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塵埃落定(土司有個傻兒子的電視劇塵埃落定)
孔子說:“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也就是說,世上只有兩種人是改變不了的,一是上等的智者,二是下等的愚人,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可以被改變。
然而,真正的智者少,誤將自己當作智者的“愚人”多。
有這么一個人,卻寧愿做愚人而不做智者,那便是《塵埃落定》中的二少爺。
作者阿來連一個名字也不肯賜予他,卻為他寫盡了榮華富貴、香車美人。
可是,二少爺對這些根本不在乎,他別無長物,卻熱衷于做一個“傻子”。
結果,這部講述“傻子”的小說,最終一舉獲得茅盾文學獎。
很多人看完后,悵然若失,覺得自己活得還不如一個“傻子”。
可是,別忘了,真正的“傻子”并不會承認自己的愚蠢,只有少部分“聰明人”,看起來很傻。
現在,讓我們走進《塵埃落定》,來感受一場“傻子”與“聰明人”的博弈。
最聰明的活法
是做個世俗上的笨人
雪域高原上,受封了16個土司,麥其土司家是最普通的一個。
老土司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驍勇善戰,是個勇士;二兒子五谷不分,是個傻子。
傻子的傻氣,招來了父母的憐愛,以及大哥的親仁厚待。
原來,大兒子根本不擔心土司繼承權會旁落,索性可以放寬心,把同父異母的傻子弟弟當親弟弟來疼。
二兒子看似不著調,每天斗雞趕狗、吃飯睡覺,過得自由自在。
可只有最親近的心腹才知道,二少爺其實沒有表面上那么傻,他射擊的槍法是一等一的好,比起大少爺不遑多讓,而且,他比大少爺更懂得人心冷暖。
在“傻子”的外殼下,二兒子說奇怪的話、做出格的事,都不會引起別人懷疑。
在外人看不到的暗處,他一直在默默扎根、成長,養精蓄銳。
這一時期,因為“傻”,他成功躲過了兄弟鬩墻、權力傾軋。
作家富蘭克林曾說過:
“傻瓜的心在嘴里,聰明人的嘴在心里。”
不急于逞一時之氣,是“聰明人”和“傻子”的最大區別。
有時候,針尖對麥芒無可避免,但這種爭斗是無謂的,只會增加內耗,無益于精進。
做個世俗上的“傻子”,并不意味著投降或認輸,而是為了更大的主動權。
看似讓步了,卻因為謙和,不會招致他人記恨,引來災禍,又可以積攢時間,韜光養晦。
如此,既保護了自我,又給未來積蓄了力量,等時機一到,便能厚積薄發。
走捷徑的人
最后往往無路可走
老土司為了爭奪領地,找黃特派員借軍火,結果給高原帶來了種子。
可以煉制,販賣可得暴利,麥其土司家賺得盆滿缽滿。
第二年,其他土司紛紛找上門來討要種子,可老土司和大兒子都不想給,只有傻子二兒子質疑:
“種子不是銀子,長在野地里,風也會把它們吹過去。”
盡管老土司費大力氣不讓種子流落到其他地方,可正如傻子所說,花很快就蔓延開來,最終康藏大地飛舞的全是種子。
第三年,所有土司為了賺錢,把糧食全部拔掉,改種。
傻子二兒子還是不同意,堅持要種糧食。
結果,當年的價格大跌,種了的土司陷入饑荒。
只有種回糧食的麥其土司家平安無事,順利渡過了災年。
二兒子并沒有未卜先知,他只不過比其他人更早地看到了種植背后的危機。
然而,走捷徑走慣了的人,對危機不以為然,只愿意固執己見。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
“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
捷徑的背后,常常潛藏著無止境的欲望,稍有不慎,便會誘人走進深淵,徹底深陷其中。
越是想要更多,就越會攫取更多。
不勞而獲的快感如同,使人上癮。當捷徑成了唯一路徑,也就意味著路會越走越窄,直到最后無路可走。
不要試圖去愚弄命運,所有的捷徑,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唯有足夠的定力和勇氣,才能對抗對捷徑的渴望,在無窮的欲望面前及時止損。
腳踏實地,能給人最大的安全感,是走捷徑無法獲得的真實。
用思考來代替莽行
是成功的關鍵
二兒子的才能令老土司刮目相看,他決定給兩個兒子出最后一道繼承人測試題:
去邊境,守住饑荒下麥其家的糧倉。
大兒子選擇了暴力,對來要糧的土司漲價10倍,不同意就開打。
結果,在一次長驅直入中,被人暗算了糧倉,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兒子卻反其道而行,非但不買賣,還免費放糧給饑腸轆轆的災民們。
