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偽裝者劇情(電視劇偽裝者劇情介紹大結局)
諜戰外衣的《偽裝者》,用演員演技掩蓋劇情不足的偶像劇
2015年的《偽裝者》其豆瓣評價達到了8.4的高分,筆者認為這中間都有其虛高的成分,最顯而易見的地方就是這部劇受到了爆款劇《瑯琊榜》的影響,幾乎是原班人馬的姊妹劇一樣,就像當年《老房有喜》借光《還珠格格》一樣,一股來自《瑯琊榜》的東風將這部抗戰偶像神劇推上了熱播平臺。
要說《偽裝者》精彩嗎?精彩!但精彩的地方并不是劇情而是演員的演技,這部劇里的主要演員不論是胡歌、靳東、王凱還是劉敏濤,以及劉奕君王鷗等人都是演技實力派,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梁處長其演技也是值得稱贊的。
《偽裝者》的分類為抗戰、懸疑和諜戰劇,除了抗戰沒問題之外,它的懸疑和諜戰成分都是不合格的,按筆者的劃分,它應該屬于抗戰偶像劇。
理由有三,不過說理由之前筆者先吐槽一個劇情設定,那就是《偽裝者》的劇情幾乎完全是架空的,除了明樓的原型有袁殊的影子之外,其他大部分人和劇情幾乎都是架空歷史出來的,在這方面筆者是不太看好的。
《潛伏》之所以深入人心有一部分原因是它的歷史架構,將虛構的劇情融入到真實的歷史事件中,這樣的劇情看起來真實感就比較強,劇情也會比較有質感。而有了真實歷史事件作為基礎,劇情的合理性起碼就有了保障。完全架空的歷史諜戰劇雖然可以放開想象空間,但也容易將劇情引入神劇的套路。
槽點一、常識的缺乏
1、日語超人
首先一個比較明顯的槽點就是明臺和程錦云在火車上用日語能糊弄住所有日本人,這一點太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就算是在日本待過很多年的人只要在日本人面前一說日語對方立刻就能聽出來他不是日本人。
在二戰那個時代,日語的發音更是有很多區別,不同地區的口音以及不同階層的人發音都是不一樣的。有個美國軍官回憶,他給日本戰俘下命令時居然沒人能聽懂他的日語,原來他說的是上層日語,謙恭成分很多。而日本戰俘大多數是下層人,對于美國軍官的上層語言他們大部分都聽不懂,就算聽懂了也不相信一個美國軍官居然對他們一幫戰俘用那么低三下四的語氣。
程錦云居然能熟練的用日語方言蒙混住所有日本軍官,而且明臺也可以做到,這簡直是神了!
2、地下黨能干的離譜
在《偽裝者》中我黨地下黨人員簡直無所不能,什么事情到了地下黨手里都變得特別簡單。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故事結尾端著一堆自動武器和日軍真刀打上了巷戰。
這個劇情有點兒過于神化我黨地下人員了,編劇可能對我黨地下人員的分工不太懂,我黨地下人員分工很詳細,搞情報的就是搞情報,搞統戰的就是搞統戰,地下黨調動起一票部隊在上海大馬路上和日軍正面硬懟?沒有這個可能。
筆者堅持一個觀點,神化跟抹黑只有一線之隔。
3、明樓的身份
明樓兼任國共兩派地下黨領導的設定太過于傳奇,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跟上面的理由一樣,如此神化一個特工沒有必要,這會讓觀眾產生地下工作不過如此的印象,對于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其實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槽點二、臉譜化的人物
既然定位是懸疑劇,那么不論在劇情上還是在人物上應該設定一些懸疑的成分,但《偽裝者》在這方面顯然是不合格的。
劇中大部分人物的臉譜設定都是從一而終,帥到帥炸,蠢到蠢飛,缺乏過度和反轉。比如程錦云傻乎乎的圣母情節,大姐對明臺的無條件偏愛和咋咋呼呼的做事風格,汪曼春的狠毒、王天風的瘋狂,梁處長的狡詐,當然還有明樓明誠的無所不能。
固定臉譜的設定對于編劇很省事,如果是偶像劇,那么這種設定是沒問題的,如果定位是懸疑劇和諜戰劇,這種設計是值得商榷的。
臉譜化的設計現在比較流行,因為這樣編劇省事,觀眾省心,大家都不用費腦子,但是卻辱沒了諜戰懸疑四個字的屬性。
槽點三、“強行”的劇情
1、 強行耍帥
本劇中有很多場景,明臺、明樓和明誠都要強行耍帥,不論是跳樓還是直愣愣帶著主角光環站立開槍以及各種危險關頭不合理的行為,整部劇都在傳達一個名詞,耍帥。
這正是筆者說《偽裝者》是偶像劇的原因之一。
2、 強行“修改”劇情
在《偽裝者》中經常能看到一些很勉強的劇情,這些劇情喜歡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簡單的劇情復雜化處理。
最明顯的就是簡單劇情復雜化,比如這個“死間”計劃,整整花費了十幾集的時間,把人一個個故意送死,到最后目的僅僅是傳達一個虛假情報而已。這明顯就是編劇想當然了,搞的觀眾以為這個計劃一成功抗戰就勝利了一樣。實際上這份情報就算送達日軍高層,之后的變數依然很大,也許僅僅是上級一個命令或一個敵情意外就會導致作戰計劃的修改,那么情報就白瞎了,這么多人就白死了。
比如明誠要破壞錄音機,把錄音機拿走扔水里或者自己燒了就完事了,為什么非要弄那么復雜,到處撒面粉再引爆濃度正好的粉塵,這也太大費周章了吧,難道目的就是為了要留一段錄音帶給敵人?
