過硬,不能有絲毫破綻,還要與角色高度吻合,最好能夠一人多面。
所以,能夠同時達到這兩個標準的諜戰劇,更是如鳳毛麟角。
借著這個機會,七哥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過往評分最高的諜戰劇。
8.《和平飯店》,評分7.8
在一定程度上,《和平飯店》重新定義了諜戰劇的新形式。
該劇設定了一個密閉空間,并且限定了故事時間。
這樣巧妙的布局,以小見到對人性進行深度的挖掘,具有明顯的新時代性。
在短短10天之內,將各方勢力的博弈和對峙,放在了和平飯店這個封閉空間。
故事所展現的“歷史的想象”,帶有輕松活潑的氛圍。
正因為如此,這種氣質成就了《和平飯店》對歷史的玩味思考,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
雷佳音扮演的王大頂,從第一集開始就帶著鮮明的東北喜劇文化色彩。
臺詞詼諧詼諧,人物造型生動形象,很適合年輕觀眾的口味。
這種設置,也突破了傳統的人設。
不過,該劇在劇情上略顯有些拖沓,故事的邏輯性有待推敲。
但是整體框架還算清晰,看著劇中的人物如何步步為營,贏得最終的勝利。
對于那些看慣了套路的觀眾,該劇的突破與創新,令人眼前一亮。
7.《懸崖》,評分8.5
相比之前,《懸崖》一度被一些媒體認為,它超過以往所有的諜戰劇。
整個故事沒有出人意料的情節,更沒有緊張壓抑甚至詭異的氛圍,而是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人內心深處。
劇中的間諜塑造,與普通人相比內心更加復雜,經常會面對情感和矛盾的雙重折磨。
每一天看似平靜的生活,卻隱藏著未知的危險。
與此同時,觀眾可以從這部劇中,看到隱蔽戰線那群勇敢的人最真實、可愛、可信的一面。
正因為如此,《懸崖》的淚點很多,劇中比比皆是。
不過,該劇的瑕疵也很明顯。
一方面,情節漏洞多,結局很粗糙。另一方面,鏡頭拖沓,整部劇虎頭蛇尾。
所以,在我看來,《懸崖》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并不阻礙它是一部還算不錯的諜戰劇。
6.《偽裝者》,評分8.6
作為一部諜戰劇,《偽裝者》卻有著偶像劇的底子。
光是演員陣容,這部劇就集聚了靳東、王凱、胡歌、劉敏濤、劉奕君、王鷗等一大批實力派演員,各個演技精湛、顏值耐看。
不過,愛情戲并非是這部劇的重點,真正精彩的部分還是諜戰戲。
在劇中,明家四姐弟都擔當得起“偽裝者”這個名號,而且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兩種以上的身份和面孔。
四個人之間的身份的博弈,使得他們無法站在同一個立場。
可是偏偏血溶于水的親情,讓他們深愛著彼此,體現了在家國情懷面前的兩難抉擇。
正是在這樣的人設鋪墊下,《偽裝者》的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觀影的整個過程,如同坐過山車一般,讓人看得欲罷不能。
5.《風箏》,評分8.8
在我看來,《風箏》就是諜戰劇最后的巔峰。
首先,在角色層面上,該劇改變了諜戰劇中正面角色的設定和敵人的臉譜化形象,真實還原了那群將身處黑暗,卻在不斷尋找光明的英雄。
其次,在思想層面上,該劇試圖探討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并通過深刻的內涵,拔高了故事的同時,也讓故事有意味。
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30多年,活躍的大小人物超過百個。
劇集的開篇,就亮明鄭耀先的身份,把他放在危險的境地,把濃厚的筆墨著重展現了間諜對自我身份認同以及人性的掙扎。
于是緊張熾烈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帶給了觀眾沉浸式的觀感。
劇集的結尾處,鄭耀先從車站走出來,見到大姐的場景,不盡讓人潸然淚下。
該劇的撕裂感,不僅在于鄭耀先的個人命運,還在于故事背后體現了隱蔽戰線那段斗爭史的殘酷,以及地下工作的犧牲與不易。
大結局,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鄭耀先,向紅旗敬禮的場面,瞬間升華了主題。
然而,像這樣一部既寫實又有深度的好劇,從籌備到開拍,再到送審可謂是一波三折。
最終,歷時4年才完成這部佳作,卻是一個刪減版。
時隔多年,在看完了完整版后,我才徹底明白導演柳云龍真正的意圖。
不過,盡管存在著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并不影響《風箏》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4.《北平無戰事》,評分9.0
在眾多諜戰劇中,《北平無戰事》無疑是格局最大的一部,有著巨大的歷史恢弘感。
