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胖子士兵殺戰友的電視劇,韓國胖子喜劇
為了向美國納下投名狀,也為了鍛煉軍隊戰斗力,支援當時所謂東南亞三強之一的南越盟友,韓國總統樸正熙于1965年至1973年的八年間,先后五次大規模向南越派遣志愿軍清剿越共游擊隊,總人數共計312853人次,其計陣亡4624人,負傷17000余人,失蹤3人。受此影響,這期間韓國電影界也拍了不少相關題材的戰爭電影,拍攝于1971年的《海兵決死隊》(?? ?????)即是這其中的一部。
電影《海兵決死隊》
影片根據韓國海軍陸戰隊(ROKMC)士兵池德七(???)的真實經歷改編,韓國海軍陸戰隊于1949年4月15日成立于鎮海海軍基地,部隊編號380,8月人員增至兩個營,12月基地轉移至濟州島,在朝戰期間參與了群山登陸戰、仁川登陸戰、金浦戰役、丹江戰役等,1951年6月因在江原道多索山戰斗中才突出表現而被李承晚總統授予“無敵海軍陸戰隊”的稱號。
1965年9月20日,海軍陸戰隊成立專門派往南越地區作戰的“青龍部隊”,并于10月9日抵達金蘭灣,開始了在當地六年零四個月的作戰經歷,直到1972年5月29日撤離。1973年10月,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在韓軍改革中曾一度被裁撤,直到1987年11月才重新恢復。目前歸該司令部指揮的部隊有第1、2海軍陸戰師、第6、7海軍陸戰旅、陸戰隊Y-P部隊、教導培訓部隊及登陸戰支援小組(ASG)。
藍龍部隊在南越
池德七,1940年出生于韓國首都漢城,在童年時失去父母成為孤兒,從東陽工業職高輟學后,于1959年志愿成為一名海軍水手,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活。1963年8月池德七畢業于海軍醫學院,并升任海軍中士,1966年被抽調參加青龍部隊,以醫療士官的身份參加越戰。在南越期間,他積極救治戰友,在業余時間還參加公益活動為當地人民服務(韓國人自稱)。
1967年2月,美軍海軍陸戰隊在一次深入敵后的搜索行動中遭到越共游擊隊包圍,池德七所在的陸戰排參與了援救行動,并也被游擊隊包圍。為了營救戰友,池德七從直升飛機上跳下,用自動和越共激戰,共計擊斃20余名游擊隊員,他自己也身負重傷,肩膀和腿部都被擊中。
池德七
當友軍直升機前來救援時,池德七又忍痛將六名負傷的戰友送上直升機,他自己也因此又身中八彈,并直到最后才登上直升機撤離。在這場歷時4個小時的激戰中,韓軍宣稱共擊斃243名游擊隊員,成功掩護了美軍的撤退,并得到了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三司令部的嘉獎,戰后韓軍連長鄭慶津上尉和排長申元培少尉都被授予太極功勛獎章。
池德七則因為流血過多,最終還是因搶救無效而陣亡。1967年4月21日,池德七被追授忠武武功勛章和一等特殊貢獻勛章,在韓軍鎮海海軍基地,還豎立起了他的雕像以示紀念。之后韓國海軍每年都會舉行紀念池德七的活動,并挑選能表現出杰出軍事精神和非凡犧牲精神的海軍中士,授予“池德七獎”。
韓國海軍軍校生祭拜池德七雕像
執導影片《海兵決死隊》的是出道才六年的韓國導演高榮男,他一直活躍到2000年,一共執導了108部各種類型的影片。本片采取群像式主角的描寫方式,除了第一主角池德七外,還塑造了圍繞在他身邊的幾位積極樂觀的戰友形象,韓國電影黃金期三大女主角之一的尹靜姬的在片中出演池德七被越共殺死的當地女友(虛構角色),她的加盟使得該片成為當年韓國電影票房熱門影片。