結果,這些吃飽了飯的百姓無一不對他感恩戴德,紛紛叛離了原來的土司,投奔過來。
人群聚集的地方,慢慢形成集市,吸引了各地的人過來做生意。
原本想看笑話的土司們,見狀再也笑不出來,只能好聲好氣地來商量買糧的事。
結果,一個糧倉,最終換來了遠超老土司想象的土地和銀子。
同一場測試,結局卻大不相同。
原因就在于,一個莽行,只顧著眼前爭斗,把簡單粗暴當金科玉律;一個卻能善于思考,綜觀全局,找到最佳切入口,一擊必勝。
帕斯卡曾說過:
“人是為了思考才被創造出來的。”
會不會思考,就決定了一個人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愿意花時間思考的人,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不過,思考并不是一種天賦。
很多人放棄思考,選擇經驗,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靠感覺來決定,因此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紕漏,導致一敗涂地。
相比之下,那些有頭腦、有謀略的人看似毫不費力地選擇或做決定,背后都蘊藏著無比縝密而長遠的思考,能夠用一雙慧眼,統攬全局,謀定而動。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順境中不驕不躁,逆境中安之若素。
不爭
是一種審時度勢的智慧
吃了敗仗的大兒子和逆風翻盤的二兒子回到老土司那里,聽從對繼承人的定奪。
老土司十分了解自己的兒子們,如果立二兒子為繼承人,大兒子勢必要掀起一場奪位之戰,以他多年的經營和布局,二兒子恐怕命不久矣。
所以,猶豫再三,他還是選擇了大兒子。
面對這個結果,大兒子當即狂妄地表示要在繼位后,殺了傻子弟弟。
二兒子并沒有為自己辯護或求情,相反,他靜靜地承受著這一切,并且準備遠避邊境。
可是,不久后的某個夜晚,大兒子遭遇了麥其家仇人的報復,代替退位的老土司成了犧牲品,一命嗚呼。
二兒子因為喪失了繼承權,成功地躲過一劫。
《道德經》中說: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爭與不爭,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很多人認為爭比不爭好,卻忽略了不爭的背后,是審時度勢。
有時候,強勢的爭惹人生厭,太過明顯的意圖從一開始就令人心生警惕。如果長期持續下去,除了落人口實,還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不爭,不意味著放棄,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做恰當的事,以不變應萬變。
二少爺因其不爭,明哲保身,靜待時局,結果成為老土司唯一的繼承人。
所以,成大事者,都需要沉得住氣。
不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也不參與無謂的“內卷”和競爭,關注自我,關注未來,繼而謀求更大的進步與收獲。
寫在最后
故事的最后,二兒子當上了繼承人,可他卻告訴老土司,要不了多久,土司就會沒有了!
老土司不相信,可很快,二兒子說的話就成了真。
軍隊很快進駐雪域高原,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最終代替了雪域高原的16個土司。
二兒子傻了一輩子,可周圍有那么多的“聰明人”,只有他一人看破了時代的真相,預見了土司制度即將瓦解的結局。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一切都是變化的,唯一不變的,只有當下的人和事。
所以,二兒子寧愿當個聰明的“傻子”,也愿毫無遺憾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人生海海,聰明與否,最終不過是三餐四季、人間煙火。
點個【贊】,不必糾結碎銀幾兩的得失,也不用害怕鏡花水月一場空,每一粒歷史的塵埃,都是當下的人。
盡管渺小如塵埃,卻又有如星辰,熠熠生輝。
作者:何予遙。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慈懷讀書會。因書明理,以慈懷道,新書《不慌不忙,人生慢慢來》正在當當、京東、文軒網熱銷中,轉載請聯系微信號授權。本文圖源:電視劇《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