比如明臺在最后救大姐、程錦云救勞工,滿屏的強行感情戲和圣母戲,基本上已經忽略了合理性。
比如汪曼春和孤狼,她們一而再的興風作浪全得拜編劇所賜,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她們總是能逢兇化吉直到最后將自己送到主角的槍口下才算完。
綜上,如果用看偶像劇的眼光去看《偽裝者》,那么不論是劇情、還是演員、還是演技等方面,《偽裝者》都是一部合格甚至優秀的偶像劇。但是如果按照諜戰劇和懸疑劇的目光去考量,那《偽裝者》是不合格的。
換句話說,如果換一套演員來演,那很大可能《偽裝者》會成為一部被到處詬病的神劇,胡歌、靳東、王凱、劉奕君、劉敏濤、王鷗等人的出色演技成功的將一部諜戰神劇升級成為優秀抗戰偶像劇。
用一個網友的評價說,其實光演明家姐弟四人的家常戲就夠了,只看他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就可以了。
再看《偽裝者》原著:頓悟被汪曼春罵老處女的明鏡終身未嫁的隱情
明鏡為了保護明樓,在火車站中槍而亡。明樓將岡田芳政擊斃后,腦海里不斷閃過明鏡的身影。夜風中,他再也忍受不住痛苦,跪在地上,眼淚如決堤般,哭得肝腸寸斷、昏天暗地。明臺站在車窗前凝視著前方,滿眶的淚水,也模糊了整個視線。
第二天,明鏡去世的事上了報紙。阿香和阿誠為明鏡披麻戴孝,明樓為明鏡辦理出殯事宜。明鏡去世了,但他們的潛伏任務還在繼續。明臺沒辦法回來,只能用電臺和明樓聯系。
明樓用密碼發給明臺一段話:大姐臨終前的遺言是活下去,殺鬼子。她這一生都怕失去我們,到頭來,我們失去了她。明樓能夠想象明臺一定在發報機前痛哭失聲。因為他自己已經不斷抽泣、淚如雨下。
明鏡去世,讓不少人深感惋惜。她是明家的頂梁柱、是明樓、明臺和明誠最大的軟肋。沒有她,明家再無如姐如母的大姐。在外人看來,明鏡是明家企業的掌門人,家財萬貫、風光無限,吃穿用度都是頂好的。只有明鏡自己清楚,她單身三十七年的日子,過得有多壓抑。
都說商場如戰場,汪家和明家作為上海商業上的巨頭,也免不了一番斗爭。明家不想為了錢財和汪家斗得你死我活,所以退了一步,讓汪家吃肉、他喝湯。誰知汪芙蕖并不滿足自己得到的利益,為了一己私利和日本商人合作,設下陷阱害死了明鏡的父親,還派殺手對付明鏡,意圖傾吞明家的全部家產。
明鏡和明樓外出時,一輛車突然朝著明鏡疾駛而來,要不是明臺的母親及時發現,犧牲自己救了明鏡,明家的家產怕早已成為汪家的甕中之鱉。
明鏡派人找過明臺父親的下落,可惜了無音訊。明鏡為了報答明臺母親的救命之恩,收養了明臺,給他優渥的生活條件、供他讀書,讓原本家境普通的明臺,一躍成為圈子里有名的明家小少爺。
明鏡對明臺母親的死很內疚,如果不是她,明臺的母親就不會去世。她過不了心里那道坎,也無法原諒自己,為了贖罪,只能把所有的愧疚和感激,彌補在明臺身上。
明臺性格調皮、不按規矩出牌,沒少給明鏡惹麻煩。小時候,家里的窗戶、花瓶沒少被打碎,長大后,明臺又不喜歡做規規矩矩的學生,三天兩頭逃課,讓明鏡很是頭疼。但不管明臺如何調皮,明鏡都舍不得懲罰他。就算氣急了,也只會讓明樓幫忙懲罰明臺,事后又埋怨明樓下手太重。
明鏡對明臺的事很上心,明臺徹夜未歸,明鏡擔心得一夜沒睡,回到家讓他罰跪,可一聽說他磕破了腿,立馬心疼地查看他的傷口,讓他在家好好休息。明臺發燒,明鏡不放心,徹夜守在他身邊。哪怕他都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了,明鏡依然把他當孩子看待。
明鏡除了經營明家的生意,剩下的精力都放在明臺身上。明臺去香港讀書,明鏡去香港辦事時,也要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見他一面,給他帶他最愛吃的零食糕點。囑咐他和老師、同學和平相處,缺錢了就給她打電話。不過明鏡知道,不管她做得再多,也無法挽回明臺母親的命。