該劇將偌大的諜戰風云,都聚集在1948年至1949年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平鋪整個時代的歷史背景。
一方面,極大地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為故事提供了懸念。
整部劇描述牽連不清的眾生相,明線反腐暗線潛伏。
兩條故事線相互糾纏嵌套,為觀眾呈現出一幅盤根錯節、險象環生的歷史諜戰畫卷。
而在這幅畫卷里,集齊了陳寶國、劉燁、焦晃、倪大紅、程煜、王勁松、馬少驊、畢彥君等眾多老戲骨。
看著他們同臺飆戲,讓人感到大呼過癮。
雖然前半段這部劇的各方面表現還算不錯,但是到了后半段,劇情就暴露出了一些“硬傷”,如節奏緩慢、劇情拖沓。
一些情節的設計,破壞了原本的敘事節奏,也減弱了戲劇的沖突。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北平無戰事》的整體質量。
3.《暗算》,評分9.1
盡管《暗算》并不是國內第一部諜戰劇,但卻是導演柳云龍的開山之作。
通過這部劇,柳云龍將諜戰劇推向了一個高峰,引發了一陣難以想象的追劇熱潮。
該劇改編自麥家的同名小說,原書共有5個故事,且獨立成章。
柳云龍自從看完這本小說后,便對它愛不釋手,一心想著將其搬上銀幕。
起初,原著作者麥家不愿意,柳云龍只用了一個想法就打消了他的疑慮,那就是創造一個全新的人物來貫穿全劇。
在劇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將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與之前的諜戰劇相比,《暗算》的內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
整個故事扣人心弦,懸念設計非常巧妙,劇情發展出人意料。
一個接著一個危機和轉折,讓很多觀眾無法預料,如果不看到結尾,是無法揭開謎底的答案。
在我看來,《暗算》絕對是同類型國產劇中的佼佼者。
也正因為如此,讓這部諜戰劇有別于同類題材,成為不可替代的經典之作。
2.《黎明之前》,評分9.2
《黎明之前》在播出后,很多觀眾評價它比《潛伏》更好看。
無論是劇情發展,還是人性描繪,又或者情感刻畫,《黎明之前》不同于一般的諜戰劇,而是風格突出,打破了觀眾的刻板印象。
一般的諜戰劇,人物關系層層剝離,通常都是先隱藏,最后一刻才被識破。
而《黎明之前》開篇直接亮出了底牌,講述諜報人員怎樣在危局下保護自己和同志,最終贏得勝利全身而退。
正是如此,整個故事就像一場撲朔迷離的棋局,懸疑迭生、一波三折、多線敘事,等待著觀眾去自行破解。
隨著,懸念一個接著一個,直到最后一集才會真相大白。
當你選擇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面貌也不同,最終的結局也不盡相同。
1.《潛伏》,評分9.4
在2009年,《潛伏》和《團長》無疑是最火的兩部國產劇。
最終,白玉蘭獎卻毫無懸念,《潛伏》大勝《團長》。
評委們給予《潛伏》極高的評價:“《潛伏》影響巨大,受廣大觀眾喜愛,將諜戰劇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彼時,孫紅雷剛剛拍完《征服》,雖說火了一把,但是前途依舊未知。
而姚晨也才拍完《武林外傳》,自己卻被“郭芙蓉”束縛住了戲路,迫切尋求一次轉型。
沒想到,孫紅雷、姚晨在《潛伏》里,奉獻了超一流的演技。
當然,劇中還有像吳敬中、陸橋山、李涯、謝若林、馬奎、穆晚秋、姚剛等實力派演員。
在我看來,《潛伏》簡直就是一場精彩紛呈的人物群像。
除此之外,該劇令一大看點,就是緊張刺激的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看,《潛伏》打破了以往諜戰劇的一貫嚴肅作風。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并融合了懸疑、愛情等諸多元素。
開場情節緊湊,孫紅雷的身份反差和懸念迭起,迅速帶著觀眾進入了主題。
隨著劇情的推進,余則成和翠平的感情互動,儼然更像一部愛情喜劇。
不過,從職場的角度看,余則成巧妙地周旋自己與站長吳敬中、“同事”馬奎、陸橋山和李涯的復雜關系,為白領們書寫了一部“職場攻略”。
總之,《潛伏》幾乎找不到任何缺點,這也是它能夠常年位居榜首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諜戰題材是國產劇中不可多得的一次偉大嘗試。
以上這8部經典的諜戰劇,無疑是一個時代輝煌的縮影。
盡管后續的作品很難在超越,但是很多觀眾依然對諜戰劇抱有足夠的期待。
近25年評分最高十部諜戰劇,《風箏》第5,第一是諜戰劇天花板
2020年是國產劇極為輝煌的一年,也是諜戰劇隕落的一年。
年中的諜戰劇《秋蟬》和《局中人》都未能過豆瓣及格線。
之后柳云龍推出了久違的諜戰大作《勝算》,依然不溫不火。
到了年末,電視劇版《風聲》上線,結果也是風聲大,雨點小。
許多人問,中國的諜戰劇究竟怎么了?
