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賓電視劇(王洛賓的戀人們 電視劇)
西部歌王王洛賓:3次坐牢,離婚又再婚,去世后兒子為他打官司
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王洛賓被譽為“西部歌王”“西北民歌之父”,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王洛賓的歌。他一生搜集、整理、創作了1000多首歌曲,還創作了7部歌劇。
王洛賓的代表作《達阪城的姑娘》《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等經典歌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歌迷。
王洛賓人生坎坷傳奇,他3次坐牢,人生有18年是在監獄里度過的。他離婚后又再婚,與第二任妻子育有3個兒子。1951年第二任妻子因病離世后,王洛賓一直單身。
73歲時,王洛賓與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
1996年3月,王洛賓不幸因病去世,一年后兒子為了王洛賓與人打官司……
(早年王洛賓)
王洛賓(原名王榮庭)祖籍河北涿州,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市朝陽區牛角灣胡同,有兄弟姐妹6人。
王洛賓的曾祖父是浙江人,在紹興以賣茶葉蛋為生,后來流落到北京。王洛賓的爺爺是民間藝人,父親王德楨在國民政府陸軍被服廠當職員。
1923年,王洛賓才10歲就蹲過監獄,這是怎么回事?原來當時直系軍閥曹錕搞賄選,王洛賓的父親喝醉酒后罵了曹錕幾句,結果被警察抓進監獄。王洛賓陪著父親被拘留了5天。
王洛賓15歲時,父親不幸因病去世,母親拉扯幾個孩子艱難度日。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王洛賓從北京通州潞河中學畢業了,被學校保送到北平師范大學藝術系深造。他的鋼琴教師是德國人,聲樂教授是沙俄貴族,作曲教授是從巴黎留學歸來的汪德昭。
期間,王洛賓為作家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了歌曲《奴隸之愛》,用的是“王洛賓”的筆名,從此他開始用王洛賓這個名字。
1936年,王洛賓大學畢業了,在北平京綏鐵路扶輪中學擔任音樂老師。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王洛賓奔赴蘭州,參加了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以音符為武器,創作了《老鄉上戰場》《洗衣歌》《風陵渡的歌聲》等30多首抗戰歌曲。
在西北戰地服務團,王洛賓與羅珊結婚了。羅珊是河南人,畢業于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畫專業,王洛賓是在北平參加一次賑災義演中與羅珊相識的。
王洛賓將音樂當生命,為人大大咧咧,不會哄女人。婚后羅珊經常與他磕絆。
1939年,兩人感情徹底破裂,開始分居。由于夫妻感情不睦,王洛賓與羅珊沒有孕育孩子。
1940年,王洛賓與羅珊被派往西寧工作。王洛賓負責組建西北兒童抗戰劇團,羅珊在青海女中任教。
婚姻不幸福,王洛賓便將全部精力和時間投身音樂,先后改編、創作了《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曼麗》等歌曲。
同年,著名導演鄭君里拍攝影片《民族萬歲》,邀請王洛賓出演男主角,片中的牧羊姑娘由卓瑪飾演。拍攝過程中,王洛賓與卓瑪產生了感情。
(卓瑪)
因他有婚姻,只得將對卓瑪的愛埋在心底。影片拍完后,兩人再沒有見面,不幸的婚姻,讓王洛賓更加懷念卓瑪。
他含著淚水用3個晚上創作了傳唱不衰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的原名叫《草原情歌》,首唱是王洛賓。
1941年,羅珊提出去蘭州治病,可久久不歸。3個月后,王洛賓去蘭州找妻子,羅珊提出離婚,而且態度很堅決。王洛賓見無法挽回,同意登報聲明與羅珊離婚。
王洛賓離開羅珊的住處不久,被特務跟蹤逮捕,罪名是嫌疑。王洛賓被關押在蘭州市河北沙溝監獄。
(王洛賓)