所以回上海前,明鏡對明臺說出了壓在心里多年的話:明臺,我知道我和明樓代替不了你的父母。你心里還是一直惦記著他們的。你放心,姐姐從來沒有忘記過要尋找你的父親。如果有一天,你父親回來了,姐姐會讓你們團聚的。
明鏡這番話,說出了壓抑在心里多年的心聲。雖然明臺從小在她身邊長大,但明臺進到明家生活時,已經記事了。他知道明家再好,也不是和他有血緣關系的親人。明鏡心里也清楚,不管他們為明臺做得再多,也代替不了血緣里的親情。
在明臺心里,明鏡只是大姐。但在明鏡心里,明臺與自己的親生兒子無異。她和明臺朝夕相處二十多年,早已將明臺當成自己的家人。她希望幫明臺找回父親,圓了明臺尋找家人的愿望,又擔心明臺的父親將明臺從明家帶走,他們姐弟以后很難再相見。
明鏡在放不下和舍不得中徘徊,找不到兩全的辦法。她只能加倍對明臺好,希望明臺和家人相聚后,不要忘了她。明臺是她心尖尖的人,哪怕他們沒有血緣關系,為了明臺,她也可以拿命去換。
還記得明臺實行“死間計劃”時,被汪曼春抓捕,并施以酷刑。明鏡聽到消息,第一時間趕到76號。汪曼春將明臺的指甲包在手絹里,遞給明鏡。明鏡打開一看,疼得心里滴血。十指連心,明臺該有多疼啊!
汪曼春告訴明鏡,明臺受刑時喊了兩聲媽媽,喊了無數聲姐姐救我。明鏡再也壓抑不住情緒,含著眼淚咒罵道:汪曼春,你不得好死。
可考慮道明臺還在汪曼春手里,她不敢拿汪曼春怎么樣。汪曼春知道明臺在明鏡心中的份量,故意說:你這個寶貝弟弟真是一身賤骨頭,我怎么敲打他都敲打不醒,你看看我這好好的一雙皮鞋,愣是被他給弄臟了,濺我一身血。
明鏡恨得咬牙切齒,為了明臺的安危,她只能忍住痛苦,雙膝跪在地上,用自己昂貴的大衣幫汪曼春擦鞋。
明鏡十七歲就接管明家的生意,中間經歷了太多生死,她從未怕過,也從未向誰低過頭。一向在明家說一不二、獨斷專行的大姐,向一個自己最討厭的晚輩下跪擦鞋,這是多么恥辱的事啊,但是為了明臺,她愿意放下自己驕傲的自尊,被汪曼春踩在泥里踐踏。她所求不多,只求明臺安好。
在明鏡心里,明臺的安全勝過一切。她這一輩子都活在愧疚和自責中,明臺母親為救她犧牲,這份恩情像一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所以當明臺和程錦云舉行訂婚儀式時,明鏡才會眼含熱淚,松了一口氣,對明樓說:明臺成家了,我也算對她媽媽有個交代了。
明鏡為明臺付出了很多,她不止把精力都放在明臺身上,甚至為了明臺,終生未嫁。明鏡長相靚麗、聰慧能干,像她這樣自信、家境優渥、能力超群的姑娘,身邊一定少不了優秀的追求者。但明鏡從未談過戀愛。她單身三十七年,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明臺終究不是明家的人,雖然丈夫會一心一意愛她,但結婚后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難保丈夫會責怪她偏心,不理解她對明臺的愛。如果結婚后,為了明臺不要孩子,對丈夫不公平。既然無法兩全,最好的辦法就是犧牲自己的幸福,給明臺一個幸福、安心的生活環境。
第二個原因是,汪芙蕖和日本人一直對明家的生意虎視眈眈,明鏡不知道自己能應付多久。生逢亂世,為了家國安危,她又成了紅色資本家。這份工作充滿危險,她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會如何,既然前路多舛、生死未卜,不如少一個人為她傷心,被她牽連。
我曾看過一句話:做一件不求回報的事大概是出于善良,但日復一日做不求回報的事,絕不僅僅是因為善良,而是信仰,善良沒那么大的力量。