皮哥深感不幸地告訴大家,諜戰劇已經走到了一個瓶頸期,未來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很可能就這樣泯然沉淪了。
我們今天就來盤點近25年來評分最高的10部諜戰劇,看看為什么曾經風靡一時的類型劇,如今卻路越走越窄,甚至走進了死胡同。
—10—
《勝算》
2020丨豆瓣7.1分
《勝算》的監制和主演是柳云龍,觀眾因此對這部劇寄予厚望,可惜從內容看已經有點強之末的意思。
《勝算》的海報上寫著一句話:這一戰,幾無勝算。
這句話簡直是神預言,預測了這部劇幾乎無人問津的現實,豆瓣參評人數迄今仍未過萬。
這部劇有諸多短板:15年拍攝完成,被雪藏了5年,一直縫縫補補,劇情流暢性嚴重破壞;“限韓令”下,主角韓彩英被AI換臉成女演員蘇青,可是AI換臉不是萬能的,很多鏡頭只能刪掉沒法補拍。
柳云龍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把主角設置成瘸腿,增加了很多幽默元素,把故事放在了國際戰場上,但這些小伎倆依然無法彌補劇情羸弱的事實。
最終《勝算》在不溫不火之中完結,很多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9—
《懸崖》
2012丨豆瓣8.4分
《懸崖》播出于2012年,相比之前的諜戰劇,它減少了出人意料的情節和劍拔張的氣氛,更多展示人物內心隱秘的情感,劇中的諜戰人員雖然談不上神通廣大,逢兇化吉,但更加接地氣,許多人把這部劇稱為“淚點最多”的諜戰劇。
此外,它的制作水準也超越了以往的諜戰劇,燈光場景,道具音樂都堪稱上乘。
但這部劇沒有逃脫諜戰劇的套路,結構松散,太多重復無意義的鏡頭,而且一些情節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相比《黎明之前》和《潛伏》明顯要差一個檔次。
但瑕不掩瑜,她依舊是一部好劇
—8—
《誓言無聲》
2002丨豆瓣8.6分
中國過去沒有“諜戰劇”這個概念,有的只是“特務劇”,這部老劇就是代表。
這部劇的片頭打出了一行字:謹以此片獻給戰斗在隱秘戰線的人們。
相比后來的諜戰劇,這部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
因為真實的國安人員的工作其實是很枯燥的,沒有那么密集的驚心動魄的行動。
平實和克制就是本劇最大的特點,但平靜的表象下有著暗潮涌動。本劇巧妙地給一個略顯老套的故事套上了一個全新的包裝,用香港和內地兩條故事線來展現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反間諜戰線上的英雄事跡。
全劇有兩點給我印象深刻。
一是許子風三人組成的反間諜小組,他們在一個老房子里辦公,彼此之間歡聲笑語 ,老許也在玩笑之余猛然間地又靈感迸發,這些段落讓年少的我看得十分過癮。
二是許子風為了肩上的使命,用自己和女兒的一生來保守一個秘密,這份責任與擔當也讓觀眾非常動容。
后來諜戰劇的很多段落都有這部劇的影子,它是一部在特殊題材領域弘揚主旋律的成功之作。
—7—
《偽裝者》
2015丨豆瓣8.6分
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這部正午出品的諜戰劇,在《潛伏》后諜戰劇式微的背景下給人很大的驚喜。
本劇中的明家四姐弟,每個人都有兩種以上的身份,一家四口之間進行著身份博弈。
他們是戰場的敵人,也是家庭中的親人,這種兩難的抉擇讓整部劇充滿了悲劇性。
本劇由胡歌、靳東和王凱主演,開播前被嘲諷為諜戰偶像劇,但開播后三個帥哥用精湛的演技打了黑子的臉。
這部劇的成功充分說明,一部劇的好壞和演員的顏值沒有必然關系。
—6—
《北平無戰事》
2014丨豆瓣8.9分
簡單來說,《北平無戰事》是諜戰版的《人民的名義》,劉燁搭檔六大影帝貢獻了這部年度大戲。
然而遺憾的是,劉燁和陸毅一樣,在和一對老戲骨飆戲中,不夠有靈氣,使得整部劇的品質受損。
但該劇依然有著很宏大的格局,編劇劉和平就指出,他寫這個劇本的原則就是:講我黨時理直氣壯,講時相對客觀。
本劇將視角聚焦于1948年到1949年間的短短幾個月時間,講述了政府潰敗的全過程,明線是一部反腐劇,暗線就是一部諜戰劇,故事環環相扣,險象環生。