那時報紙還沒有將他們離婚的聲明刊發出來,王洛賓與羅珊還屬于名義上的夫妻,但羅珊沒有去監獄看望王洛賓,此后王洛賓再也沒有見過羅珊。
據王洛賓的第三個兒子王海成在《我的父親王洛賓》一書中記述,羅珊的情人徐某是軍統特務,王洛賓被捕是遭徐某陷害。
王洛賓一直在監獄里待了3年,創作了《蠶豆謠》《我愛我的牢房》《睡在戈壁灘上》等20多首囚歌。
1944年,由當時的青海主席馬步芳出面保釋,加上蘭州軍統特務頭目孫步墀車禍身亡,王洛賓幸運地出獄了,重回青海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不為王洛賓所知的是,入獄期間他創作的《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歌曲,已經在重慶、東南亞一帶傳唱開來。
1942年大公書店等出版機構還出版了《王洛賓的西北民歌集》和他創作的歌劇《沙漠之歌》。
馬步芳是殘忍的馬家軍頭目,他和手下曾絞殺過2萬多名西路軍紅軍將士,雙手沾滿了紅軍的鮮血。1949年,毛主席圈定的43個大戰犯,馬步芳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這個惡魔卻喜歡音樂,王洛賓重回青海后,被馬步芳安排擔任馬家軍的音樂教官。馬步芳器重王洛賓,他的生活比較穩定。
(黃玉蘭與兩個兒子)
1945年,傷痕累累的王洛賓再入圍城,妻子名叫黃玉蘭,是一名護士,當時只有17歲.而王洛賓已經32歲了,兩人相差15歲。
婚后,黃玉蘭接連為王洛賓生了3個兒子,分別叫王海燕、王海星、王海成。
黃玉蘭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善良賢淑,在家里辛苦養育兒子,從不與王洛賓吵架。
1949年解放前夕,馬步芳要求王洛賓跟他逃往臺灣,王洛賓選擇留在內地。
這年9月,王洛賓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軍進入新疆,擔任文藝科長,改編創作了《哪里來的駱駝隊》《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在銀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
(王洛賓與歌劇《帶血的項鏈》男女主角合影)
1950年,王洛賓將妻子和3個兒子安排到北京居住。為了幫妻子照顧孩子,王洛賓有一年多時間沒有回新疆部隊。
1951年,派人將王洛賓押回新疆,軍法處判決他去南疆勞役兩年。南疆軍區領導人看中王洛賓的音樂才華,將他安排到文工團任教員。
期間,王洛賓創作出了《沙棗花兒香》《日夜想念毛主席》等歌曲。但讓他心碎的是,1951年12月,妻子黃玉蘭在北京病逝,年僅23歲。
妻子早逝給王洛賓帶來巨大的悲痛,此后他再沒有結婚,3個可憐的兒子被王洛賓托付給兄弟姐妹照顧。
1960年,王洛賓因曾在馬步芳手下工作過,突然被捕入獄,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20年。
當時王洛賓被關押在新疆第一監獄,那里關押著許多少數民族的高級知識分子。王洛賓擅長音樂,被推舉為文藝委員。
1962年,文工團因為音樂創作需要文藝人才,王洛賓被假釋,回到軍區文工團被控制使用。
期間,王洛賓改編、創作了《黑眼睛》《我愿變成一只百靈鳥》《趕巴扎》等眾多歌曲。
(王洛賓在新疆第一監獄磚窯大隊服刑(中))
誰知1965年,王洛賓又被押回監獄,繼續服刑。他一直被關押到1975年才出獄。
在監獄中,王洛賓創作了《高高的白楊》《撒阿黛》等眾多廣為傳唱的抒情歌曲。
1975年,王洛賓刑滿出獄,這時他已經62歲了,成了一個頭發、胡子花白的老人。雖然重獲自由,但王洛賓在政治上繼續被管制。由于要養3個兒子,他經濟極度貧困。
此時王洛賓的歌已風靡全世界,但他的絕大部分歌曲連署名的權利都沒有,歌迷不知王洛賓是誰。很多歌手演唱他的歌成名成家,賣他歌的人成了富翁,而王洛賓卻經濟拮據。
有3年時間,王洛賓為了養3個兒子,下班后去建筑工地看門,他還拉行李車、當小工。他一度買不起寫歌用的紙,而去垃圾箱里翻廢紙寫歌。
(王洛賓)
1979年11月29日,烏魯木齊軍區軍事法院撤銷了1961年對王洛賓的判決。12月,《新疆藝術》雜志登出了新華社記者趙全章的文章《便從今日譜新曲》,這表明王洛賓獲得了新生。
頭發花白的他蹲在地上哭得很傷心,遠在北京的3個兒子也熱淚盈眶。
1981年,召開大會,為王洛賓恢復名譽和軍籍,他終于重新穿上了軍裝,擔任文工團藝術顧問。