明鏡對明臺和家國的付出,從未想過回報。報恩和為革命戰斗的事,早已成了她的信仰。這份執念,支撐著她度過每一個黑夜。前路漫漫,她只想珍惜當下,在她活著的時候,為國盡力,管理好明家的事業和明家的孩子,哪怕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讓明樓、明臺和明誠好好活著。
明家三個男孩子,明鏡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著他們娶妻生子,小家庭幸福圓滿。按理說,明樓和汪曼春相戀,明鏡應該成全。但是明鏡寧愿讓明樓單身,也不肯成全他們。因為她早就看透了汪曼春的本質,汪曼春一旦嫁進明家,明家將永無寧日。
明鏡的父親去世前,特地交代,明家和汪家三代不許結盟、結親、結友鄰。汪芙蕖看到明家生意越做越大,三天兩頭派人拿著資料敲明鏡的門,希望和她一起合作。明樓從國外回來,也是先見的汪曼春。
明鏡知道后,趁著汪芙蕖為明樓辦宴會的時候,出現在大廳。她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汪家人,過去的事情,汪芙蕖可以忘,但她永遠不會忘。明鏡還警告汪曼春:汪小姐,我想給你一個忠告,過去的事情你還是忘了的好。你不過是明樓翻過的一本書而已,只要我明鏡活著,你這本書永遠落不到他的床頭上。
明鏡說完轉身就走,留下汪曼春緊咬著牙齒,眼睛里含著淚。明鏡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斷了汪曼春嫁進明家的路。無論是她說的話還是她的做法,都狠狠打擊著汪曼春的自尊心。曾經,我也覺得明鏡對汪曼春太狠了,汪家和明家結仇,和汪曼春無關,她不該把仇恨轉移到汪曼春身上,但現在,我懂了。
明樓和汪曼春戀愛時,汪曼春才十六歲。為了阻止這段戀情,明鏡悄無聲息地將明樓送到國外。等汪曼春知道時,已經聯系不上明樓了。那天,天空下著大雨,汪曼春站在明家的大門前在心里發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見親眼看著鏡咽氣、光明正大的嫁進明家。
明樓從國外回來,汪曼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聽明樓是否是單身,確定他和女友分手后,汪曼春喜不自勝。汪曼春始終記得明鏡的話,所以他毫不避諱地對阿誠說:我每次想到那個老巫婆就恨不得用手撕碎了她。我知道你們心里怎么想的,可我不怕她。我每次每夜睡不好,每日每夜恨著,盼著,就希望她早一點離開人世,不要阻擋我嫁入明家。
汪曼春和明樓分手,雖然是明鏡導致的。但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子,分手后不想著過好自己的生活、或者想辦法打動明鏡,讓明鏡接納她,竟然在心里咒罵她,恨不得她早點離世。一個人的心要有多狠,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的事。
如果汪曼春知書達理,知道汪家和明家隔著血海深仇,主動放棄這段感情,我想以明鏡的善良,反而會對汪曼春心存歉意,哪怕兩家有仇,也不會把恩怨放在無辜的人身上。但汪曼春的做法太令她失望了。
汪曼春是汪芙蕖的侄女,汪芙蕖對明家做了什么事,汪曼春不可能不知道。但她從來沒覺得汪芙蕖做錯過,哪怕明樓的父親被汪芙蕖陷害,明鏡恨透了汪家,汪曼春也無法體諒明鏡的恨意從何而來。
她甚至受到家里人的感染,對明鏡充滿恨意。認為明家走到現在,都是拜明鏡所賜。所以明鏡才會對汪芙蕖說:汪小姐開口咒人、自取其辱,都是拜你們汪家長輩所賜。我對你們汪家的家教,實在是不敢恭維。
明鏡不管為人處世如何,都是明樓的大姐,汪曼春出身名門,竟然心思狠毒、目中無人,從未尊稱明鏡一聲大姐,這樣沒有家教的人,明鏡怎么會讓她進門呢?