不過格局太大,導致整部劇在后期很拖沓,開局如美劇般刺激,結尾略為松弛,矛盾層層堆疊,看到最后只剩下幾個小水花,讓人不免有意興闌珊之感。
—5—
《風箏》
2017丨豆瓣8.9分
《風箏》的評分不是諜戰劇里最高的,但它卻是諜戰劇最后一個巔峰,柳云龍為了它耗盡了最后一絲才情。
這部劇被雪藏了4年之久,最后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剪輯版的,質量打了很大的折扣。
有人看了無剪輯版本的《風箏》,忍不住為它鳴冤,如果這部劇一刀不剪,它的水準不次于《潛伏》。
本劇一大突破就是上價值,全劇跨度時間長達三十年,涉及到的人物多達上百個,從廣度和深度到觸碰到了極限。
全劇改變了諜戰劇一貫的臉譜化設定,對解放戰爭背后那條隱蔽的戰線做了真實還原,完整呈現了主角鄭耀先跌宕起伏的命運,在流暢的劇情里展現了復雜的人性切面。
作為一部諜戰劇,它最好看的部分卻不是諜戰片段,而是后半段。
前期六哥風流倜儻,油膩感十足,后期卻凄風苦雨,兩者鮮明的對比告訴我們這才是真實的結局,大部分人都無法善終。
鄭耀先如果沒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是無法活到最后的,他的革命信仰讓人很信服。
《》也發文表揚本劇:唯有信仰牽系,風箏方能高飛。
可惜,《風箏》價值上的太高,幾乎堵死了后面諜戰劇的路,它的輝煌也注定是諜戰劇最后的輝煌。
—4—
《暗算》
2006丨豆瓣9.0分
這部劇是諜戰劇真正的開山之作,之前的特務劇在這部劇之后統一進階為諜戰劇,柳云龍也憑借本劇獲得“諜戰劇之父”的稱號。
過去的特務劇最大的問題就是劇情比較平,敵我雙方的手段比較少,觀眾看完后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而《暗算》則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
它改編自作家麥家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在強文本的加持下,這部劇徹底顛覆了觀眾對特務劇的刻板印象。
它的創新點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是開創了諜戰劇“揪內鬼”的故事設計。
這個招數現在已經被用爛了,成了固定套路,但是《暗算》稱得上第一次“吃螃蟹”。
“內鬼就在我們中間”,觀眾是知道誰是內鬼的,可是劇中人卻陷在迷霧之中相互猜疑,我們帶著上帝視角審視其中的攻戰殺伐、爾虞我詐就有著無限的刺激與樂趣,那種情緒的沉浸是非常強的。
第二是展示了很多真實的諜戰技術:摩斯密碼、代號某某某計劃記憶接頭暗語和黑話。
觀眾第一次看到了諜戰劇應該有的行業干貨,這種獵奇感也非常吸引人。
第三,本劇分為《聽風》、《看風》和《捕風》三個章節,有著文學的結構美感,三個章節看似是三個獨立的故事,彼此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最后一個故事里,錢之江用生命送出了最后一份情報,給觀眾強大的精神暴擊。
總之,《暗算》在中國諜戰劇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令人久久回味。
—3—
《黎明之前》
2010丨豆瓣9.2分
《黎明之前》是《潛伏》之后最成功的諜戰劇,這部劇幫助吳秀波徹底出圈迷暈了萬千少女。
這部劇相比《潛伏》最大的突破就是吸取了美劇元素,幾乎每一集都有高能時刻,每一集結尾都會留一個扣兒,它在劇情上比《潛伏》更加曲折。
一般的諜戰劇都是人物關系層層剝離,直到最后一刻才被識破身份,而本劇一開始,吳秀波飾演的劉新杰就被懷疑是,他在絕境之下,如何靠著同志和愛人,一步步擺脫困境,這種反向講述的方式也讓人耳目一新。
本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演員不是吳秀波,反而是林永健。
按理說他是個喜劇演員,可是他在這部正劇里卻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軍官形象,看著讓人一點兒也不出戲。
按理說,他是一個反派,傳統反派往往是狠毒、骯臟的,可是這個角色卻有著崇高的信仰,是一個好領導、好父親和好丈夫,他展現的人格魅力一點也不次于帥氣逼人的劉新杰。