1986年,政治部、新疆音樂家協會聯合為王洛賓舉辦了《人民音樂家作品音樂會》,首次向社會全面介紹王洛賓的音樂作品。王洛賓被授予“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媒體將王洛賓譽為“西部歌王”“西北民歌之父”。
(王洛賓軍裝照)
面對遲來的榮譽,王洛賓哭得不能自已,稱自己是個“嫁不出去的老新娘”。
但1986年,王洛賓還不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這是他的一個心結。這年7月,他的好朋友梁茂春專門給當時的音協主席李煥之寫了一封信,還分別給音協秘書長晨耕、張非打了電話。
不久,王洛賓成了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但工作人員不知道王洛賓的地址,無法聯系他,梁茂春便給王洛賓寫了一封信,讓他給音協寄兩張照片,辦理相關證件。
1988年,王洛賓離休了,享受副師級待遇。
198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為王洛賓出版了英漢對照《在那遙遠的地方》《絲路情歌》歌曲集。
(王洛賓)
《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經典歌曲,才第一次署上了王洛賓的名字。
1989年5月,王洛賓優秀作品音樂會在廣州舉行,歌手在演唱《掀起你的蓋頭來》時,編導設計了這樣一個舞蹈場景:紅色的蓋頭被掀起來后,新娘竟是白發禿頂的王洛賓。
第二天,廣州多家媒體刊出這樣的文章《王洛賓在廣州做新娘》。歌迷知道王洛賓幕后的故事后,無不感慨落淚。
1990年,王洛賓在新加坡舉行“絲路之歌音樂會”。
1992年2月,香港明儀合唱團舉行“王洛賓作品演唱會”。王洛賓創作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著作。
(女作家三毛)
遠在中國臺灣,有一位王洛賓的瘋狂崇拜者,她就是著名女作家三毛。早在1990年4月,三毛來到烏魯木齊,面對面采訪王洛賓。
王洛賓坎坷傳奇的人生經歷讓三毛落淚。三毛回到臺灣后,給王洛賓寫求愛信。
這年8月,她又趕赴烏魯木齊,告訴王洛賓,自己要在這里住3個月。王洛賓說:你住3年都行。兩人談藝術,談音樂,是一對靈魂情侶。
三毛要求與王洛賓結婚,陪他走完人生的旅程,但王洛賓已經77歲了,三毛才47歲,兩人整整差了30歲。王洛賓拒絕了三毛求婚,三毛傷感地返回中國臺灣。
(三毛與王洛賓)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用長筒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噩耗傳來,王洛賓悲痛不已。
1995年,王洛賓被確診為膽囊腺癌,住進了烏魯木齊總醫院。住院期間,王洛賓還創作了《歌唱萬青年》《人生之路》兩首歌曲。
1996年3月14日,王洛賓不幸因癌離世,享年83歲。
父親一生坎坷、輝煌、榮耀、屈辱,經歷了人生太多的酸甜苦辣,3個兒子悲痛欲絕。
他們以堅強懷念天堂里的父親,認認真真地生活。王洛賓的3個兒子都是普通人,從事的是普通工作,過著低調平靜的生活。
(作家曉雷)
1997年,《鴨綠江》月刊第6期,刊載了陜西作家曉雷的紀實報告文學《還在遙遠的地方》。8月《作家文摘》轉發了這篇文章。
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曉雷文集》,也收錄了《還在遙遠的地方》。
這篇文章內容基本真實,但文章有一處重大失實,說王洛賓與前妻羅珊生下一個女兒,名叫李穎。
王洛賓去世前夕,有人聽說他與前妻有個女兒,便向他求證。王洛賓堅決否認:我只有3個兒子,從沒認養、領養任何女兒。
李穎1946年12月26日出生,是河南省臨潁縣中岳廟人,父母都在農村務農。
(當年關于王洛賓“真假女兒”的報道)
1966年,李穎隨舅父來到新疆喀什,后被調到新疆審計廳工作。王洛賓的前妻羅珊晚年住在河南開封,1994年李穎在開封認識了羅珊,兩人建立起一些感情。
李穎便央求羅珊編織故事,說自己是她與王洛賓的親生女兒。
作家曉雷見到李穎后,將采訪內容寫進《還在遙遠的地方》一文中,文章發表后在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
