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書與妻書閱讀記錄—百年情書作者
大凡能真愛國家、愛民族,真能為國家民族作出犧牲的人,于家族骨肉之間,亦必有真感情、真愛心。近日,福建漳州開發區海濱學校的高一學生在學習《與妻書》的時候,同學們深深被文章的內容打動了,許多同學默默地擦起了眼淚。
《與妻書》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寫給妻子陳意映的。林覺民,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林覺民、林長民同為林孝恂之子,由于其叔父林孝穎沒有兒子,林覺民就被過繼給了叔父。林孝穎是個博學多才的廩生,以詩文聞名于時,民國初年的一些大學者如陳衍、臺靜農、錢穆等都與之有交情。林覺民天資聰明卻十分厭惡封建科舉考試,在他13歲的時候,參加了科舉考試。他在試卷上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后,擲筆離開了考場,驚呆了考官和同學。
林覺民、林長民及林徽因的關系
林覺民15歲的時候(公元1902年),林覺民考入了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在家鄉興辦的新學堂:全閩大學堂(今福州一中)。林覺民在全閩大學堂學習期間,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并在同學中間傳播進步思想。一次,林覺民在城內七星廟作“挽救垂亡之中國”的演講時,在場一位學監聽了他的講演,驚呼:“亡清者,必此輩也!”
陳寶琛有一個侄子叫陳元凱,陳元凱的女兒陳意映就是林覺民的妻子。林覺民和陳意映結婚以后,就將陳意映動員起來,并發動了堂嫂、弟媳、堂妹數十人接受西方文化知識。在林覺民的影響下,她們紛紛放開了小腳,進入了陳寶琛夫人創辦的福州女子師范學堂,成為了該校的第一屆學生。
林覺民在全閩大學堂學業結束之后,就自費去了日本留學,并加入了同盟會。1910年,廣州起義失敗后,同盟會內部籠罩著一種失敗主義情緒,而孫中山先生堅定地認為“愈不可為,愈為。”1910年11月,孫中山召集黃興、趙聲等同盟會骨干舉行會議,決定向海外華僑募捐錢款購置武器,在廣州再舉義事。
林覺民于是就離開了日本到達了香港,黃興看到林覺民的到來,十分高興,說:“天助我也,運籌帷幄,何可一日無君”,于是,黃興就派林覺民離開香港先回福建組織一批革命義士后再共聚廣州。
林覺民回到福建家中后,以學校放櫻花假由在福州停留了10余天,期間,他在福州動員了數十名青年義士。陳意映已經知道了林覺民在進行革命活動,并對林覺民說“君此后有遠行,必以告妻,愿偕行。”當時,林覺民還承擔著向廣州運輸一批的任務,他原打算讓陳意映扮為孀婦,用出殯的方式把藏到棺木中運出。由于陳意映當時已經懷孕八個月了,也不能長途跋涉,只好改由方聲洞的姐姐方君瑛等人擔任。
1911年4月24日深夜,林覺民在香港濱江樓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妻子和家人,也想到了即將到來的起義勝負難料,生死未卜。他思緒翻涌,不能自己,徹夜疾書,分別給自己的妻子和父親寫下了訣別書。林覺民深切愛著自己的妻子,就滿懷悲壯,下定慷慨就義的決心給自己的妻子留下了這封“百年情書”。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林覺民寫完《與妻書》后,又拿出一張紙,給父親林孝穎也留下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聊聊不足四十字的書信,將林覺民殺身成仁的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在三天后,廣州起義如期舉行,林覺民在轉戰途中受傷力盡被俘,后英勇就義。
林覺民被俘后,時任兩廣總督張鳴岐、水師提督李準親自審訊。由于林覺民不會說廣東話,就忍著傷痛用流利的英語把國際形勢、清朝腐朽以及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事業徐徐道來。慷慨處,林覺民將鐐銬震得聲聲作響。兩廣總督張鳴岐對身旁的幕僚說:“惜哉,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當有人勸他為國留才,放了林覺民的時候,張鳴岐又說:“這種人留給苦命黨,豈不是為虎添翼嗎?”
數日后,林覺民走向了天字碼頭刑場,行刑前,他面不改色,俯仰自若,大笑:“吾今日登仙矣!”這一年,林覺民24歲,與林覺民同年遇難的還有和他同年生的族兄弟林尹民、林文。
林覺民英勇就義后,他的岳父陳元凱恰好就在廣州任候補知縣,他托人連夜趕到福州報信,讓家人盡快將房子出售,以免受到牽連。當地以授學鄉里的舉人謝鑾恩就買下了林覺民的宅院,謝鑾恩就是謝婉瑩(冰心)的祖父。所以,如果我們今天去福州林覺民故居參觀的話,就會發現門口有“林覺民故居”和“冰心故居”兩塊牌子。
林覺民故居
林宅出售以后,陳意映就搬到了光祿坊的早題巷。有一天晚上,一個小包裹從門縫塞了進來,陳意映打開一看,正是林覺民在香港濱江樓上寫下的那兩封遺書。陳意映看完林覺民的《與妻書》,悲痛欲絕。在林覺民就義一個月后,陳意映生下了次子林仲新。但終因悲傷過度,陳意映于1913年郁郁而終,年僅22歲。
解放后,林覺民的兒子林仲新將《與妻書》捐給了福建省博物館。“以天下人為念,為天下人人謀永福”的百年情書——《與妻書》,自此成為了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