不過《黎明之前》在劇情曲折上下足了功夫,在內涵方面較之《潛伏》略顯不足。
—2—
《無悔追蹤》
1995丨豆瓣9.3分
和2002年的《誓言無聲》一樣,這部《無悔追蹤》也是典型的特務劇,播出時間上甚至還要更早。
劇中王志文飾演的馮靜波,是長期潛伏在大陸的特務,劉佩琦飾演的肖大力一直對他暗中秘密調查。
本劇只是套了一個諜戰的外衣,內核還是講述時代變遷的年代劇。
特務馮靜波在大陸平靜地生活,一天天感受到周圍日新月異的變化,他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隨之發生改變。40年后,馮靜波放棄敵對,寫了一封自首信,在女兒的攙扶下走進了公安系統的大門。
如果說后來的諜戰劇是劍拔張,那么這一部諜戰劇就是潤物細無聲,創作者通過一個特務的視角,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后幾十年的歷史變遷。
馮靜波號稱史上最“憋屈”的特務,潛伏40年,啥也沒干,愣是從一個忍辱負重的特務,逐步被感化為一個正常人,這一路的心路歷程耐人尋味。
—1—
《潛伏》
2009丨豆瓣9.4分
如果說《暗算》是諜戰劇的開山之作,那么《潛伏》就是諜戰劇的巔峰之作,是國產諜戰劇的一個天花板。
這部劇有多火?
在當年的白玉蘭獎評選中,最后《潛伏》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競爭最佳電視劇,本來是巔峰對決,但在實際評選中卻呈現了一邊倒的態勢,《潛伏》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勝利,有的評委甚至直白地表示自己完全被小眼睛的孫紅雷給迷住了。
這部劇播出以后,劇中的綠色臺燈也賣脫銷了。
總結起來,《潛伏》也有三大特點。
第一是主角顏值顛覆。
傳統的諜戰劇,無論埋得再深,主角一定是風度翩翩,眾人之中最惹眼的那一個。
無論是《暗算》里的柳云龍,還是《黎明之前》里的吳秀波,都是這種類型,觀眾一眼就看出他們“不對勁”,可是劇中對手卻死活看不出來。
而本劇中的孫紅雷和姚晨都不是以顏值取勝,在劇中的打扮也是十分樸素,這種反而更讓人有代入感。
在拍攝這部劇時,孫紅雷和姚晨也不是最當紅的明星。
孫紅雷過去一直飾演黑幫大哥,從樣貌看他似乎就是為熒屏反派而生的,可在這部劇中他卻破天荒出演了個窩囊的小男人。
姚晨在《武林外傳》之后一直尋求轉型,這部劇也是她的一次突破演出。
兩人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觀眾,他們憑借此劇雙雙躋身一線演員行列。
第二是本劇正邪雙方全員智商在線。
30集故事里,雙方你來我往的回合制對決讓人看著非常過癮。
余則成這邊剛征服了老謀深算的陸橋山,那邊李涯又氣勢洶洶地殺了進來,觀眾每一分鐘都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了最精彩的段落,當年我看得欲罷不能,不分晝夜地花了3天就刷完了整部劇。
第三是《潛伏》打破了諜戰劇一貫的嚴肅。
雖然整體情節緊湊,扣人心弦,但在間隙總能穿插很多搞笑輕松的段落,余則成處理和同事、領導的關系像極了一部職場劇,打工人看的時候也很受用。
《潛伏》豆瓣評分9.4分,超過15萬人參評,它代表了諜戰劇的最高峰。
更讓人欣慰的是,《潛伏》后的第8年,《風箏》問世,兩部劇集共同譜寫了中國諜戰劇新時代的華麗篇章。
可惜這樣的諜戰劇盛世終于沒能成為常態。
《風箏》播出3年后,諜戰劇招牌人物柳云龍再度推出《勝算》,事實證明,這一次他也難續輝煌。
《勝算》的失算,代表著中國諜戰劇已經走向了末路,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創新,這個題材的電視劇數量將迅速銳減,直到消失。
未來還會不會有爆款的諜戰劇出現,皮哥不太看好,因為這個題材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從時代到劇情到內涵到人物,留給后來者開墾的處女地幾乎沒有了。
與其強行創新,不如另辟蹊徑,諜戰劇不太多,有這些經典的,足夠我們回味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