為了還原事件真相,王洛賓的3個兒子將《鴨綠江》雜志、《作家文摘》、曉雷告上了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
由于取證相當艱難,王洛賓的3個兒子一直在奔走。
(王洛賓和兒子王海成的最后一張合影,攝于1995年秋天。王 陶 攝)
1997年9月,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曉雷說自己采訪了李穎本人,文章不侵權。李穎卻說曉雷的文章沒讓自己過目,就不負責任地發表了,文中的內容全是作者編造的。
由于需要補充大量證據,直到2001年3月6日,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才做出判決:《還在遙遠的地方》停止出版發行;《鴨綠江》月刊、《作家文摘》、曉雷向原告賠禮道歉。
曉雷賠償原告精神損失3萬元,李穎賠償3萬元,《鴨綠江》月刊賠償兩萬元,《作家文摘》賠償兩萬元,并刊發賠禮道歉聲明。
官司雖然勝訴了,王洛賓的3個兒子也被折磨得疲憊不堪。
(達坂城·王洛賓雕像)
如今王洛賓已經去世27年了,但他創作的歌曲還在被廣為傳唱,且會被一代代歌迷傳唱下去。歌聲不老,王洛賓將永遠被歌迷銘記!
-END-
頭條號首發,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被皮鞭抽的王洛賓為啥離開卓瑪?離開后和誰一起?后來為啥回來?
被卓瑪用皮鞭抽后,雖然深愛她,但是王洛賓還是離開了卓瑪,為什么?
既然如此深愛,為啥不早點回來找卓瑪,那么多年杳無音訊,離開后他和誰一起?
后來八十多歲了,為啥他還要堅持回來找卓瑪?
1、王洛賓為什么要離開卓瑪?
1940年,王洛賓來到青海湖進行民間音樂采風時,遇見了美麗的藏族姑娘卓瑪,兩人情投意合。然而,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抗日戰爭時期,局勢動蕩不安。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王洛賓的職責是記錄和傳播西北地區的民間音樂,同時用音樂鼓舞士氣,支援抗戰。他不得不繼續他的工作,離開青海湖,離開卓瑪。
2、離開卓瑪后去了哪里?
離開卓瑪后,王洛賓繼續在西北地區采風,記錄當地的民間音樂。他的足跡遍布甘肅、寧夏、新疆等地,收集了大量的民歌素材,為后來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些年里,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青春舞曲》等。
3、離開后他和誰一起生活?
離開青海湖后,王洛賓回到新疆,開始了新的生活。他結識了一位名叫蘇翠英的女子,兩人結婚并育有三個孩子。盡管家庭生活充實,但他對卓瑪的思念從未消失,卓瑪始終是他心中的一個美麗回憶。
4、為什么后來又回來找卓瑪?
1993年,80歲的王洛賓在朋友的幫助下,終于有機會重返青海湖。這時的他已是白發蒼蒼,經歷了許多人生的起伏和坎坷。王洛賓一生中經歷了許多磨難,包括在文革期間被下放勞改,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卓瑪。
王洛賓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見到卓瑪,了卻心中的遺憾。于是,他帶著深深的思念,踏上了重返青海湖的旅程。在朋友的幫助下,王洛賓終于找到了卓瑪。盡管時光飛逝,卓瑪已是年邁的老人,但兩人見面時,那份跨越半個世紀的深情依然深厚。卓瑪也同樣沒有忘記王洛賓,這次重逢成了他們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王洛賓與卓瑪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更是一段充滿詩意和情感的傳奇。王洛賓用音樂記錄了這段深情,讓《在那遙遠的地方》成為了不朽的經典。通過這首歌曲,他將自己對卓瑪的思念和對青海湖的熱愛傳達給了無數人。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無論時間如何流逝,真摯的情感總會留下深刻的印記。王洛賓與卓瑪的愛情故事,將永遠在青海湖畔的美麗傳說中流傳,感動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