教養是種溫良的子之民性,是有愛有堅持的家教,是知行合一的善良。汪曼春沒有家教,口無遮攔,不是一次兩次。她會理直氣壯地對明樓說:那個老處女就是心理變態,她自己沒有男人要,就不準自己的兄弟娶老婆,逼著你和我活生生的分開。你明明是她的親兄弟,倒像大街上撿來的,明臺分明是大街上撿來的,卻心疼得像塊寶。
汪曼春還未嫁進明家,就為明樓打抱不平,若是嫁入明家,看到明鏡偏心明臺,忽視明樓,心情不好就打他、讓他罰跪,怕是要鬧個翻天。一山不容二虎,明家的事情,都是明鏡一個人說了算,汪曼春又是錦衣玉食、嬌生慣養的小姐,從小沒吃過虧。
如果汪曼春和明鏡想法一致,都是為了這個家好,明家自然蒸蒸日上,但若兩人想法不一致,這個家只會一地雞毛。心懷不軌之人,早已對明家的家產虎視眈眈。明鏡斷不會冒這個風險,讓汪曼春和明樓結婚。
我想,明鏡在做出這個決定前,也仔細思量過。她心地善良,家里的保姆桂姨虐待養子阿誠,明鏡知道后,將桂姨趕出明家,接阿誠到明家生活,供他讀書、生活。阿誠不過是一個陌生人,明鏡尚能待他如此,汪曼春又是她認識的人,她自然不想傷害曼春。
送明樓出國,是最好的決定。如果明樓真的愛汪曼春,不會一聲不響就離開。既然離開,說明他們的感情經不起考驗,既然如此,汪曼春又何必執著呢?
明樓回國后,汪曼春早已變成了不眨眼的機器,明樓再次見到汪曼春,愧疚感越來越淡,明鏡又何嘗不是?曾經,明鏡對汪曼春還有愧疚之意,后來這份愧疚,隨著汪曼春變惡,已經蕩然無存。明鏡是紅色資本家,她容忍不了汪曼春做賣國賊,為日本人辦事。善惡不同路,汪曼春選錯了路,注定無法和他們成為一家人。
從明鏡對明樓的婚事上可以看出,明鏡雖然是大姐,卻操心著父母應該操心的事。俗話說,丈夫是妻子的命,妻子是丈夫的運,加在一起就是命運。
明鏡知道婚姻的重要性,所以寧愿做壞人,也要為明家的兒媳婦把關。我很佩服明鏡的做法。她早早看透了汪曼春的本質,知道她不是善類,寧愿被明樓誤解,也不愿看著他越陷越深。她心地善良,但是在善良面前,有底線和原則。
明鏡的父母不在,明鏡不得不承擔了長姐如母的角色,操心家庭和事業上的瑣事。作為大姐,她對得起自己“大姐”的稱呼,作為明家的一份子,她對得起明家所有人。
明鏡一直在為這個家而活,后來家國遇難,明鏡作為國家的一份子,主動對黎叔說:我請求參加戰斗。黎叔說:你一直都在戰斗,從未停止過。
黎叔的上級考察過明鏡,明鏡雖然心懷正義,但她性格沖動,喜怒哀樂都擺在臉上,不適合執行任務。明鏡利用明家掌門人的身份,悄悄為共黨做事,是最好的方式。
這番評價,恰恰是我最喜歡明鏡的一點。她沒有太多心機,待人真誠,從不用有色眼鏡待人。阿香雖然是家里的仆人,但在明家,從未受過打壓和冷落。于曼麗做過風塵女子,明臺從未嫌棄過她,就是受了明鏡的影響。
明鏡三觀正、為人仗義,性格外剛內柔,對待敵人,寧折不彎,對待家人,寬容善良。明鏡把愛給了明臺、把溫柔給了明誠、把命給了明樓,她這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著想。
商業上的斗爭,讓明鏡不敢放松警惕。她要撐起明家的家業,保護明家的三個孩子,這幾十年里,她付出了太多。她把情感都奉獻給別人,唯獨對自己無情。
李楚蕎說:生命最重要的價值是愛,表現愛最偉大的方式是犧牲。正是因為有人愿意為他人犧牲性命,愛才能流傳下去。
我想,這也是明樓、明誠、明誠尊重大姐,為她馬首是瞻,不愿惹她生氣的主要原因吧。她的內心已經很苦了,家人是唯一能慰藉她的甜。明鏡雖然離開了人世,但她一直活在明家人的心里,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